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土主义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史天溦
摘要:在近些年,新乡土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越来愈多地被运用在建筑设计当中。其中心思想是强调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出当地特有的地域文化。文章主要阐述了新乡土主义的概念和新乡土主义风格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并以宁波博物馆为例对这种设计风格进行解读,旨在阐述新乡土主义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关键词:新乡土主义 传统文化 建筑设计
引言
在现如今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多的物品被同化,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很多建筑作品似乎被搬去任何大城市都是适合的,并没有突出所谓的地域性,而这正是新乡土主义所要解决的问题。新乡土主义旨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结合,使作品在呈现出符合当代审美潮流形式的同时,也结合当地的传统和文化,为建筑注入灵魂。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碰撞,是新乡土主义风格的主题,更是它的精髓所在。
一、新乡土主义
(一)新乡土主义概念
新乡土主义是一种回归自然的还原主义倾向,也是一种强调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的设计倾向。代表了作品所在地的地域文化,能够反映出当地最根本最明显的特征。在设计时,要求设计师注重使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能源和建造技术,才能够使作品最终呈现出其他地区没有的风格和特征。
新乡土主义作为一种富有当代性和民族性的创作倾向,是由传统的地方主义或是乡土主义发展而来的。但与其说它是种风格,更不如说新乡土主义是—种思想,是一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建筑形式越来越统一的反思,是在当代的时间背景下对传统和历史的一种重新审视,就相当于用一种新的角度对传统进行表现和诠释。作为一种在传统与现代、地域与全球的矛盾对抗的夹缝中产生的新建筑,它各取所需,很好地中和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所以,总体来说,新乡土建筑是集文化、历史、材料、技术等基本要素为一身的现代化与传统的统一体。
当今社会,随着各项领域的发展,人们的追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人们已经慢慢认识到之前所流行的仿古建筑只可以单单模仿其形式,并不能传承真正的历史和文化。所以应该从传统建筑中提取元素,通过对形体颜色材质和工艺等方面的改革,对建筑的原型进行创新。将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进行真正的融合,使之能够产生互动,形成更加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同时又可以发扬传统的新乡土建筑。
(二)新乡土主义的中外发展状态
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是探索新乡土主义建筑的先驱。他认为工业化和标准化必须为人的生活服务、适应人的精神要求。这种理念在设计领域受到了广泛的运用。
国外最早关于乡土主义的介绍可以追溯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在维基.理查森的《新乡土建筑》一书中指出:“这是一场由英国美术家、设计师和建筑师发起的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以肯特郡、萨里郡、苏塞克等地的地方性建筑为基础资料,并且积极的付诸于自身的建筑实践。该运动执着于地域文化、当地材料和传统技艺的复苏。”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这一场浩浩荡荡波及到整个欧洲大陆的运动,就是当前我们所说的新乡土建筑真正的历史渊源和思想根脉所在。不同的是,这场工艺美术运动反对机械化,注重手工艺,这一观点是非常片面的。当今我们所倡导的理念是把手工艺与机械相结合,既拥有手工艺的精细也拥有机械化的便捷。
但这场运动总体是进步的,它唤醒了人们对地域文化和传统的重视,也为新乡土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美国建筑历史学家肯尼斯.弗兰普顿在20世纪80年代撰有重要文章“批判的地方主义”,在文中是这样写的“基于本土文化资源,注重吸收和重读域外建筑思想,同时又反对全球化浪潮中强势建筑思想和形式的话语支配权,以新的方式挖掘本土文化营养和尊重当地地形的建筑实践”。这种建筑理论可以被称作是新乡土主义的理论前提。
而我国的新乡土主义则是在近年才被提出并且慢慢重视起来的,在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现在经常被设计师们提及,但对其真正的了解还非常有限。我国的建筑种类繁多,由于历史因素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南北的建筑风格有着很大的差异。怎样把这些特征更好地体现在当今的建筑设计上面,就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我国的设计师们在近年来也对新乡土建筑进行了一些尝试,而其中也不乏很多优秀的作品,这无疑是我国建筑设计的一种进步。
二、新乡土主义在我国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和发展
(一)中国传统建筑形式
我国地大物博的特质使得传统建筑形式花样繁多,其中宫殿、庙宇、园林、佛塔都是非常有特色的。但因地域不同,这些建筑也展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其中也不乏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元素。例如就园林来说:北方的园林大多是皇家园林,气势宏伟金碧辉煌;而南方的园林则多为富商或达官贵人的府邸,小巧纤丽注重造景(如图1、2)。
(二)中国传统建筑与新乡土主义之间的关系
尽管现代建筑设计风格越来越趋于相同,但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某些形式依旧作为设计元素被继续沿用。例如斗拱,斗拱是中国木建筑特有的$中结构,也是中国木建筑的标志。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作用是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外形设计中也运用了这一元素。中国馆的整体外形就是一个由许多斗拱拼接而成的几何形体,设计师运用现代材料,并在其表面又加上了中国人代表喜庆的红色,使斗拱这种传统结构获得新生。这就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优秀案例,展现出了建筑设计中蕴藏的无限可能性。
新乡土主义就是$中回归自然的还原主义,强调地方特色与民族传统。其实中国的建筑自古以来就已经很好地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与现如今人们所推崇的“回归大自然”的想法相一致,只是因为技术和环境的差异,所以它们的表现方式不同。但究其根本,它們所向往的生活状态和所追求的设计都是相同的,并且都体现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意志。正如一位设计师所说的,最好的设计就是回归自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是以传统建筑的外部形势作为参考,照搬其外形或是刻意模仿而建造的所谓的仿古建筑;而另一类则是从建筑本身的内涵出发,研究传统建筑这种形式所形成的原因,由此成为设计灵感进行艺术创作。新乡土建筑就是后者,是对传统建筑形式的继承与发展。新乡土主义在回归自然的同时结合了当地的传统民俗,使得其建筑风格更加能够融入当地的环境,既是历史与现代的统一,也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由于中国的传统建筑形式多样,所以也给予了新乡土主义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地域文化的不同,新乡土建筑也会形成其极具地方特色的形态,相信新乡土主义在未来建筑设计领域中将会越来越为人所推崇。
三、新乡土主义案例分析以宁波博物馆为例
(一)新乡土主义风格与王澍
在中国新乡土主义发展的进程中,王澍可谓是代表人物,他也是中国第一位普利兹克奖的得主。其主要代表作品之一便是宁波博物馆。王澍的设计理念非常独特,他认为:“我们看到一座城市或是建筑的时候,并不是在看它的表面,而是要看这所建筑向你传达的某种精神。”这种精神会对你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被它带入其中。他认为中国的建筑必须要延续中国的传统艺术,不仅是建筑设计还要慢慢横跨各个领域。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传统和历史不仅应当被尊重和继承,还应当结合当代科技进一步发展,从而创造新的历史。然而如今,我们放眼望去,中国的建筑无不受着西方建筑的影响,城市变得越来越单调统一。所以王澍率先在国内提出了“重建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的主张,这一主张也是在建筑领域内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全新认知。
(二)新乡土主义与宁波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是王澍新乡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宁波博物t宫的场地处在城市边缘,随着城市的扩张,在未来的规划中这片空地会成为新的中央商务区,其繁华程度可以想象。所以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过去未来之间的衔接。
宁波博物馆的建筑外形非常有特点:它的底层是一个简单的正方体,接着建筑开始向上生长开裂,并向外有一定的倾斜,分成了不同的展馆并在中间留有天台。当我们站在天台之上透过开裂的墙体向外看时,会别有一番趣味——轻微向外倾斜的墙体没有规律可循,让人有种置身峡谷或是古村落的感觉。从外部看博物馆,就像是一座抽象的山体,底层是规规矩矩的方体,而上部却呈现出自由开裂的状态,感觉建筑本身在呼吸、在生长、在向你倾诉(如图3)。
1宁波博物馆所体现出的宁波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色彩可以作为一种重要元素来加以运用。而今,宁波博物馆的整体颜色也充分符合宁波的城市形象:儒雅简朴,低调却充满吸引力。外墙在保留大面积灰色的同时又点缀了橘色和黑色的瓦片,由此拼成的图形让人过目不忘,增加了建筑整体的趣味性。在博物馆的中间位置,毛竹从一层直通天台,这种设计借鉴了住宅设计中的天井,郁郁葱葱的毛竹营造出惬意的小景观。山、水、海洋是宁波地区重要的文化特质,同时也是宁波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在博物馆的主入口处及外部北侧都环绕着水池,池中养有锦鲤和大面积的睡莲。而南侧则是由大小不一的石头堆积而成的“河滩”。整个建筑从入口角度看,又像是一艘缓缓驶入的大船。此设计寓意着宁波的历史从渡口到江口再到港口的发展轨迹。之所以说王澍的宁波博物馆可以成为新乡土主义的代表,也许就是他用一所建筑展现了一座城市,展现了他对宁波文化和历史的独到见解。
2.宁波博物馆所体现出的新乡土主义:宁波博物馆的新乡土主义风格具体以瓦爿墙和清水混泥土墙面两者为代表。瓦爿墙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明末清初的时期就已经产生,是宁波乡土建筑的特有形式。其起源是由于宁波靠海,海风经常会把围墙吹倒。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瓦爿墙应运而生。其最早是由传统的草、泥、木、石、砖、瓷等层层堆砌而成的。这种以旧料为主材砌筑的墙体不但结实而且美观耐用。传统的瓦爿墙是工艺繁琐复杂,所以瓦爿墙如今已不再像从前那样随处可见。砌墙时,底下那层条石称为放墙脚。在准备堆砌的墙基处画好线,挖掉浮土,放进块石。块石不仅要放平、放好、夯实,还要加—层碎砖。墙脚是砌墙的关键,放得不好,墙体会倾斜甚至崩塌。之后是砌墙,碎瓦碎砖一片片叠上去,要叠得均匀整齐。每一层碎瓦爿叠完后,用薄石灰进行加固。所有的墙面完成后,墙体上面封顶,依然是用碎砖压封。至于内墙,则有另外一道工艺,即做托墙,也就是在内墙面抹上草筋泥和麻筋石灰。托墙有两道程序,第一道程序抹泥,用黄泥掺入草筋后,均匀搅拌,抹在瓦爿墙上,直到看不见碎瓦砖为止。第二道程序是在墙体干燥后,抹一层麻筋石灰,干燥后再涂抹一层石灰水增白。石灰水浓度要适中,做到“泥水打墙两面光”,这才算完成了—睹漂亮的瓦爿墙。这门技艺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实践才能真正学会和掌握,所以瓦爿墙如今已不再像从前那样随处可见。
在宁波博物馆的建造中,瓦爿墙则更注重其装饰效果。由于瓦爿墙本身因为主料是碎砖瓦所以结构比较松散,所以考虑承重和安全,宁波博物馆瓦爿墙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美观与安全两者兼得。这是宁波博物馆瓦爿墙在工艺上的改进与创新。其次,在用料上,瓦爿墙使用的都是宁波旧城改造时所留下的青砖、屋瓦、龙骨砖、碎缸片等,很多砖瓦上还刻有“福寿”的铭文(如图4)。这些碎砖瓦都成为了宁波博物馆外墙的装饰图案。
除了瓦爿墙,还有一种特殊的材料就是用毛竹纹理做模版制造的清水混凝土墙面。毛竹可以说是宁波的特色元素,极具文化内涵。我们常见的混凝土墙面一般都是光洁平整,但王澍利用毛竹自由开裂后的肌理效果,让原本平淡无奇的混凝土墙面获得重生。毛竹的柔韧和混凝土的刚硬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如图5)。
与博物馆外部不同的是,其内部在硬装上运用了玻璃镜面、不锈钢等极具现代感的材料,并且使用小部分黄色作为点缀。使博物馆的氛围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庄严肃穆,而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在三楼天台,地板大面积铺设了原木色防腐木,与混泥土和瓦爿墙形成视觉上的完美配合。而黄色作为点缀贯穿在博物馆整体的设计中,使设计流畅且富有整体性。现代感材料的使用,与古朴的墙面形成强烈对比,碰撞产生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所谓的新乡土主义风格,表达的就是一种在设计中加入当地历史文化,使得建筑富有灵魂的设计理念。设计中注重使用当地地方性材料和技术,从而使作品呈现出其他地区所没有的风格,这也是宁波博物馆可以区别于其他博物馆的特别之处。
结论
在全球设计趋于一体化的今天,如何表现出自己的民族特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課题。在千篇一律的水泥森林里,究竟怎样的建筑才能脱颖而出,才能传承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新乡土建筑的产生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它唤醒了人们对于传统历史文化的认知,唤醒了大家的乡土文化的意识。新乡土主义是—种风格,更是—种生活态度。它承上启下,既继承了地域文化的个性,又包含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共性,符合当今的时代背景。它强调建筑与人、与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目前,我国对新乡土主义虽然还处于研究和初步探索的阶段,但这种回归自然、寄情山水的理念无疑是现如今快生活节奏中的人们所向往的。所以新乡土主义建筑一定会日益成为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