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兜·我和我妈妈》中麦太的母爱悖论与麦兜的成功学
吴雁汶
《麦兜·我和我妈妈》是麦兜系列电影中的第六部,于2014年在大陆上映。影片讲述了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麦太和麦兜平静的母子生活,麦兜迎来了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的故事。影片从一个经验丰富的警察对波比警探的惊叹开始,引发了观众思考:一个猪警探是怎样成才的。城市化的时代背景、单亲家庭的伦理框定与母亲哲学的悖论成为影片的重要内容。
一、 影片对“想象力”的含蓄表达
影片开头,一名做了几十年警察的惊叹衬托了波比的超人形象,也给想象力提供了空间:这头猪如何这样“厉害”的。故事采取倒叙的手法,从戴着帽子的小麦兜开始,从海边的小镇开始,从镜头中麦太的舞蹈开始——超人也可能拥有平凡的出身。我们可以看到,剧中麦太和麦兜是猪,麦兜的伙伴是牛,其余居民是人类,这种以猪眼看世界的表达法无疑是极具想象力的。
麦太的想象力是用达观的心态给麦兜幸福的生活,用原台词来讲,麦兜的想象力是“不想让妈妈辛苦,想让妈妈发达”。麦太一个人养育麦兜,她不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政治家,不是收入按分钟计算的富商,甚至不是能够获得稳定收入的白领阶层,但她具有想象力,因为她在小镇是万能超人,是电视台的重要成员。尽管如此,这样“厉害”的妈妈恰恰因为住在小镇,同样需要过着精打细算的日子。麦太的精细生活让麦兜感觉每天都很充实。妈妈的努力换来了麦兜的报答,麦太有买六合彩的习惯,麦兜选了24个数字让妈妈买其余六个,这样天真的想象只能在孩子头脑中出现。母子二人相拥而泣,这似乎成为麦兜长大了许多的标志。买六合彩固然也是对富裕的向往,所以电影的主题之一也不难得出:对生活的期盼主要来自于对生活本身的想象力。
严格的讲,《麦兜·我和我妈妈》剧情并不算是一流的跌宕、画面不是一流的绚烂、结构不是一流的精致,但确实可谓是一流的动画电影。而人们更愿意称之为“漫画电影”,简笔可以省去多余的描绘,留下事物的本质。拿麦太和麦兜的泪水为例,泪水如河淌,只是运用波浪的蓝纹即可体现感动,那种纯粹的感动,不需要奇怪的配音或者日本式夸张的泪珠。再如大表伯的“山与方便面”就是意境的简笔,需要重复几个画面,最后再通过一碗面来揭示“山”的哲学,山不会说话,但恰恰因为无言才能给有灵性的“麦兜”以启迪。这种想象力的表达因此可以称之为“含蓄”。
二、 呈现没有“父亲”的家庭伦理
麦兜的亲人主要是麦太和大表伯,在结尾,麦太以喜剧的口吻表达了多种叙述“男人跑了”的方式,所以麦兜的爸爸也成了一个谜。
麦太对麦兜的爱表现在很多地方,从小就教给麦兜怎样砍价,并让他懂得节俭的价值。另外从电视台的节目教给麦兜要学会生活、学会发现一件事物的多种用途,她让麦兜学会凡事尽量看到积极的一面,麦兜的妈妈本身也是在用母爱作各种智慧和善意的解释。
如何来定义父爱?倘若必须天天相见的父亲作为“父爱”的一个标准,那么麦兜的童年并不完整。如果说母亲的哲学是一种语言上“动”的哲学,那么父亲的哲学必定是语言上“静”的哲学。大表伯教给麦兜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但仅仅一个偶然出现的大表伯是不能替代合格的父爱的。麦兜在儿童走向青年时,头发长了,语言少了,缺少一种男青年应有的活泼和勇敢。而这时麦太仍旧在“算无一误”地保护着、照顾着麦兜;直到麦兜做了一名水手,那真是一个没有年岁的大海与一个小子的较量,他见识了新的世界,体会到了男性的、团结的力量。在这种意义上,大海起到了父亲教育的作用。
即使在剧中麦兜是个杰出的侦探,在很多人眼里是英雄,但他的生活能够称得上完美吗?一位机智的侦探、一个麻利的助手加上一条心有灵犀的狗就是完美的成年人生吗?父亲的缺失本身就是一个遗憾,而母亲的离世无疑是麦兜不可挽回的,它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呢?在我们哈哈大笑之余,剧尾猛地发现眼睛里有泪花,这时其悲剧因素的恰到好处方能体现。
母亲的爱是子女成才的陷阱,又是陷阱中的暗道。麦兜并没有一帆风顺走上人生巅峰,而是在出海历练后通过专业训练,成为让人尊敬乃至崇拜的警探。有时母亲的爱给予子女无限的安全感与幸福感,以至于让子女的眼睛被蒙蔽,已经忘记注视这个真实的世界,等到有一天子女不得不重新睁开眼睛时,母亲却又有些慌张失措,发现自己的教育可能有些失误;但母亲是不易道歉的,即使让她选择死亡,她可能都会更愿意采取继续撒谎的方式。幸运的是,恰恰因为母亲的爱才可以让子女有足够的理由爱生活和这个世界。就麦兜而言,他似乎很早便辍学了,麦太的母爱在这时仿佛是一个溺爱因素;但当回过头仔细思索麦兜逆袭的原因时,原来麦太的母爱才是支持麦兜的最大动因。这样看来,母爱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三、 城市化侵蚀麦家的宁静生活
城市化的进程打破了宁静的小镇,城市化是时代的要求,但是却并非没有副作用。麦太的电视台不景气,她立刻面临着一种失业的境地,能帮助麦太的只是她自己或者昔日的合伙人。
妈妈下岗、店铺关门、公路排开、高楼建起,时代的某种不可预见性在此降临于麦太和麦兜所在的小镇。小镇的原型是有着明显的港式文化色彩的,尽管如此小镇的色调是青色的,非常自然;人情的色彩是红色的、黄色的,很温馨。但城市入侵之后,小镇的色调是灰色的,人情的色彩是紫色的;城市问题立刻出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不稳定起来,紫色这个神秘而慌张的色彩恰能体现这一点。
城市走入麦家却给麦兜带来新的契机——走向海洋与接受城市文化。城市的建立需要以人口作支撑,各种事业都会因此而带来新的机会。渔业的发展就可能源于此,而在之前的小镇,我们并没有发现这个古朴清新的海边小镇有违法犯罪的事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多了,钱多了,人心复杂了,谋财害命杀人越货的事情似乎也变得见怪不怪了。麦兜也有了机会进行专业的训练,他是一个善良的、聪明的、有悟性的“猪”,于是一个神奇的侦探应运而生。稍稍回想麦太生病期间出现的大表伯,那也可以视为城市化出现之前民众的一个生理反应:似乎静的乡村状态就要打破,轰轰隆隆的火車、推土机就要像坦克一样进城了。这里也说明了另一个道理:再具有童心的漫画故事也难逃时代给予作者的深刻印记。
四、 作为麦兜成功秘诀的多元教育
本片名为《麦兜·我和我妈妈》,主要是讲麦太的教育法和麦兜的成才传奇。麦兜幼年接受的是有想象力的智力教育、节俭乐观的生活教育、还有听山的心灵教育、闯入大海的实践教育、做一名警察的专业教育。
对于儿童而言,想象力是极难培养的;儿童看似什么都不懂,但小孩子懂得对自己有利地隐瞒。小麦兜极为诚实,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世界中主要是“我妈妈”。倘若是大家庭中的儿童,你会发现这个孩子身上有诸多身旁大人的特点;而像麦兜这样跟随妈妈长大的孩子,身上的特点主要继承于母亲,换言之,这样的母亲相对更容易施展自己的教育手段。在影片中,麦太撒谎说自己发达了,第二天给麦兜买了新衣服,而且以最合适不过的理由让麦兜懂得不能“露富”。于是,以在自己家中扮演各种国家的国民、吃各国特色美食来幻想环游世界。在麦兜说希望能去环游世界时,麦太有些愣了,她看出了儿子对于美好世界的真切想象,于是,她也身先士卒满足儿子的愿望。在本质上,这种对生活的想象无异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但在观众看来,这种想象是平民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合理向往,也是理性的人类对于生活本身的感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最生活化的镜头莫过于麦太教小麦兜怎样讨价还价,身子斜睡能够放大空间感,晾衣架可以清理下水道等等。母亲的教育往往是为了子女的深远考虑,在这个层面上,母爱可能超过父爱,麦太知道让麦兜懂得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而相比于各种教育,生活教育是最为实用的。与艰苦朴素的同时,麦太的乐观精神着实是令人钦佩,是一种人格的标杆。
大表伯的出现相当于梵高《星夜》中的蓝色星空,能够衬托出麦太的“乐天派精神”和小麦兜的天真。倘若没有这个角色,《麦兜·我和我妈妈》全剧均是一种格调,而他的出现让影片主题深邃而有诗意。如果说麦兜和妈妈的生活是一场欢乐的闹剧,那么大表伯和麦兜就是一场无言的哑剧:大表伯也不是腰缠万贯的富翁,他却依旧懂得在平淡中寻找生活的真谛,在平等的大自然面前找到了永恒的归宿。那种心灵的解放是不能用一个“做面的”可以来衡量的。麦太、大表伯和麦兜都是猪,这种动物虽被国人视为在动物中极为聪明的,但在传统的视野中,猪可不算“褒奖”的代名词。或许我们还能读出另一种影片背后的深意:只有经过平凡乃至艰辛生活的人才有可能不枉此生,懂得生活的真谛。
当今的教育界有一个共识,教育相当意义上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门艺术,而无论感性的经验还是理性的实验,均证明母亲的教育水平决定了子女的教育水平,父亲的影响很小。麦兜所应当受到的父亲教育很多是他自己挣得的,他在大海上习惯了颠簸,学会了面对得与失,掌握了跳下大海的勇敢,这一切一切都是一个男子汉应该有的品质——担当。而在警察培训中,他却中了头奖。对于这样一个从底层出身,心地善良,悟性极强的青年来讲,与人类的敌对的势力(犯罪)进行斗争应当是最好的学习训练。它不容你有任何闪失,它给予你足够的猜想,它给你提供足够难度的体能、智力训练……由此也大致能够看出从麦兜的成才之路,观众如有身为人父母者,《麦兜·我和我妈妈》应当算是极好的一课:即使那个死男人“翘辫子了”,即使那个慈爱、充满想象力的好妈妈去世了,还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子女继承着麦太的精神。中国的孝道文化讲“孝者,善继人之志”,麦兜继承了麦太的智慧精髓。
结语
麦太的教育法并不是完美的,但却是成功的;麦兜的成功学不是一个公理公式,但其传奇色彩却让人愿意相信“平凡到卓越”的可能性。以此而论,《麦兜·我和我妈妈》是一部十分成功的动画电影。综合来讲,当代的中国儿童当然需要自己的文化产品,幽默的表达,充满积极元素的故事情节,本质慈爱的角色设计,还有十分唯美的美术画面。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任何大族也都是经由小角色成长起来的,这也是《麦兜·我和我妈妈》讲述平民百姓生活的重要原因,因为这样能够打动更多人。麥兜系列是有潜力的国产动画电影,我们同样期待着麦兜和未来妻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