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模式下《垓下之围》教学设计

    刘国霞

    内容摘要:抛锚式教学从课前、课中到课后都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题地位。本文将具体结合司马迁《垓下之围》一文分析抛锚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抛锚式 探索 微课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讲授,教师与学生是知识传授与接受的关系,从而忽视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在讲授的过程中,由于侧重知识学习,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抛锚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何克抗教授给出的定义是“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抛锚式教学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有助于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小组任务有利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抛锚式教学从课前、课中到课后都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题地位。本文将具体结合司马迁《垓下之围》一文分析抛锚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垓下之围》出自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史记》,是《史记·项羽本纪》中节选的文章。《垓下之围》是《史记》人物传记中写得非常精彩的篇章,作者以浓墨重彩的笔墨再现了一代西楚霸王的末路悲歌,生動刻画了项羽的性格,人物形象极为耐人寻味。项羽是一代西楚霸王,他自刎乌江的失败结局带给现代人很多思考。项羽形象及失败原因可以设定为本次课需要去探索的问题,成为本课抛出的锚。

    本课教学重点是分析项羽人物形象,教师结合项羽这个历史人物设置和职场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网络及教学软件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并在课堂上展示小组成果,分析项羽人物形象及失败原因,解决该抛锚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多元化的信息手段,依托蓝墨云班课手机移动端教学平台,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及时引导评价、鼓励激发。

    课前,教师通过微课视频为本次课设置情景,并抛出探究问题。学生观看微课,了解问题及课前任务。教师使用QQ、微信等社交媒体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分组制作思维导图。课中,学生分组展示思维导图,并参加情景再现、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网络讨论等活动,教师对小组活动进行点评,并对网络讨论进行点赞。课后,布置制作演讲视频的作业。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一.设置问题导入

    《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这部奇书以精彩绝艳的笔墨为后世刻画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项羽是最耐人寻味的一个英雄。

    项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一战成名。民国学者蔡东藩赞赏项羽的勇猛“独羽以破釜沉舟之决心,与拔山扛鼎之大力,一往直前,九战皆胜,虏王离,杀苏角,焚涉间,卒使能征善战之章邯,一蹶不振,何其勇也!”他27岁自立为王,号曰西楚霸王,一时威名赫赫,天下无人可敌,31岁却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兵败自刎的悲剧故事。

    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为何在乌江就不得不死?是什么原因推动项羽一步步走向自刎的结局呢?我们可以结合《垓下之围》这篇课文一探究竟。

    二.小组成果展示

    小组代表分别上台展示本组课前制作的思维导图作品,并讲解《史记》项羽故事。

    教师对各组表现分别进行评价,鼓励激发,概括总结:

    刚才同学们讲了项羽的很多故事,《史记》有很多成语很好地揭示了项羽的性格:

    1.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展示了项羽的勇猛过人。

    2.衣锦还乡说明了项羽的目光短浅、虚荣心强。

    3.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刻画了项羽的政治无知、错失良机。

    从以上同学们讲的项羽的故事可以看出项羽有其过人之处,勇猛果敢,却缺乏谋略、刚愎自用、不善用人。了解了之前发生在项羽身上的历史事件,我们也明晰了项羽人生命运的成败轨迹,初步探知了这个人物形象,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打好了基础。司马迁非常擅长通过关系人物命运转折的重大事件刻画人物,凸显人物性格,本次课《垓下之围》描写了项羽兵败被围之后的处境,可以说是一代西楚霸王的末路悲歌。下面,我们一起结合这篇课文深入分析项羽这个人物,进一步探究项羽失败原因。

    三.小组合作,情景再现

    教师进行通过语言描绘《垓下之围》第一个场景,四面楚歌中,项羽霸王别姬:

    项羽驻扎垓下时形势对他十分不利,司马迁写道“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刘邦、韩信、彭越几十万人把项羽十万人重重包围,粮食吃完了,军力也悬殊,项羽陷入了绝境。就在这漆黑的夜晚,四面传来楚地的歌谣。项羽听完大惊,大惊说明他非常震惊,超乎自己的预料。汉军占领楚地了吗?项羽被这四面楚歌迷惑了、动摇了,以为自己兵败如山倒了。

    于是项羽慷慨悲歌《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教师为学生示范朗读霸王别姬课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小组合作为动画配音,添加旁白。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角色为动画配音,利用自己的语言添加旁白,再现霸王别姬的悲情气氛,深入理解项羽的无奈及深陷末路仍不反省的可悲。

    通过情景再现,使学生身入其境,感受此时项羽的无奈、多情。

    四.小组讨论,失败探究

    《垓下之围》第二场景:东城快战

    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东城快战”有关项羽的描写,推选代表上台分析本组探讨的失败原因。

    教师对讨论进行评价,概括。

    《垓下之围》刻画项羽人物形象手法:

    1.语言: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通过项羽的语言表现项羽的勇猛善战、所向披靡,同时通过项羽对自己过去战绩的夸耀表现他的自负。

    2.动作:

    “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通过对比凸显项羽的英勇善战。

    五.头脑风暴、网络讨论

    《垓下之围》第三场景:乌江自刎

    项羽为何不渡乌江,如果渡过乌江,能否卷土重来?

    历代诗歌中针对项羽的结局分别有诗人自己的看法,教师结合历代评价项羽的诗歌引发学生讨论项羽能否卷土重来。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在教学平台上进行网络讨论,学生可随时补充更新想法。

    六.课后作业

    1.职场启示个人演讲

    教师布置“项羽的失败给你的启示”的演讲作业,引导学生思考职场问题,实现教学难点突破,教师在QQ上与学生深入交流。

    学生课后细读课文,整理归纳对项羽的整体分析,结合课堂内外的收获录制职场启示演讲视频。

    2.填写课堂活动评价表

    学生对个人及小组成员整体活动表现进行评价,并总结本次课学习收获。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发现,抛锚式教学模式下课堂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成为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主体。教师是引导者,不再是课堂的权威。学生的成果得到肯定,小组合作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2.李宗霖.致思趋向视阈下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研究性教学模式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7).

    3.(美)卡尔.罗杰斯.自由学习[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03-01.

    4.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5).

    5.陈伟珂,林宏丽,武曉燕.基于“抛锚式”的高校教学模式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6(1).

    本文为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教研项目《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成果,编号2015JY19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高中数学教学如何构建“有意思”

    石成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听见学生这样说:“数学课沒意思,提不起精神。”数学课为什么要“有意思”,怎样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谐的

  •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

    陈彩云【摘 要】语文教学作为我国教学系统中的重点学科,对培养学生语言把握感知能力、获取处理信息能力、辨别判断能力、文字能力等具有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