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策略
张骏
2018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何把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实到课堂上?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把握和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但有的教师对它的认识还很模糊,以至于在教学中常常照本宣科,把教材当作教案,既不能把握和凸显学科核心素养,也缺少创新精神。笔者认为,教学设计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学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既要激发兴趣,又要融合创新。下面笔者以朝阳中学的陶老师执教的《制作课程表》一课为例,谈谈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策略。朝阳中学将举办一次“教学开放日”活动,陶老师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执教者,十分重视这项活动,决定先试教再公开教学,试教邀请教研员前去观摩研讨。
● 试教
上课的课题是《制作课程表》,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教学从“文本”和“表格”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对比开始,得出“表格”较“文本”而言具有“直观明了”的优势这一结论。接着,陶老师就开始带着学生用Word制作课程表。整节课知识目标就一个,即学会在Word中插入表格的方法。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在一分钟内就基本掌握了插入表格的方法。一部分学生很快完成了课程表的制作;另一部分学生则受文字输入的困扰,一直到下课也未能完成作品。
这节课有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教学重点从插入表格很快转移到了文字的输入上,整节课学生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打字处理上,这显然是有悖于教学设计的;二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制作课程表,况且这个“黑白”的课程表既枯燥又无新意。
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说:“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忘了,只有铭记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数学的研究方法和着眼点,随时随地都在发生作用,使人终身受益。”这里的“精神”“思想”“方法和着眼点”,是教学中的高远目标,是数学教学中最迷人、最有价值的成分,是学科教学中的“高层次学科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也是这样,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可见,信息技术教学早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
有些教师的课不精彩,不吸引人,学生收获不大,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教学只盯着具体知识,没有体现高层次的学科素养。
那么作为教研员,如何指导教师正确学习学科核心素养?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中去,撰写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呢?笔者开始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剖析。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为什么教师要求学生千篇一律地去完成一个共同任务呢?更何况教材中的“课程表”样例没有太多的新意。
● 修改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表格这么多,我想多练练。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去发现表格、制作表格呢?为什么不借此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信息获取的能力呢?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就是信息意识。但信息意识如何落实?我们不妨从发现开始,让学生先畅谈一下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表格。紧接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有了文字语言,我们为什么还要用表格呢?经过讨论发现,其实表格不仅与数据有关,更是一种语言。信息意识早已经从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管理、信息的表达、信息的交流等方面转移到了“数据”这一概念上来。这个信息意识一定是在以前的基础上更突出数据意识,更加突出数据素养,在大数据时代,通过数据,我们会发现更多的信息。本节课就从“发现”开始,教学设计建议按图1所示的教学流程展开。陶老师欣然接受了上述观点,并对教学设计进行了颠覆式的修改。
● 创新
上课了,“同学们,你们见过生活中的表格吗?”陶老师的问题的提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令现场听课的老师没有想到的是,学生观察力这么强,居然发现了这么多表格。这时,陶老师又展示了学生平时还没有注意到的表格(如下页图2),进一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可见,课堂上学生能不能说,主要是取决于教师,而不是学生本身。我们还发现,那些沒有举手的学生其实也在思考,学生的思维就是这样得到了启迪。
接着,陶老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我们既然有了文本表达,为什么还要用表格呢?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及微课的展示,学生们不难发现,在很多场合表格比文本表达更直观、更清晰。课堂自然过渡到第三个环节——认识表格。认识了表格后,就赶快动手制作自己喜爱的表格吧!任务一:分组制作自己喜欢的表格。陶老师说:“别急着动手!制作前的规划很重要。请各组同学集体讨论要制作表格的主题,并把草案写在草稿纸上。”事实上,这一步很重要,培养学生规划的习惯要从小抓起,要事先确定好打算做什么内容?几行?几列?这里的“规划”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如果出错,将会涉及表格增删等方面的知识,而这并不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在电脑上规划,学生可能还不是太适应,不妨让学生先在草稿纸上画写,等一切都确定无误后再把草稿纸上的内容“搬”上电脑。
学生们一个个离开自己的座位,讨论得热火朝天,所有小组都选择了一个想要完成的主题表格。可以看出,学生很喜欢这种方式。“插入表格”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一点儿也不难,尤其经过了前面的分析和规划后,学生基本上都在一分钟之内就完成了。
那么,如何美化表格呢?随着第三个问题的提出,学生们同样表现出强烈的“动手做”愿望。这里陶老师适时出示精美的表格范例。“同学们既然喜欢老师这个多彩的表格,那么,就动手吧,把自己的黑白表格变为多彩表格。”陶老师说,“这里,还是和前面一样,也别急着动手,动手前我们还是需要掌握秘诀才能完成任务,如单元格合并、设置表格边框、设置表格背景等。”由于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他们听得特别认真,有的学生想到了用艺术字,有的学生想到了用虚线彩色边框、有的学生想到了制作生肖与性格,有的学生想到了在表格中插入漂亮的图画,有的学生甚至想到了用艺术字做表格标题。学生们的作品令我们欣喜。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不仅发生在面对面的学习环境中,还发生在线上,从传统的单一学习环境扩展为混合式学习环境,这无疑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他们从网上利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来解决问题,创新将更加常态化。
最后,每个小组都完成了风格各异的作品,尤其对原创的作品进行了重点倡导。陶老师在点评了部分作品后说:“同学们,今天,你们和老师一起学习了表格的制作,那么,表格还能干什么呢?请看视频。”短短两分钟的视频,展示了生活中的表格以及表格在计算方面强大的功能,还展示了各种分析图表的制作,这一下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播放视频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视频既是这一节课的小节,又是下一节课的引领,我们不仅要用数据去发现信息,还要用数据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如何建立结构模型?如何合理组织数据?如何合理运用算法去解决问题?这些都是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里既是点睛之笔,也留下了人生的思考。这样,这节课的深度就凸显出来了。
● 感悟
来自龙湖中学民主校区的观摩老师刘晶晶说:“这节课有广度,有深度!老师能引导到点子上,我们听课老师也激动了,让我真正感受了课堂的魅力。这节课是信息技术课,但却不是教信息,而是用信息教。教学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确实颠覆了很多旧观念。原先我在某些课的教学中,操作简单,学生很快完成之后不知道要继续做什么。通过这节课,我豁然开朗,课堂要基于教材也要跳出教材,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给学生制订适合他们的课程大餐。”
记得李冬梅老师说过,一个人要想真正学会游泳,只在浅水池是不行的,必须去深水池。信息技术学科也是这样,一定要在技术的“深水池”里游泳。如果课堂上只是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就相当于把学生放在了技术的“浅水池”,效果当然不会好。这里所谓的“深水池”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创意、有难度、有挑战性的综合性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实践活动过程中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所以,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教材的作用,还要积极参与课程建设。
本节课的亮点就在于让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具体落实。导入部分的设计就力图让学生去发现身边的表格,从而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通过不同表格的研究制作,着重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算法设计去解决问题,并将其迁移到与其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之中,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計算思维;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提供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学会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并利用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养成数字化学习的习惯;通过点评作品,提倡学生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素养。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可见,激活信息技术课堂、激活信息技术学科的关键还在于教师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