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科研素质及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

    史乐峰 刘春秀

    摘?要:硕士研究生作为高端人才供给的源泉以及國家人才供给的重要保障,其教育工作是培养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关键环节,是关乎我国国家发展和未来命运的大事。本文通过介绍硕士研究生现有科研能力相关情况,再提出通过设计系统性科研相关课程来丰富研究生教学内容、牵头国内外学术团队沟通交流、广招不同学科基础的教师形成教学队伍等意见,来探索培养我国硕士研究生科研素质及能力的策略和措施,以加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科研素质;科研能力;教学改革

    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序列的顶端,其肩负着我国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对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1]。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已累计培养超过1000万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已成为令世界瞩目的研究生教育大国[2][3]。然而,我国的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却不尽如人意,研究生们展现出来的科研素质及科研能力培养还有待提高[4]。

    一、我国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硕士研究生作为介于本科教育和博士教育的一个过渡阶段,其是博士教育的储备和积累阶段[5]。在硕士阶段,学生们要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本领,并且在科研实践的过程中积累和增长其自身科研能力。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其他类型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异之处[6][7]。

    硕士研究生教育介于本科教育和博士教育之间,虽然本科教育也提倡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但是本科阶段还是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对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并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因此,真正研究生阶段才是真正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开端。此阶段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核心,但是硕士研究生毕竟仅处于研究生教育的第一阶段,其自身科研能力与博士研究生相比,差距较大。故此阶段硕士研究生较难做出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科学研究,硕士研究生学生主要是进行基础性科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其次,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由于科学研究中要求研究者要具备较多不同方面的相关能力,而硕士研究生在科研训练的过程中,多受到不均衡训练或者自身侧重的程度不相同,导致其各个能力要素的发展进度不一致,故此学生在培养的科研能力也就展现出差异来。例如有的学生擅长数据搜集和整理资料、有的擅长软件编程、有的擅长文字表达。但在学生有掌握自己擅长能力情况外,学生多数还需要进行其他科研能力及技能培养和完善,以此保障具备能够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养。

    科研能力作为人的能力之一,其一方面收到学生先天的影响,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其可以根据后天环境和教育得到成长和发展。研究生科研能力及科研素质的高低,与其所接受的科研教育和训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后期读博期间能否完成科研要求以及以后学术生涯的高度与成就。因此各高校在硕士生阶段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教育,这不仅仅是对学生个人的科研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对中国的科学研究能力发展潜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改革意见建议

    中国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应从积极建设研究生教育水平及科研能力出发[8,9]。对于以上问题,本文希望通过给出具体措施建议,学校能引导学生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让我国的研究生指导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具体意见建议如下所示:

    (一)学校牵头国内外学术团队加强沟通交流,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学校应牵头组织国内外学术团队间交流、合作,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优秀的人、优秀的思想、优秀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自身创新能力。在国内,尤其是各高等学校内部更应加强各学术团队之间的多向沟通,创造更多的知识综合型学术合作机会,让更多热爱科研的人能参与其中,发挥团队的作用,集结团队智慧。对在学术群体中具有很强学术影响力的领袖人员,学校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建议该领袖人员建构学术群研究议题的整体格局,再牵线校内其他团队,跨团队跨学院合作,敏锐地把握研究发展趋势和方向,实现综合性高质量发展。在校外合作中,应经常利用便捷的互联网技术,实现团队与团队之间的远程沟通与交流,通过合作将国外优质资源用于更好的服务我国研究生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国内外科学研究的异同,多视角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科研现状及研究方法等,多方面培养自身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

    (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招揽复合型人才

    现在各个高等学校的跨学科复合型师资人才队伍缺乏都较为严重,故可在师资队伍具有的专业背景知识和各方面能方面进行进一步优化。在此过程中各高等院校可积极引进各领域个方向的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比如: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学校学院的兼职教授、兼职博导等以及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赴国内外名校进修访学等,以此方式来优化高校教师师资队伍结构。同时各高校应该深度挖掘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单位中的潜力合作对象,与其共同合作研发,一起科学研究。学校通过有效整合社会各界的研究资源,为我国科研人才培养的环境建设、融合应用和创新发展等提供重要支撑,为我国科学研究培养跨界复合型人才,实现社会大发展。

    (三)夯实全面合作力度,打破交叉学科界线

    各个高校应加大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和科研机构等优势资源的合作力度,打破高校孤岛办学和孤立研究的困境,培养出基于多学科交叉培养的跨界复合型人才,打造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的战略新高地。同时为了凸显学科创新特色优势,应该深入实施学科突进行动计划,实施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体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和完整规范的人才培养标准,促进高等人才培养从研究理论中来、到生活实践中去,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同时在交叉学科培养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多重学科标准,真正做到促进多学科交叉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在交叉学科的学习培养过程中提升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们的科研素养与能力。

    (四)学校开展系统性的科研训练课程

    各高等学校可进行文献收集、文献阅读、研究方法、文献写作、论文投稿、毕业论文写作等系列课程教学,通过一系列基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做科学研究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他们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做科研需要哪些能力,自己在哪些地方擅长,哪些地方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从而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及科研素养。具体措施为:在本科阶段,学校可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文献阅读、科研写作方面的课程安排,让学生掌握文献查阅方法、中英文文献阅读技巧、学术写作的基本思路,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时就已经具备基本的研究素养和意识,为研究生阶段科研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研究生階段,学校应更加深入地开展文献阅读、研究方法、文献写作、论文投稿、毕业论文写作等系列研究生教学课程,让学生更加深入掌握科研基本方法与思路,让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等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将科研能力及素养贯穿于文献查阅、论文选题、研究设计和实施、文章撰写等环节中。

    硕士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经济全球化时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对实现国家战略、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而科研能力及其素养培养不仅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要实现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需要研究生、导师、学院、学校等多方共同努力。在此过程中,学校应牵头国内外学术团队加强沟通交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招揽复合型人才、夯实全面合作力度,打破交叉学科界线,以及开展系统性的科研训练课程以此增强对研究生的教育。同时研究生们应增强自学能力,不断培养创新意识,以此在研究生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不断摸索、不断尝试、不断改进,让中国的研究生科研能力不断进步和完善,促进中国科学研究水平与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得忠,王洛.红船精神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现代交际,2020(19):137-139.

    [2]井乐刚,满朝来,刘玉芬,付畅.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医,2020(21):162-165.

    [3]王小栋,王战军,蔺跟荣.中国研究生教育70年发展历程、路径与成效[J].中国高教研究,2019,(10):33-40.

    [4]鞠然,徐建华.王季愚高等教育理论与研究生教育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3-4.

    [5]巩亮,张万红,李卿,王智宁,吕向前.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2):50-57.

    [6]李祖超,张丽.科研实践培养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路径探索——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11):60-67.

    [7]尹晓东.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4.

    [8]赵靖,韩印.基于有序logistic模型的研究生学术产出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5(10):113-120.

    [9]张飞龙,于苗苗,马永红.科教融合概念再构及研究生教育治理[J].中国高教研究,2020(11):31-3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电动汽车与配套电力供应链的系统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9BJY07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电动汽车与电力配套服务的协同演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YJC790137)

    作者简介:史乐峰(1982—?),男,汉族,河南南阳人,博士,副教授,从事电力技术经济方面研究。

    通讯作者:刘春秀(1995—?),女,汉族,四川宜宾人,应用经济学硕士,从事电力技术经济方面研究。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风廓线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研究

    罗琦史冰芸摘要:风廓线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可以显著避免来自地杂波的干扰,非常适用于气象领域。文章从系统整体设计、天线辐射模块方案、

  • 基于MATLAB 的信号时域采样及

    唐敏敏 张静摘要:频率混叠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特有的现象,发生频率混叠后,信号会分析出错误的结果。而采样过程中,由于频率不够高,采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