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远不到”作何解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江苏教育出版社)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一段“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中,“无远不到”在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译文里翻译为“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笔者认为此解释有失妥当。

    如果教参是准确的,那么,“无”作为连词,表示条件关系,相当于“无(不)论”的意思;“多”是补充成分,属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远”。问题是原句中“不到”二字却解释为“没有不到的”。“远”字释义前面“无端”添补修饰成分——“多”字,我们暂且不论;可是“不到”二字释义前面“无理”多了一个否定词“没有”,就纯属意译,甚至随意了。单纯从词组的释义看,“不到”是“没有到达”,而教参意译“没有不到”是双重否定,表示更为强烈的肯定语气——“都到过了”,如此,本句准确的“直译”与教参中的“意译”恰好是正反两极:“无论(多)远(都)没有到达”和“无论(多)远都到过了”,句意与文意自相矛盾。

    那么,“无远不到”该作何解呢?如何协调句意与文意的矛盾呢?关键在于“无”和“不到”的解释。根据上文表述,“不到”在教参中解释为“没有不到的”,与词组原意相反,无法成立,不如尊重其原意,解释为“没有到达”。再看《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中“无”字的全部释义①没有。②古代哲学范畴。指虚无、空虚等。③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表示反问,见“得无”(莫不是,该不会;能无,能不);表示疑问,相当于“否”;④连词。表示条件关系,相当于“无论”、“不论”;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即使”。⑤助词。用于句首,无实义。⑥通“毋(或勿)”。表示禁止,相当于“不要”、“别”。⑦通“芜”。荒芜。⑧姓。根据文章句意,②③⑤⑥⑦⑧均不符合语境。注释④连词,表示条件关系的“无(不)论”代入,句意为“无(不)论(多)远(都)没有到达”,与原文句意矛盾;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即使”更不合适,因为句意表达是已然的生活状态,不存在假设关系。最后剩下注解①“没有”,经代入原句最为恰当。只是随之而来的,“远”字应该是形容语活用作名词,译为“远的地方”。至此,“无远不到”最终可翻译为“没有(什么)远的地方没有到达的”,和教参译文“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文意完全吻合,又符合句意。

    其实,语文中类似句式及翻译很常见,如《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中“无坚不摧”意为“没有任何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形容力量强大”;“无微不至”意为“没有一个细微的地方没有考虑到,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无恶不作”意为“没有哪样坏事不干,形容人极坏”。

    作者简介:蓝建龙(),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

    温凤萍摘 要:基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酶的特性”為例,就三点进行分析: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创设实验情

  • 小学读写一体化的语文课堂教学

    李霞【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和写作这两大方面的教学是基础,关系到其他很多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阅读有助于积累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