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打开写作之门的神奇钥匙
卢赟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习作的起始阶段,所谓万事开头难,很多学生感到不适应,对写作有了畏难情绪。可是,我发现他们对童话故事却很感兴趣,非常乐于写童话。
为此,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用童话这把神奇的钥匙为学生打开写作之门。
一、现状——学生怕写作文却爱童话
三年级上学期开学后,我给学生布置了每周写一篇周记的任务。原本以为孩子的生活丰富,应该有很多内容可以写,呈现出来的习作应是“百花齐放”。可是,事与愿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呢?为此,我作了一次小调查:1.你喜欢写作文吗?2.如果一定要让你写,你喜欢写什么?
我统计完调查表后,发现全班90%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喜欢写诗歌的有10%,喜欢写小说的有5%,而剩下的85%都填写“喜欢写童话”。
惊奇之余,我想,既然学生对童话写作不排斥,那么,我能不能从童话写作入手,引导学生改变对习作的态度,从而达到喜欢写作,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目的呢?
二、思考——学生的思维特点与童话之间的联系
1.三年级学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于形象的事物抱有极大的兴趣。童话,就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三年级的学生在通话中能找到思维兴奋点,形象思维将会发展得更快。
2.三年级的学生接触到的童话种类丰富,获取了大量的信息。此时,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当头脑中有创作的源泉时,他们会有意无意地调动已有经验、信息,或模仿,或借鉴,给自己的习作带来方便。如:写兔子与乌龟之间的故事,许多学生都会借鉴《龟兔赛跑》之类的故事,但却不会照抄。学生会把生活中的事物都作为童话中的一员,并且可以自由发挥想像,不受现实生活的限制。如:他们会把房屋想象成吃人的怪兽;把月亮和太阳想象成永远不能见面的情侣……学生能充分享受心灵的自由,大胆展开想象,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策略——有效的实践指导
1.将童话引入课堂,从“添补”开始
在以童话为题材的“看图写话”训练中,我让学生进入“童话我来补” 的单元,即看一段童话故事,从中间补充其中的段落或是添写最后的结尾或是续编故事。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表情、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解决“写生动、写具体”的问题。
如:《小蚂蚁》的童话中,我给了学生一个开头:一只小蚂蚁坐在树叶上被风刮走了,小蚂蚁吓坏了。又给了学生一个结尾:小蚂蚁安全着陆了。学生试着补充中间的一段故事。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有的说风姑娘听到了小蚂蚁的哭喊声停了下来;有的说小朋友在河边玩耍,看到了这样的景象,追了上去救下了它;有的很离奇说小蚂蚁在惊慌中遇到了神奇的小精灵,小精灵给了它魔力顺利地度过了难关;有的想法更妙说小蚂蚁突然长出了翅膀,飞了起来……
学生的想象力令人惊讶,所写的童话有着令人着迷的元素——有趣、惊险、可爱、调皮。他们是天生的“童话作家”,把丑的东西变成了美的,把自然的事物想象成不可思议的怪物……学生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之中,驰骋在童话那神奇的世界之中,乐此不疲。
2.以图片为载体,将故事写完整
经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提高了写童话故事的兴趣,仅仅看图补充部分情节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我适时搬出“看图写话”,让学生尝试看图写一篇完整的童话。他们异常兴奋,大呼简单!马上提笔写了起来,课堂上再也没有一个学生拿着铅笔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情景了,这与以前“说写作就叹气”的情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过,尽管看图写话看起来简单,但比起补写片段,整篇的描写还是有难度的。
如:《孙小圣游公园》这一篇看图写话。第一幅图画的是孙小圣和小熊在公园里,小熊走在前面,孙小圣跟在后面。
生1:有一天,孙小圣和小熊到公园去玩。小熊走在前头,小圣走在后头,还不时地跳上跳下,没有一刻是闲着的。
生2:有一天,孙小圣和小熊一前一后地来到公园,准备好好地玩一玩。
以上两种是非常典型的童话开头。学生明白,童话的主体部分在第二幅图,于是,很多学生只是对图片的主体部分进行描写,忽略了而其他图片。
后来,通过我的指导,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看图,边看边想象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联系,学会“前延后展”;联系人物前一个动作与后一个动作,学会“融会贯通”;适时模仿自己看过的童话。这些方法都给了学生有益的启示。
在实践中,我充分利用童话——这就在身边而又容易被人忽略的资源,将学生的写童话的热情激发出来,使学生逐渐养成爱写,爱表达的好习惯。
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厚了。周记中的内容丰富了。我相信,就算不写童话了,学生们依然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了。
童话真是一把打开写作之门的神奇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