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顿钢琴早期奏鸣曲的音乐风格

赵婷
摘要: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最突出的代表。海顿早期的钢琴奏鸣曲是指从18世纪50年代到1766年的作品,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正从巴洛克时期向古典主义时期转变。海顿早期的钢琴奏鸣曲是对奏鸣曲曲式创新摸索的产物,为古典主义奏鸣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海顿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可以深入地了解奏鸣曲的发展过程,准确地诠释奏鸣曲。因此,本文主要从曲式创新、风格转变和技巧处理三个方面研究了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并对海顿早期的一些经典作品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海顿 古典乐派 奏鸣曲
约瑟夫·海顿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最突出的代表者,他一生创作了60多首钢琴奏鸣曲。海顿早期的钢琴奏鸣曲是指从18世纪50年代到1766年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都规模不大、结构简单、轻快朴实、华丽幽默,在曲式结构上具有早期古典音乐的形态和体系,同时仍保留了巴洛克时期的二段体组曲性质,因此海顿早期的钢琴奏鸣曲是对奏鸣曲曲式创新摸索的产物,为古典主义奏鸣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海顿不同时期的作品如果我们细作分析,就能看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其转变过程。海顿早期作品多是为大键琴和古钢琴而作,下面我们对海顿早期钢琴鸣奏曲的音乐风格进行分析,对其特点的转变进行详细描述。
一、音乐风格分析
(一)曲式创新
海顿的早期奏鸣曲,就整体音乐风格来说很接近于小奏鸣曲(Sonata)、帕蒂塔(partita)或嬉戏曲(divertimento),但在乐章的架构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延展,曲式结构更为丰富多变。
海顿早期的奏鸣曲作品中,《海顿第九首钢琴奏鸣曲》等三首作品保留了两个乐章的结构体系,《海顿第十三首钢琴奏鸣曲》和《G大调第1号奏鸣曲》两首作品扩充为四个乐章,其余作品都是三个乐章。海顿的作品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经典形式,而且还增加了新的曲种——小步舞曲,如《G大调奏鸣曲,Hob.XVI:8》第三乐章的小步舞曲便只有16小节,非常精致简约。但其中已酝酿着创新的萌芽,例如他喜欢打破规整的四小节分句结构,采用不对称的乐句结构。
另外,海顿的作品乐句通常比较短小,常常由一个音或两个音或三个音或两拍构成一个乐思作为核心乐思贯穿始终。这种创作手法大大影响了贝多芬。
(二)风格转变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在古典奏鸣曲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巴洛克与古典两种音乐创作风格重要载体。海顿已出版的早期奏鸣曲中有18首在结构与风格上较为完整,7首仅完成了主题部分。这些早期奏鸣曲在风格上与传统的奏鸣曲有很大的转变,这主要表现在华丽风格和善感风格两个方面。
1.华丽风格
华丽风格是指优雅、安静、精致且自然的一种格调,这是一种直率的真情流露、任性的情绪释放、丰富多变的感官上的欢乐,它超脱于教条、理性的框架,诠释这一种超凡脱俗而又充满尘世趣味的艺术境界。海顿的作品中通常会出现此类风格,例如海顿奏鸣曲《G大调第一乐章》里面就有如此华丽风格的体现(见谱例1:(39-42)小节;谱例2:(33-35)小节)
谱例1:(39-42)小节
谱例2:(33-35)小节
以上的两个谱例,明显可以看出音符的跳跃感极强,里面有大量的修饰音,整个节奏欢快、明朗。特别是谱例1,整个格调清新、自然,明晰的织体、带终止式的周期性乐句,随着装饰的旋律,简单的和声,不协和的自由处理,在弹奏时可以明显感觉到当时宫廷音乐之风,这是海顿早期奏鸣曲音乐风格的特点。
2.善感风格
善感风格,可以解释为在古典主义中敏感或者感性的风格,它表现出来的是真实的情感,而不是虚无飘渺的东西。下面以一首海顿的小步舞曲为例进行说明(见谱例3:(12-15)小节)
谱例3:(12-15)小节
从这首海顿的奏鸣曲中处处都透漏出真实的感觉,这种善感风格的显露也说明了海顿丰富的人生阅历。从这个谱例来分析,从整体上看,音符的跳跃性并不是很大,整个格调比较平稳,没有太多的修饰音的加入,非常朴实,善感风格在这个谱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技巧处理
海顿在早期奏鸣曲创作过程中非常注意多乐章之间在情感铺设、乐思结构及内容逻辑上的平衡感。海顿的音乐风格融入了特有的幽默气质,通过节奏变化、乐思构造等方式,营造出一种意料之中却又不失意外的愉悦氛围。例如,第1首奏鸣曲第一乐章(1-4)小节中的附点与三连音的巧妙连接勾勒出一个倔强调皮的充满孩子气的形象。海顿的作品把装饰音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尤为推崇回音(turn) 和颤音(trill),通过装饰音结构、类别及表现形式的变化,给作品构造出一个华贵充满生活气息的拓展平台,例如海顿的作品Hob.?XVI:20就有回音和颤音的准确体现(见谱例4:(15-18)小节)
谱例4之一:回音
谱例4之二:颤音
海顿对于装饰音的运用可以说是恰到好处,这也充分说明了海顿超出常人的想象力以及在钢琴作曲上的才华。
二、作品演奏分析
(一)《F大调第3号奏鸣曲》
F大调奏鸣曲是海顿1765年完成的作品。第一乐章是整个奏鸣曲最有力量的一章,它具有热烈的、强劲的戏剧感,形成了既庄严又感人的开场白。附点的动机具有贯穿第一乐章的基本作用,主题性格鲜明,并且慢慢凝聚发展。
第二乐章的小步舞曲写得干净利落,小步舞曲的生命力来自八度音的低音线条和三连音的流动,在此乐章依旧能够感受到他乐观坦然的性格。
第三乐章是一首灵动、华贵的诙谐曲,为三段式结构,整体风格活泼而自然。
第一乐章29 - 31 小节,右手声部出现属调的持续音;左手声部出现的是降 VI 级及下属持续音。(见谱例5:(29-31)小节)
谱例5:(29-31)小节
海顿纯粹的想象力和智慧在这个乐章中焕发了勃勃生机,充满力量,洋溢着光芒四射的乐观情绪,将生活中的因素融入音乐中。
(二)《C大调钢琴奏鸣曲》
第一乐章:中板,C大调。这个乐章为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末尾的终结部分突出了由巴洛克形式到古典主义风格的转变。(见谱例6:(13-16)小节)
谱例6:(13-16)小节
第二乐章:慢板,F 大调。整个乐章旋律非常优美,弹奏时能够感觉的一种愉悦、自然的情绪。(见谱例7:(12-15)小节)
谱例7:(12-15)小节
第三乐章:快板,C大调。最后一个乐章依然是奏鸣曲式,但是这个乐章在弹奏开始时相当稳重,左右的弹奏要注意节奏的均匀,右手的节奏应当随着音符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例如《C大调第6号钢琴奏鸣曲》第37小节(见谱例8:(37-41)小节
谱例8:(37-41)小节
海顿在奏鸣曲上的造诣之高令世人惊叹。他的音乐风格来源于他乐观、幽默、充满新奇意味的性格,他将坎坷的人生经历通过音乐创作这一载体,于俗世生活的点滴中发掘希望星火、挖掘灵动之美,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黄溥冰.古典主义时期的海顿和莫扎特[J].大舞台,2010,(08).
[2]李萌.海顿和他的钢琴奏鸣曲[J].钢琴艺术,2009,(05).
[3]刘珂.浅析海顿音乐创作风格的转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2).
[4]万维佳.解析海顿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摘要: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最突出的代表。海顿早期的钢琴奏鸣曲是指从18世纪50年代到1766年的作品,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正从巴洛克时期向古典主义时期转变。海顿早期的钢琴奏鸣曲是对奏鸣曲曲式创新摸索的产物,为古典主义奏鸣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海顿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可以深入地了解奏鸣曲的发展过程,准确地诠释奏鸣曲。因此,本文主要从曲式创新、风格转变和技巧处理三个方面研究了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并对海顿早期的一些经典作品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海顿 古典乐派 奏鸣曲
约瑟夫·海顿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最突出的代表者,他一生创作了60多首钢琴奏鸣曲。海顿早期的钢琴奏鸣曲是指从18世纪50年代到1766年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都规模不大、结构简单、轻快朴实、华丽幽默,在曲式结构上具有早期古典音乐的形态和体系,同时仍保留了巴洛克时期的二段体组曲性质,因此海顿早期的钢琴奏鸣曲是对奏鸣曲曲式创新摸索的产物,为古典主义奏鸣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海顿不同时期的作品如果我们细作分析,就能看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其转变过程。海顿早期作品多是为大键琴和古钢琴而作,下面我们对海顿早期钢琴鸣奏曲的音乐风格进行分析,对其特点的转变进行详细描述。
一、音乐风格分析
(一)曲式创新
海顿的早期奏鸣曲,就整体音乐风格来说很接近于小奏鸣曲(Sonata)、帕蒂塔(partita)或嬉戏曲(divertimento),但在乐章的架构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延展,曲式结构更为丰富多变。
海顿早期的奏鸣曲作品中,《海顿第九首钢琴奏鸣曲》等三首作品保留了两个乐章的结构体系,《海顿第十三首钢琴奏鸣曲》和《G大调第1号奏鸣曲》两首作品扩充为四个乐章,其余作品都是三个乐章。海顿的作品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经典形式,而且还增加了新的曲种——小步舞曲,如《G大调奏鸣曲,Hob.XVI:8》第三乐章的小步舞曲便只有16小节,非常精致简约。但其中已酝酿着创新的萌芽,例如他喜欢打破规整的四小节分句结构,采用不对称的乐句结构。
另外,海顿的作品乐句通常比较短小,常常由一个音或两个音或三个音或两拍构成一个乐思作为核心乐思贯穿始终。这种创作手法大大影响了贝多芬。
(二)风格转变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在古典奏鸣曲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巴洛克与古典两种音乐创作风格重要载体。海顿已出版的早期奏鸣曲中有18首在结构与风格上较为完整,7首仅完成了主题部分。这些早期奏鸣曲在风格上与传统的奏鸣曲有很大的转变,这主要表现在华丽风格和善感风格两个方面。
1.华丽风格
华丽风格是指优雅、安静、精致且自然的一种格调,这是一种直率的真情流露、任性的情绪释放、丰富多变的感官上的欢乐,它超脱于教条、理性的框架,诠释这一种超凡脱俗而又充满尘世趣味的艺术境界。海顿的作品中通常会出现此类风格,例如海顿奏鸣曲《G大调第一乐章》里面就有如此华丽风格的体现(见谱例1:(39-42)小节;谱例2:(33-35)小节)
谱例1:(39-42)小节
谱例2:(33-35)小节
以上的两个谱例,明显可以看出音符的跳跃感极强,里面有大量的修饰音,整个节奏欢快、明朗。特别是谱例1,整个格调清新、自然,明晰的织体、带终止式的周期性乐句,随着装饰的旋律,简单的和声,不协和的自由处理,在弹奏时可以明显感觉到当时宫廷音乐之风,这是海顿早期奏鸣曲音乐风格的特点。
2.善感风格
善感风格,可以解释为在古典主义中敏感或者感性的风格,它表现出来的是真实的情感,而不是虚无飘渺的东西。下面以一首海顿的小步舞曲为例进行说明(见谱例3:(12-15)小节)
谱例3:(12-15)小节
从这首海顿的奏鸣曲中处处都透漏出真实的感觉,这种善感风格的显露也说明了海顿丰富的人生阅历。从这个谱例来分析,从整体上看,音符的跳跃性并不是很大,整个格调比较平稳,没有太多的修饰音的加入,非常朴实,善感风格在这个谱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技巧处理
海顿在早期奏鸣曲创作过程中非常注意多乐章之间在情感铺设、乐思结构及内容逻辑上的平衡感。海顿的音乐风格融入了特有的幽默气质,通过节奏变化、乐思构造等方式,营造出一种意料之中却又不失意外的愉悦氛围。例如,第1首奏鸣曲第一乐章(1-4)小节中的附点与三连音的巧妙连接勾勒出一个倔强调皮的充满孩子气的形象。海顿的作品把装饰音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尤为推崇回音(turn) 和颤音(trill),通过装饰音结构、类别及表现形式的变化,给作品构造出一个华贵充满生活气息的拓展平台,例如海顿的作品Hob.?XVI:20就有回音和颤音的准确体现(见谱例4:(15-18)小节)
谱例4之一:回音
谱例4之二:颤音
海顿对于装饰音的运用可以说是恰到好处,这也充分说明了海顿超出常人的想象力以及在钢琴作曲上的才华。
二、作品演奏分析
(一)《F大调第3号奏鸣曲》
F大调奏鸣曲是海顿1765年完成的作品。第一乐章是整个奏鸣曲最有力量的一章,它具有热烈的、强劲的戏剧感,形成了既庄严又感人的开场白。附点的动机具有贯穿第一乐章的基本作用,主题性格鲜明,并且慢慢凝聚发展。
第二乐章的小步舞曲写得干净利落,小步舞曲的生命力来自八度音的低音线条和三连音的流动,在此乐章依旧能够感受到他乐观坦然的性格。
第三乐章是一首灵动、华贵的诙谐曲,为三段式结构,整体风格活泼而自然。
第一乐章29 - 31 小节,右手声部出现属调的持续音;左手声部出现的是降 VI 级及下属持续音。(见谱例5:(29-31)小节)
谱例5:(29-31)小节
海顿纯粹的想象力和智慧在这个乐章中焕发了勃勃生机,充满力量,洋溢着光芒四射的乐观情绪,将生活中的因素融入音乐中。
(二)《C大调钢琴奏鸣曲》
第一乐章:中板,C大调。这个乐章为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末尾的终结部分突出了由巴洛克形式到古典主义风格的转变。(见谱例6:(13-16)小节)
谱例6:(13-16)小节
第二乐章:慢板,F 大调。整个乐章旋律非常优美,弹奏时能够感觉的一种愉悦、自然的情绪。(见谱例7:(12-15)小节)
谱例7:(12-15)小节
第三乐章:快板,C大调。最后一个乐章依然是奏鸣曲式,但是这个乐章在弹奏开始时相当稳重,左右的弹奏要注意节奏的均匀,右手的节奏应当随着音符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例如《C大调第6号钢琴奏鸣曲》第37小节(见谱例8:(37-41)小节
谱例8:(37-41)小节
海顿在奏鸣曲上的造诣之高令世人惊叹。他的音乐风格来源于他乐观、幽默、充满新奇意味的性格,他将坎坷的人生经历通过音乐创作这一载体,于俗世生活的点滴中发掘希望星火、挖掘灵动之美,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黄溥冰.古典主义时期的海顿和莫扎特[J].大舞台,2010,(08).
[2]李萌.海顿和他的钢琴奏鸣曲[J].钢琴艺术,2009,(05).
[3]刘珂.浅析海顿音乐创作风格的转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2).
[4]万维佳.解析海顿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摘要: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最突出的代表。海顿早期的钢琴奏鸣曲是指从18世纪50年代到1766年的作品,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正从巴洛克时期向古典主义时期转变。海顿早期的钢琴奏鸣曲是对奏鸣曲曲式创新摸索的产物,为古典主义奏鸣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海顿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可以深入地了解奏鸣曲的发展过程,准确地诠释奏鸣曲。因此,本文主要从曲式创新、风格转变和技巧处理三个方面研究了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并对海顿早期的一些经典作品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海顿 古典乐派 奏鸣曲
约瑟夫·海顿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最突出的代表者,他一生创作了60多首钢琴奏鸣曲。海顿早期的钢琴奏鸣曲是指从18世纪50年代到1766年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都规模不大、结构简单、轻快朴实、华丽幽默,在曲式结构上具有早期古典音乐的形态和体系,同时仍保留了巴洛克时期的二段体组曲性质,因此海顿早期的钢琴奏鸣曲是对奏鸣曲曲式创新摸索的产物,为古典主义奏鸣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海顿不同时期的作品如果我们细作分析,就能看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其转变过程。海顿早期作品多是为大键琴和古钢琴而作,下面我们对海顿早期钢琴鸣奏曲的音乐风格进行分析,对其特点的转变进行详细描述。
一、音乐风格分析
(一)曲式创新
海顿的早期奏鸣曲,就整体音乐风格来说很接近于小奏鸣曲(Sonata)、帕蒂塔(partita)或嬉戏曲(divertimento),但在乐章的架构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延展,曲式结构更为丰富多变。
海顿早期的奏鸣曲作品中,《海顿第九首钢琴奏鸣曲》等三首作品保留了两个乐章的结构体系,《海顿第十三首钢琴奏鸣曲》和《G大调第1号奏鸣曲》两首作品扩充为四个乐章,其余作品都是三个乐章。海顿的作品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经典形式,而且还增加了新的曲种——小步舞曲,如《G大调奏鸣曲,Hob.XVI:8》第三乐章的小步舞曲便只有16小节,非常精致简约。但其中已酝酿着创新的萌芽,例如他喜欢打破规整的四小节分句结构,采用不对称的乐句结构。
另外,海顿的作品乐句通常比较短小,常常由一个音或两个音或三个音或两拍构成一个乐思作为核心乐思贯穿始终。这种创作手法大大影响了贝多芬。
(二)风格转变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在古典奏鸣曲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巴洛克与古典两种音乐创作风格重要载体。海顿已出版的早期奏鸣曲中有18首在结构与风格上较为完整,7首仅完成了主题部分。这些早期奏鸣曲在风格上与传统的奏鸣曲有很大的转变,这主要表现在华丽风格和善感风格两个方面。
1.华丽风格
华丽风格是指优雅、安静、精致且自然的一种格调,这是一种直率的真情流露、任性的情绪释放、丰富多变的感官上的欢乐,它超脱于教条、理性的框架,诠释这一种超凡脱俗而又充满尘世趣味的艺术境界。海顿的作品中通常会出现此类风格,例如海顿奏鸣曲《G大调第一乐章》里面就有如此华丽风格的体现(见谱例1:(39-42)小节;谱例2:(33-35)小节)
谱例1:(39-42)小节
谱例2:(33-35)小节
以上的两个谱例,明显可以看出音符的跳跃感极强,里面有大量的修饰音,整个节奏欢快、明朗。特别是谱例1,整个格调清新、自然,明晰的织体、带终止式的周期性乐句,随着装饰的旋律,简单的和声,不协和的自由处理,在弹奏时可以明显感觉到当时宫廷音乐之风,这是海顿早期奏鸣曲音乐风格的特点。
2.善感风格
善感风格,可以解释为在古典主义中敏感或者感性的风格,它表现出来的是真实的情感,而不是虚无飘渺的东西。下面以一首海顿的小步舞曲为例进行说明(见谱例3:(12-15)小节)
谱例3:(12-15)小节
从这首海顿的奏鸣曲中处处都透漏出真实的感觉,这种善感风格的显露也说明了海顿丰富的人生阅历。从这个谱例来分析,从整体上看,音符的跳跃性并不是很大,整个格调比较平稳,没有太多的修饰音的加入,非常朴实,善感风格在这个谱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技巧处理
海顿在早期奏鸣曲创作过程中非常注意多乐章之间在情感铺设、乐思结构及内容逻辑上的平衡感。海顿的音乐风格融入了特有的幽默气质,通过节奏变化、乐思构造等方式,营造出一种意料之中却又不失意外的愉悦氛围。例如,第1首奏鸣曲第一乐章(1-4)小节中的附点与三连音的巧妙连接勾勒出一个倔强调皮的充满孩子气的形象。海顿的作品把装饰音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尤为推崇回音(turn) 和颤音(trill),通过装饰音结构、类别及表现形式的变化,给作品构造出一个华贵充满生活气息的拓展平台,例如海顿的作品Hob.?XVI:20就有回音和颤音的准确体现(见谱例4:(15-18)小节)
谱例4之一:回音
谱例4之二:颤音
海顿对于装饰音的运用可以说是恰到好处,这也充分说明了海顿超出常人的想象力以及在钢琴作曲上的才华。
二、作品演奏分析
(一)《F大调第3号奏鸣曲》
F大调奏鸣曲是海顿1765年完成的作品。第一乐章是整个奏鸣曲最有力量的一章,它具有热烈的、强劲的戏剧感,形成了既庄严又感人的开场白。附点的动机具有贯穿第一乐章的基本作用,主题性格鲜明,并且慢慢凝聚发展。
第二乐章的小步舞曲写得干净利落,小步舞曲的生命力来自八度音的低音线条和三连音的流动,在此乐章依旧能够感受到他乐观坦然的性格。
第三乐章是一首灵动、华贵的诙谐曲,为三段式结构,整体风格活泼而自然。
第一乐章29 - 31 小节,右手声部出现属调的持续音;左手声部出现的是降 VI 级及下属持续音。(见谱例5:(29-31)小节)
谱例5:(29-31)小节
海顿纯粹的想象力和智慧在这个乐章中焕发了勃勃生机,充满力量,洋溢着光芒四射的乐观情绪,将生活中的因素融入音乐中。
(二)《C大调钢琴奏鸣曲》
第一乐章:中板,C大调。这个乐章为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末尾的终结部分突出了由巴洛克形式到古典主义风格的转变。(见谱例6:(13-16)小节)
谱例6:(13-16)小节
第二乐章:慢板,F 大调。整个乐章旋律非常优美,弹奏时能够感觉的一种愉悦、自然的情绪。(见谱例7:(12-15)小节)
谱例7:(12-15)小节
第三乐章:快板,C大调。最后一个乐章依然是奏鸣曲式,但是这个乐章在弹奏开始时相当稳重,左右的弹奏要注意节奏的均匀,右手的节奏应当随着音符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例如《C大调第6号钢琴奏鸣曲》第37小节(见谱例8:(37-41)小节
谱例8:(37-41)小节
海顿在奏鸣曲上的造诣之高令世人惊叹。他的音乐风格来源于他乐观、幽默、充满新奇意味的性格,他将坎坷的人生经历通过音乐创作这一载体,于俗世生活的点滴中发掘希望星火、挖掘灵动之美,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黄溥冰.古典主义时期的海顿和莫扎特[J].大舞台,2010,(08).
[2]李萌.海顿和他的钢琴奏鸣曲[J].钢琴艺术,2009,(05).
[3]刘珂.浅析海顿音乐创作风格的转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2).
[4]万维佳.解析海顿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文章!
  • 《盛先生的花儿》中现实主义之暖

    赵渭华《盛先生的花儿》这部影视艺术作品无疑是现今娱乐至上时代的中的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流,这股清流以其独特的演绎方式,自然而然地展现

  • 传统婚庆视觉产品再设计研究

    杨慧哲++张鋆++陈竑【摘 要】目前婚庆视觉产品市场十分的不成熟,大多都停留在抄袭与模板套用的阶段。鉴于此,本文对传统婚庆视觉产品再设

  • 弗雷德对极少主义的批判

    黄千根摘要:弗雷德从物性角度对极少主义进行了批评阐释,提出极少主义走向了“实在主义”,通过形状来凸显物性,与现代主义要求击溃或者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