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路径
李阳+黄春雷
摘 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是我国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但就目前我国创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创业素质还存在许多不足,创业成功率相对较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功能和作用,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重要渠道,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全面渗透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着力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品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业
“就业难”问题呼唤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2016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 765万,比 2015 年增加 16 万,加之往年未就业的学生,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十分严峻。大学生创业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另一条出路,它不仅能够实现大学生自身就业,而且还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帮助他人就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国务院在 2015年 6 月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全国各地也纷纷举办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但是就目前我国创业情况来看,大学生创业的失败率较高,除了外在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创业素质较低也是重要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高校育人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形式、拓展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内容、健全教育机制,切实发挥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功能,不断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创新创业型的高素质人才。
1 确立创业素质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真正发挥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功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并将其作为指导原则贯穿于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全过程。
1.1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承认并坚持大学生在创业素质培养中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功能的过程中,要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改变传统的“主体-客体型”灌输教育为“主体-主体型”的教育模式,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提供一个宽松的学校环境和优质的教学质量。同时,大学生在创业认知、创业价值取向、创业思维模式等方面是有差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关注大学生的共性特征和问题,也要关心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中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创业素质培养中,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培养大学生敢于冒险、敢于拼搏、不断创新的精神,促进自我不断完善和发展。
1.2 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
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和动力,创业实践是创新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创业者无论是创办企业,还是在普通工作岗位上提出一种新理念、开发一种新产品,都是属于创新活动,都蕴含着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创业者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创新者,属于创新型人才,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大学生才能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要树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价值观念,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最终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创业者。
2 改进创业思政教育的形式
2.1 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教育环境
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能够潜移默化地将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行动。在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过程中,高校要注意高扬主旋律,牢牢把握校园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加强校园创业物质文化环境、创业精神文化环境、创业制度文化环境建设。
2.2 思政课创新精神与创业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载体,高校要进一步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与创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
同时,思政课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为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以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创业观,同时培养大学生敢于质疑、不断否定、自我发展的精神。使大學生认识到创造性劳动对个人财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和创新精神;可以通过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创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引导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创业价值观;在择业和创业小节的讲授中,要加强对大学生择业观、成才观、创业观的引导,增强大学生对创业重要性的认识,使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能够将创新创业摆在择业选择的重要位置。
2.3 积极营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氛围
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所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指“大学生一生中从职业准备到选择职业、正式就业,也包括可能出现的尝试创业等历程与行动的总体筹划。” 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分层次的职业生涯指导,在全校学生中积极营造职业生涯规划的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3 拓展创业思政教育渠道
3.1 丰富大学生社团活动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依据自身兴趣爱好而自发形成的非正式团体,是学校生活中最活跃的主体。虽然高校中的许多社团与大学生创业活动没有必然联系,但同样可以为大学生锻炼自身能力提供有效载体,这些能力势必会为大学生进一步的创新创业活动奠定基础。
学校和各学院要组织、支持创新创业相关社团的成立,定期组织老师对创新创业社团进行指导并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在社团制度、社团组织、社团资金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支持和引导,使创新创业社团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学校每年也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商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创意大赛等,以此促进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2 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检验创业可行性的重要指标体系。大学生的创业想法、创业项目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产生经济效益或者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也只有通过实践,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为更好的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应该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发挥创业基地人才培养的载体作用,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创业基地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
在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及管理过程中,高校一定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符合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方向是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保障创业基地的运营符合我国政治发展方向,使其沿着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发展,同时也可以使大学生在提高创业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创业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3.3 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除了要加强课堂教学外,还要注重社会实践活动。高校要不斷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大力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巩固课堂所学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发现并弥补自身存在的能力缺陷;高校可以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到单位参观实习,了解企业实际运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深化大学生的创业感受,激发大学生创业潜能,为大学生创业活动积累丰富的社会资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是我国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功能和作用,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重要渠道,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全面渗透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着力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品质。
参考文献
[1]陈浩明,孙晓虹,吕京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德平.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饶扬德,刘万元,邓辅玉.创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4]社会科学网.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N]. http://www.cssn.cn/zt/zt_xkzt/gxzt/byjzxl/byjzxlsdfz/byjzxlsdfzljwz/201506/t20150613_2033227.shtml
[5]胡娜.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6]姜尔岚,蒋超群.论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下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J].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2014(10).
作者简介
李阳(1988-),男,辽宁营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黄春雷(1983-),男,辽宁抚顺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是我国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但就目前我国创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创业素质还存在许多不足,创业成功率相对较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功能和作用,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重要渠道,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全面渗透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着力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品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业
“就业难”问题呼唤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2016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 765万,比 2015 年增加 16 万,加之往年未就业的学生,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十分严峻。大学生创业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另一条出路,它不仅能够实现大学生自身就业,而且还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帮助他人就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国务院在 2015年 6 月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全国各地也纷纷举办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但是就目前我国创业情况来看,大学生创业的失败率较高,除了外在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创业素质较低也是重要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高校育人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形式、拓展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内容、健全教育机制,切实发挥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功能,不断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创新创业型的高素质人才。
1 确立创业素质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真正发挥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功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并将其作为指导原则贯穿于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全过程。
1.1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承认并坚持大学生在创业素质培养中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功能的过程中,要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改变传统的“主体-客体型”灌输教育为“主体-主体型”的教育模式,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提供一个宽松的学校环境和优质的教学质量。同时,大学生在创业认知、创业价值取向、创业思维模式等方面是有差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关注大学生的共性特征和问题,也要关心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中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创业素质培养中,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培养大学生敢于冒险、敢于拼搏、不断创新的精神,促进自我不断完善和发展。
1.2 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
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和动力,创业实践是创新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创业者无论是创办企业,还是在普通工作岗位上提出一种新理念、开发一种新产品,都是属于创新活动,都蕴含着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创业者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创新者,属于创新型人才,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大学生才能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要树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价值观念,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最终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创业者。
2 改进创业思政教育的形式
2.1 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教育环境
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能够潜移默化地将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行动。在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过程中,高校要注意高扬主旋律,牢牢把握校园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加强校园创业物质文化环境、创业精神文化环境、创业制度文化环境建设。
2.2 思政课创新精神与创业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载体,高校要进一步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与创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
同时,思政课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为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以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创业观,同时培养大学生敢于质疑、不断否定、自我发展的精神。使大學生认识到创造性劳动对个人财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和创新精神;可以通过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创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引导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创业价值观;在择业和创业小节的讲授中,要加强对大学生择业观、成才观、创业观的引导,增强大学生对创业重要性的认识,使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能够将创新创业摆在择业选择的重要位置。
2.3 积极营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氛围
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所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指“大学生一生中从职业准备到选择职业、正式就业,也包括可能出现的尝试创业等历程与行动的总体筹划。” 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分层次的职业生涯指导,在全校学生中积极营造职业生涯规划的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3 拓展创业思政教育渠道
3.1 丰富大学生社团活动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依据自身兴趣爱好而自发形成的非正式团体,是学校生活中最活跃的主体。虽然高校中的许多社团与大学生创业活动没有必然联系,但同样可以为大学生锻炼自身能力提供有效载体,这些能力势必会为大学生进一步的创新创业活动奠定基础。
学校和各学院要组织、支持创新创业相关社团的成立,定期组织老师对创新创业社团进行指导并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在社团制度、社团组织、社团资金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支持和引导,使创新创业社团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学校每年也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商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创意大赛等,以此促进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2 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检验创业可行性的重要指标体系。大学生的创业想法、创业项目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产生经济效益或者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也只有通过实践,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为更好的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应该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发挥创业基地人才培养的载体作用,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创业基地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
在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及管理过程中,高校一定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符合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方向是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保障创业基地的运营符合我国政治发展方向,使其沿着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发展,同时也可以使大学生在提高创业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创业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3.3 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除了要加强课堂教学外,还要注重社会实践活动。高校要不斷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大力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巩固课堂所学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发现并弥补自身存在的能力缺陷;高校可以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到单位参观实习,了解企业实际运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深化大学生的创业感受,激发大学生创业潜能,为大学生创业活动积累丰富的社会资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是我国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功能和作用,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重要渠道,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全面渗透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着力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品质。
参考文献
[1]陈浩明,孙晓虹,吕京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德平.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饶扬德,刘万元,邓辅玉.创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4]社会科学网.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N]. http://www.cssn.cn/zt/zt_xkzt/gxzt/byjzxl/byjzxlsdfz/byjzxlsdfzljwz/201506/t20150613_2033227.shtml
[5]胡娜.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6]姜尔岚,蒋超群.论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下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J].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2014(10).
作者简介
李阳(1988-),男,辽宁营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黄春雷(1983-),男,辽宁抚顺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