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加快了我国学术论文发表的速度,缩短了周期,提高了我国学术论文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优先数字出版在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梳理了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的现状,指出目前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优先数字出版;编辑规范;知识产权;编辑力

    【作者单位】王书瑞,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几乎颠覆了所有行业的运行机制和商业模式,传统出版产业也不例外。学术期刊作为出版产业的一部分,在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和普及方面积极尝试探索。学术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是学术期刊对于数字技术的一种充分应用,是学术期刊转型数字期刊的一种创新方式。相较于传统学术期刊中纸质期刊先出版发行,数字期刊同步或者滞后的运行模式,优先数字出版彻底改变了这一流程顺序。优先数字出版中,学术文章先行上传网络,供作者、读者及相关科研人员研读,之后纸质期刊才出版。这一出版方式的使用极大地缩短了出版周期,延长了学术论文的传播时间,保证了作者学术成果的首发权。

    一、国内外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现状分析

    国外学术论文的优先数字出版模式,根据出版流程的不同,分为两种优先数字出版模式:一种是与纸质期刊出版流程类似,以期刊编辑部为主体,由作者投稿,经出版单位编审、校对后,上传至数据平台,这类出版模式中具有代表性的出版商有《自然》的在线数字出版平台,爱思维尔的优先印制平台等;另一种是由读者自行上传到公开数据平台,供作者和读者及时交流。这种模式中最为著名的出版商是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网[1]。该网致力于以最快速度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社会科学类研究成果,内容几乎涵盖了人文社科的各个研究领域。

    相较于国外已经较为成熟的优先数字出版模式,我国的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则相对滞后。但我国的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学界关注,发展快速。目前,根据渠道和平台不同,我国的优先数字出版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与国外相同,即大型数据平台提供的优先数字出版服务,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这种模式也是目前我国多数学术期刊进行优先数字出版的首选方式。第二种方式是在期刊自建网站上进行学术论文优先数字出版。《浙江大学学报》早在2009年便开始尝试在浙江大学出版社网站上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实现优先数字出版。第三种是通过移动客户端,如微信、微博等,进行学术论文观点上传,实现优先数字出版。由于移动客户端快速发展,这种模式成为学术论文优先数字出版模式中发展和普及最快的一种方式[2]。

    二、我国优先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

    综合分析我国优先数字出版的学术论文,笔者发现多数论文存在以下问题。

    1.优先数字出版学术论文编辑规范不严谨,差错率较高

    从学术论文的规范性和严谨性看,优先数字出版应该与正式出版一样,经过严格的三审三校,差错率应控制在万分之三以下。但事实上,多数优先数字出版的论文与正式出版的论文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编校质量和文献规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错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出版平台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先数字出版,缩短甚至忽略了校对流程。这样做的结果是优先数字出版的编辑失误增多,差错率提高,优质的学术观点被编校问题所掩盖,即时出版的高效传播特性被内容粗糙的学术论文所替代。

    2.优先数字出版技术要求高,流程烦琐

    优先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数字出版新兴模式,在数字技术的普及使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差距。目前,我国还没有独立的、统一的软件平台,供优先数字出版论文进行文本编辑以及格式转换,而是依靠网络浏览器进行编排,编辑需要登录后台进行数据上传[3] 。“中国知网”为了统一学术论文的著录格式以及上传标准,专门设计了著录格式插件,使得执行优先数字出版指令的编辑不论使用哪种浏览器,安装此插件后,都可以正常显示注释界面。此外,不论是自有网站上传的优先数字出版论文,还是在中国知网上传的学术论文,对于作者的基本信息都有严格的要求。以“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数据平台为例,一篇优先数字出版的学术论文,除了要求编辑提供标题、关键词、摘要和参考文献等一级信息,还需要提供一些扩展信息,如创新点等。这些信息的补充完善无形中增加了编辑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对学术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工作带来一定阻碍。

    3.优先数字出版的学术地位尚未明确,学术价值待商榷

    学术论文与学术科研密切相关。在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中,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是科研工作成果展现的有效途径。国内多数作者刊发学术论文,最终目的是为了展现成果,完成科研,获得评定。但目前我国的学术评价机构对于优先数字出版的学术论文并没有明确表示认可,学术评价标准也没有随着优先数字出版的发展及时调整。很多科研机构及院校仍然以纸质学术期刊为考核的必备条件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优先数字出版的发展,挫伤了参与优先数字出版作者的积极性[4]。

    以发展较为成熟的,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建立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为例,该平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科研人员发表成果难、学术交流少等问题,将优秀科技成果在最短时间内进行传播,缩短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众多学术机构将其作为学术论文刊发平台,给予认可。然而,尽管该平台得到了40余家高校在评定职称、考核成果方面的认可,但绝大多数高校依旧对该平台未给予承认。

    三、推进我国优先数字出版发展的策略

    1.健全优先数字出版论文版权保护机制,提升学术认可度

    优先数字出版是数字出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的知识产权是作者本人、学术期刊以及数字出版平台进行学术讨论、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资源。目前,我国多数学术期刊对于纸质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均会给予知识产权的明确授权和归档管理,但实行优先数字出版的学术期刊和数字出版平台的归档及授权工作进展则较为缓慢。为了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地位,保障著作权人的自有观点和科研成果的合法权益,出版单位应在现有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此外,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应用,知识产权方面的管理和要求愈发严格,但我国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实用操作层面还存在一定局限。很多关于包括优先数字出版在内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的诉讼周期较长,相关具体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健全。我国应尽快建立健全关于学术期刊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增强对优先数字出版的法律保护,加强相关人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2.加强期刊编辑培训,提升编辑力

    与出版纸质期刊相比,优先数字出版在知识涉猎、数字技术使用以及出版业务流程等方面均有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期刊编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进行优先数字出版工作中,编辑应秉持期刊品牌意识和学术质量第一的意识。在编校过程中,编辑要严格执行“三审”制度,对于质量低劣、学术性不够的学术论文应坚决拒绝[5]。

    学术期刊机构应结合现状,与时俱进,注意培养和引进优先数字出版人才。学术期刊机构可以尝试举办长期或者短期的培训班,聘请专家讲授相关软件的技术使用等问题。编辑通过专业数字出版考试,即可持证上岗。这样一来,编辑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得到强化,期刊整体的编辑力也会得到极大提升。

    3.解决优先数字出版技术难题,完善平台技术细节

    近年来,随着优先数字出版技术的不断发展,曾经出现的技术难题也得到解决。由于学界对于学术论文本身的著录标准以及行文格式也一直有所调整,相关的操作技术也应随之不断完善。对于一些可以预测的数字技术性问题,相关期刊出版机构应具有前瞻意识,及时制定解决方案,避免临时抱佛脚[6]。

    以“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平台为例,优先数字出版与正式出版二者不同版本间的链接引导机制中,虽然链接混乱导致信息错误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仍有部分期刊对于单篇、单期以及所有优先数字出版学术论文三者间的引导栏设置不清。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只看到优先数字出版的学术论文而无法搜索到正式版或者将本是一篇文章的两个版本错误认为是两篇独立学术论文。这些问题都需要数字技术提供商及时解决。

    [1]邹波,杭丽芳.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出版发行研究,2015(8):63-65.

    [2]贺晓利.国内科技期刊学术论文优先网络出版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1):117-120.

    [3]曹凤祥.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的问题及对策[J].传媒,2015(6)上:37-39.

    [4]张俊彦,黄林美,林琳,吴一迁.国内科技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现状及问题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1):1187-1193.

    [5]徐铭瞳,吴星.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5(7):117-120.

    [6]徐会永,许玉清.中国科技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3):296-299.

相关文章!
  • “马航失联事件”的传播偏失

    陈新平 朱正香<br />
    “马航失联事件”作为2014年影响巨大的突发事件,给公众带来了强大的视觉和心理的冲击。由于该事件的重要性、突发性

  • 试析狂欢式娱乐节目的价值观

    周瑞金 童 莉<br />
    【摘要】本文以湖南卫视2009年举办的娱乐节目《快乐女声》为例,借用相关媒介理论,试对该娱乐节目作一些文本与意义

  • 生物科学类核心期刊的影响力提

    温国泉+覃泽林+兰宗宝【摘要】文章采集分析了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