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窝窝咋成聚宝盆

    河南省三门峡陕州区张汴乡曲村,72岁的薛菊莲居住了50年的地坑院突然热闹起来:她的孩子们办起“陕塬人家”农家乐,生意红火。她不顾年老体弱,为游客摊煎饼、炸油食。土窝窝变成聚宝盆,薛菊莲一家难掩高兴:“俺这座地窝窝有上百年了,咋也想不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在曲村,有103座地坑院进行了修复性建设,有的群众在院里办起了剪纸展馆,有的建立了农耕文化展馆,有的搞起了农家乐,有的建成了窑洞宾馆,有的开起了五谷杂粮坊,等等,村里50多户群众摇身变成小老板。每逢双休日,曲村广场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大巴。

    陕州区的张汴塬、张村塬、东凡塬三大塬区,集中连片的地坑院村落有100多个,有近2万座院子;现存院子最早的有200多年历史,居住过六代人。三大塬区是传统农业种植乡镇,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员集中。

    地坑院被称为“世界生土建筑的绝妙之笔”“人类穴居文明的活化石”。咋能让群众守着千年瑰宝过穷日子?陕州区遵循“保护先行、协调开发、注重品牌、永续利用”理念,让地坑院这个土窝窝变成聚宝盆,让世代穴居在这里的人们脱贫致富。

    陕州区首先打造了龙头景区,22个地坑院组成的民俗园休闲广场、小吃街百味巷、古街百艺苑等,把地坑院变成了可以游览、可以触摸、可以体验的旅游产品,让人们在游览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蜂拥而来。去年5月开业以来,三门峡地坑院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70万人次;“春节”黄金周期间,累计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美团网中销票量居河南省第一,2017年春节全國热门景区排名第十。

    地坑院龙头景区的火爆,带动了乡村游,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和就业。与地坑院旅游相对接,各乡村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现代高效农业为支撑的都市农业,油葵、百亩樱桃、百亩油菜基地和百亩石榴基地,陕州区传统农业和着地坑院开发的节拍,跳起古老地坑院的“现代舞”。

    据测算,该区累计从事乡村旅游相关产业1100户、5000余人,人均年增收8000余元。陕州地坑院开业以来,有效带动周边的曲村等10余个村群众致富,累计有820户从事农家乐、运输、手工剪纸、售卖土特产等,年人均实现增收1.5万元。2月中旬,河南省省领导来这里,看到地坑院火了、农民富了,很高兴,并鼓励他们,“在配套服务上要做得更好。”

    (转自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邵猷芬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我国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电子政务

    杨悦 蔡秋梅【摘 要】 近几年来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下的电子政务发展迅速,各级政府的网站服务内容不断充实丰富,功能也不断加强,不断

  • 云南首个生态蔬菜众筹产品上市

    日前,云南首个可以吃的投资产品“菜富通”投资计划上市,项目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有机蔬菜、大米等,并降低农企生产过程中不可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