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养老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宋爱苏 赵院刚 王党强
养老产业以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将成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重庆市以产业链方式发展养老产业既能助力国家在养老产业方面的整体发展,也能实现自身产业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还能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于国于民都有利。
一、重庆市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重庆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重庆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621.76万[1],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0.22%。预计到2020年,重庆市60周岁及以上总人口将达到800万[2],超过全市户籍总人口的23%,养老市场需求成倍放大,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重庆市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如下表所示:
按照人口统计学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周岁以上人口占比10%,或65周岁以上人口占比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此来看,重庆市的老龄化程度很高,且呈不断增加的趋势。面对老龄人口增加这一现实,重庆市养老产业也表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但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挑战。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可以窥见重庆市养老产业各个环节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1.养老服务业方面
截至2017年底,重慶市共有养老机构1400所,其中公办福利院67所、敬老院948所、社会办养老机构385所,养老床位21.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不到34.1张。开展“医养结合”的服务机构473家,占养老机构总数的33.79%。
截至2017年5月底,重庆市共建成国家养老综合改革试点区2个,国家级示范养老机构2家,健康养老产业聚集区3个,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区县3个,全国健康智慧养老企业2家,医养结合示范机构5家,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试点改革区1个[3]。2017年11月底,重庆市启动了社区养老“千百工程”,未来3年,重庆市计划新增10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和10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覆盖80%以上城镇社区以及60%以上农村社区。
2.养老用品业方面
日用品市场开发不足。重庆地区企业在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日用品方面(如老年人睡眠、助行用品)的生产、开发相对滞后,甚至还没有形成概念。
服饰市场惨淡经营。重庆企业在针对老年人服饰的设计、生产、营销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策略,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在广告宣传方面的投入力度也不大。
电子电器市场发展缓慢。近年来,国内针对老年人销售的电子电器类行业发展迅速,主要集中在老年手机、便携式电子检测仪等领域,同时受益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国外高端电子产品也进入国内市场,但重庆市做老年高端电子器材的企业几乎没有,专门针对老年人开发的产品也很少。
医药品及医疗器械用品和保健品市场增速较快。重庆市近年来大力打造大健康与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几大国内知名医药企业的带动作用,重庆市的医药健康产业链不断完善。比如重庆市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用后,这个国家级园区将成为家喻户晓的“西部生物谷”[4]。
3.养老金融业方面
为推进养老金融发展,重庆市政府办公厅提出了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建立投资引导基金等各项具体措施。截至2017年10月,全市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
在保险保障方面,重庆市努力发展涵盖健康保险、养老保险、意外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在内的综合保障产品。全面推广以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孝老安康工程”,建立全市统一的保险监管、理赔等管理制度。
在保险资金使用方面,为充分利用养老金,实现最大经济价值,重庆市借助股权投资、债权投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等形式,使存量养老金参与交通、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
在社会资本投资方面,社会资本不断通过独有、合资、参股和租赁等方式,推行医疗与养老结合养老服务新模式[5]。社会资本的进入以及PPP与养老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养老产业融资的新路径。如2017年4月29日,红瑞集团在重庆市开设的第一家社区养老中心就属于合资参股模式。
4.养老房地产业方面
养老房地产涉及的领域多、影响深、投资大。以涉及的土地政策为例,为了解决重庆市养老产业落后的基础条件,提高养老产业发展水平,重庆市不断完善土地支持政策,切实解决制约养老房地产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一大批涉及养老产业的房地产项目不断开工建设。如中友(重庆)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建了占地5000亩的“中国国家机关老干部健康中心重庆市文化旅游颐养示范基地”项目。可以看出,养老房地产发展迅速,不仅涉及重庆市本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也涉及国内其他地区的知名房地产企业。同时,重庆避暑型旅游养老产业也发展迅速,带动了区域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二)养老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重庆市养老产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养老服务不断健全、养老产品与金融不断丰富、养老房地产蓬勃兴起。但是,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面对巨大的养老需求市场,重庆市养老产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
1.养老产业供需不匹配
这种不匹配体现在养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既有数量上的不均衡,也有结构上的不相称。以养老机构与床位数为例。从供给来看,2017年重庆市1400所养老机构中,民办机构尚不到三分之一,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仅34.1张;从需求来看,根据国际通行的养老标准,5%的老年人需要进入机构养老,按此计算,重庆市目前大约有31.09万人需要进养老院,床位需要增加9.89万张,床位缺失率达到了46.65%。
2.养老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
这种结构性的问题不仅体现在养老产业链的各组成部分上,也体现在城乡区域差距、政府公共养老供给和社会养老供给上。
从区域整体发展结构来看,好的养老资源大多集中在主城及周边较为发达的区县,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养老产业的发展水平很低。重庆市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这种资源的不匹配严重制约着重庆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养老产业的均衡化。
从纵向的产业链角度来看,养老产业从上游到下游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间联系不紧密,没有高效的产业组织形式予以联系,养老产业内部各产业处于分散割裂状态,产业内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没能以专业市场或企业聚集的形式实现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
从横向的产业互补角度来看,养老产业与养老事业具有不同的属性和特点,养老产业偏重于盈利性,养老事业则更偏向于福利性。在养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利益驱动,有些行业发展较快,而有些止步不前。
从产业投入主体的角度来看,政府承担了养老供给的绝大多数投资,这种情况下,政府财政压力巨大,且对社会资本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影响社会资本、商业企业等社会养老供给的发展空间与积极性。虽然近年来政府多措并举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在养老产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现实是这些政策的落实还不到位。
3.相应的人才、资金、技术供给缺乏
养老产业的人才保障,涉及健康医疗、养老金融、养老服务等产业链中众多从业人员的数量与质量问题。以重庆市医疗卫生人员供给为例,重庆市具有培养医学卫生人才的高校数量不多,本科院校有陆军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专科院校有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从陆军医科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的历年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来看,绝大多数就业于科研院所、市区重点医院或继续深造,从事养老保健与护理的人员并不多。重庆市在推行学历教育的过程中,对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心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还比较小,层次也比较低。
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的积极性不高。目前,重庆市社会资本在养老产业上的投资规模还很低,制约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的行政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2018年1月28日,重庆市第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有代表表示,民间资本能有效缓解一个地区养老资金压力[6]。但就重庆市实际情况而言,目前的政策措施在激励民间资本流向养老产业的积极性还不高。
在推动养老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破解技术难题是当前重庆市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力杠杆。目前,重庆市养老产业的技术难题主要集中在养老产品的创新与技术升级、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和政府监管体系的建设方面,比如中医药产品和养老保健食品的研发、医疗器械的升级、老龄人口医疗保健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另外,“互联网+”养老服务作为目前互联网发展大背景下解决养老服务发展困境的一个有力途径,重庆市的发展步伐还很缓慢。
4.产业政策难落实
为了促进重庆市养老产业的发展,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如推行社区养老“千百工程”、增加政策红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支持商业信贷优惠等。但存在的实际问题是执行进度缓慢、落实不到位、可操作性较低等。
健康惠民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虽有所提高,但签约率与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养老服务“千百工程”实施过程中,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占比还比较低。
二、深化重庆市养老产业链发展的对策
重庆市以产业链方式发展养老产业,需要兼顾政府与市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区域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协调好政府、产业组织、企业、高校或研究所四方面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建立以养老用品为支柱,养老服务为核心,养老金融为支持,养老房地产为重要组成部分,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的养老产业链体系,实现养老产业主体多元化、内容丰富化、人才专业化、产业一体化的产业链目标。
(一)加强养老知识宣传,转变社会养老观念
随着传统家庭结构的改变,共居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发展,政府应加强养老方面的知识宣传,特别是对农村地区的宣传,提高老百姓对养老機构和养老产业的认知。让民众逐渐改变养儿防老和孝不离亲的传统思想观念,尝试以房养老、异地养老或进社区、机构养老。
(二)建立部门协调和区域互助机制
执行国家制定的各项养老产业政策和规划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通力完成,但指导性文件多具有宏观性,各级地方政府又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各部门存在工作内容重叠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重庆市应制定相应的协调机制,由一个部门牵头具体实施,对文件做详细地解读,明确各部门职责,在产业发展遇到困难时进行协调。区县之间也应协调分工、互帮互助,共同致力于养老产业的整体发展。
(三)优化产业发展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需要认清发展阶段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随着人的生命衰亡与新生交替更迭,人口年龄结构也会随之改变,进而导致养老产业呈周期性变化,重庆市需要做好人口结构调查,并针对不同的人口结构制定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提前做好产业调整预判,使养老产业按照生命周期规律有序壮大与精简。同时要根据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从宏观层面布局养老产业,不断优化养老投资结构、资源供应结构、劳动力结构等。
(四)落实产业优惠政策
落实产业优惠政策能极大地激发市场参与主体的活力。政府应从行政命令的角度落实对养老产业参与主体的优惠政策,尤其是落实金融机构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投融资支持以及土地供应、税费优惠、人才培养等扶持政策,重点扶持一批有条件的医疗和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深度合作探索模式。
(五)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为养老产业服务,实现现代养老产业模式下的“智慧养老”。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养老信息需求和共享平台,依靠终端系统及时、准确收集老年人、企业、机构对养老产业的各方面需求信息,并将需求信息分类汇总后迅速反馈到上下游产业实体,建立起老年人、企业、机构、政府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渠道,让信息技术更好服务于养老产业。同时还要做好信息交流平台的维护和安全建设,做好老年人的隐私防护保障,逐渐完善信息平台。
(六)重视科研机构和人才的配套服务建设
做好科研领域的配套建设需要建立养老产业发展研究院、养老产业产品创新基地或科技创新示范园,并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要加强养老产业领域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按照国家“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在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开设相应的学科专业,如养老地产学、老年护理学、老年心理学等,依托卫生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为养老服务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的专业人才。同时还要通过招考、招聘、定向培养等方式,引进一批学历较高的年轻优秀人才;大力发展社区义工志愿者服务队伍,完善义工注册制度和激励机制。
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构建和完善重庆市养老服务产业链研究”(项目编号:CYS1730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重庆统计信息网.201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8-03-17].http://www.cqtj.gov.cn/tjsj/shuju/tjgb/201803/t20180316_447954.htm.
[2]重庆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渝府办发〔2017〕153号].2017-10-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重庆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动实现政社良性互动[EB/OL].[2018-05-17].http://www.mca.gov.cn/article/xw/mtbd/201805/20180500009100.shtml.
[4]视界网.打造“西部生物谷”重庆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项目开建[EB/OL].[2017-12-15].http://mini.eastday.com/bdmip/171215140717092.html.
[5]朱藍澜.重庆养老产业发展战略及金融支持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6]重庆·两江新区.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 民生答卷更有厚度[EB/OL].[2018-01-29].http://www.liangjiang.gov.cn/Content/2018-01/29/content_409158.htm.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
责任编辑:宋英俊
养老产业以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将成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重庆市以产业链方式发展养老产业既能助力国家在养老产业方面的整体发展,也能实现自身产业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还能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于国于民都有利。
一、重庆市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重庆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重庆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621.76万[1],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0.22%。预计到2020年,重庆市60周岁及以上总人口将达到800万[2],超过全市户籍总人口的23%,养老市场需求成倍放大,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重庆市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如下表所示:
按照人口统计学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周岁以上人口占比10%,或65周岁以上人口占比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此来看,重庆市的老龄化程度很高,且呈不断增加的趋势。面对老龄人口增加这一现实,重庆市养老产业也表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但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挑战。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可以窥见重庆市养老产业各个环节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1.养老服务业方面
截至2017年底,重慶市共有养老机构1400所,其中公办福利院67所、敬老院948所、社会办养老机构385所,养老床位21.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不到34.1张。开展“医养结合”的服务机构473家,占养老机构总数的33.79%。
截至2017年5月底,重庆市共建成国家养老综合改革试点区2个,国家级示范养老机构2家,健康养老产业聚集区3个,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区县3个,全国健康智慧养老企业2家,医养结合示范机构5家,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试点改革区1个[3]。2017年11月底,重庆市启动了社区养老“千百工程”,未来3年,重庆市计划新增10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和10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覆盖80%以上城镇社区以及60%以上农村社区。
2.养老用品业方面
日用品市场开发不足。重庆地区企业在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日用品方面(如老年人睡眠、助行用品)的生产、开发相对滞后,甚至还没有形成概念。
服饰市场惨淡经营。重庆企业在针对老年人服饰的设计、生产、营销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策略,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在广告宣传方面的投入力度也不大。
电子电器市场发展缓慢。近年来,国内针对老年人销售的电子电器类行业发展迅速,主要集中在老年手机、便携式电子检测仪等领域,同时受益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国外高端电子产品也进入国内市场,但重庆市做老年高端电子器材的企业几乎没有,专门针对老年人开发的产品也很少。
医药品及医疗器械用品和保健品市场增速较快。重庆市近年来大力打造大健康与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几大国内知名医药企业的带动作用,重庆市的医药健康产业链不断完善。比如重庆市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用后,这个国家级园区将成为家喻户晓的“西部生物谷”[4]。
3.养老金融业方面
为推进养老金融发展,重庆市政府办公厅提出了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建立投资引导基金等各项具体措施。截至2017年10月,全市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
在保险保障方面,重庆市努力发展涵盖健康保险、养老保险、意外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在内的综合保障产品。全面推广以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孝老安康工程”,建立全市统一的保险监管、理赔等管理制度。
在保险资金使用方面,为充分利用养老金,实现最大经济价值,重庆市借助股权投资、债权投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等形式,使存量养老金参与交通、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
在社会资本投资方面,社会资本不断通过独有、合资、参股和租赁等方式,推行医疗与养老结合养老服务新模式[5]。社会资本的进入以及PPP与养老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养老产业融资的新路径。如2017年4月29日,红瑞集团在重庆市开设的第一家社区养老中心就属于合资参股模式。
4.养老房地产业方面
养老房地产涉及的领域多、影响深、投资大。以涉及的土地政策为例,为了解决重庆市养老产业落后的基础条件,提高养老产业发展水平,重庆市不断完善土地支持政策,切实解决制约养老房地产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一大批涉及养老产业的房地产项目不断开工建设。如中友(重庆)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建了占地5000亩的“中国国家机关老干部健康中心重庆市文化旅游颐养示范基地”项目。可以看出,养老房地产发展迅速,不仅涉及重庆市本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也涉及国内其他地区的知名房地产企业。同时,重庆避暑型旅游养老产业也发展迅速,带动了区域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二)养老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重庆市养老产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养老服务不断健全、养老产品与金融不断丰富、养老房地产蓬勃兴起。但是,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面对巨大的养老需求市场,重庆市养老产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
1.养老产业供需不匹配
这种不匹配体现在养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既有数量上的不均衡,也有结构上的不相称。以养老机构与床位数为例。从供给来看,2017年重庆市1400所养老机构中,民办机构尚不到三分之一,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仅34.1张;从需求来看,根据国际通行的养老标准,5%的老年人需要进入机构养老,按此计算,重庆市目前大约有31.09万人需要进养老院,床位需要增加9.89万张,床位缺失率达到了46.65%。
2.养老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
这种结构性的问题不仅体现在养老产业链的各组成部分上,也体现在城乡区域差距、政府公共养老供给和社会养老供给上。
从区域整体发展结构来看,好的养老资源大多集中在主城及周边较为发达的区县,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养老产业的发展水平很低。重庆市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这种资源的不匹配严重制约着重庆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养老产业的均衡化。
从纵向的产业链角度来看,养老产业从上游到下游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间联系不紧密,没有高效的产业组织形式予以联系,养老产业内部各产业处于分散割裂状态,产业内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没能以专业市场或企业聚集的形式实现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
从横向的产业互补角度来看,养老产业与养老事业具有不同的属性和特点,养老产业偏重于盈利性,养老事业则更偏向于福利性。在养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利益驱动,有些行业发展较快,而有些止步不前。
从产业投入主体的角度来看,政府承担了养老供给的绝大多数投资,这种情况下,政府财政压力巨大,且对社会资本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影响社会资本、商业企业等社会养老供给的发展空间与积极性。虽然近年来政府多措并举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在养老产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现实是这些政策的落实还不到位。
3.相应的人才、资金、技术供给缺乏
养老产业的人才保障,涉及健康医疗、养老金融、养老服务等产业链中众多从业人员的数量与质量问题。以重庆市医疗卫生人员供给为例,重庆市具有培养医学卫生人才的高校数量不多,本科院校有陆军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专科院校有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从陆军医科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的历年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来看,绝大多数就业于科研院所、市区重点医院或继续深造,从事养老保健与护理的人员并不多。重庆市在推行学历教育的过程中,对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心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还比较小,层次也比较低。
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的积极性不高。目前,重庆市社会资本在养老产业上的投资规模还很低,制约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的行政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2018年1月28日,重庆市第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有代表表示,民间资本能有效缓解一个地区养老资金压力[6]。但就重庆市实际情况而言,目前的政策措施在激励民间资本流向养老产业的积极性还不高。
在推动养老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破解技术难题是当前重庆市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力杠杆。目前,重庆市养老产业的技术难题主要集中在养老产品的创新与技术升级、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和政府监管体系的建设方面,比如中医药产品和养老保健食品的研发、医疗器械的升级、老龄人口医疗保健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另外,“互联网+”养老服务作为目前互联网发展大背景下解决养老服务发展困境的一个有力途径,重庆市的发展步伐还很缓慢。
4.产业政策难落实
为了促进重庆市养老产业的发展,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如推行社区养老“千百工程”、增加政策红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支持商业信贷优惠等。但存在的实际问题是执行进度缓慢、落实不到位、可操作性较低等。
健康惠民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虽有所提高,但签约率与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养老服务“千百工程”实施过程中,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占比还比较低。
二、深化重庆市养老产业链发展的对策
重庆市以产业链方式发展养老产业,需要兼顾政府与市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区域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协调好政府、产业组织、企业、高校或研究所四方面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建立以养老用品为支柱,养老服务为核心,养老金融为支持,养老房地产为重要组成部分,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的养老产业链体系,实现养老产业主体多元化、内容丰富化、人才专业化、产业一体化的产业链目标。
(一)加强养老知识宣传,转变社会养老观念
随着传统家庭结构的改变,共居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发展,政府应加强养老方面的知识宣传,特别是对农村地区的宣传,提高老百姓对养老機构和养老产业的认知。让民众逐渐改变养儿防老和孝不离亲的传统思想观念,尝试以房养老、异地养老或进社区、机构养老。
(二)建立部门协调和区域互助机制
执行国家制定的各项养老产业政策和规划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通力完成,但指导性文件多具有宏观性,各级地方政府又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各部门存在工作内容重叠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重庆市应制定相应的协调机制,由一个部门牵头具体实施,对文件做详细地解读,明确各部门职责,在产业发展遇到困难时进行协调。区县之间也应协调分工、互帮互助,共同致力于养老产业的整体发展。
(三)优化产业发展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需要认清发展阶段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随着人的生命衰亡与新生交替更迭,人口年龄结构也会随之改变,进而导致养老产业呈周期性变化,重庆市需要做好人口结构调查,并针对不同的人口结构制定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提前做好产业调整预判,使养老产业按照生命周期规律有序壮大与精简。同时要根据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从宏观层面布局养老产业,不断优化养老投资结构、资源供应结构、劳动力结构等。
(四)落实产业优惠政策
落实产业优惠政策能极大地激发市场参与主体的活力。政府应从行政命令的角度落实对养老产业参与主体的优惠政策,尤其是落实金融机构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投融资支持以及土地供应、税费优惠、人才培养等扶持政策,重点扶持一批有条件的医疗和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深度合作探索模式。
(五)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为养老产业服务,实现现代养老产业模式下的“智慧养老”。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养老信息需求和共享平台,依靠终端系统及时、准确收集老年人、企业、机构对养老产业的各方面需求信息,并将需求信息分类汇总后迅速反馈到上下游产业实体,建立起老年人、企业、机构、政府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渠道,让信息技术更好服务于养老产业。同时还要做好信息交流平台的维护和安全建设,做好老年人的隐私防护保障,逐渐完善信息平台。
(六)重视科研机构和人才的配套服务建设
做好科研领域的配套建设需要建立养老产业发展研究院、养老产业产品创新基地或科技创新示范园,并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要加强养老产业领域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按照国家“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在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开设相应的学科专业,如养老地产学、老年护理学、老年心理学等,依托卫生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为养老服务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的专业人才。同时还要通过招考、招聘、定向培养等方式,引进一批学历较高的年轻优秀人才;大力发展社区义工志愿者服务队伍,完善义工注册制度和激励机制。
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构建和完善重庆市养老服务产业链研究”(项目编号:CYS1730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重庆统计信息网.201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8-03-17].http://www.cqtj.gov.cn/tjsj/shuju/tjgb/201803/t20180316_447954.htm.
[2]重庆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渝府办发〔2017〕153号].2017-10-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重庆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动实现政社良性互动[EB/OL].[2018-05-17].http://www.mca.gov.cn/article/xw/mtbd/201805/20180500009100.shtml.
[4]视界网.打造“西部生物谷”重庆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项目开建[EB/OL].[2017-12-15].http://mini.eastday.com/bdmip/171215140717092.html.
[5]朱藍澜.重庆养老产业发展战略及金融支持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6]重庆·两江新区.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 民生答卷更有厚度[EB/OL].[2018-01-29].http://www.liangjiang.gov.cn/Content/2018-01/29/content_409158.htm.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
责任编辑:宋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