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之”阅读教学案例初探

    “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教育在新时代发展的根本任务。如何将这一任务落到实处,对高中生来说,有效的课堂活动是具体践行这一理念的最主要措施。

    高中语文的学习,最主要的阵地在于阅读。

    就目前的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形式来讲,阅读文本包括:论述类文本、现代文学类文本(小说和散文)、古诗文类文本、实用类文本。

    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师生对文本进行有效的解读。对学生来说,每一个文本都充满着许多可知或不可知的精彩的情趣和深刻的理趣。作为教者的我们,不是把文本讲解得如何透彻、如何全面,而是要科学艺术地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去探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阅读情感去品读文本。在他们有困难有疑惑时老师对其点拨、引导,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让教学形成一种和谐,一种成长,一种成功!

    而要在教学中实现这一实质性突破,采取“心得之”阅读教学这一教学思维,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有哲人说:心是一切生活经验的基础,而心得是个体之间最根本的区别,也最能体现教育的重要性。“心得之”总体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老师的阅读“心得之”,二是学生的阅读“心得之”。所谓的教学相长,在这里就是要求师生面对同一文本要达到智慧与现实的有效体现。要解决这一阅读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采取三种方式来实现。

    其一,设置悬念。

    在探究文本的主题思想和学习意义时,设问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聚焦在这一个层次或这一个方面;为什么作者要赞扬或要批判;假如让你面临如此的问题你会有怎样的思考等等。提问要巧妙、合理,能吸引学生的思维感触点。然后鼓励学生在思考的前提下用切实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他们的思考中肯定会有一些欠缺或不足,那么此时老师再针对问题作出适当的点评。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了老师主讲、学生主听的被动局面,使得课堂有机地爆发出活力,完成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品读,领悟其所蕴含的情趣和理趣,和作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陶冶学生真善美的情操。例如在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时,我设计一思考题,引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评价。

    例:品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句话,谈谈你对司马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评价,也谈谈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引发学生的感触点,我又列举了三个生活中的故事:(1)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黄大年的故事;(2)中国探月总设计师——孙家栋的传奇故事;(3)为艾滋病患儿撑起一片蓝天的校长——郭小平的爱心故事。这样一来再去谈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此抽象的思考就显得更加生活化了,学生也就会有话说了。

    其二,启发和共鸣。

    课堂活动中学生听课的兴趣是有所侧重的。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如果与他们课前预习中知道的相似或相同,他们就会失去思考的兴趣。而对一些有新意的能联系现实生活所思考的,他们总是精神为之一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思维也很活跃,注意力也很集中,这是教学中最好的一个契机。

    为此,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除对文本做一些必要的讲解外,总是先把自己的阅读心得说出来,作出启发和交流,激发学生的个性表现欲,课堂出现一种“百家争鸣”的氛围。在争论中探求完成师生对文本的一次科学的、合理的、有思想、有意义的心得解读。

    如在教学柳宗元的《愚溪诗序》这篇古代散文时,我设计“心得之”交流如下:

    第一,人要学会释放自己的困惑;

    第二,当官要有一点“隐士”情怀;

    第三,不论何时,不能丢掉做人的道德底线。

    接下来,留给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理解,以“心得之”形式作出表述。这里除上述三种心得外,我鼓励学生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列举两位同学的心得:

    生1:古人道:“大智若愚,大勇若怯。”作者以自命真意,一个“愚”字包含自我反思中浓重的悲凉与苦涩。在生活面前,我们时常有被埋没、受委屈的可能,在明知无力反抗的情况下,我们何不效仿柳宗元的这种“自愚”精神来宽慰自己呢?这也许就是“难得糊涂”的真谛吧!但这种宽慰并不是没有限度的,我们应当学会在生活中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时刻提醒自己不能丢掉做人的底线,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困苦和挫折。

    生2:愚人居愚溪,以愚歌愚,看似相得益彰,细细品味,其中却透出浓郁的悲凉。人生悲喜无常,失意也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你可以失落、痛苦,但不能堕落,要以好的心境面对生活,面对世俗的眼光。不一定要做到最好,但至少比以前更好,要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空间去释放被世俗所压抑的情绪,放松自己。我们的心情就像一只水杯,时间久了,就需要清洗,倒掉杯底的沉淀,装进更美好的东西,去丰富自己。

    其三,书之以随笔。

    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思维,总是充满着许多出乎意料的情形,而这些思维我觉得就是课堂最有效的收获。但由于时间限制不可能每个同学都能交流分享,所以要求学生课后用随笔的形式,进一步详实地做出表达。这可是一举两得的效果,既积累了素材,又提升了写作水平;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豐富了学生的情感。

    正如有人说,语文老师应当是一个思想者,语文课堂也应当是师生思想交流的阵地,而“心得之”阅读教学能很好地体现这一观点。课堂的交流是三种思想的撞击:一是作者在文本中所表达的情志;二是学生阅读后的感受;三是老师的阅读心得。课堂思想交流活动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要求,因为唯有思想的火花方能激起学生心灵之火,在火光的撞击中完成一次课堂的教学,实现一次激情的文本阅读,自然而然也就实现了语文人文性的教化作用。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405。

    作者简介:韩鹏,男,生于1976年,于2003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供职于甘肃武威第二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留守学生教育的几点“新谈”

    郑燕都说留守学生是小候鸟,特别是留守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一旦稍有不慎引导不好,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险情”。守住留守学生的精神家园,

  • 特色班级建设谈

    高汉伟摘要:特色班级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抓手。打造班级特色应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的原则。班级特色应该契合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