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学生语文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张微

    【摘要】当前,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核心又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就是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掘和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学生 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改

    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创新犹如一粒种子,只有具备了合适的阳光、土壤、水分才会生根发芽。因此,营造一种自由和谐、民主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首要条件。

    1.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提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土壤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严重压抑,创新思维被窒息。因此,要想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要想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首先,改变传统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去想、去说、去写,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吹氧。如在作文教学中,每次作文之前,我都是先让学生针对题目或所给材料认真思考,充分发表意见,如应从哪些角度去立意、可选取哪些材料等,然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变单向型课堂教学形式为多向型形式,也就是说,上课不应只是教师讲或问,学生听或答的单向直线往复,而应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发生多种反映关系,相互交流探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热情。如在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我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一些讨论题,如“文中都出现了哪些道具?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文中对于风雪的描写有几处?作用是什么?”让学生围绕讨论题精读课文,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选出代表发言,与教师交流,最后,一起归总出结论。这样师生互动,互相交流知识信息,互相启发,有助于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由此可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是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良好土壤。

    2.引导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学习,归根到底是要学会思维。学会思维的第一步是要敢于并能够发现问题,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推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地给予引导,提倡思维无“禁区”,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在讲《林黛玉进贾府》这篇小说时,开始学生质疑只是停留在人物关系上,而没有深入到具体的细节描写中去,我让他们借助相关资料,课后习题等反复研读课文,结合文章的情节线索前前后后联系起来思考,终于发现并提出了质量较高的问题,如“贾赦住处的布置与贾政住处的布置有何不同?”“为什么身为次子的贾政却能居住在正房?”“为什么非要借林黛玉的一双俊眼来介绍贾府?”而这些问题是教学参考书上从来不曾提及的,也正是理解小说主题和结构的关键。我对提出问题的同学及时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并引导他们相互探讨,相互启发,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只是从旁适时点拨,最后由学生自己寻求正确的答案,圆满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在这篇小说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由学生“质疑——析疑——解疑”这一过程的创新思维能力。

    3.激发联想和想象,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有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的这一特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通过阅读,丰富想象

    阅读需要借助想象和联想,在想象和联想中加深理解。教学中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选准能启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比如可以把握文章的特色,抓住关键词句引发开来,帮助学生开启想象。在教《荷塘月色》时,让学生体会作者为什么把荷花比喻成“刚出浴的美人”,而不是“刚出浴的男人”,进而想象那荷花的柔美及纤尘不染。“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着重让学生体会“缕缕清香”与“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从而想象那飘渺朦胧的优美意境。在教《雷雨》时,引导学生结合人物性格,发挥再造相象,去剖析人物的潜台词。如鲁侍萍的几处“岔话”,可想象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周朴园口中发出的“哦”,以短叹代长句,可让学生想象人物当时羞耻、窘迫、惊惧、讨厌等多种不同的心态。在对人物潜台词的剖析中,通过想象,拓展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

    (2)练写“续篇”,丰富想象

    写“续篇”就是根据原文的材料,补写其未写完的篇章。如《项链》的结尾,当玛蒂尔德得知佛来思节夫人借给自己的钻石项链是假的时候,会有怎样的反映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合理的结尾:或悔恨不已,一蹶不振;或喜怒无常,精神崩溃;或争吵不休,诉诸法律;或讨回巨款,重新生活;或面对现实,劳动致富。在学生自由的想象中,创新思维的闸门也就被打开了。

    二、强化各种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它具有发散性的特点。它包括这样几种表现形式;纵向思维、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等。下面仅就难度较大的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谈一谈训练的方法。

    1.逆向思维训练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一些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與众不同的见解,为此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比如对一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大凡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强调某一方面的道理,意思比较固定,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另一角度、从反面去想一想。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运用逆向思维可以得出另一种解释:良药裹糖衣,人们更爱吃,同样利于病;做思想工作时注意方式方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更易被人接受,即忠言“顺耳”更利于行。又如“这山望着那山高”,常被人用来形容贪心不知足,如果逆反倒转地思考一下,变否定为肯定:做事就是要这山望着那山高,有一种进取精神,岂不更好。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时,应向学生强调,逆向思维要准确揭示题目的内涵,要合乎情理,不能随意求异;同时强调要立意求新,但不能脱离实际。

    2.多向思维训练。多向思维就是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如《从“牛”想到的》这个文题,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启发引导学生。

    (1)从牛的雄壮形象落笔。写出人们生活在今天的社会,应该像牛一样充满活力,体现出时代精神。

    (2)从鲁迅先生自比作一头牛,郭沫若自比牛的尾巴,茅盾先生自比牛尾巴上的一根落毛,写到伟人的谦虚。

    (3)从牛的性格写起。它平时温和,有时也会有一种“犟劲”,从而指出人们在学习中也应该有一股牛劲。

    (4)从牛默默无语为人类拉车耕田做贡献谈起。写到人也应该具备这种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实干精神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这样紧扣文题,给学生展示多种题目信息,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联想、想象也丰富了,作文也就写活了。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建立在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关文章!
  • 读中学说:第一学段语文实践的

    摘 要:小学第一学段语文实践的途径主要是多读和多说。为了让刚刚接触书面语言的学生渐渐爱上汉字,乐于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

    曾淑莲【摘 要】语文教学作为我国教育教学重点学科,对学生文学素养形成、文化底蕴构建具有关键性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由培养良好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