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龙玉兰 吴华山
摘要: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摆脱专业教育思想;其次从专业、未来就业岗位角度告知学生应用型人才应该掌握的理论和技能;在培养方案设置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就业岗位,从知识和技能角度满足学生需求。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普通高校
一、提出问题
什么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概念是什么?薛立军在其所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中道:“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2006年教育部本科评估时,广东省几所地方高校就已经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定位,这种理念和定位也获得了教育部的认可。但是,尽管我们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是会受到种种因素制约。首先,要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其次,解决教师队伍中自身专业思想与培养目标的背离问题。再其次是在培养方案入手解决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
二、分析问题
2012年笔者有幸参观了南京工程学院,这是一所江苏省属普通高校,是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这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校。学校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建有实验中心33个、各类实验室157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16个、实习(实训)室76个、校外实习基地96个。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这是一所追求专业对口就业率,自身专业就业对口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校。
走在南京工程学院,它完全颠覆了我们过去概念中的教室和教师,学生和图书馆,独立的教学楼、实验大楼等等传统高校形象,这里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已经高度融合,学生即是传统意义上课室里的学生,也是实验室里的技术人员、工人。在南京工程学院西门子数控实验室,我们看到了教师与学生每周的工作时间表,看到了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室里共同紧张而忙碌的身影。教师与学生穿着一样的工作服,他们边工作边讲解,边探讨边实践,边工作边研究,师生与实验室已经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走在校园内,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务实办学宗旨:“以学生为本,助学生成功”、实施“特色+特长”和“专业+专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他们主张一专(专业)、二基(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三能(技术能力、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四结合(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院与产业相结合、培养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在他们培养过程中突出强调的是“培养与就业相结合”; 交谈中笔者了解到,据第三方评估机构麦可思统计,南京工程学院学生就业率连年保持98%以上,就业率高于全国非211高校9个百分点。南京工程学院的同仁还骄傲地告诉我们:我们的毕业生平均薪酬高于江苏省非“211”高校319元,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就业比超80%,专业对口率超过90%,学校连续8年获江苏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以上数据获得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他们一贯倡导的“学以致用”,“校企合作、产学研相融、注重实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鲜明办学理念和实践!其根本培养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和不断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笔者4月3日和4日打开该校网站就业窗口,见到大量知名企业、研究机构招聘信息。
为什么要谈南京工程学院?因为他们是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他们的办学模式受到国家的充分肯定。对照南京工程学院,我们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现在还谈不上“校企合作、产学研相融、注重实践”的教学系统的联动问题,但,我们至少可以对照南京工程学院,解决对应用型人才概念上的认知问题,从思想上逐步跟上他们的脚步。
在我们音乐学院,由于教师大多来自师大或音乐学院,他们基本都经历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教育,在教师眼中,学生的能力是舞台表演能力,谁艺术歌曲唱得好,谁钢琴作品弹得大,谁的舞蹈跳得好,谁的能力就最强!在音乐学院,舞台表演能力已经成为了评判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在这种环境下,教学法、专业理论课程被边缘化,且地位低下。学生崇尚技能课,绝大多数学生将某一技能课程与专业等同起来!如,钢琴课称作钢琴专业;声乐课称为声乐专业等。没听过哪位老师夸奖某某同学讲课讲得好!教学能力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与大环境有关。因为我们国家的普通高校高考的术科考试是非常专业的,我们的学生在入学前接受的教育是非常专业的。因此,学生和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能力评价也是非常专业的,他们不会考虑你所在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另外,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所设置的一些赛事也是非常专业的。如,广东省教育厅每两年所举办一次的声乐大赛、器乐大赛、大学生展演,这些些赛事的评价标准都是非常专业的。因为他们所设置的演唱曲目、表演形式等,都是非常专业的。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考虑到广东省只有一所专业音乐学院,其他几乎都是师范或普通高校基础上建立的音乐学院,这些音乐学院大多的培养目标均指向中小学,而不是舞台。由于这种大量外部因素的影响,且又具有强大影响力评价功能赛事的存在,导致音乐学院师生对自身专业能力解读的扭曲。
三、解决问题
作为一所以培养师范教师为目标的学院,目前有几项工作应该做。
(一)解决观念问题
解决观念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走出校园,走进我们的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这项工作开展的目的就是解决我们常常讲的专业认识问题,入学就要明确告诉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中小学老师在做什么?他们需要具备哪些应用能力?需要具备哪些基础理论等等。这些,不仅需要求我们的教师知道,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要尽早知道,且要充分了解,只有真正了解未来需求,才可能做到自觉、自愿、积极努力的学习。
(二)我们要将培养方案的设置与中小学的需求相结合
薛立军在其《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实践和探索》中阐述:“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强调基础的、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注意这里强调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成熟和适用的知识。
我们现在的培养方案大多向华南师大或其他师大学习而来。由于历史原因,师大的办学定位与我们的办学定位存在距离。文革后师大音乐学院(系)一度成为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补充。我们目前培养方案制定基本遵循2004年在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国家并没有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定什么指导性文件。以笔者了解,应用型人才的概念是在2001年4月教育部在长春召开了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后才提出并广泛应用。此后,“应用型人才”这一概念逐渐衍生出“应用性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用型大学”等新的提法。目前,国家暂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没有提出什么具体指导性意见,这也给我们地方高校一个积极探索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空间。当前,我们首先要在培养方案设置上摆脱以往师大的约束,我们要深入基础教育课堂,积极务实的把握基础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能力需求,特别是了解当今环境下,基础教育师资究竟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我们的要把握一个度,要淘汰现存的一些落后的、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知识和课程,积极导入当今时代发展产生的新的课程,课程设置要仅仅围绕应用型三个字,要把基础教育的资深教师请进来,请他们对我们培养方案进行审核,一定做到令他们满意!只有他们满意,我们培养的学生才有可能满足未来学生就业岗位群的需要。
四、结语
3月22日,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演讲中谈到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时如此透露: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2000年后近700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在培养模式上,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相关政策性文件即将出台,注意这里提出了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笔者认为应用型人才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差异不大,关键也是解决一个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程度和知识结构问题。只要能够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就可也解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问题。
作者简介:
[1]龙玉兰,嘉应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
[2]吴华山,嘉应学院音乐学院教授。
摘要: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摆脱专业教育思想;其次从专业、未来就业岗位角度告知学生应用型人才应该掌握的理论和技能;在培养方案设置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就业岗位,从知识和技能角度满足学生需求。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普通高校
一、提出问题
什么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概念是什么?薛立军在其所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中道:“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2006年教育部本科评估时,广东省几所地方高校就已经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定位,这种理念和定位也获得了教育部的认可。但是,尽管我们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是会受到种种因素制约。首先,要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其次,解决教师队伍中自身专业思想与培养目标的背离问题。再其次是在培养方案入手解决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
二、分析问题
2012年笔者有幸参观了南京工程学院,这是一所江苏省属普通高校,是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这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校。学校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建有实验中心33个、各类实验室157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16个、实习(实训)室76个、校外实习基地96个。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这是一所追求专业对口就业率,自身专业就业对口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校。
走在南京工程学院,它完全颠覆了我们过去概念中的教室和教师,学生和图书馆,独立的教学楼、实验大楼等等传统高校形象,这里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已经高度融合,学生即是传统意义上课室里的学生,也是实验室里的技术人员、工人。在南京工程学院西门子数控实验室,我们看到了教师与学生每周的工作时间表,看到了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室里共同紧张而忙碌的身影。教师与学生穿着一样的工作服,他们边工作边讲解,边探讨边实践,边工作边研究,师生与实验室已经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走在校园内,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务实办学宗旨:“以学生为本,助学生成功”、实施“特色+特长”和“专业+专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他们主张一专(专业)、二基(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三能(技术能力、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四结合(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院与产业相结合、培养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在他们培养过程中突出强调的是“培养与就业相结合”; 交谈中笔者了解到,据第三方评估机构麦可思统计,南京工程学院学生就业率连年保持98%以上,就业率高于全国非211高校9个百分点。南京工程学院的同仁还骄傲地告诉我们:我们的毕业生平均薪酬高于江苏省非“211”高校319元,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就业比超80%,专业对口率超过90%,学校连续8年获江苏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以上数据获得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他们一贯倡导的“学以致用”,“校企合作、产学研相融、注重实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鲜明办学理念和实践!其根本培养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和不断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笔者4月3日和4日打开该校网站就业窗口,见到大量知名企业、研究机构招聘信息。
为什么要谈南京工程学院?因为他们是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他们的办学模式受到国家的充分肯定。对照南京工程学院,我们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现在还谈不上“校企合作、产学研相融、注重实践”的教学系统的联动问题,但,我们至少可以对照南京工程学院,解决对应用型人才概念上的认知问题,从思想上逐步跟上他们的脚步。
在我们音乐学院,由于教师大多来自师大或音乐学院,他们基本都经历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教育,在教师眼中,学生的能力是舞台表演能力,谁艺术歌曲唱得好,谁钢琴作品弹得大,谁的舞蹈跳得好,谁的能力就最强!在音乐学院,舞台表演能力已经成为了评判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在这种环境下,教学法、专业理论课程被边缘化,且地位低下。学生崇尚技能课,绝大多数学生将某一技能课程与专业等同起来!如,钢琴课称作钢琴专业;声乐课称为声乐专业等。没听过哪位老师夸奖某某同学讲课讲得好!教学能力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与大环境有关。因为我们国家的普通高校高考的术科考试是非常专业的,我们的学生在入学前接受的教育是非常专业的。因此,学生和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能力评价也是非常专业的,他们不会考虑你所在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另外,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所设置的一些赛事也是非常专业的。如,广东省教育厅每两年所举办一次的声乐大赛、器乐大赛、大学生展演,这些些赛事的评价标准都是非常专业的。因为他们所设置的演唱曲目、表演形式等,都是非常专业的。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考虑到广东省只有一所专业音乐学院,其他几乎都是师范或普通高校基础上建立的音乐学院,这些音乐学院大多的培养目标均指向中小学,而不是舞台。由于这种大量外部因素的影响,且又具有强大影响力评价功能赛事的存在,导致音乐学院师生对自身专业能力解读的扭曲。
三、解决问题
作为一所以培养师范教师为目标的学院,目前有几项工作应该做。
(一)解决观念问题
解决观念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走出校园,走进我们的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这项工作开展的目的就是解决我们常常讲的专业认识问题,入学就要明确告诉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中小学老师在做什么?他们需要具备哪些应用能力?需要具备哪些基础理论等等。这些,不仅需要求我们的教师知道,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要尽早知道,且要充分了解,只有真正了解未来需求,才可能做到自觉、自愿、积极努力的学习。
(二)我们要将培养方案的设置与中小学的需求相结合
薛立军在其《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实践和探索》中阐述:“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强调基础的、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注意这里强调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成熟和适用的知识。
我们现在的培养方案大多向华南师大或其他师大学习而来。由于历史原因,师大的办学定位与我们的办学定位存在距离。文革后师大音乐学院(系)一度成为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补充。我们目前培养方案制定基本遵循2004年在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国家并没有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定什么指导性文件。以笔者了解,应用型人才的概念是在2001年4月教育部在长春召开了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后才提出并广泛应用。此后,“应用型人才”这一概念逐渐衍生出“应用性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用型大学”等新的提法。目前,国家暂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没有提出什么具体指导性意见,这也给我们地方高校一个积极探索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空间。当前,我们首先要在培养方案设置上摆脱以往师大的约束,我们要深入基础教育课堂,积极务实的把握基础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能力需求,特别是了解当今环境下,基础教育师资究竟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我们的要把握一个度,要淘汰现存的一些落后的、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知识和课程,积极导入当今时代发展产生的新的课程,课程设置要仅仅围绕应用型三个字,要把基础教育的资深教师请进来,请他们对我们培养方案进行审核,一定做到令他们满意!只有他们满意,我们培养的学生才有可能满足未来学生就业岗位群的需要。
四、结语
3月22日,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演讲中谈到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时如此透露: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2000年后近700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在培养模式上,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相关政策性文件即将出台,注意这里提出了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笔者认为应用型人才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差异不大,关键也是解决一个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程度和知识结构问题。只要能够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就可也解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问题。
作者简介:
[1]龙玉兰,嘉应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
[2]吴华山,嘉应学院音乐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