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研究
陆卫琴
摘 要:微服务因方便、快捷、主动、精准、细致、及时等优点,深受用户的喜爱,其理论研究和实践已成为国内外图书馆界的一个热點。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充分了解用户的信息行为、信息需求和知识运用能力,并通过微服务平台将精炼的微内容精确、快捷地推送给用户,从而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图书馆; 微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6?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5-163-002
大数据(BigData或MegaData)或称巨型数据、海量数据、大资料,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时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海量数据的增长,传统环境下的图书馆大而全的“宏”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引入“微服务”的概念。微服务即微小服务、微型服务,是指内容和设备的微型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巨型的数据精简化,并通过微型设备传递信息的过程。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开展微服务的意义与特点
1.高校图书馆开展微服务的意义
(1)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杂乱无章的大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将合适的资源推送给合适的用户。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从馆藏服务模式转向“互联网+图书馆”服务模式,互联网中免费的大数据也是图书馆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筛选、清理,整合,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给用户,将网络信息资源转化成图书馆独有的馆藏资源,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2)有利于馆员信息素养的提升。高校图书馆员为用户提供各种资源,不断拓宽图书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服务过程涉及多门学科和多种大数据技术,高校图书馆员在微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大数据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技术能力,图书馆员信息素养能力直接影响该校师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因此培养高素质信息化人才成为各大高校不断奋斗的目标。
(3)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品牌的打造。大数据时代给高校图书馆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高校图书馆要求生存、谋发展,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寻求新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高校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相比,重点服务对象是全体高校教师和学生,高校图书馆融入教学、嵌入学科,通过不断学习大数据技术为高校用户提供个性化学科微服务,希望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获得用户的满意和信赖,打造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品牌。
(4)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地位的提升。大数据时代促使图书馆发生新一轮的变革,高校图书馆员基本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可塑性较强,图书馆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然而传统高校图书馆员的服务水平不高,局限于图书流通、普通参考咨询等环节,导致图书馆人才大量流失,大数据时代给图书馆带来一次新的机遇,图书馆应该好好抓住此次机会,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高学历人才,积极开展图书馆微服务,丰富馆员知识储备,提升图书馆数据服务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凸显高校图书馆的价值。
2.高校图书馆开展微服务的特点
(1)个性化。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微服务中,运用数据存储技术将用户庞大的借阅信息和预约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当借阅图书归还时,图书馆一站式服务系统借助大数据技术锁定下一位预约用户,并匹配通讯录,即时将用户预约成功的信息推送到用户手机中。高校图书馆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的借阅行为进行研究,根据用户的喜爱偏好推送相关书籍和信息。
(2)多元化。微服务多元化的特点体现在服务内容的多元化、数据类型的多元化和服务环境的多元化。
(3)碎片化。碎片化是指服务时间碎片化和服务内容碎片化,即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能够实现在用户空闲的碎片时间(如下课时间)推送符合用户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的短小精悍的信息。
(4)即时化。即时服务就是利用移动设备的定位服务帮助用户注意此时此地的情况,分析用户现有可能的需求,从而搜寻现有的资源,并及时推送给用户,简言之,就是在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地点以合理的方式及时为用户推送合适的内容。
(5)便捷化。提供便捷化服务的前提是实现高校图书馆24×7随时随地的一站式服务,宗旨是节省用户的时间。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的形式在于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平台,即用户只需要在移动端登录图书馆一站式服务软件,即可享受“查、阅、咨、借、推”五位一体的便捷信息服务,节省用户检索时间。
二、国内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大数据时代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的实践现状,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微内容匮乏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内容单一,以馆藏信息、到期提醒、讲座信息、公告等为主,这些都属于图书馆基础业务服务,对高校图书馆用户学术能力的提升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而且大部分图书馆局限于本馆现有的馆藏资源服务,忽略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的挖掘。与国外高校图书馆相比,我们不仅存在信息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在学科指导的创新型微服务方面也显得特别薄弱,基本照搬国外的微服务模式,缺乏个性化色彩。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基于微课程的MOOC建设,相比国外微课程的应用,我国的微课程在应用策略、应用机制、内容质量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2.微服务单一
大数据时代,微服务理念冲击着传统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需要高校图书馆进行一次大改革,而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没有抓住大数据时代的新机遇,微服务理念仍停留于“图书馆有什么,用户使用什么”的现状,如许多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仍以发布通知、检索、预约续借等为主要服务内容,微服务内容单一,不能对高校用户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高校用户主要目标是实现在学习科研上的提升,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提升学科化微服务的理念意识,将主要服务重心放在教学和科研辅助上,提供能够减轻师生教学和科研压力的专业性信息。
3.社交平台利用不充分
通过前期调查我们发现,我国高校图书在社交平台中的粉丝数、关注度等相对较高,而图书馆基于社交平台发布的微服务信息却不多,并且微服务种类单一,缺乏特色化服务,说明我国高校图书馆对社交平台利用不充分,对微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将大量的用户信息闲置,阻碍了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用户信息资源,抓住大数据时代特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社交平台上推行图书馆微服务,调动高校用户的学习积极性,共同构建具有特色化、多元化、智能化、主动化的新型图书馆。
4.微服务馆员队伍不健全
国内高校图书馆没有设立专门的微服务队伍,以至于微服务内容单一,缺乏特色的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大部分国内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如同虚设,无法为高校用户提供专业化的学科指导,而国外高校图书馆有一支强大的微服务队伍支撑,在开展微服务的过程中,无论是服务内容,还是服务种类都要比我国丰富,充分体现了高校图书馆的价值,我国也应该紧追时代步伐,快速组建一支微服务团队,为高校用户提供更专业、更精准的信息,顺应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要求。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的实现途径
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的实现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微内容的建设
微内容最先是Jakob Nielsen在《纽约时报》中提出的,他将微内容用来描述网站上所显示的超短文本,比如页头与标题。微内容可以是用户原创的内容,可以是用户添加、修改的内容,可以是用户行为产生的内容,可以是用户在微博、博客、知乎等平台中发布的帖子,可以是微信朋友圈、QQ空间发布的动态,可以是淘宝中的一条评价,可以是用户修改的百度百科的词条,可以是Bilibili视频弹幕网站中的视频弹幕,此外,用户的转发、赞、访问记录等等都属于微内容。
以微信为代表,高校图书馆用户普遍具有较高的学术修养,对文献质量要求较高,微信普及的年代,他们对微信服务往往具有较快的上手速度和较强的使用能力,一个高校用户往往会关注多个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丰富多彩,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如果对文章内容不加以修饰,作者精心编写的文章往往无法被阅读到,文章需要建立在微信人际关系网的基础上才有机会被阅读。此外,微信产生的微内容信息寿命短,发布之日三天内为阅读高峰期,若不加以其他渠道宣传、将繁复信息整理成高质量的文献内容,该信息很容易被高校用户忽视和遗忘。因此,延长微内容的使用寿命、增加微内容的推广效应,是微内容建设研究的主要目的,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关键词法、文章法和菜单法开展微内容的建设工作。
2.微内容的个性化推送
高校图书馆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意图数据库的分析,在正确的时间及时为读者推送个性化的信息,高校图书馆用户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学术研究方面,学术追求严谨、内涵,因此推送信息必须具有专业性、深入性和时效性的特征。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信息推送:(1)频道式:利用大数据分类技术对网页内容进行分类设立频道,用户可以选择感兴趣的频道进行查看,如按专业分频道、按文件格式分频道,用户可以进入自己喜欢的频道。(2)通讯工具式:图书馆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法为用户筛选满足其信息需求的信息,然后通过群邮件、群短信、群微信、微博等方式推送给用户,用户可以选择订阅或拒绝。(3)APP式:通过开通移动图书馆APP提醒模式推送信息,同时可根据用户点击提醒的次数确定用户偏好。(4)收藏夹式:根据用户收藏夹内容,对信息资源进行主动性搜索匹配,将符合要求的信息通过网页主动推送给用户。
3.微互动空间的打造
微信支持信息、视频、语音、文本等多种格式传送,还支持多人同时聊天,更强调双方的互动;微博的信息传播以图片和不超过140字的文字的方式发布,方便快捷。微博、微信具有传播速度快、用户量多、传播即时性强、发布形式多样等特性。选取微博、微信为微互动空间,对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帮助。高校图书馆微服务是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延伸与升华,高校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追求大而全的“宏”服务,大数据时代用户寻求更加简洁和迅速的信息交流与传播方式,高校图书馆要转型开展微服务,在大数据的环境中筛选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微信息推送给用户,图书馆可依托微信、微博、QQ等互联网社交平台开展微服务,顺从微时代的发展规律,更好地吸引和留住用户。
4.微课堂的开设
传统的微课堂服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花费教师较多的时间。教师录制课程视频之前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师资队伍,确定微课程的课题内容,通过分工查找资料制作视频,后期对视频进行剪切组合,最终形成微课堂内容。大数据时代,教师将课程主题输入微课堂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的信息中将课程资料快速整合出来,教师稍加整理即可以直接使用,课程制作实现自动化,教师可以从课程的制作中节省大量时间用于开展个性化教学。高校教育以教师为主的课堂集中传授知识的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主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微课堂的建设以自主学习为核心,信息资源的传授过程紧紧围绕学习者的个人需求。
5.微服务队伍的建设
大数据时代,能够提供高质量微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员应该是一群高水平、高素质、高能力的队伍,要有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来打造微服务馆员队伍。
首先,高校图书馆应该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高校图书馆可以引进本馆没有的专业人才,填补专业图书馆员队伍空白。同时还应引进高水平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为大数据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其次,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提升馆员素质活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员既是知识服务提供者,也是数据工作者,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增强专业基础和技能,学习大数据采集技术、挖掘技术和分析组織技术,为用户提供优质信息服务。最后,高校图书馆按照综合服务能力对图书馆员进行分级管理。一方面给馆员带来激励效应,提升馆员服务热情;另一方面,有利于馆员资源充分利用,根据服务能力开展相应的服务项目。
参考文献:
[1]郭海明.微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模式探讨[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6):67-70
[2]刘国敏.图书馆微博社区的用户参与行为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34(1):57-61
[3]黄辉.探索智慧图书馆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微服务[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4)
[4]余光岚,蒋凌云.大数据时代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探索[J]大理学院学报,2015,14(9):78-81
[5]刘军军.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7,39(1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