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提升
朱守丽
摘要:在信息化背景下,本文探讨了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和提升科研管理的途径。提出了提高管理者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树立优质服务意识和转变落后的管理观念可以有效提升高校科研管理工作。
关键词:科研管理 优质服务 转变观念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后,许多高校的规模快速壮大,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成倍增加,科研成果的数量已十分庞大。传统的科研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完成如此庞大的工作,各种信息管理系统被广泛使用,同时大数据带来许多管理的困境,本文将探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升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笔者发现研究高校科研管理的文章有很多,从综合性院校到工科院校,从地方院校到科研院所,从农业院校到医科大学都有研究文章。但是这些文章多是发现各类高校科研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根源没有仔细分析。尤其是现在的管理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有的原因会发生很大改变,这更要求我们要仔细地调查研究,发现真正的原因,以便采取正确的措施,促进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
1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
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水平比以前有较大提高,但现阶段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无论是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还是高校科研管理平台的构建,都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1.1科研管理人员管理观念落后,缺乏服务意识
信息化背景下的科研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好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能和科研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目前,高校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多,但科研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同时许多高校对科研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科研管理工作投入资金不多,科研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资金外出培训和学习,许多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管理技能缺乏,已不能适应信息化的科研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科研管理工作被认为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辅助工作,是纯粹的行政事务工作,待遇偏低,科研管理人员不能安心从事工作,没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满足于完成规定的任务,对工作缺乏热情,没有创新精神。
1.2 信息化系统是科研管理工作的基础
高校科研管理包括项目申请、立项、项目实施、中期检查、验收、成果申报、科技推广和归档等方方面面的工作。目前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多种数据管理系统。但是由于许多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缺乏现代信息管理技能,对这些系统的维护和使用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系统出现故障、不会维护和恢复功能;多种数据管理系统产生了大量数据,但不会分类和分析,进而用来指导高校的科研工作。从而导致了学校的大量资金和资源的浪费,阻碍了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
1.3 科研管理观念落后,不能服务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长期以来采取上面统一领导,下面执行的方式进行管理。在管理目标上仅仅追求课题和奖项的级别和层次,强调项目的支持经费,产出的成果多为大量的论文、检索报告和结题报告等等, 成果单一;在管理过程上, 局限于项目的申报、立项、组织实施、项目结题鉴定、成果申报奖励这一固定过程, 缺乏科研成果的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途径。在管理理念上,强调了项目目标的完成,大部分科研科技成果不能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失去了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1.4 科研管理的激励机制不完善,不能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激励机制是利用和比较评价的心理机制对行为的制约作用,利用经济杠杆,创建合理的奖酬分配体制和公平环境,激发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职业满意度,从而使管理效益最大化。在日常的科研管理制度中,高校对科研产出如论文、成果、获奖、专利等根据级别的高低制定合理的奖励措施,但是高校对科研管理人员付出的劳动,却没有量化的奖励措施,甚至在晋升职称时科研管理人员往往受到许多限制。这种机制严重地挫伤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因此,建立或完善针对科研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显得十分迫切,让任劳任怨做事的人看到希望,让不想做事的人有动力去做事,提高工作积极性,共同分担繁重的工作。
2 信息化背景下提升高校科研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高校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各个方面加强发展的力度,其中科研管理工作也必须加强。目的是用强有力的科研管理工作来促进高校的科研发展,为高校的科研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使高校在科学研究和产学研等方面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创新是高校发展的本质,也是高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在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观念已经不适应目前的科研管理工作。每个管理人员都面临巨大挑战,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各种信息管理技能,更需要改变落后的管理观念,树立创新精神和强烈的服务知识。创新要求我们在科研管理中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创新使用各种信息管理方法,使科研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从而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为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服务。管理创新的难度往往比科技本身的创新更困难,这需要每个管理人员要有积极的工作热情,要对学校的发展有强烈的使命感,这样在复杂和繁琐的工作中找到创新的方法。另一方面,科研管理工作的创新可以更大地激发管理人员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促进管理人员自身的发展 ,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圍。然而,目前我国的科研管理的信息系统虽然已经广泛建立,但是各自为阵,整体效率比较低下,许多科研信息被闲置,没有被分析和使用,浪费了学校的大量资源。高校的当务之急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建立一个完善的科研管理系统,使这个系统能服务于高校各个方面的发展。
3 信息化背景下提升高校科研管理能力的途径
3.1 加大投入,建立稳定和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
对已有的科研管理人员学校要定期组织他们培训,学习现代先进的信息管理知识;多走出去,和同行交流、参观学习。同时学校要强化对科研管理人员的考核和管理,对先进的人员要提高奖励力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学校要重点引进优秀的科研管理人员,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科研管理队伍, 这是整个学校科研管理的基础。稳定的科研管理队伍对学校的科研有重要作用,如果队伍垮了,日常的管理工作就会陷入瘫痪,提高科研管理能力更无从谈起。科研管理首先是为广大教职工服务的。要树立优质服务意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学校不仅需要大量的优秀研究人员,还需要业务精湛的管理人员,学校要在这方面持续加大投入,通过政策导向,使科研管理人员安心本职工作,乐于奉献。需要注意的是,在信息化背景下,科研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突出对大数据的学习和使用,加快培养和引进这方面的人才,这样才能在后续的竞争中保持不败。同时富有经验的科研管理人员要积极指导新人,通过 “传帮带”,延续好的管理经验。学校要引入奖惩机制,严格业绩考核,定岗定薪。提高科研管理人员收入,职称评定给予优先,激发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3.2 信息化背景下树立新的管理观念
近年来,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崭新的技术手段迅猛发展,被广泛应用,已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很长时间内必将成为科研管理的主要支撑。面对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管理人员不能故步自封,要转变观念,主动学习新的信息管理知识和技能,并在工作中熟练使用。如果固守传统,拒绝学习,则必然会被淘汰。落后的管理观念在我国高校里还是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的惰性心理,不肯并害怕学习新的东西,有很强的畏难情绪。这些旧观念严重阻碍了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和管理人员自身发展。只有彻底转变旧的观念,积极学习新的管理知识并不断创新,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和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发展的基本要求。摒弃旧的不合理思维,放下身段,主动学习,强化优质服务意识,才能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3.3 不断实践,勇于创新
科研管理工作头绪众多、极其繁琐,但是要提高效率,也要有创新精神, 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要不断改进已有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科研管理人员要勇于放弃过时的经验, 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化背景下,跟上时代的步伐,为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3.4 建立定量的科研管理评价标准
科研管理是高等学校和各研究所类的重要职能之一,大部分高校对教学和科研十分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制定了完善的考核和奖惩制度。但是对科研管理没有科学的量化标准,主要原因是科研管理许多是事务性工作,比如科研成果的统计、科研项目的检索,科研成果的分类和归档等等,这些工作很难量化,各个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量化标准来考核科研管理工作,这对促进高校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各级领导应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切实推进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在实际量化工作中,要到基层科研管理人员中充分调研,倾听他们的意见,并参考兄弟学校成熟的经验,制定初稿,先小范围试行,如果效果好,才能在全校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要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能及时调整。有理由相信科学的量化标准一定能促进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信息时代,科研管理工作内容、方式、思维和途径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和新情况,这对科研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科研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在實际工作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业务能力,才能促进学校的科研管理,才能使自己不断发展。科研管理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并提升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创科研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安雪飞.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12):54- 55.
[2] 胡澄宇.关于加强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的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8):59- 60.
[3] 朱述钧,刘红锦.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探讨[J].现代农业科学,2008(9):117 - 118.
摘要:在信息化背景下,本文探讨了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和提升科研管理的途径。提出了提高管理者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树立优质服务意识和转变落后的管理观念可以有效提升高校科研管理工作。
关键词:科研管理 优质服务 转变观念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后,许多高校的规模快速壮大,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成倍增加,科研成果的数量已十分庞大。传统的科研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完成如此庞大的工作,各种信息管理系统被广泛使用,同时大数据带来许多管理的困境,本文将探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升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笔者发现研究高校科研管理的文章有很多,从综合性院校到工科院校,从地方院校到科研院所,从农业院校到医科大学都有研究文章。但是这些文章多是发现各类高校科研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根源没有仔细分析。尤其是现在的管理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有的原因会发生很大改变,这更要求我们要仔细地调查研究,发现真正的原因,以便采取正确的措施,促进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
1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
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水平比以前有较大提高,但现阶段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无论是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还是高校科研管理平台的构建,都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1.1科研管理人员管理观念落后,缺乏服务意识
信息化背景下的科研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好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能和科研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目前,高校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多,但科研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同时许多高校对科研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科研管理工作投入资金不多,科研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资金外出培训和学习,许多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管理技能缺乏,已不能适应信息化的科研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科研管理工作被认为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辅助工作,是纯粹的行政事务工作,待遇偏低,科研管理人员不能安心从事工作,没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满足于完成规定的任务,对工作缺乏热情,没有创新精神。
1.2 信息化系统是科研管理工作的基础
高校科研管理包括项目申请、立项、项目实施、中期检查、验收、成果申报、科技推广和归档等方方面面的工作。目前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多种数据管理系统。但是由于许多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缺乏现代信息管理技能,对这些系统的维护和使用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系统出现故障、不会维护和恢复功能;多种数据管理系统产生了大量数据,但不会分类和分析,进而用来指导高校的科研工作。从而导致了学校的大量资金和资源的浪费,阻碍了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
1.3 科研管理观念落后,不能服务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长期以来采取上面统一领导,下面执行的方式进行管理。在管理目标上仅仅追求课题和奖项的级别和层次,强调项目的支持经费,产出的成果多为大量的论文、检索报告和结题报告等等, 成果单一;在管理过程上, 局限于项目的申报、立项、组织实施、项目结题鉴定、成果申报奖励这一固定过程, 缺乏科研成果的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途径。在管理理念上,强调了项目目标的完成,大部分科研科技成果不能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失去了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1.4 科研管理的激励机制不完善,不能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激励机制是利用和比较评价的心理机制对行为的制约作用,利用经济杠杆,创建合理的奖酬分配体制和公平环境,激发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职业满意度,从而使管理效益最大化。在日常的科研管理制度中,高校对科研产出如论文、成果、获奖、专利等根据级别的高低制定合理的奖励措施,但是高校对科研管理人员付出的劳动,却没有量化的奖励措施,甚至在晋升职称时科研管理人员往往受到许多限制。这种机制严重地挫伤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因此,建立或完善针对科研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显得十分迫切,让任劳任怨做事的人看到希望,让不想做事的人有动力去做事,提高工作积极性,共同分担繁重的工作。
2 信息化背景下提升高校科研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高校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各个方面加强发展的力度,其中科研管理工作也必须加强。目的是用强有力的科研管理工作来促进高校的科研发展,为高校的科研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使高校在科学研究和产学研等方面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创新是高校发展的本质,也是高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在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观念已经不适应目前的科研管理工作。每个管理人员都面临巨大挑战,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各种信息管理技能,更需要改变落后的管理观念,树立创新精神和强烈的服务知识。创新要求我们在科研管理中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创新使用各种信息管理方法,使科研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从而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为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服务。管理创新的难度往往比科技本身的创新更困难,这需要每个管理人员要有积极的工作热情,要对学校的发展有强烈的使命感,这样在复杂和繁琐的工作中找到创新的方法。另一方面,科研管理工作的创新可以更大地激发管理人员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促进管理人员自身的发展 ,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圍。然而,目前我国的科研管理的信息系统虽然已经广泛建立,但是各自为阵,整体效率比较低下,许多科研信息被闲置,没有被分析和使用,浪费了学校的大量资源。高校的当务之急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建立一个完善的科研管理系统,使这个系统能服务于高校各个方面的发展。
3 信息化背景下提升高校科研管理能力的途径
3.1 加大投入,建立稳定和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
对已有的科研管理人员学校要定期组织他们培训,学习现代先进的信息管理知识;多走出去,和同行交流、参观学习。同时学校要强化对科研管理人员的考核和管理,对先进的人员要提高奖励力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学校要重点引进优秀的科研管理人员,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科研管理队伍, 这是整个学校科研管理的基础。稳定的科研管理队伍对学校的科研有重要作用,如果队伍垮了,日常的管理工作就会陷入瘫痪,提高科研管理能力更无从谈起。科研管理首先是为广大教职工服务的。要树立优质服务意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学校不仅需要大量的优秀研究人员,还需要业务精湛的管理人员,学校要在这方面持续加大投入,通过政策导向,使科研管理人员安心本职工作,乐于奉献。需要注意的是,在信息化背景下,科研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突出对大数据的学习和使用,加快培养和引进这方面的人才,这样才能在后续的竞争中保持不败。同时富有经验的科研管理人员要积极指导新人,通过 “传帮带”,延续好的管理经验。学校要引入奖惩机制,严格业绩考核,定岗定薪。提高科研管理人员收入,职称评定给予优先,激发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3.2 信息化背景下树立新的管理观念
近年来,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崭新的技术手段迅猛发展,被广泛应用,已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很长时间内必将成为科研管理的主要支撑。面对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管理人员不能故步自封,要转变观念,主动学习新的信息管理知识和技能,并在工作中熟练使用。如果固守传统,拒绝学习,则必然会被淘汰。落后的管理观念在我国高校里还是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的惰性心理,不肯并害怕学习新的东西,有很强的畏难情绪。这些旧观念严重阻碍了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和管理人员自身发展。只有彻底转变旧的观念,积极学习新的管理知识并不断创新,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和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发展的基本要求。摒弃旧的不合理思维,放下身段,主动学习,强化优质服务意识,才能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3.3 不断实践,勇于创新
科研管理工作头绪众多、极其繁琐,但是要提高效率,也要有创新精神, 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要不断改进已有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科研管理人员要勇于放弃过时的经验, 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化背景下,跟上时代的步伐,为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3.4 建立定量的科研管理评价标准
科研管理是高等学校和各研究所类的重要职能之一,大部分高校对教学和科研十分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制定了完善的考核和奖惩制度。但是对科研管理没有科学的量化标准,主要原因是科研管理许多是事务性工作,比如科研成果的统计、科研项目的检索,科研成果的分类和归档等等,这些工作很难量化,各个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量化标准来考核科研管理工作,这对促进高校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各级领导应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切实推进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在实际量化工作中,要到基层科研管理人员中充分调研,倾听他们的意见,并参考兄弟学校成熟的经验,制定初稿,先小范围试行,如果效果好,才能在全校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要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能及时调整。有理由相信科学的量化标准一定能促进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信息时代,科研管理工作内容、方式、思维和途径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和新情况,这对科研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科研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在實际工作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业务能力,才能促进学校的科研管理,才能使自己不断发展。科研管理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并提升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创科研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安雪飞.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12):54- 55.
[2] 胡澄宇.关于加强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的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8):59- 60.
[3] 朱述钧,刘红锦.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探讨[J].现代农业科学,2008(9):117 -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