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

    才仁巴桑

    摘要:牦牛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存活率极高,具备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很受养殖户的喜欢。对青海省牦牛养殖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分析了牦牛养殖产业发展受阻的原因,最后探讨了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以期为广大牦牛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牦牛;养殖现状;受限原因;规模化;养殖技术;青海省

    中图分类号:S823.85 ? ? ? ?文献标识码:B ? ? ? ?文章編号:1007-273X(2019)12-0051-02

    养殖户选择饲养牦牛的原因是牦牛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容易存活,同时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是牦牛养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养殖户必须要具备丰富的养殖经验,能够合理使用科学的养殖方式饲养牦牛,才能获得理想的养殖效益。要提升牦牛养殖水平,就必须掌握好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现对青海省牦牛养殖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并对青海牦牛养殖产业发展受阻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1 ?青海省牦牛养殖现状

    目前,青海省牦牛养殖产业已经渐有规模,不管是在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均得到提升。特别是近期为构建青海特色产业,地方政府把牦牛养殖产业当作一个重要的特色产业加以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牦牛的经济价值逐渐提升,牛乳以及牛肉可供人们食用,同时牛毛还能制作衣物,牦牛肉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牦牛不管是在净肉率还是在屠宰率方面均远超别的类型的牛,从整体分析,牦牛的营养价值比普通的肉用牛高[1]。

    2 ?青海省牦牛产业发展受限的原因分析

    2.1 ?饲料匮乏

    牦牛通常生活在高原地区,而这一地区的原始草原植被更新速度慢。若过度放牧,就会破坏植被的正常更新规律,致使植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复原。另外,高原地区的很多地方沙化比较严重,天然饲料少之又少。有关统计表明,高原地区能承受的放牧数目是300万头的羊单位。但根据2014年资料统计分析,牲畜加羊总计有4 600万头的羊单位,现实放牧数量远远超出了理论放牧数量。并且由于植被更新慢,导致很多牦牛长时间处于半饥饿状态,使牦牛产肉量得不到提升。

    2.2 ?生产模式单一化

    牦牛养殖大部分是以传统家庭分散养殖为主,很少有大规模养殖。家庭分散养殖的缺陷是不具备基础养殖设施,同时因为现代化程度低,严重阻碍了牦牛养殖产业的高速发展。另外,因为受高原地区风俗习惯的影响,老年母牦牛数量很多,进而阻碍了优质品种的有效推广,发生了种群退化的情况[2]。

    2.3 ?牦牛生产率有待提高

    因为科学养殖方式推广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牦牛生产率普遍不高。当前的牦牛生产主要是依托自然交配生产,同期发情技术以及人工授精等养殖技术还未得到有效使用。生产方式滞后,不具备新的养殖理念,导致牦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提升。

    3 ?规模化养殖技术

    3.1 ?合理规划放牧场

    牦牛分布于气候高寒、地势复杂且险峻、海拔高的地方,这类地区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冬季长,夏季短,有很强的辐射。地势较高,天气寒冷潮湿,空气稀薄。每年的平均温度在0 ℃以下,最低气温为-50 ℃。目前牦牛数量有1 400万头左右,通常分布于昆仑山与祁连山等环绕的青藏高原上。应按照海拔的高低、距离居民的远近进行牧场规划。高山气候四季之分不显著,最大的区别就是冷暖季节,因此应把放牧草场分成冬春与夏秋放牧场。夏秋放牧牦牛的牧场应设置在距离居民较远、水源足够的阴坡山顶,海拔高,通风好。冬春放牧牦牛的牧场应选址于避风雪的洼地以及山湾,距离居民地近,交通便捷。冬春每日早晨放牧,下午归牧;气候比较恶劣时,要在圈舍与四周进行补饲。夏秋放牧牦牛的时间为12~24 h,旨在提升牦牛产乳量,做好抓膘,让需要屠宰的牦牛在进入冬季以前出栏,其余牛给冬春打基础。

    3.2 ?构建四季交替放牧时间

    牦牛牧场大部分是设置在高寒草甸草场。其多半是以禾本科植物为主,每年4月日均温度超出0 ℃时,牧草生长;9月以后日均温度低于5 ℃,牧草生长缓慢。从冬春季牧场转移至夏秋牧场的时间取决于夏秋返青时间。日均温度高于3 ℃(4-6月)时迁至夏秋放牧场,日均气温低于5 ℃时(9-10月)时,从夏秋牧场转到冬春牧场。在日均气温低于-10 ℃(2-3月)时,因草料缺乏,可以为牦牛进行补饲。日均气温高于5 ℃以后牧草返青,牦牛步入茁壮成长期[3]。

    3.3 ?采取分群管理模式

    按照牦牛各个生长时期生理特征、环境与营养需求、疾病情况,构建牦牛规模化养殖分群管理模式,对放牧管理与科学使用草场非常有帮助,可以大幅度提升牦牛生产性能。

    (1)泌乳牛群。即正在泌乳的母牦牛构成的牛群,需要配置优质牧场,对其适当补饲,维持牦牛的体质,加大牦牛产奶量。饲养阶段,掌握好牦牛饲喂量,避免营养过剩导致母牦牛太肥或饲料费用太高。在泌乳牛群中,对一些当年没有产犊依旧持续挤乳的牦牛,数量较多时可以单独组群。

    (2)青年牛群。是指从周岁到第1次配种年龄前的牛群。每个群由200头牦牛组成。该年龄段的牦牛部分已经拥有繁殖能力,公牦牛要和母牦牛分群放牧,避免出现早配情况。

    (3)育肥牛群。育肥牛群是由秋末淘汰的各类型牦牛组成,育肥以后供肉用,一般200头牛为一群,在牦牛数目较少时,公牦牛也能加入。秋末是牦牛体重增加时期,育肥牦牛可以在边远牧场进行放牧,让其安静,较少走动,进而快速增肥。如果条件较好的还可以进行补饲,饲养精料与干草加速牦牛育肥的速度。

    3.4 ?放牧与圈养结合模式

    牦牛夏秋与冬春季节夜晚放牧后在圈舍中饲喂,好的圈舍环境对牦牛健康是有益的。冬春季节恶劣的自然环境会造成牦牛掉膘且死亡,应充分满足牦牛过冬保膘的需要,构建优质的圈舍环境,加强防寒保暖,适时通风,确保圈舍干燥与清洁,保持圈舍安静。

    (1)温度。虽然牦牛对恶劣的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可是在自然放牧的情况下牦牛生长较慢,生产性能有待提升。冷季培育牦牛圈舍气温需要保持在0 ℃以上,最合适的气温为8 ℃,适合的温度可以减少牦牛抗寒带来的能量耗损,和自然放牧饲喂的牦牛相比较增膘更快。

    (2)湿度。圈舍合适的湿度应控制在80%左右,如果长时间密闭,湿度会过大,秋冬季节容易引起感冒与肺炎等各种疾病。所以,牦牛圈舍要做好通风工作,确保圈舍干燥整洁。

    (3)牦牛圈舍设计。目前的牦牛圈舍很多是非常简单的暖棚,大型育肥场的牦牛圈舍常见的是双列或单列的,实际生产中可选择设计。

    4 ?小结

    牦牛养殖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放牧场,科学使用草场,统筹经济和环境。按照牦牛营养需求,为牦牛规划冷热季交替放牧时间,进行牦牛规模化养殖分群管理,构建圈养与放牧相结合的养殖模式,让牦牛安全过冬,提升牦牛产犊率。

    参考文献:

    [1] 廖 ?蓉.四川甘孜牦牛养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家参谋, 2019(20):135.

    [2] 王 伟,刘更寿,武甫德,等.牦牛高效养殖关键技术[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8):53.

    [3] 芦光元.牦牛生态养殖与产业发展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9, 15(5):13-14.

相关文章!
  • 关于“移民搬迁”村民生活的调查

    赵晓婷【摘? ?要】 自“十三五”脱贫攻坚信号提出已5年,随着各地政府的努力,人民生活日益富足,我国即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移民搬迁”村民

  • 把握趋势 服务大局

    田建中1 推广工作要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我国渔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消费者

  • 猪蛔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曹玉娟付聪田径军曾东柱颜运和摘要:猪蛔虫是猪消化道内最大寄生虫,其造成的隐形损失巨大,损害了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猪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