内河水运转型升级环境下的港航物流公共服务研究
摘 要:内河水运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及城市转型发展中,内河水运急需转型升级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而信息化是内河水运转型升级的基础,研究以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运业务的融合为核心,集航运、港口物流、船舶交易、临港产业、行业管理和政策服务等信息资源的港航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是内河水运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将更好地推动湖州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助力构建立体多元、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智慧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关键词:内河水运;港航物流公共服务平台;转型升级;智慧水运
中图分类号:U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9-0015-03
内河水运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量大、成本低、占地少、污染小等技术经济优势,但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内河水运也面临着港口岸线利用分散,资源利用率不高;内河港口与沿海港口融合不足,对临港产业带动能力不强;港口的枢纽作用未能充分体现,铁公水综合集疏运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多式联运发展缓慢;区域协调、部门联动等方面统筹力度和政策支持不足;临港产业层次不高,上下游产业链不完善等诸多发展难题。为推动内河水运提质增效、优化综合交通运输结构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内河水运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湖州内河水运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十三五”期间,湖州市强化水运强市战略,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创设国家“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促进港口向集约化、专业化转型;航道向标准化、网络化转型;运输方式向集装箱河海联运、多式联运转型;行业发展向绿色、智慧、可持续转型;水运经济向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协调发展转型。在内河水运转型升级的大的发展背景下,信息化是实现内河水运转型升级的基础,研究基于航运、港口物流、船舶交易、临港产业、行业管理和政策服务等于一体的港航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有利于集聚港航全系統信息化资源,突破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资源整合与综合利用的瓶颈,提高港口、航道等资源利用率,促进海河联运、江河联运、多式联运方式的实现,优化物流供应链,促进港、产、城联动,更好地推动湖州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
1 平台在内河水运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信息化是当前内河水运转型升级的必备条件,以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运业务的融合为核心的港航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是内河水运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平台集成港口、码头、装卸、仓储、航道资源、港航企业数据、物流企业、货主、监管部门、临港产业、港口吞吐量、集装箱运输量等各方面的信息数据资源,通过丰富的数据信息的融合分析,完善港航集疏运体系,提高港口、航道资源利用率,促进港口、航道从独立分散向集约化、专业化、网络化方向转型,为江河联运、海河联运、多式联运的开展提供丰富的基础设施和数据信息资源。基于此,平台为货主和物流企业提供快速配对场所,优化物流供应链,推动铁路、公路、水路不同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开展“一单到底”的全程物流信息服务,不仅大大降低货主和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交易成本,实现节能减排效应,促进水运行业发展向绿色、智慧、可持续方向转型,同时,也推动运输方式向海河联运、江河联运、多式联运方向转型。通过多式联运不断的推进,平台将拥有庞大的运输网络,水运经济也将不断攀升,通过借助水运经济的优势来带动临港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升级是内河水运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以此促进水运经济向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协调发展方向转型。随着港航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的持续运行,数据资源将不断的膨胀,行业监管部分运用科技手段对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提高资源利用率,更好的为公众和企业提供精准的政策服务,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促进“数字港航”向“智慧港航”迈进。
3 平台功能模型
作为推进湖州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港航物流公共服务平台以湖州港航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为基础,着力解决已有信息资源集成及利用程度偏低,行业信息服务内容单一,产业联动不强等问题,突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拓展港航服务领域,推进实施智慧水运,促进内河水运转型升级,满足行业发展对于信息共享方面的迫切需求。平台以数据获取、整合和共享为核心,通过信息采集、信息融合、信息存储、信息共享和信息发布,为公众、港口、码头、仓储、物流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等提供包括公共信息和物流信息的基础信息服务,在此基础上结合水运业务提供船舶交易信息服务,通过将港口、物流、产业融合提供临港产业/特色产业信息服务,以此促进企业群体间协同经营机制和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同时,为支持政府部门间行业管理、市场规范管理等交互的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及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平台提供水运转型示范区展示、港航物流数据中心等信息服务(具体如图1所示)。
信息服务是实现内河水运转型升级的根本,也是港航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的基本功能。公共信息服务子系统聚集港航企业、管理及监管部门大量公共信息资源,通过对公共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外提供政务信息、行业动态、行业公告、政策咨询、物流等信息窗口,发挥政府部门公共服务职能,具体包括基础设施信息、新闻资讯、企业网页、货运网络、航行通告、政策法规、行业管理信息以及各类物流活动整合后行业动态信息,各类市场供求信息、实时交通、气象、水文地理等信息,提高港航信息化服务能力。物流信息服务子系统以“智慧、互联、协同”为核心理念,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把区域港口连成一个网络,在共享的信息平台上,沿供应链与其它物流环节,将上下游产品制造企业和各类商业信息进行高度集成,推动港航物流供应链的全程信息化管理,实现港航物流的可视化、可控制性和可管理性;将货物、设备、设施和人员连成一个信息网,为公众和社会提供更好的通关查询、集装箱状态查询、船舶跟踪、船期跟踪、船舶AIS状态查询、船盘/货盘、多式联运信息交换等服务功能,实现内河水运向安全、智慧水运转型。
船舶交易是水运业务的重要环节,当前国内船舶交易多沿用传统的交易和管理模式,没有充分发挥网络和计算机强大的信息统计和管理功能,信息检索和查询不方便,各地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不利于水运向智慧化转型。随着湖州市内河转型示范区建设的实施,培育和扶植以船舶交易和航运金融为代表的航运高端服务业成为当前全面拓展现代航运服务业的重心与热点。因此,对统一的船舶交易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势在必行。船舶交易子系统将进一步完善水运市场服务功能,有利于船舶交易行业的持续、健康、规范化发展,促进内河水运向规范化、专业化转型升级。
港、产、城联动是内河水运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湖州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水上旅游资源,如江南水乡、世界级的天荒坪抽水蓄电站、南太湖旅游休闲区、水上娱乐胜地。同时,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木材、钢材供应基地,在传统内河水运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产业联动不强问题,因此,依托既有优势,通过水上旅游和木材、钢材供应链信息服务子系统的研究,创新发展临港产业,形成产业链长、产品层次高、配套体系全的临港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湖州内河水运对临港产业的带动能力,促进水运单一体系发展向水运、物流、产业三位一体发展转型。
数据深入挖掘和分析是从“数字港航”向“智慧港航”转型的重要标志,港航物流数据中心子系统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在港航物流业务过程的智能识别、精确定位、位置跟踪、业务监控等功能的应用方法,实现一线物流作业人员数据的采集和智能感知,整合港航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所需的信息资源,为企业、从业人员提供专业化服务,使得用户快速获得便捷、按需的网络和应用访问,获取信息服务的各类资源,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资源整合与综合利用。水运转型示范区展示子系统模拟不同运输模式场景下物流的动态过程,对建设成果进行科学、形象的展示,加大内河转型升级示范宣传力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对全市港航行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数据分析,及时反映行业发展动态,为港航管理、领导决策和应急指挥提供数据依据,实现内河水运向安全、智慧、绿色水运转型发展。
3 实施策略
港航物流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的对象既包括公众企业也包括政府管理部门,同时该平台涉及范围广、建设成本高且见效较慢,由企业自行投资建设难度较大且运行困难。因此,应由政府推动,各物流相关管理部门及企业联合共建,市场实体运营,定位为公益性平台,物流基本信息服务免费,企业定制的增值服务收取成本价。在经费投入方面应按建设内容采取不同的资金筹措方法。对于港航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由港航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负责筹措,涉及企业的商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经费应主要有相关企业筹措,但港航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参与重大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营资金筹措,适度补助的模式进行推进。对于集成类项目,主要通过政府协调、互惠互利的方式推进建设,对于企业第三方平台的接入,可考虑适度的政府资金补助。港航物流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成功运营的主要因素是人才,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提升信息化水平的决定因素。特别是在湖州港航各部门分工面广、人才水平参差不齐情况下,有必要对湖州港航信息化人才队伍进行分类化管理,促进不同人才群体的有机结合,整体改善队伍力量。通过强化人才梯队、团队建设,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建立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阶段的层次化管理,促进良性监督,提高信息化建设质量。
4 结语
港航物流公共服務平台实现航运企业、港口企业、临港产业、口岸监管部门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供应链物流优化,是湖州市创设国家“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促进水运单一体系发展向水运、物流、产业三位一体发展转型、低附加值产品运输向集装箱等特种船舶运输转型、分散型港口发展方式向集约型港口发展模式转型,内河水运非标准化状况向船型、航道等标准化方向转型,重数量规模发展向安全智慧绿色水运转型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湖州市水运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数据港航”到“智慧港航”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王昱.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港航建设模式研究[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6,(10):43-46.
[2]倪晓磊,罗阳. 舟山港口物流信息服务体系设计和运营模式研究[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5,(10):129-131+210.
[3]王海华. 基于信息化的内河港航物流服务转型升级模式与对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
[4]贾春梅. 港航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研究——以宁波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3(07):151-153.
[5]涂娅敏. 物流行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6]刘元华,郭乙运. 青岛港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架构与建设[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5):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