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流视角的丽江大理旅游竞合研究
颜飞?李伟?孙晶?孙兆法
从旅游流的概念和内涵入手,研究基于旅游流视角的丽江大理旅游竞合。分析了丽江大理的概况及旅游竞合条件,对丽江大理旅游竞合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究。进而一步研究了丽江大理的旅游竞合关系对丽江大理旅游流空间场效应的扰动模式。
旅游流;旅游竞合;大理;丽江
一、旅游流的概念与内涵
旅游流是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或目的地与目的地之间单双向旅游客流、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能量流和文化流的集合。狭义的旅游流指的是客流,客流是旅游流研究的核心,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有关旅游流的研究主要都是针对旅游客流进行的。 作为一个矢量单位,旅游流具有流质、流量、流向、流速等特征,其强度大小、分布状况、空间等级结构的差异关系到国家、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关系到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能否得到合理利用,影响旅游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基于旅游流视角的旅游竞合
旅游竞合尤其是旅游地间的竞合研究是21世纪以来国内旅游地理学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其涉及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营销、旅游产业发展政策以及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内容,囊括了影响旅游流的四大构成要素,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和综合性。从旅游竞合的视角来研究旅游流的空间分布及变化,可以打破以往从各个孤立的角度探讨旅游流影响因子的局面。从根本上深化对旅游流影响因素的研究。
三、大理丽江的实证研究
(一)大理丽江旅游业发展的竞合态势分析
丽江大理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品质优良,特色突出,是云南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由于在旅游资源方面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区旅游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2010年,丽江大理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166.15万人次,占云南省旅游客流总量的21%.[1]但是,该区旅游业发展的替代、竞争关系也尤为显著,这主要表现在该区旅游资源的类型、特质以及对客源市场的争夺两个方面。一方面,丽江大理的旅游资源具有极强的同质性,普遍具有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两大特色,由此导致的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也始终贯穿着这两种基调。大理以大理古城、苍山洱海、魏宝山、鸡足山等为依托,民族文化旅游突出以白族风情为主;丽江以玉龙雪山、泸沽湖虎跳峡等生态观光旅游资源为依托,重点凸现纳西族文化,丽江大理几大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和产品之间的竞争状况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就目前的旅游统计资料来看,丽江大理的旅游客源市场普遍集中于广东、福建等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和四川省,这更是进一步激化了两州市间的竞争关系。与此同时,丽江大理各旅游地间也存在诸多旅游合作发展的基础与条件。首先,从地图上看,大理、丽江两州市紧紧毗邻在一起,山水相依,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的地缘基础条件较好。其次,从丽江大理旅游资源的景观效果对比来看,蓝天白云、雪山草地、森林雪泊、大江大川以及风情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共同奠定了丽江大理清明透彻、古老神奇旅游市场形象基调。此外,历史上,由于“茶马古道”的衔接作用,丽江大理两州市内部一直存在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往来,结成了互相依存的地域经济关系。最后,从丽江大理两州市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对比来看,各个地州间的旅游产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现为差异性,其构成了该区域旅游产业合作的基础。加之,云南省政府和云南省旅游局也极为重视和推进该区的旅游合作。早在1994年。云南省政府就召开了丽江大理旅游规划现场办公会,尝试将丽江大理旅游业的发展纳入统一规划的轨道。该区内部各州市也一直在积极的谋求旅游合作途径。可以说该区是云南省内旅游竞争和合作关系表现得最为显著的区域。
(二)丽江大理旅游流空间场效应演变下的竞合关系
1. 1994年丽江大理旅游流空间场场强分析
旅游流空间场场强和场核的分析可以直接反映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水平,其最常用到的分析方法为“地理集中指数”和“空间集聚指数”。在此笔者选用“地理集中指数”对1994年的丽江大理旅游流空间场场强予以描述。统计数据方面[2],丽江市1994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7.22万人次。在丽江大理两个旅游地中,大理州在该年已接待国内外游客近140万人次根据地理集中指数计算公式:
ai为空间集聚指数,xti为第i个旅游区第t年的入境游客人数,n为旅游区个数。ai的值越大,说明该旅游区的吸引和集聚效应越明显。带入相关数据可以得到1994年丽江大理二州市的旅游流集中指数:大理州为74.5%,丽江为25.5%.由于大理州旅游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市场形象宣传到位,截止1994年整个丽江大理客源市场主要还是为大理所占据,基本上处于“一枝独秀”的局面,区域旅游流的空间场效应呈现为一种“单核模式”。其他几大旅游目的地尚未对其构成威胁,诸多旅游资源还处于待开发的状态,丽江大理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
2. 1996年-2005年间丽江大理旅游流空间场效应的时空演化[3]
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是一对具有动态特征的量化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的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也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这种特征反映了旅游流在不同旅游地(节点)间的时空变化,即旅游流空间场效应的时空演化过程。由于丽江大理区域旅游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各个州市间在旅游产品谱系结构、旅游者停留时间及消费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旅游人数统计指标并不足以说明问题。笔者在此以丽江大理两个旅游目的地1996年-2005年“旅游业总收入”指标为依据,(见表1)分别计算其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将旅游市场划分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四种类型以描述其市场竞争态模型的变化。
表1 丽江大理1996年-2005年旅游收入市场占有率、增长率比较
年份 大理 丽江
增长率(%) 占有率(%) 增长率(%) 占有率(%)
1996 57.67 29.23
1997 184.24 44.25 483.61 46.04
1998 -8.71 49.93 -40.34 33.95
1999 37.36 46.90 52.45 35.39
2000 12.70 46.01 17.58 36.23
2001 25.82 47.06 21.17 35.68
2002 2.82 45.89 3.36 34.98
2003 -7.31 37.46 27.86 39.38
2004 52.04 44.95 20.78 37.54
2005 14.49 41.27 11.28 33.50
资料来源:根据云南省旅游局提供的原始资料分析整理
对比分析可以描绘出1997年-2005年间丽江大理两州市市场竞争态的转移特征:大理州经历了明星市场(1997年)→ 金牛市场(1998年)→ 明星市场(1999年)→ 金牛市(2000年-2003年)→ 明星市场(2004年)→ 金牛市场(2005年)几个阶段。1997年以后大理州旅游市场的增长率和占有率都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理州旅游发展开始步入成熟阶段,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旅游产品单一,以观光型为主,休闲度假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产品急需升级、再造;游客滞留时间短,人均消费水平低;产业支撑弱等问题。与此同时,迪庆、丽江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对大理州构成了竞争替代。整个丽江大理旅游流空间场呈现为一种“多核模式”,各州市间“分庭抗礼”竞争趋势不断加剧。
丽江市旅游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明星市场(1997年)→ 金牛市场(1998年)→ 明星市场(1999年)→ 金牛市场(2000-2005)几个阶段。1997年丽江市旅游业发展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当年其旅游收入增长率比上一年增加了近5倍,旅游市场占有率也增加了近1倍。创造了云南省旅游业发展的一大奇迹。此后丽江市旅游业进入持续发展阶段,构成了大理州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竞争对手。
3. 2006年以来丽江大理旅游流空间场效应演变分析
2006年以后,在各级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下,丽江大理各旅游地间开始走向全面谋求旅游合作。“合作”成为这一时期内该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主题”。丽江大理旅游市场开始逐步步入良性运行的轨道,旅游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这一状况可以通过将丽江大理抽象为节点,观察其在云南省的旅游流空间场场强的变化来反映。
对于特定的旅游“节点”而言,其在整个旅游市场体系中所占份额即市场占有率,是测度其旅游流空间场场强的重要指标,借助于旅游市场占有率公式:
(4.3)
式中:Mti为第i个旅游市场地t年的旅游统计量
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测绘出丽江大理2006年以来的旅游流空间场场强的变化趋势。如表所示:
表2 2006年以来丽江大理旅游流空间场场强变化
年份 丽江大理旅游流量(万人次) 云南省旅游流总量
(万人次) 丽江大理旅游市场占有率(%)
2006 1652.597 7902.302 20.9129
2007 1939.445 9208.053 21.0625
2008 2126.168 10500.3 20.2486
2009 2535.015 12307.34 20.5976
2010 2971.183 14166.15 20.9738
资料来源:云南省旅游局
通过旅游市场占有率的分析可知:2006年以后伴随着丽江大理各旅游地间旅游合作关系的开展,丽江大理旅游市场日趋稳定,虽然2007至2008年间有所下滑。但五年间丽江大理旅游市场占有率的波动幅度还不到1% 。在此期间,2006年2月,云南省政府再次在丽江召开丽江大理旅游现场办公会,提出“做精大理,提升旅游产品的品牌质量;做大丽江,切实解决景点容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在省旅游局的协调组织下二州市从旅游信息宣传、旅游产业政策、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旅游合作。2007年,大理、丽江的旅游企业承诺,推出丽江大理旅游公允价格,费用统一进入云南一卡通旅游网络平台结算,以遏制“零负团费”,保障游客利益。丽江、大理还共同发布了《诚信宣言》,承诺建立有效的经营监督机制。2009年十一期间大理至丽江的铁路线顺利开通,昆明-大理-丽江几大旅游地被有机串联在了一起。至此,打破区域界限,谋求积极的“合作”关系,也成为了丽江大理各旅游地间旅游业业发展的主要策略。通过积极谋求合作发展战略,丽江大理在云南省旅游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也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旅游流空间场效应也日趋稳定。这说明区域间的旅游合作可以增强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了水平,维护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四、丽江大理旅游竞合对策
(一)针对性和差异性旅游功能定位及产品开发
按照旅游共生理论的要求,结合丽江大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各地州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对丽江大理各旅游片区的旅游功能定位及产品开发方向进行既有区别又有相关的设计,以期达到独特性的强化、市场的互补、竞争力的增强,从而促进区域旅游一体互惠共生具体开发.此外,以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为依托发展,以大理、丽江为龙头,以体验探险游、民族文化游、生态观光游为品牌,以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名山大川、绿色生态为特色,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共建共享.
(二)分清阶段,联动发展,共同营造大旅游环境
目前,丽江大理各旅游片区处于不同的旅游发展阶段,丽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大理片区为稳步发展阶段.根据对各旅游片区的现状分析,可以将丽江大理各旅游片区划分为起步型、成长型、成熟型3个发展类型,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类型区.在区域旅游竞合发展中的作用有所区别,大理作为丽江大理旅游的集散地,对丽江大理及滇西边境地区具有辐射作用,加强交通及旅游设施,有利于分流滇中游客,并促进丽江大理的整体发展;丽江作为快速发展的旅游区,正以其“旅游发展的丽江模式”而震惊世人,由于丽江的旅游季节性很强,所以明显地出现旅游设施的季节性不足和过剩现象,丽江应与大理协同发展,分季分状况分流大理及昆明游客,并且加强对迪庆地区的辐射作用。
(三)形成完整、循环的旅游线路,整合旅游资源
根据各旅游片区具体情况,积极联结各精品旅游线路,针对各自资源文化特点,实施差异化开发方向,运用产业生态学原理组织优势产业,形成优势产业链.通过优势产业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区域内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根据丽江大理社会实际情况,实施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产品为细胞,组织如下区域专题旅游线路:(1)宗教文化景观专题;(2)古城古迹专题;(3)生态探险专题;(4)民族风情专题;(5)精品专题;(6)生态旅游专题.通过各旅游地旅游集散中心的辐射作用,以集散中心为依托,培养区域旅游新增长点,通过整合增长极与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实现同类资源强化,异类资源互补的旅游开发局面,优先开发临近地区旅游资源,进而以蔓延形势向周边地区发展,提高区域旅游空间联结性,从而促进旅游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实现丽江大理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组建区域旅游管理部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建设
组建丽江大理旅游发展管理部门,从政策法规上保证丽江大理旅游竞合的良性发展,通过旅游管理部门的扶持引导,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氛围,提升旅游地招商引资能力.通过政府的扶助建立旅游战略联盟,同时发挥一些地方的投资和通过立法增加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权利,提升社区参与的积极性,明确产业责权问题,通过相关产业的联合,旅游上游供应商、旅游企业、销售渠道和旅游者的价值重构,形成完整的区域旅游产业体系.通过战略联盟与政府共同集资加快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处理好淡旺季旅游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合理转换,缓解由于旺季过旺淡季过淡而造成的设施破坏和闲置现象,从而提高旅游地生态环境承载力,以生态的视角、共生的模式真正实现丽江大理旅游圈一体化互惠共生.
五、结束语
区域旅游竞合与旅游流在具体要求与内涵上存在着本质的吻合,从而在具体层面上体现为共生理论运用于区域旅游竞合的科学性、可能性和可行性上.区域旅游竞合发展要求旅游地不仅在空间上协作,更要求旅游发展的各产业链形成良性互补;不仅不是象过去那样强调旅游地之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旅游区内部协调合作的机制和模式,区域旅游的竞合是在以旅游地不同发展阶段为基础的协调合作,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此外区域旅游的竞合发展是在对旅游市场的识别与共享、旅游资源信息的共享、交通设施共用、优势互补等基础上,在协调机制、制度和组织的创新和完善,在各个支撑体系的协调合作下发展的,这就要求各旅游地要在了解自己现状的前提下,以其他旅游地为参照物,实行既有差别又有相似的开发模式和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三)形成完整、循环的旅游线路,整合旅游资源
根据各旅游片区具体情况,积极联结各精品旅游线路,针对各自资源文化特点,实施差异化开发方向,运用产业生态学原理组织优势产业,形成优势产业链.通过优势产业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区域内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根据丽江大理社会实际情况,实施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产品为细胞,组织如下区域专题旅游线路:(1)宗教文化景观专题;(2)古城古迹专题;(3)生态探险专题;(4)民族风情专题;(5)精品专题;(6)生态旅游专题.通过各旅游地旅游集散中心的辐射作用,以集散中心为依托,培养区域旅游新增长点,通过整合增长极与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实现同类资源强化,异类资源互补的旅游开发局面,优先开发临近地区旅游资源,进而以蔓延形势向周边地区发展,提高区域旅游空间联结性,从而促进旅游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实现丽江大理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组建区域旅游管理部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建设
组建丽江大理旅游发展管理部门,从政策法规上保证丽江大理旅游竞合的良性发展,通过旅游管理部门的扶持引导,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氛围,提升旅游地招商引资能力.通过政府的扶助建立旅游战略联盟,同时发挥一些地方的投资和通过立法增加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权利,提升社区参与的积极性,明确产业责权问题,通过相关产业的联合,旅游上游供应商、旅游企业、销售渠道和旅游者的价值重构,形成完整的区域旅游产业体系.通过战略联盟与政府共同集资加快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处理好淡旺季旅游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合理转换,缓解由于旺季过旺淡季过淡而造成的设施破坏和闲置现象,从而提高旅游地生态环境承载力,以生态的视角、共生的模式真正实现丽江大理旅游圈一体化互惠共生.
五、结束语
区域旅游竞合与旅游流在具体要求与内涵上存在着本质的吻合,从而在具体层面上体现为共生理论运用于区域旅游竞合的科学性、可能性和可行性上.区域旅游竞合发展要求旅游地不仅在空间上协作,更要求旅游发展的各产业链形成良性互补;不仅不是象过去那样强调旅游地之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旅游区内部协调合作的机制和模式,区域旅游的竞合是在以旅游地不同发展阶段为基础的协调合作,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此外区域旅游的竞合发展是在对旅游市场的识别与共享、旅游资源信息的共享、交通设施共用、优势互补等基础上,在协调机制、制度和组织的创新和完善,在各个支撑体系的协调合作下发展的,这就要求各旅游地要在了解自己现状的前提下,以其他旅游地为参照物,实行既有差别又有相似的开发模式和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三)形成完整、循环的旅游线路,整合旅游资源
根据各旅游片区具体情况,积极联结各精品旅游线路,针对各自资源文化特点,实施差异化开发方向,运用产业生态学原理组织优势产业,形成优势产业链.通过优势产业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区域内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根据丽江大理社会实际情况,实施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产品为细胞,组织如下区域专题旅游线路:(1)宗教文化景观专题;(2)古城古迹专题;(3)生态探险专题;(4)民族风情专题;(5)精品专题;(6)生态旅游专题.通过各旅游地旅游集散中心的辐射作用,以集散中心为依托,培养区域旅游新增长点,通过整合增长极与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实现同类资源强化,异类资源互补的旅游开发局面,优先开发临近地区旅游资源,进而以蔓延形势向周边地区发展,提高区域旅游空间联结性,从而促进旅游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实现丽江大理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组建区域旅游管理部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建设
组建丽江大理旅游发展管理部门,从政策法规上保证丽江大理旅游竞合的良性发展,通过旅游管理部门的扶持引导,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氛围,提升旅游地招商引资能力.通过政府的扶助建立旅游战略联盟,同时发挥一些地方的投资和通过立法增加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权利,提升社区参与的积极性,明确产业责权问题,通过相关产业的联合,旅游上游供应商、旅游企业、销售渠道和旅游者的价值重构,形成完整的区域旅游产业体系.通过战略联盟与政府共同集资加快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处理好淡旺季旅游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合理转换,缓解由于旺季过旺淡季过淡而造成的设施破坏和闲置现象,从而提高旅游地生态环境承载力,以生态的视角、共生的模式真正实现丽江大理旅游圈一体化互惠共生.
五、结束语
区域旅游竞合与旅游流在具体要求与内涵上存在着本质的吻合,从而在具体层面上体现为共生理论运用于区域旅游竞合的科学性、可能性和可行性上.区域旅游竞合发展要求旅游地不仅在空间上协作,更要求旅游发展的各产业链形成良性互补;不仅不是象过去那样强调旅游地之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旅游区内部协调合作的机制和模式,区域旅游的竞合是在以旅游地不同发展阶段为基础的协调合作,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此外区域旅游的竞合发展是在对旅游市场的识别与共享、旅游资源信息的共享、交通设施共用、优势互补等基础上,在协调机制、制度和组织的创新和完善,在各个支撑体系的协调合作下发展的,这就要求各旅游地要在了解自己现状的前提下,以其他旅游地为参照物,实行既有差别又有相似的开发模式和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