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学》课程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 《工程经济学》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可能具有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培养对《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工作坊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充分融入课程中,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工作坊;工程经济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5-00-02
引言:
我国人均资源短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程经济学》课程越来越得到重视,已被列入工程管理类专业经济平台课程之一。通过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能完成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方案择优、财务评价等;为从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项目过程中的投融资管理、项目的后评价等工作奠定基础;为考取注册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等执业证书储备知识。
1.《工程经济学》教学现状
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了《工程經济学》课程,并对该课程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进行研究,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综合大学如武汉工程大学的孟戈[2]将激励理论应用到《工程经济学》的课程设计中,给出了案例选择的一种方法。河海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的汤蒂莲、胡鹏[3]对土木工程专业《技术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Excel在工程经济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等进行了分析。在高职院校中,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刘启够[4]对高职高专《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提出案例与实训教学的模式,并对具体实施方式及案例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黄志祥[5]对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成绩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工程经济分析方法的应用。而运用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国内学者尚未有深入研究。
2.“工作坊”教学模式综述
运用“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可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整体认知,实现实践环节的衔接,增强学生的工程能力,提升其社会竞争力。工作坊教学模式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根据执业范围设置,是毕业生成为工程管理专业人士必须掌握的能力,也是成为资深专家应具备的潜在能力。
3.《工程经济学》课程工作坊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工程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我校采用工作坊的教学模式,成立项目决策坊,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策划等内容,在基础内容讲授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在项目决策工作坊中授课,结合工程实例讲解,通过组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大赛等[6],运用大案例、课堂提问等方式,使学生对项目前期建设有更深入的认识。具体课程内容实施方案如下表:
4.结论
《工程经济学》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增强经济观念,为学生今后从事企业经营决策、项目投资评估、工程咨询、工程经济论证等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开设不仅是提高学生的经济分析和决策能力的桥梁,更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通过工作坊教学设计实现从能力到任务成果的转化,最终能够实现工程管理专业“软学科属性”与核心能力成果“硬技术表现”的结合[7]。
参考文献:
[1]刘晓君.工程经济学(第2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孟戈.基于激励理论的“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09(27):247-248
[3]汤蒂莲,胡鹏.土木工程专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探索[J].教育研究,2008(12):98-99
[4]刘启够.《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高教研究,2012(9):110-111
[5]黄志祥.学以致用: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改革[J].时代金融,2012,(8):298,305
[6]李忻忻.新课程理念下《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
[7]严玲,祝丽娟,邓娇娇.工程管理类本科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作坊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