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州一所高中学生选科结果折射出的问题与思考
林艳钦
摘? ?要:2019年福建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从2021年开始实行“3+1+2”的普通高考新模式。新一轮的高考综合改革给广大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本文对福州一所一类高中学校学生选科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指出该选科结果所折射出的几个问题,经过深入思考给出合理选科的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考新模式;选科;问题与思考
2019年福建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我省从2021年开始实行“3+1+2”的普通高考新模式。这里的“3”是固定语文、数学和英语3门必考科目,“1”是先在历史和物理这两门选考科目中选择1门科目,“2”是在化学、生物、政治和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2门选考科目[1]。新一轮的高考综合改革变化巨大,给广大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从4门选考科目中选择2门科目总共有6种组合。选科科目的选择关系到高中学生在高校的专业报考和未来的职业方向。因此对选科科目的结果进行分析非常重要,也给后来的高中生在选科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1? 选科结果数据分析
以下表1、表2是福州是某一类校新高二学生的选科结果,该校总共有585名新高二学生。
1.1? 哪些学科最受学生青睐
全校新高二学生总数585人,从表2可以看出选择人数最多的科目是物理,选考人数413人,占70.6%,即近七成学生选择了物理科目。选择物理人数和历史人数之比接近7∶3。
选择人数第二多的是地理科目,选考人数369人,占63.1%,地理学科是4门选考科目中最受学生青睐的学科。其他3门选考科目选择人数从多到少依次是生物、化学、政治。
大部分的理工科专业要求学生选择物理是物理学科选择人数最多的直接原因。从可报考专业的数量考虑,学生选择了物理学科。在4选2中地理学科最受青睐的原因是学生觉得地理相对其他学科比较容易学习,不像政治学科需要大量的背诵。
1.2? 生物和化学学科选择人数之比接近1∶1
选择化学和生物学科人数分别是284人、307人,占百分比是48.5%和52.5%,选择生物和化学学科的人数相当。接近总人数一半的学生分别选择了这两门课程。
1.3? 选择最多和最少的组合
从表1可以看出,4选2中选择最多的组合是生物地理,选择最少的组合是化学政治。选择生物地理的有139人,选择化学政治的只有48人。选择生物地理的人数与选择化学政治的人数之比接近3:1。
2? 从一所高中学生选科结果折射出的问题与思考
2.1? 趋易避难不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
选择地理学科的大部分學生不是因为对地理学科感兴趣或想以此作为今后职业化方向来发展,而仅仅是因为在4门选择的课程中地理学科相对容易掌握,无需大量背诵,且地理教材内容相对较少。这种趋易避难不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性格。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这里要培养的四种关键能力分别是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如果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缺乏顽强的意志,只做容易的事,遇到挫折只会逃避,将无法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而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加重要。”
2.2? 学生选科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学生选科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某一次一门考试考了高分,就选择这门学科。又或者某次某一门考试考得不好,就把已经选择的这一学科放弃了。在选科过程中,遇到2选1时往往只选分高的那一门,实际上两份卷子的难易程度不同对分数的影响太大了。
2.3? 过早选科导致真正选科时没有优势科目
经过了解周围的很多学生,发现他们在高一上学期初始时就早早地选好了学科。直接把难的科目抛弃掉,导致后面的学习一塌糊涂。而真正到高一下学期末要进行选科时发现自己没有什么优势学科。
3? 结语
高中学生所选择的学科关乎其报考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方向。多数学生缺乏职业体验,大多听从旁人的建议和意见。所以学生要尽早利用寒暑假来体验一些感兴趣的行业,了解该行业需要具备的能力,通过体验式学习来培养这些必备的能力。在高中一年级的学习过程中不要轻易放弃一门学科,到高一期末时再从所有科目中确认自己的优势学科。高一学生应当积极参加学校的生涯规划课程和选科指导活动,应该从自身情况出发,综合考量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未来职业的方向来进行选科。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教育厅.《2019年福建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Z]2019-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