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校图书馆推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代燕
摘? 要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可以为课外阅读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结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际,探讨利用图书馆资源推动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课外阅读;学校图书馆;小学语文;语文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3-0038-03
1 前言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课外阅读书籍,缺乏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以及缺乏合理的阅读方法指导,再加上自控力较弱以及电视、网络的吸引,导致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学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必备的基础性设施,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如果合理利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使课外阅读的目标得以实现。笔者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有效促进了课外阅读教学。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这方面的做法与体会。
2 组织学生走进图书馆,引领学生阅读
组织学生集体走进图书馆阅读,既能解决学生图书资源不足的问题,又能保证每个学生的阅读时间,解决部分学生“可读可不读”的问题,有利于以集体的力量约束每个学生的阅读行为,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笔者根据教学实际,把周三和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确立为课外阅读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中“教师要加强阅读的指导,经常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并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引导学生把语文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不断提高阅读能力”的要求,注重发挥指导作用,以此解决小学生由于缺乏阅读经验而盲目阅读的问题,提高阅读效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将以下方面确定为重点指导内容。
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图书?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鲁迅先生也告诫青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些富有哲理性的名人名言,对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为了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和拓展性,笔者在课标规定的小学生必读书籍要求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推荐以下方面的图书。
1)指导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的兴趣容易分散且缺乏持久力,因此指导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有利于学生提高和保持阅读的兴趣。如故事类、科普类及诗歌类等图书,因为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所以有利于达到这一目的。
2)指导学生阅读“红色”图书。德育渗透是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课外阅读自然也不例外。因此注重指导学生阅读这方面的图书,如《红岩》《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等,有利于加強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指导学生阅读有关道德和法律方面的书。加强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教育既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目前学生道德和法律意识缺失的现实需求。因此应指导学生阅读这方面的书籍,如《青少年法律知识读本》,有利于培养学生知法、懂法、遵法、守法的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做一个合格小公民。
4)指导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书。课内外结合是课外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指导学生阅读这方面的图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之前,指导学生阅读和搜集有关蝙蝠和雷达的资料,有利于弄懂蝙蝠和雷达的特性,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阅读有关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等,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当时我国备受欺凌的历史,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情感。
5)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报纸杂志。“关注时事、分析时事、运用时事素材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指导学生浏览报纸上的一些新闻,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还能为作文积累素材。如了解“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召开的盛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目前一些地区的污染问题,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此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这是提高阅读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笔者除了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泛读与精读结合以外,还重点帮助学生掌握以下读书方法。
1)笔记阅读法,即要求学生准备好笔记本,随时把阅读中遇到的精彩句段及主要观点等记录下来,以增加知识积累。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既能达到丰富写作语汇之目的,又能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读思结合法,即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边读边想,看看书中都讲了什么,告诉了人们一些什么道理。这种方法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而且能促使学生对文章本身的观点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发展创新阅读能力。
3)读问结合法,即指导学生对阅读中遇到的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或与其他学生交流讨论。如在阅读李白的诗词时,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多是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杜甫的诗歌多是反映民间疾苦呢?此时可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给予适当启发和点拨,让学生了解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诗歌高度繁荣,所以这个时期的诗歌主流基本上是乐观与自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而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内心充满忠君报国思想和对人民的关爱之情,但仕途不顺,当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时,很容易发现社会现状的不足而希望变革创新;再加上他既经历了唐朝的繁荣,也目睹了安史之乱及唐王朝的衰落,这使他的诗篇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了解这些不但可以扫除学生认识上的疑惑,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探究的快乐,为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
3 拓展阅读时空,方便学生自主阅读
课外阅读仅靠教师统一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读是不够的,关键要拓展阅读时空,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随时自主阅读。这样既能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形成阅读的氛围,又能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1)建立班级图书角,要求学生把从图书馆中借来的图书放在教室一角的图书柜中,由班级图书管理员统一管理,定期更换。
2)建立图书交流制,鼓励学生积极与其他班级学生进行图书交换。
3)建立家庭书架。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建立家庭书架就是通过家长会或网络等形式,向家长说明亲子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利用孩子从图书馆借阅的图书或为孩子购买的图书,建立家庭书架,并以听读法、提问法、改编情节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方式,与孩子进行“亲情阅读”。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充满亲情的氛围中提高读书兴趣,还能密切家校之间的联系。
4 开展多样化活动,促进阅读与实践结合
课外阅读的目的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为此,笔者根据教学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阅读效能的最大化。
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谈读书感想,说读书体会”活动,以此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感受阅读的快乐,掌握最佳阅读方法。
开展书评交流活动? 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对同一本书的认识,意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与书刊内容的心灵对话,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如在评论《铁道游击队》时,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很多独到的见解。有的学生从内容上分析,认为这本书内容丰富,不但描写了游击队员与鬼子斗争的故事,还揭露了敌人的残暴,表现了沦陷区人民生活的艰苦;有的学生从人物性格方面分析,認为书中的人物性格非常鲜明,如刘洪英勇,王强足智多谋,李正沉着,小坡机灵等;还有的学生将该书与电视剧联系起来分析,认为现在有些电视剧改编得过于离谱,如芳林嫂的形象,天天打扮描眉画眼,那时的老百姓在鬼子的统治下能这样吗?感觉很不真实。这些评论虽然还有不完善甚至不合理的成分,需要正确引导,但对发展学生个性化阅读大有裨益。
开展手抄报展示活动? 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周出版一期手抄报,分期分批地刊发学生的读后感及优秀作文等。这项活动既能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又能把读写结合起来,还能使学生在交流和评价中获取新的知识。
此外,还配合学校工作安排或结合重大节日,开展一些相关主题的征文比赛以及诗朗诵、演讲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因为这些活动都需要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才能做得比较完美,所以既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又能使图书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因为课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自觉基础上的,不是强制性的,所以需要教师不断给予激励,以便为学生提供持续阅读的动力。根据新课改关于评价的多元化和民主性理念,笔者分别从阅读数量、阅读习惯、阅读收获、活动参与等方面,实施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同时注重激励性评价,以便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阅读的喜悦。
4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图书馆是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支撑,合理运用图书馆资源,有利于改变课外阅读现状,促进课外阅读教学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2]李卫明,唐秀娟.切实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充分发挥馆舍育人功能[J].中小学图书馆通讯,2001(3):19.
[3]翟培亮.图书馆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学周刊,2018(33):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