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全过程研究
金瑾 胡萍
摘要:当前,网络不良信息的快速传播、多元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以及社会各类不良现象的客观存在,均给当代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挑战。对此,需要依托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课外实践教学的强化,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实践。
关键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高校 思政教育课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强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由此,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政教育课的全过程融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极为必要[1]。在此,笔者以四川某高校为例,采用深入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高职大学新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状况进行调查,调研显示当前亟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这项工作。
1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的现实挑战
当前,网络不良信息的快速传播、多元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以及社会各类不良现象的客观存在,均给当代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挑战。
1.1网络不良信息传播带来的挑战
网络作为舆论斗争、思潮交锋的重要场地,其包含的诸多不良信息已然给当代高校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严重的挑战。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迅速扩大,其中手机网民的数量也在急剧增长,网络技术实际上已然影响到广大民众的点滴生活。作为适应新事物极强的广大青年学生,他们通过QQ、微信等实时交流软件,开展网络社会交往活动,共享数据资源等等,深受网络技术的影响。对于网络平台,政府已将其作为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从而引导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在接地气的宣传中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往往又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外别有用心人士渗透西方意识形态、宣扬不良价值取向的工具,其中,斯诺登事件的出现实际上已经说明互联网就是舆论斗争的前沿阵地。对于广大高校学生来说,他们在使用网络技术的时候,往往会受到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外别有用心人士传播不良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实际上,处于网络舆论宣传之中的广大青年学生,常常在負面信息几何倍增式泛滥的影响下,迷失自我进而产生负面的价值判断,严重干扰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践行。
1.2多元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
社会转型期间往往充斥着多元社会思潮,这些思潮的传播过程中常常带有危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安全、过于暴露社会阴暗面的信息,由此,给广大高校青年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暴露社会阴暗面的负面信息,如若只是存于民众的闲谈之中,其影响力是有限的。但是,如若这种信息经过传统媒介乃至于网络媒介在社会上迅速扩散,往往会唤起广大民众,甚至特定群体对该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导致具有类似经历的广大民众相互交流,助推负面信息在社会上的传播态势,最终形成在国内外影响极大的舆论热点事件。同时,当前我们又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媒介对社会舆论的引导能力往往十分有限,导致网络虚拟空间传播的各种负面信息往往让人难以辨别真伪,最终,涉世未深但热衷于积极参与的广大高校青年学生常常在真相被掩盖、情感走向偏颇中深受影响,严重消解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1.3负面社会示范的强力冲击
社会示范对于广大高职青年学生的影响较大,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当前社会上存在大量的负面示范行为,这既包括政府决策的失范,又包括社会、家庭等领域负面现象的不良影响。
处于社会支持系统之中的广大青年学生,往往会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或走向优秀,或出现消极行为。对于广大高校青年学生来说,能够给其带来示范影响的来自于政府机关、社会群体、学校行为、家庭环境以及公众人物等多个方面,这些影响最终驱使着广大青年学生在自我判断中做出抉择。但是,政府失信行为,尤其是“四风”问题的客观存在,再加上社会、家庭等多方面负面现象的存在,往往会在心理上给高校学生带来阴影,轻者会使其滋生不良情绪,重者则会出现“报复社会”的危险,由此,严重冲击着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实践。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全过程的策略
针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面临的诸多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亟需转变原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重大优势,继而依托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2.1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转变原先的教学理念,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专题教学、网络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政教育课教材、课堂以及青年学生头脑的有机统一。
2.1.1教学模式革新的课堂模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全过程,离不开传统课堂教学作用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采取教学的方式,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从而引导广大高校学生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认知。实际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24字的内容,已然体现出广大高校青年学生在不同维度的价值追求。对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旗帜鲜明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积淀,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广大高校青年学生日常生活的高度衔接,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广大青年学生的心灵深处,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与号召力。
2.1.2教学模式革新的专题模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全过程,需要强化课堂教学的专题模块。对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以及在社会上广泛关注的时政热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的现实基础、理论逻辑等进行有效认知,实现专题式的思政教育课教学。专题式的思政教育课教学系直击社会舆论热点事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系关注社会热点事件,能够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实践的理论说服力,从而不断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价值体验,使之在价值体验中实现价值认同、价值实践。
2.1.3教学模式革新的网络模块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向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适应新时代、用好大数据的新要求。因此,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资源,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实现音频视频资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实践的有机统一;需要适时引入微课堂、精品视频公开课等新型教学方式,强化大数据时代的课堂教学活动,实现教育方式与“互联网+”时代的有机统一,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静态化教学向动态化教学的转变,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2.1.4教学模式革新的实践模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全过程,需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对此,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课堂实践活动的形式,提高课堂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具体来说,积极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引导广大高校青年学生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认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开展课题三分钟演讲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确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支撑;针对时政热点事件,积极开展辩论赛、生活体验式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从国家、社会、公民等不同层面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2.2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全过程,需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即牢牢坚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前进方向,不断探寻课堂教学理论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的全程贯穿。
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因此,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应当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坚持弘扬中国精神,以持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主要目标,积极开展高校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对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在绪论第三节部分,重点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继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解与其他章节教学相统一:始终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课堂教学的灵魂,进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等章节相统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与中国精神、民族精神弘扬等章节相统一;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程教学中实现人生价值、注重道德实践等章节内容相统一,同时,亦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等内容与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等章节内容相统一[3]。
比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应当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真正学习、真正相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结合社会需求、个人实际情况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注重对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的弘扬,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结合时代发展需求,自觉担当改革创新的实践者与探索者。当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定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新时期党意识形态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
2.3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全过程,需要针对“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正确认识新媒体、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认同、切实践行。
对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实现教学主动权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从而确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中,依托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产生质疑中求教老师、在教师释疑过程中确立正确认知,从而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决;采取案例式教学方法,即在充分利用案例资料、突破视频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以反思,进而在加强师生互动中形成对相关问题的有效认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针对社会广泛关注且与民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在加强师生互动中形成对相关问题的共识。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充分考虑到具体每一位同学的实际状况,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同学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碎片时间的学习价值,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个性化与智能化,进而引导广大高校青年学生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2.4课外实践教学的强化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效用的角度来看,其必须深度融入广大民众的点滴生活之中,使得广大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核心价值观、领悟核心价值观,因此,在高校青年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就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民众日常生活相结合,从而实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细致化。
具体来说,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学院各类团学组织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学雷锋做好事等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即利用教学楼、宿舍楼等走廊地区,宣传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以及历史人物的名言警句,大力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依托学院、系室展览室,描绘学校、专业未来的发展前途,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进而在爱校、爱国的实践中提升民族意识。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亦是可以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即利用社区等实践基地,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以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5]。当然,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积极作用,利用互联网资源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侯林.地域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4):27- 28.
[2] 龚翠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高教论坛,2017(3):13- 15.
[3] 丛喜权,薛剑符.试论加强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成人教育,2016(11):60- 62.
[4] 刘素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科技展望,2017(18).
[5] 杨丽斌.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社科纵横,2016(9):159- 161.
摘要:当前,网络不良信息的快速传播、多元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以及社会各类不良现象的客观存在,均给当代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挑战。对此,需要依托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课外实践教学的强化,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实践。
关键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高校 思政教育课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强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由此,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政教育课的全过程融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极为必要[1]。在此,笔者以四川某高校为例,采用深入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高职大学新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状况进行调查,调研显示当前亟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这项工作。
1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的现实挑战
当前,网络不良信息的快速传播、多元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以及社会各类不良现象的客观存在,均给当代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挑战。
1.1网络不良信息传播带来的挑战
网络作为舆论斗争、思潮交锋的重要场地,其包含的诸多不良信息已然给当代高校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严重的挑战。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迅速扩大,其中手机网民的数量也在急剧增长,网络技术实际上已然影响到广大民众的点滴生活。作为适应新事物极强的广大青年学生,他们通过QQ、微信等实时交流软件,开展网络社会交往活动,共享数据资源等等,深受网络技术的影响。对于网络平台,政府已将其作为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从而引导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在接地气的宣传中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往往又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外别有用心人士渗透西方意识形态、宣扬不良价值取向的工具,其中,斯诺登事件的出现实际上已经说明互联网就是舆论斗争的前沿阵地。对于广大高校学生来说,他们在使用网络技术的时候,往往会受到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外别有用心人士传播不良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实际上,处于网络舆论宣传之中的广大青年学生,常常在負面信息几何倍增式泛滥的影响下,迷失自我进而产生负面的价值判断,严重干扰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践行。
1.2多元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
社会转型期间往往充斥着多元社会思潮,这些思潮的传播过程中常常带有危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安全、过于暴露社会阴暗面的信息,由此,给广大高校青年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暴露社会阴暗面的负面信息,如若只是存于民众的闲谈之中,其影响力是有限的。但是,如若这种信息经过传统媒介乃至于网络媒介在社会上迅速扩散,往往会唤起广大民众,甚至特定群体对该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导致具有类似经历的广大民众相互交流,助推负面信息在社会上的传播态势,最终形成在国内外影响极大的舆论热点事件。同时,当前我们又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媒介对社会舆论的引导能力往往十分有限,导致网络虚拟空间传播的各种负面信息往往让人难以辨别真伪,最终,涉世未深但热衷于积极参与的广大高校青年学生常常在真相被掩盖、情感走向偏颇中深受影响,严重消解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1.3负面社会示范的强力冲击
社会示范对于广大高职青年学生的影响较大,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当前社会上存在大量的负面示范行为,这既包括政府决策的失范,又包括社会、家庭等领域负面现象的不良影响。
处于社会支持系统之中的广大青年学生,往往会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或走向优秀,或出现消极行为。对于广大高校青年学生来说,能够给其带来示范影响的来自于政府机关、社会群体、学校行为、家庭环境以及公众人物等多个方面,这些影响最终驱使着广大青年学生在自我判断中做出抉择。但是,政府失信行为,尤其是“四风”问题的客观存在,再加上社会、家庭等多方面负面现象的存在,往往会在心理上给高校学生带来阴影,轻者会使其滋生不良情绪,重者则会出现“报复社会”的危险,由此,严重冲击着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实践。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全过程的策略
针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面临的诸多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亟需转变原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重大优势,继而依托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2.1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转变原先的教学理念,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专题教学、网络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政教育课教材、课堂以及青年学生头脑的有机统一。
2.1.1教学模式革新的课堂模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全过程,离不开传统课堂教学作用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采取教学的方式,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从而引导广大高校学生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认知。实际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24字的内容,已然体现出广大高校青年学生在不同维度的价值追求。对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旗帜鲜明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积淀,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广大高校青年学生日常生活的高度衔接,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广大青年学生的心灵深处,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与号召力。
2.1.2教学模式革新的专题模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全过程,需要强化课堂教学的专题模块。对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以及在社会上广泛关注的时政热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的现实基础、理论逻辑等进行有效认知,实现专题式的思政教育课教学。专题式的思政教育课教学系直击社会舆论热点事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系关注社会热点事件,能够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实践的理论说服力,从而不断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价值体验,使之在价值体验中实现价值认同、价值实践。
2.1.3教学模式革新的网络模块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向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适应新时代、用好大数据的新要求。因此,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资源,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实现音频视频资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实践的有机统一;需要适时引入微课堂、精品视频公开课等新型教学方式,强化大数据时代的课堂教学活动,实现教育方式与“互联网+”时代的有机统一,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静态化教学向动态化教学的转变,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2.1.4教学模式革新的实践模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全过程,需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对此,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课堂实践活动的形式,提高课堂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具体来说,积极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引导广大高校青年学生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认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开展课题三分钟演讲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确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支撑;针对时政热点事件,积极开展辩论赛、生活体验式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从国家、社会、公民等不同层面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2.2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全过程,需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即牢牢坚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前进方向,不断探寻课堂教学理论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的全程贯穿。
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因此,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应当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坚持弘扬中国精神,以持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主要目标,积极开展高校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对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在绪论第三节部分,重点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继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解与其他章节教学相统一:始终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课堂教学的灵魂,进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等章节相统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与中国精神、民族精神弘扬等章节相统一;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程教学中实现人生价值、注重道德实践等章节内容相统一,同时,亦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等内容与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等章节内容相统一[3]。
比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应当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真正学习、真正相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结合社会需求、个人实际情况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注重对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的弘扬,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结合时代发展需求,自觉担当改革创新的实践者与探索者。当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定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新时期党意识形态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
2.3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全过程,需要针对“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正确认识新媒体、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认同、切实践行。
对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实现教学主动权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从而确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中,依托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产生质疑中求教老师、在教师释疑过程中确立正确认知,从而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决;采取案例式教学方法,即在充分利用案例资料、突破视频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以反思,进而在加强师生互动中形成对相关问题的有效认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针对社会广泛关注且与民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在加强师生互动中形成对相关问题的共识。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充分考虑到具体每一位同学的实际状况,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同学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碎片时间的学习价值,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个性化与智能化,进而引导广大高校青年学生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2.4课外实践教学的强化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效用的角度来看,其必须深度融入广大民众的点滴生活之中,使得广大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核心价值观、领悟核心价值观,因此,在高校青年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就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民众日常生活相结合,从而实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细致化。
具体来说,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学院各类团学组织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学雷锋做好事等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即利用教学楼、宿舍楼等走廊地区,宣传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以及历史人物的名言警句,大力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依托学院、系室展览室,描绘学校、专业未来的发展前途,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进而在爱校、爱国的实践中提升民族意识。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亦是可以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即利用社区等实践基地,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以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5]。当然,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积极作用,利用互联网资源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侯林.地域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4):27- 28.
[2] 龚翠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高教论坛,2017(3):13- 15.
[3] 丛喜权,薛剑符.试论加强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成人教育,2016(11):60- 62.
[4] 刘素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科技展望,2017(18).
[5] 杨丽斌.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社科纵横,2016(9):159-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