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足校队战术训练实践及运用实效分析
李云媛 李会明
摘?要:足球比赛中有效的运用战术是致胜的关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云南农业大学女足校队逼抢战术训练实践及运用实效进行分析。发现:高位逼抢和区域逼抢配合速度、耐力、柔韧、核心力量四大专项体能训练共同构成云南农业大学女足校队逼抢战术训练体系,临场比赛中逼抢战术的灵活运用能确保球队取得优异成绩。
关键词:高校女足校队;逼抢战术;体能;训练
一、绪论
高水平足球竞赛是在足球竞赛规则限制下,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两队之间进行限制与反限制的技战术较量。双方以球为中心,交替展开进攻和防守,一支球队控制住球,往往就能占据比赛的主动权[1]。逼抢战术作为转守为攻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其运用好坏往往对比赛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中国足球名宿徐根宝曾指出,“抢逼围”战术的真谛在“抢”和“逼”上,“围”只是实现前两个战术的手段而已。西班牙拉玛西亚青训营从小就注重培养运动员的逼抢战术素养[3]。
逼抢战术的运用原理:通过密集性和压迫性逼抢,给对方制造心理压迫,导致判断误差,形成误差积累,当误差积累到一定程度最终失去对球的控制权。即通过逼抢,压制对方的攻防技战术优势,限制其控球时间和空间,迫使其出现技战术失误,从而为本方创造更多的反击机会,夺取比赛主动权[4]。逼抢战术运用以充沛的体能、良好的全队配合素养、较强的补位意识、高度的信任为前提,以“全攻全守”为核心指导思想;运用关键在于丢球后迅速转入防守状态,全队一致采取攻击性极强的盯人防守以阻止对方建立攻势;战术目的是在对方刚触球,且尚未发动有组织的进攻前瓦解其攻势,将对方的进攻战术扼杀于萌芽状态,通过快速赢得对球的控制权,达到反控制的目的。
云南农业大学女足校队通过长期艰苦训练后逐步形成了鲜明的战斗风格,其中逼抢战术是球队攻防战术体系中的一项特长战术。本文拟对云南农业大学女足校队逼抢战术的训练实践及运用情况进行调查,通过相关数据统计与分析,提出观点,旨在为进一步完善球队的训练方案、提高训练实效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云南农业大学女足校队。该校队组建于2017年9月,曾获“2019年在昆高校足球周末联赛”冠军;代表云南省高校女足参加“2018年大学生女子五人制足球锦标赛”“2018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水平冠军联赛”“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是云南省高校女足的一支劲旅。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校园足球、足球训练、运动训练、逼抢等相关文献和专著,浏览国内高校女足代表队建设成果或实施方案,综合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创新启发。
2.观察法
观察云南农业大学女足校队训练及2019年在昆高校足球联赛参赛现场及录像,认真记录球队逼抢战术训练内容、逼抢战术临场运用表现。
3.问卷调查法
分别设计教练员问卷和队员问卷。通过查询相关文献、反复修订,围绕训练内容、方式等核心要素进行访问调查。通过走访、电话等,就要素选择、开放式问卷涉及内容等进行意见征询,形成专家问卷调查表。调查前,邀请3—5位专家对问卷的内容进行效度检验,抽取10名队员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分别向全体教练组、女足队员发放调查问卷。
4.数理统计法
相关调查完毕,进行资料整理分类,对所需要的数据做编码、录入以及分析工作,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逼抢战术训练
1.高位逼抢训练
高位逼抢是指攻方整体防线前提,在本方前场有组织的实施围抢。特点是,采用前半场人盯人,卫线快速压上,配合前场队员争夺中前场控球权,使球最大限度接近对方球门,实现本方有威胁的进攻。该战术在训练中,需要动员前锋、前后卫、守门员四条线的队员共同参与,需要培养队员强烈的补位意识。
训练实践1——前场左边路长传球进攻时:进攻队员3号长传球给前场边路队友7号,球落地反弹后被防守方3号回追获得,此时进攻方10号、9号,及7号队员迅速上前逼抢,封堵防守方3号回传或横传球的路线,进攻方11号、8号、2号、4号迅速压上,保护参与逼抢队员的位置,防止对方打快速反击(图1)。
训练实践2——前场左侧角球进攻时:进攻方10号发角球,第一点被防守方2号顶出后,被防守方10号获得,此时进攻方4号、6号、5号、8号迅速上前逼抢,进攻方2号封堵防守方10号的横传路线,3号防守对方9号(图2)。
训练实践3——前场局部配合失球后:进攻方2号、9号、11号在前场进行局部“二过一”或“三过二”配合过程中,被防守队员8号断球,此时离球较近的2号、9号、10號、11号迅速上前逼抢,封堵防守方8号向同伴9号或11号的传球路线,迫使对方回传球,延缓其进攻。(图3)。
训练实践4——防守方掷后场界外球时:防守方6号掷后场界外球,攻方3号、10号、11号、2号跟紧对应接球队员9号、11号、10号、8号,攻方9号干扰掷界外球队员,攻方后卫队员注意盯人,站好防守区域防止对方打长传;防守方队员接到界外球的瞬间,离球较近的3—4名攻方队员迅速上前逼抢封堵控球队员的传球路线,阻止其传球。(图4)
2.区域逼抢训练
划定30米纵深防守区域,当对方控球队员进入该区域,立即逼抢。特点是,前卫回缩,后卫紧跟前卫,压扁卫线队形,缩短纵深距离,保持层次紧密,以便前卫对口,后卫紧逼,前后卫夹击。
训练实践5——区域逼抢:前后卫队员在划定的防守区域内实施压迫逼抢,后卫线注意酌情制造越位,一要防止对方采用回传球长传攻身后,二要限制对方将进攻场地打宽,三要严防死守对方速度快、控球能力强的核心队员,四要强化守门员与后卫之间的默契配合(图5)。
(二)逼抢战术专项体能训练
体能是足球运动竞技能力的基础,没有充足的体能保证,逼抢战术将无法得以有效实施。波兰国家队教练古尔斯基指出:“在最短时间内由守转攻和由攻转守,这需要消耗很大的体力。”要想丢球就抢,迅速转入紧逼盯人,没有充沛的体力很难有效运用逼抢战术表1。
(三)逼抢战术运用效果分析
1.小组赛阶段
云南农业大学女足校队分别与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等6支球队交手,成绩及数据见表2。
表2数据显示,在小组赛阶段,云南农业大学女足采用高位逼抢战术总次数为605次,成功抢断319次,抢断成功率52.7%;抢断后有效进攻154次,有效进攻率48.3%;区域逼抢战术总次数为553次,成功抢断287次,抢断成功率519%;抢断后有效进攻130次,有效进攻率45.3%。表明:高位逼抢战术效果优于区域逼抢。原因:一是与球队在小组赛阶段采用进攻型策略有关,二是小组赛中部分对手的实力相对较弱。
2.决赛阶段
云南农业大学女足分别与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3支队交手,成绩及数据见表3。
表3数据显示,在决赛阶段,云南农业大学女足采用高位逼抢总次数为172次,成功抢断66次,抢断成功率38.4%;抢断后有效进攻28次,有效进攻率42.4%;区域逼抢战术总次数为160次,成功抢断57次,抢断成功率35.6%,抢断后有效进攻30次,有效进攻率52.6%。表明,区域逼抢战术运用效果优于高位逼抢。原因:一是因为球队在决赛阶段采用防守反击策略,二是由于决赛中对手的进攻实力相对较强。
各队传球次数统计发现:2019年周末联赛中,各队传接球次数约300—400次/场,每场能完成的进攻数为70—110次,能顺利推进到前场的次数有45—70次;在前场平均每3—5次传接组成一次进攻,其中获得射门机会最多的是4—5次传球后,占总进攻次数41.8%;进球率最高是在3—4次传球后,6次以上传球后的进攻成功率为最低。由此设想:进行积极的高位逼抢和区域逼抢,既可以干扰对方传球的准确性,又可以延缓对手推进速度。
教练员问卷调查发现:85%的教练表示逼抢战术应以队员体能为基础进行调整与训练,88%的教练表示逼抢战术训练的核心要素是抢断成功后如何组织有效进攻,82%的教练表示训练难点是提高队员的补位意识,80%的教练员表示采用全场紧逼人盯人并不适合。
女足队员问卷调查发现:90%的队员表示支持当前的逼抢战术训练和体能训练方案,10%的队员表示球队应该加强逼抢成功后控球能力的训练;82%队员表示逼抢战术应结合局部战术配合训练;90%的队员表示体能训练过程中应该结合球。
综上分析表明,除了日常严谨、刻苦训练外,临场比赛中教练对球队逼抢战术的灵活安排、队员对教练战术安排的执行力,是确保球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女足逼抢战术运用必须以强大的体能为保障,高超的技战术素养为支撑。云南农业大学女足校队在攻击型策略下多采用高位逼抢战术,在防守反击策略下多采用区域逼抢战术,两种逼抢战术的灵活运用,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二)建议
(1)加强逼抢战术训练与运用中的合作意识培养,在全队树立全攻全守的战术指导思想。
(2)提高球队战术素养,定期开展足球理论学习,提升对相关战术的理解及对足球规则的解读,不断丰富逼抢战术训练内容。
(3)配备专职体能教练,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案,全面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技能,确保逼抢战术得到高效实施。
(4)将心理训练融入技战术训练全过程,不断提升队员面对复杂环境下的心理应变能力,激发队员临场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龙仕君.把逼抢重视起来[J].中国体育科技,1981(13):15-18.
[2]张保辉.简析逼抢技术在我国男子足球比賽中的地位与运用[J].运动,2013(05):14-15.
[3]张辉.荷兰足球体能训练理念探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6(004):6-11.
[4]詹焰平.体育教师校园足球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J].运动,2016(23):110-111.
基金项目:云南农业大学第十三届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行动基金项目(编号:2020RSX018);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S202010676051):女足校队战术训练实践及运用实效分析——以云南农业大学女足“逼抢”战术训练为例
作者简介:李云媛(1998—?),女,云南凤庆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通讯作者:李会明(1975—?),男,白族,云南鹤庆人,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