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文科学生信息素养调查
柴巧霞 朱文婧
【摘要】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公民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了解安徽省高校文科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本课题组对安徽省合肥地区部分高校文科学生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安徽高校 文科学生 信息素养 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识别、获取、利用、开发信息的基本技能,也是个体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的标志之一。我国对于信息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界对于这一问题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自1984年起,全国高校就广泛开设了文献检索类课程,2002年教育部更是将其改为信息素养教育向普通高中推广,并于第二年3月颁布纲领性文件——《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但是当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和水平作出具体规定。
为了解我省文科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研究如何针对文科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我们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和工具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辅之以个别访谈法,问卷自行设计,以封闭型问题为主,兼有少量开放型问题。问卷由32个问题组成,主要涉及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大类。
2、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选取我省高校较为集中的合肥地区,调查范围涉及一类、二类、三类及部分高职高专的文科学生,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540份,其中男生195人(占36.1%),女生345人(占63.9%),本科生404人(占74.8%),专科生136人(占25.2%)。总体来说,本次调查所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因而所得数据可靠性较强。
三、研究结果分析
1、信息意识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获取的问题上,有303人(占56.1%)认为非常有必要,有205人(占38.0%)认为有一定的意义,仅有14人(占2.6%)认为作用一般,有6人(占1.1%)认为用与不用关系不大,有2人(占0.4%)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这说明绝大多数的文科类学生均意识到了计算机网络对于信息获取的意义,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信息意识。
在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上,结果显示(见表1)互联网络是文科学生们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其次为报刊杂志。这显示了学生们具有明确的信息需求,且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获取信息。
表1文科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多选)
在媒介认识问题上,74.4%的高校文科学生认为广播、电视、报纸、杂志、音像等媒介非常重要,19.4%的学生认为这些媒介有些帮助但谈不上重要,而有4.6%的学生认为这些媒介可有可无,5人认为这些媒介无所谓,更有3人认为这些媒介有害无利。
2、信息知识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近半数的学生认为学校现有的信息检索系统一般。在影响他们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检索的原因方面,233人选择了图书馆不方便,166人选择了没有网络,52人选择了其他,其中部分学生特别指出网速太慢是最主要的原因。
安徽省高校文科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检索知识,但只有138人(占25.6%)学过信息素养的相关教育课程,有402人(占74.4%)没有学过信息素养相关课程,只有47人(占8.7%)参加过图书馆的数据库培训,80.9%的参加过培训的学生都认为培训对自己有很大帮助。
在对于图书馆功能的认识方面,文科学生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458名(占84.8%)学生知道图书馆有书目查询的功能,510名(占94.4%)学生知道有书刊借阅的功能,305名(占56.5%)学生知道还有参考咨询服务的功能,76名(占14.1%)学生知道有原文传递功能,83名(占15.4%)学生知道馆际互借功能,5名(占0.9%)学生认为图书馆还有其他功能。对于数字图书馆和网络数据库,62名学生(占11.5%)知道并经常使用,329名学生(占60.9%)听说过但没有使用过,149名学生(占27.6%)不太清楚也没有使用过。
在数据库的使用方面,文科学生的使用率较低。40名同学经常使用中文数据库,这些学生主要是文科高年级学生,193名学生偶尔使用,307人(占56.9%)基本没用过。外文数据库的使用率更低,仅有9人(占1.7%)经常使用。原因为45.6%的学生认为是语言障碍,26.5%的学生认为是检索使用障碍,34.3%的学生则认为自己专业不需要。
3、信息能力情况
在对自己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检索能力的判断上,148名学生(占27.4%)认为自己非常熟练,278人(51.5%)认为自己熟练,77人(14.3%)认为自己能力一般,有22人(4.1%)认为自己不熟练,只有12人(2.2%)认为自己非常不熟练。
在最常用的交流途径方面,近四成的文科学生选择与同学交流,近五成的学生选择互联网,只有67人选择书刊报纸,15人选择数据库,4人选择电子书刊。在遇到不熟悉的信息源时,有58人(占10.7%)选择询问老师,有237人(占43.9%)选择询问同学,400人(74.1%)选择上网咨询,仅13人(占2.4%)选择咨询图书馆人员。
在最常用的信息资源方面,近六成的文科学生选择综合性网站和搜索引擎,这说明互联网络在学生们的信息获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图书馆,说明图书馆也是他们比较青睐的信息资源之一,这两方面的数据再次显示了文科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信息检索能力。但数据库资源的使用率只在12.0%左右,这说明了学生们的信息检索能力还是十分有限的。
在学生们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的目的方面(见表2),调查结果显示学习需要和休闲娱乐是他们最主要的需要,其次为获取新闻信息,这说明学生们进行信息检索行为停留在一种外在的层面上。
表2文科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的目的(多选)
4、信息道德情况
信息伦理和道德的培养往往是信息素养培养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在调查中,78.1%的学生从来没有改动或删除过别人或公用计算机里的文件,17.4%的学生表示偶尔会改动或删除文件,仅有24人经常会改动或删除别人或公用计算机里的文件。这显示出绝大多数文科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信息道德观念。
在公用计算机上发现病毒,201人(占38.9%)选择通知管理员处理,144人(占26.7%)会自己动手处理,158人(29.3%)不会处理但他们也不会复制或转发,26人(占4.8%)表示随心情而定,但有10人(占1.9%)表示会转发。在对待网络信息方面,508人表示网络信息有真有假,关键在于自己的判断,只有11人认为网络信息完全可信,21人表示不可信。这显示出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认识趋于理性。
四、建议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当前绝大多数安徽省高校文科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检索知识。但他们大多数对于专业数据库的利用较少。在信息检索知识方面,学生们的了解还比较有限,信息检索能力也不太理想。但在信息道德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保密意识。
在深化高校文科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方面,本课题组有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文科院系尚未真正将信息技术视为推动学科建设的动力之一。因此,加强硬件建设仍然是部分文科高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之一。
2、图书馆除了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外,也应该加强宣传。各大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丰富其馆藏资源,另一方面也应定期向学生介绍馆藏资源,并对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相关培训。
3、完善信息素养培养内容。对于高校文科学生,既要开设信息技能培训课程,如文献检索和计算机应用等,也要开设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培养类课程。要大力培养高校文科学生们的信息责任感,培养他们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使学生自觉遵守信息伦理道德和各类法律法规,主动参与健康信息社会的创建。
4、积极探索多种可以促进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和平台。各大高校除了开设信息素养类必修课程之外,还应该积极探索各种能够激发学生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类的途径,如分发宣传小册子,举行信息素养类讲座,开展信息素养竞赛,组织高校间的信息素养类交流活动等。
总之,高等院校及教师应完善信息素养培养的内涵,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将信息素养的培养细化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内外信息检索类任务的布置,培养学生追踪学科发展趋势,养成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对于社会而言,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形成良好的信息获取氛围。
(本调查报告为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文科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8sk480)
参考文献
1、周宏,《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周小磊、袁曦临,《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08年第2期
3、胡家荣,《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措施研究》,《图书馆学刊》,2006年第1期
4、吴丹,《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基于高校在校学生信息素养调查分析》,《图书馆建设》,2006年第4期
5、邱祖发,《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及培养策略》,《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6期
6、钟嘉鸣、刘志辉、祝庚,《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体系》,《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8期
(作者:柴巧霞 安徽新华学院新闻与广告教研室主任;朱文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会教职工)
责任编辑:周蕾
【摘要】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公民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了解安徽省高校文科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本课题组对安徽省合肥地区部分高校文科学生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安徽高校 文科学生 信息素养 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识别、获取、利用、开发信息的基本技能,也是个体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的标志之一。我国对于信息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界对于这一问题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自1984年起,全国高校就广泛开设了文献检索类课程,2002年教育部更是将其改为信息素养教育向普通高中推广,并于第二年3月颁布纲领性文件——《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但是当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和水平作出具体规定。
为了解我省文科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研究如何针对文科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我们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和工具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辅之以个别访谈法,问卷自行设计,以封闭型问题为主,兼有少量开放型问题。问卷由32个问题组成,主要涉及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大类。
2、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选取我省高校较为集中的合肥地区,调查范围涉及一类、二类、三类及部分高职高专的文科学生,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540份,其中男生195人(占36.1%),女生345人(占63.9%),本科生404人(占74.8%),专科生136人(占25.2%)。总体来说,本次调查所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因而所得数据可靠性较强。
三、研究结果分析
1、信息意识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获取的问题上,有303人(占56.1%)认为非常有必要,有205人(占38.0%)认为有一定的意义,仅有14人(占2.6%)认为作用一般,有6人(占1.1%)认为用与不用关系不大,有2人(占0.4%)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这说明绝大多数的文科类学生均意识到了计算机网络对于信息获取的意义,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信息意识。
在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上,结果显示(见表1)互联网络是文科学生们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其次为报刊杂志。这显示了学生们具有明确的信息需求,且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获取信息。
表1文科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多选)
在媒介认识问题上,74.4%的高校文科学生认为广播、电视、报纸、杂志、音像等媒介非常重要,19.4%的学生认为这些媒介有些帮助但谈不上重要,而有4.6%的学生认为这些媒介可有可无,5人认为这些媒介无所谓,更有3人认为这些媒介有害无利。
2、信息知识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近半数的学生认为学校现有的信息检索系统一般。在影响他们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检索的原因方面,233人选择了图书馆不方便,166人选择了没有网络,52人选择了其他,其中部分学生特别指出网速太慢是最主要的原因。
安徽省高校文科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检索知识,但只有138人(占25.6%)学过信息素养的相关教育课程,有402人(占74.4%)没有学过信息素养相关课程,只有47人(占8.7%)参加过图书馆的数据库培训,80.9%的参加过培训的学生都认为培训对自己有很大帮助。
在对于图书馆功能的认识方面,文科学生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458名(占84.8%)学生知道图书馆有书目查询的功能,510名(占94.4%)学生知道有书刊借阅的功能,305名(占56.5%)学生知道还有参考咨询服务的功能,76名(占14.1%)学生知道有原文传递功能,83名(占15.4%)学生知道馆际互借功能,5名(占0.9%)学生认为图书馆还有其他功能。对于数字图书馆和网络数据库,62名学生(占11.5%)知道并经常使用,329名学生(占60.9%)听说过但没有使用过,149名学生(占27.6%)不太清楚也没有使用过。
在数据库的使用方面,文科学生的使用率较低。40名同学经常使用中文数据库,这些学生主要是文科高年级学生,193名学生偶尔使用,307人(占56.9%)基本没用过。外文数据库的使用率更低,仅有9人(占1.7%)经常使用。原因为45.6%的学生认为是语言障碍,26.5%的学生认为是检索使用障碍,34.3%的学生则认为自己专业不需要。
3、信息能力情况
在对自己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检索能力的判断上,148名学生(占27.4%)认为自己非常熟练,278人(51.5%)认为自己熟练,77人(14.3%)认为自己能力一般,有22人(4.1%)认为自己不熟练,只有12人(2.2%)认为自己非常不熟练。
在最常用的交流途径方面,近四成的文科学生选择与同学交流,近五成的学生选择互联网,只有67人选择书刊报纸,15人选择数据库,4人选择电子书刊。在遇到不熟悉的信息源时,有58人(占10.7%)选择询问老师,有237人(占43.9%)选择询问同学,400人(74.1%)选择上网咨询,仅13人(占2.4%)选择咨询图书馆人员。
在最常用的信息资源方面,近六成的文科学生选择综合性网站和搜索引擎,这说明互联网络在学生们的信息获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图书馆,说明图书馆也是他们比较青睐的信息资源之一,这两方面的数据再次显示了文科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信息检索能力。但数据库资源的使用率只在12.0%左右,这说明了学生们的信息检索能力还是十分有限的。
在学生们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的目的方面(见表2),调查结果显示学习需要和休闲娱乐是他们最主要的需要,其次为获取新闻信息,这说明学生们进行信息检索行为停留在一种外在的层面上。
表2文科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的目的(多选)
4、信息道德情况
信息伦理和道德的培养往往是信息素养培养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在调查中,78.1%的学生从来没有改动或删除过别人或公用计算机里的文件,17.4%的学生表示偶尔会改动或删除文件,仅有24人经常会改动或删除别人或公用计算机里的文件。这显示出绝大多数文科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信息道德观念。
在公用计算机上发现病毒,201人(占38.9%)选择通知管理员处理,144人(占26.7%)会自己动手处理,158人(29.3%)不会处理但他们也不会复制或转发,26人(占4.8%)表示随心情而定,但有10人(占1.9%)表示会转发。在对待网络信息方面,508人表示网络信息有真有假,关键在于自己的判断,只有11人认为网络信息完全可信,21人表示不可信。这显示出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认识趋于理性。
四、建议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当前绝大多数安徽省高校文科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检索知识。但他们大多数对于专业数据库的利用较少。在信息检索知识方面,学生们的了解还比较有限,信息检索能力也不太理想。但在信息道德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保密意识。
在深化高校文科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方面,本课题组有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文科院系尚未真正将信息技术视为推动学科建设的动力之一。因此,加强硬件建设仍然是部分文科高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之一。
2、图书馆除了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外,也应该加强宣传。各大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丰富其馆藏资源,另一方面也应定期向学生介绍馆藏资源,并对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相关培训。
3、完善信息素养培养内容。对于高校文科学生,既要开设信息技能培训课程,如文献检索和计算机应用等,也要开设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培养类课程。要大力培养高校文科学生们的信息责任感,培养他们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使学生自觉遵守信息伦理道德和各类法律法规,主动参与健康信息社会的创建。
4、积极探索多种可以促进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和平台。各大高校除了开设信息素养类必修课程之外,还应该积极探索各种能够激发学生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类的途径,如分发宣传小册子,举行信息素养类讲座,开展信息素养竞赛,组织高校间的信息素养类交流活动等。
总之,高等院校及教师应完善信息素养培养的内涵,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将信息素养的培养细化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内外信息检索类任务的布置,培养学生追踪学科发展趋势,养成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对于社会而言,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形成良好的信息获取氛围。
(本调查报告为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文科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8sk480)
参考文献
1、周宏,《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周小磊、袁曦临,《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08年第2期
3、胡家荣,《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措施研究》,《图书馆学刊》,2006年第1期
4、吴丹,《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基于高校在校学生信息素养调查分析》,《图书馆建设》,2006年第4期
5、邱祖发,《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及培养策略》,《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6期
6、钟嘉鸣、刘志辉、祝庚,《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体系》,《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8期
(作者:柴巧霞 安徽新华学院新闻与广告教研室主任;朱文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会教职工)
责任编辑: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