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言作品管窥中国文学外译的短板及对策

    王娟

    内容摘要: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显现了中国文学在国际文坛中的影响力,也是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的一种重要方式。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赢得广大海外读者的好评,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领航者。为此,本文以莫言作品成功的海外传播为契机,梳理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现状,找寻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短板,为促进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提出切实可行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 莫言作品 海外传播 短板 对策

    当今世界,我们国家和世界各国之间的互动愈加频繁。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倍受关注。在各方的一同努力之下此类文学的海外传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短板。基于此,本文以莫言作品成功的海外传播这一实例为基础,发现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传播过程中的短板,进而提出有利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走出去”的传播策略。

    一.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概述

    据统计,自进入新时期以来,被译为多种语言譬如英语、日语、俄语、法语等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约有1000余部,其中小说占据较高的比重,翻译作家有200多位,莫言、贾平凹、余华、冯骥才、毕飞宇、池莉等人的作品被翻译的比较多。尽管近些年中国当代文学迈向世界的速度愈来愈快,并且收获颇丰,然而依旧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2010年8月,由中国作协牵头的“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正式开办,多国的汉文化专家以及翻译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的问题,并对此类文学在海外传播的大致情况进行了阐述及分析。白睿文(美国翻译家)提出,在2009年的时候,中国小说仅有8种在美国翻译出版,这一数字在该国所出版的外国文学总数中仅占4%。“中国图书国际贸易的逆差约10∶1,和欧美的逆差高达100∶1,可见差距之大,译出和译入处于重度不平衡的状态,中国文学作品的输出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极不匹配。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他们从不同的理论角度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海外读者比较热衷于乡俗风气的文学,尤其像莫言、贾平凹这样的乡土作家的作品受到海外读者的欢迎。据梁秀利在基于Amason和Goodreads两大英文图书网站的调查研究可以总结出:单单英译本中中国当代文学中数量最多的是莫言小说。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不断传入海外,但是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学的接受度并不高,有些仅仅停留在古典文集或政治家译本的层面上。因此,中国当代文学的传播现状不尽如人意。

    二.莫言作品海外传播的现状及缘由

    2.1莫言作品在海外传播的现状

    在中国当代小说中,莫言的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目前是被译介到海外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作品,可以说莫言的作品受到广大海外读者的青睐。

    2.2莫言作品海外传播缘由

    莫言文学作品成功传播不单单是自己几十年笔耕不辍的坚持所得,更重要的是三个重要人物对他的影响和指引,即大江健三郎(日本作家)、葛浩文(美国翻译家)、陈安娜(瑞典汉学家)。大江健三郎在1994年被授予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在在颁奖典礼直言“倘若让他来对这一奖项进行评选的话,那么他会首推中国的莫言”(宁明,2012)。大江健三郎的话极大的提高了莫言文学作品的地位,同时也为海内外读者指明了方向。莫言的《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都是在大江健三郎的话语下得到不断地传播及推广。正是由于大江健三郎的倾力推荐,莫言很多作品传入日本,但仅仅局限在日本。想要把中国文学推向世界,还需走进英美文化圈,这就不得不提美国汉学家葛浩文。1988年4月,莫言的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正式发表,因受限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此作品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在香港、台湾出版。葛浩文在读完这部作品之后深感震撼,并下定决心要对莫言的小说进行翻译,可以说,他的这一决定打开了莫言作品走向海外的大门。葛浩文是目前英文世界成就最高的中文文学翻译家。他对莫言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莫言的小说语言调配能力极强,具有感染力,能调动人的各种感官,而且作品具有“历史感”,尤其对文革的叙述都能拿捏准确。莫言作品风靡全球还得意于一人,那就是陈安娜,瑞典人,曾是汉学家,她翻译过十多位中国作家的二十多部作品。在诺贝尔文学奖开奖的第二日,也就是2012年10月12日,瑞典各大书店的《西门闹和他的七世生活》都一售而空,数量近逾千本,而《红土地》(1997版)、《大蒜民谣》(2001版)也在同一天被购完,这三部作品与国内的《生死疲劳》、《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相对应,都是莫言所作,只不过对书名稍作改动,译者都是陈安娜。陈安娜称莫言是一位“会讲故事”的人。从这些也可以看出葛浩文和陈安娜对莫言作品的海外推广及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短板及对策

    3.1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短板

    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传播中遇到的困境,从上述莫言作品海外传播的成功经验中可以看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翻译人才缺失

    对于译者而言,只有具有较高的水平才能够做好对文学作品的翻译,这项工作并非常人所能完成。“對中国文化比较熟悉、有着深厚的中文功底的汉学家是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的关键力量,但是就现实状况来看,此类人员数量极少,而既在文学方面颇有天资且同时又对中国文学翻译颇感兴趣的更是寥若晨星。在我们国家,真正精通某种外语且能胜任中译外的翻译人才屈指可数。”(曹文刚,2015:150-152)莫言作品能够顺利的传播海外主要是因为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和瑞士汉文学家陈安娜的推广,他们对中国的文化和文学都了如指掌,所以译本也会更接近中国文化的习俗和风格,不会偏离本质。再者,他们也对外国文化十分熟悉,所译之本能够让广大海外读者读懂理解。

    3.1.2作品呈现形式单一

    大部分作品还是局限于一对一的翻译,一种文字翻译成另一种文字,这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海外读者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久而久之讀者也会放弃这些看不懂的文学作品,如果能换一个角度,把抽象晦涩的文学字眼转换成具有色彩感知的影视化作品,这样海外读者不仅会获得亲身体验,小说作品中的情感也很会得到外放。莫言作品的多样化形式呈现解决了海外读者看不懂的问题,吸引了海外读者的眼球,满足了他们的口味。

    3.2海外传播对策

    目前,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面临高端翻译人才缺失,作品呈现形式单一,作家的创作风格偏离读者,这些困境会阻碍中国文学作品在海外顺利传播。所以,切实可行的传播策略是必不可少的。

    3.2.1引进高端双语翻译人才

    翻译人才的引进不仅仅是懂两种语言,更要重视高端双语人才的引进。目前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需要对母语和目的语从语言到文化都熟知,这样在文学翻译时会避免很多文化误区,葛浩文和陈安娜就是最好的实例证明,他们不仅仅对自己的母语有深入研究,而且作为汉文学家对汉语也颇有研究,所以对文学的传播有重要的作用。据人民日报最新消息,2019年1月17日,由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暨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联合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社主办的“新世纪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海外传播数据库”项目启动仪式暨首届“文化自信与文学传播”论坛在京举行。这说明我国对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上升到一定高度,而且主要目的是为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双语翻译人才,促进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

    3.2.2文学传播形式多样化

    文学作品的传播形式有很多,改革开放之前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能通过书面翻译的方式将中国文学传播海外,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使文学呈现形式丰富多彩,有影视作品,有戏剧,有舞台剧等等。海外读者的知识面也由仅仅毛泽东文集扩展现在的红高粱影视作品,莫言作品的海外传播验证了这一点,张艺谋、陈凯歌著名导演把文学作品拍摄成影视作品,海外读者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国文化。

    四.结语

    本文基于对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现实状况的梳理,分析了莫言作品海外传播的情况及原因,深入挖掘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海外传播的困境,提出有利于文学作品海外传播的策略。中国文学要想走出去,必须改变其文学传播形式,引进双语人才必不可少,莫言作品在海外传播的成功实例给我们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指明了方向,只有人才、形式两者为一体才能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形成强劲的推动力。诚然,本文的研究存在不足,比较浅显,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引起读者对中国文学“走出去”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包相玲.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困境及策略[J].中国出版,2015(16):40-42.

    [2]鲍晓英.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学报,2015,5(01):150-152.

    [3]曹文刚.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5(01):150-152.

    [4]宁明:《莫言海外研究综述》,《东岳论丛》2012年6月第33卷第6期.

    [5]Lovell, J. Great Leap Forward[N]. The Guardian, 2005(06):11.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外国语学院)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创“理想课堂”,想师生共赢

    李雅萍摘 要:陈大伟教授提出“理想课堂”这一概念,他说:“从状态看,理想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和享受美好生活的课堂;从结果看,理想课堂是有

  • 关于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

    徐美樱心理健康是人智力发展、人格形成、品格塑造、价值提升的重要前提,是一个人全面健康发展的精神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是一门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