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摘 要:至上主义的创始者是活跃于20世纪初期的俄国艺术家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在本文中,将分析马列维奇的世界观,并探讨至上主义的形成、发展、表现形式与影响,领略至上主义中所蕴含的独特韵味与哲学观念,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俄国先锋艺术;马列维奇;至上主义

    0 引言

    至上主义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先锋艺术浪潮之中,有着强烈的艺术特色以及风格,由于俄国在20世纪初不再接纳非写实艺术,马列维奇于1935年在贫困中默默无闻的逝去,但至上主义的诞生,影响了后世的构成主义以及多种画派的出现与发展,为现代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1 马列维奇的艺术观

    马列维奇出生于波兰基辅,并在基辅艺术学院学习了绘画之后,前往莫斯科追寻自己的艺术道路,在那里摸索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在受到社会宗教以及反学院派艺术运动的影响后,他的艺术观念开始逐渐形成。

    马列维奇的艺术作品,更注重表达自身所想要表达的情感。随着西方艺术家开始摒弃传统的具象派艺术,开始追寻非具象艺术,各种新的绘画艺术流派的出现,吸引马列维奇对非具象艺术展开思考与探索,而最终的结果便是创造了将个人的强烈情感进行外在理性化极致表现的至上主义。马列维奇在其《从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到至上主义》一文中强调,“至上主义是艺术中的最高真理,能够取代一切存在过的艺术。”

    2 至上主义

    2.1 至上主义的形成

    至上主义,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在即,人们迫切渴望新制度到来的情况下产生。人们对传统制度的摒弃,影响到了俄国的艺术家们,促使了先锋艺术流派的诞生,并且先锋艺术家们对传统艺术的否定与批评,也符合当时反对旧制度的革命精神,而马列维奇也正是在这时加入了俄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参与并起草了俄国未来主义艺术家宣言。这时的社会环境与氛围,为马列维奇先锋主义的诞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913年,马列维奇完成了《白底上的黑方块》的创作,这一作品的诞生标示着至上主义的真正诞生。在此之前的《稻草人》以及《雪后的小村之晨》都是马列维奇对至上主义的探索,而在探索中他将三原色作为画面的主要色调,通过渐变处理来体现空间的层次感,这种体现了俄罗斯强烈民族色彩的表现手法,就是马列维奇在对至上主义的探索中所形成的“立体民族风情”画风。在此后的创作中,马列维奇越来越注重对物体形体以及色彩的简化,比如在《一个英国人在莫斯科》这幅作品中,马列维奇便将生活中所涉及的各种元素通过各种几何化、平面化图形的堆叠进行表现,而除了被抽象化,由几何图形所组成的“英国人”处于画面的中心外,其他的如“鱼”“教堂”“蜡烛”等图形都自由地分布于图中,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之后,将纯粹的几何图形以单纯的色彩相组合的《白底上的黑色方块》成了至上主义正式形成的里程碑。

    2.2 至上主义的发展

    在至上主义形成后,马列维奇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并通过简单的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础的几何图形来对画面进行构成,而最终的结果便是代表着至上主义最高境界的《白底上的白色方块》问世了。这种彻底抛弃了色彩运用的图画,通过将白色的方块作为人或是人精神意志的代表融入了代表着无限或是宇宙的白底,体现出了对物质性与精神性的探讨。这种独具一格的哲学理念在画作中,是难以通过肉眼来观察到的,只有通过心灵才能够体会到画作当中的独特理念。[1]但可惜的是,随着苏联文艺界对非写实艺术的不再接纳,马列维奇停止了对抽象艺术以及至上主义的探求,并作为教师谋生,此后他理论著作《非客观的世界》在德国出版,但却没有得到人们的关注,使得他于1935年在贫困中离世。

    2.3 至上主义的表现形式与影响

    马列维奇认为“所谓至上主义,就是在绘画中的纯粹感情或干净至高无上的艺术”,這表明了马列维奇在至上主义中,否定了绘画当中的题材、内容、空间与形象,将一切简化为简单的立体图形,并将对“无”这一概念的体现作为了至上主义的绘画准则。[2]在至上主义的创作中,一切艺术造型都是源自方形这种最基础的图形。至上主义的创作,需要创作者追求感觉的至高无上,使得创作者在创作中摒弃了当前世间的一切实体,放弃了对人类所生存的三维空间的表达,而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表达。在进入现代社会后,伴随摄影摄像等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具象艺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与冲击,但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却为人们带来一种新的思路,并探讨了艺术的创作基准,使现代艺术更加地注重精神层面的表现。

    3 结语

    在马列维奇的艺术观当中,蕴含着先锋派打破传统艺术体制的理念,并且形成了以几何形体为基础元素,抛弃了对色彩的运用,将自身精神上的涅槃与最终解放跃然与纸上的至上主义,推动了艺术界的革新,并为艺术家的创作带来了一种新的思维,使现代艺术得到了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兵兵.浅谈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J].大众文艺,2016(18):94.

    [2] 胡玉森.生命变奏——马列维奇艺术语言临界状态变化曲线的隐在逻辑[J].俄罗斯文艺,2015(01):182-184.

    作者简介:肖克(1993—),男,江苏常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