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摘 要:辋川,因诗人王维而闻名而令人神往。《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抒发了诗人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读来令人情趣陶然。

    关键词:辋川;王维;闲居;赠诗

    读王维诗《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对闲居地“辋川”心生好感,正赶上单位组织职工外出疗养,我想,如果去辋川疗养,岂不美哉。

    辋川,仄平声,这俩字不能快读不能连读,得慢慢读,一读快,字音就变了。两个韵腹都是“a”,开口呼,响亮悠长,明朗开阔。可不是,读起来就有一种诗情画意,就有一种山水清幽灵秀气,彷佛打开红心柚子,既有柚子肉的引人馋涎,又有柚子皮的芳香。

    辋川,位于蓝田县中部偏南,青山逶迤,峰峦叠嶂,奇花野藤遍布幽谷,瀑布溪流随处可见。因辋河水流潺湲,波纹旋转如辋,故名辋川。水流潺湲、波纹旋转的地方并不少见,然而少有给它取这么好听的名字。看来,名字取的好决定以后的发展,此话有理,不仅人名如此,山川之名亦然。

    辋川不仅仅自身风景秀丽,也不仅仅名字好听,它还是名山“终南山”的一脉,“蓝田日暖玉生烟”中蓝田的一部分,也可以说血统纯正。达官贵人、文士骚客以到终南山隐居为风雅之事,所以辋川就留下许多文人雅士的诗文。唐代诗人元稹《辋川》:“世累为身累,闲忙不自由。殷勤辋川水,何事出山流。”出山的何止是辋川水,随着王维的“辋川别业”和他的诗集《辋川集》,辋川早已名声在外,包括辋川附近的鹿柴、木兰柴、竹里馆、辛夷坞等。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说起辋川,自然就会想到王维。是王维成就了辋川,还是辋川成就了王维,无法说清。正如苏东坡和黄州、李白和天姥山、范仲淹和岳阳楼一样。王维的辋川别业,也成了文人雅士的千古隐居梦。谁都梦想着在一个山清水秀之地,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别墅。累了烦了,有个清空之地。那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观看“漠漠水田飞白鹭,聆听阴阴夏木啭黄鹂”……

    且看王维的五律《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此乃赠诗,赠给裴迪。古人素喜以诗交友,以诗言志。当时王维隐居辋川已有一段时间,他写信给好友裴迪,赠什么?表达好友相聚辋川的欣喜,还是欢迎裴迪之盛情?都不是,这是王维自己的辋川闲居生活,确切说是一幅幅辋川图画。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寒山,远上寒山石径斜,寒山即秋山,有那么一点苍凉了,而一个“转”字转到苍翠,不是萧瑟,可见诗人眼中心中没有萧瑟只有苍翠。山色渐转,从早秋转到深秋的苍翠,从朝霞转到暮色四合时的苍翠,山色一点点的变化尽在诗人眼中。正如江南的秋天,绚丽的银杏叶不是一天变黄的,银杏转深黄,可有几人能感觉出那份细腻的转变?秋水潺湲,已是绝美的意境,中间着一“日”字,就是秋水日日舒缓流淌,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叮咚流动,秋水没有干涸,有水就有灵气,可见这水也流淌在诗人的心中,在诗人的心中唱着泉水叮咚响。首联写山写水,就是一幅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有声的山水国画。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描摹出这幅画中人物,“倚杖”拄着手杖的形象,似乎诗人已有点年纪,其实当时王维43岁,算不上老,倚杖或许只是一个时尚之举而已,当然也不排除身体欠佳之嫌疑。柴门,简陋的外门,看来王维的“别墅”,只是郊野之农家别业而已。伫立在傍晚的风中,风轻抚过,耳畔是深秋晚树蝉鸣,生命是要歌唱到底的。颔联有景有人,人在景中观景,人成了风景中重要的一景。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进出辋川必要摆渡,野渡无人舟自横,唯有那橘红夕日正慢慢地靠近水面,波光烁烁,半川瑟瑟半川红。村里人家不多,谁家已在做晚饭,那一缕炊烟袅袅上升,烟色由浓渐淡直至消散在苍翠暮色之中。此处的孤烟该是人间烟火的温暖,不比“大漠孤烟直”之孤烟的苍凉。颈联是一幅温暖的辋川图,落日是圆,河流是面,炊烟上扬,红日、白烟,以及点面线的结合是王维诗中有画之特色。

    辋川生活就是这样悠然,“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恬淡如草木,轻微如草木。王维享受着这样恬淡的生活。

    可是说好的“赠诗”呢?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终于写到赠诗主人了。裴迪,应邀前来辋川同住,同游,作诗相唱和。这位知交又一次喝醉,又一次狂歌,如同那个佯狂接舆,不甘平淡,不甘默默无闻。而用“五柳”代指自己,可是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生活取向。接舆与五柳,一狂士一隐士,尾联是赞赏朋友的真性情呢,还是隐隐地劝慰朋友不必固执?或许都有吧,平和,但伴随优柔寡断。正如他一生奉佛,却没有出家为僧;一生都在避世,却一直亦官亦隐。种种人生的纠结,种种不彻底,却正是王维山水诗的迷人之处。在这不彻底中,我看见自己,看见古往今来的一类人:对自己有所不满,欲求挣脱,但不苛求;有点孤芳自赏,卓尔不群,却不顾影自怜。

    我终于明白,我不是想去蓝田的辋川,而是王维的辋川,正如陶潜的桃花源,地图上找不到,哪怕“处处志之”,要到心中去找。去“辋川”疗养,让昏沉的头脑随潺湲秋水清醒,让各种“执”念随渡头落日下颓,让闲适安然随墟里孤烟袅袅上升,然后化在自然的苍穹之下,不必寻。

    作者简介:范剑萍(1969— ),女,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实验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研究。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深度

    摘 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课程进行了如下界定:“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

  • 浅议高中生物习题讲评课

    周涛摘要:习题讲评课是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讲评习题,能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明确解题的思路,提高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