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村村响播控平台及终端建设方案研究
陈子强
摘要:为了更好地落实村村响工作,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笔者根据自治区广电局的文件精神和市广电局“村村响”工程的建设技术指导意见,结合巴林左旗自然地理等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关键词:村村响;播控平台;终端;工程规划设计
以科学设计、安全可靠为前提,笔者对全旗11个苏木乡镇,166个行政村、570个自然村进行实地勘察、监测,取得实际数据信息,确保制定的整体方案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准确无误。实施广播村村响工程,要以苏木乡镇、行政村为主体,根据“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建设原则,按照“政府主导、广电实施、全面覆盖”的建设思路,结合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大力提高农村牧区广播“村村响”覆盖水平,全面完成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任务。
1.基本情况
1.1地理情况
巴林左旗位于大兴安岭南端脚下,属山地丘陵区,总面积为6644km2,总人358000人。总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呈不规则缓坡型。其地貌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川地3种类型,山地面积占65%,丘陵面积占15%,川地面积占20%,北部、西北部多为山区,中南部多为丘陵区。
北部西北部山区:本区从三山乡南部开始,呈弧形至哈拉哈达镇西部以北地区,面积313万亩(注:1亩=666m2),占全旗总面积的31.4%。海拔800~1720米,相对高度200~700米。为浅切割中山地貌,西北高于东南。1000米以上高山18座,最高山峰1724.3米。
中南部丘陵区:本区为碧流台镇以南,面积为559万亩,占全旗总面积56.1%。山势低缓,山顶多呈圆顶状,海拔500~1000米,相对高度100~500米,坡度一般小于20°。
河谷平川區:主要分布在碧流台镇、十三敖包镇、林东镇、隆昌镇。面积124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12.5%。海拔高度400~600米之间。
巴林左旗现有行政村165个,林场3个,矿区二十多个。
1.2信息发布需求
(1)技术传播:能够及时有效地将国家的惠农政策、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气象信息等第一时间传送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
(2)党政领导讲话:各级领导可通过手机、固定电话、电脑接入等手段,对广大人民群众发表讲话,让领导贴近群众。
(3)公共应急指挥:应对突发事件、灾前预防及灾后重建,通过电话或电脑接入指挥现场工作。提高效率,稳定秩序,缩短第一现场的反应时间。
(4)政策法规宣传:向广大农村宣传各种政策法规,如医保、计生、税收及补贴等。
(5)农业气象播报:每天播报农业气象,有效防灾减灾,并根据气象情况提醒农民注意耕作。
(6)农业知识普及:给农民传播现代农业知识,把最新的农业科技带入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三农。
(7)农村文化教育:统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建设,提倡新农村文化风尚,引导新农村健康生活。
(8)农村信息交互:通过语音播报,及时发布农业市场信息,以及通过短信、电话、网络提交需求信息。
(9)乡村娱乐生活:收听歌曲、电台等娱乐节目,村民可电话接入,参与点歌播放等。
2.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现状
2.1信号总体覆盖情况
巴林左旗有线电视网络遍布全旗每个行政村,利用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大大地减少运营成本,也节约大量资金,同时安全播出也得到保障。
有线电视信号已全部覆盖全旗各行政村,调频广播覆盖大部分地区,所以选择有线电视传输是解决村村响的首选。
2.2网络覆盖具体情况
巴林左旗现有行政村165个、国营林场3个,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旗所有行政村和3个林场,运用有线电视网络可以实现整体覆盖。调频模拟广播覆盖只能覆盖靠林东较近地区的82个村庄。地面数字电视只能覆盖少部分地区、二十多个行政村,所以说利用有线电视网络传输是首选。
3.建设方案
3.1建设目标
建设基于有线网络的调频副载波的广播村村响系统,完成对168个(行政村165个、国营林场3个)全部覆盖,覆盖总人口达到17万人,实现广播村村响日常广播、信息分级分区发布、设备及终端编码控制、设备及终端管理监测、应急广播等业务功能。
3.2建设内容
3.2.1播控平台建设
(1)平台架构。县级播控平台承担系统的管理和播发控制功能。县级播控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管理控制平台,主要具备日常广播节目传送、语音切播、播发控制、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监控、系统配置管理、安全认证等功能,同时预留县应急部门应急信息接入、国家应急广播系统信息接入等接口,为今后该系统发挥应急广播功能留下升级空间。乡镇及村级负责人在通过电话、网络进行严格的安全认证后,通过该平台播发必要的信息。
村村响播控平台主要由广播村村响管理系统及相关硬件设备构成,采用调频副载波技术方案。广播村村响管理系统结合电话及短信接入播控器接入各种日常和应急信息,通过音频切换控制器,实现优先级判断及音源输出,根据要求生成指令数据和音频数据,并与安全服务专用设备配合对指令数据进行签名进行。无线数据广播系统(Radio DataSystem,RDS)编码控制器实现指令数据的生成、封装,并结合安全服务专用设备对数据进行签名。最终通过RDS调频调制器进行节目和指令的调频调制。音频编码器则按照要求实现对模拟或数字音频的编码。终端通过接收应急广播信息,主频点进行频点的轮询并进行RDS信息解调解码,将等级高的频点的应急广播节目在副频点上进行播发,实现村村响广播信息的播发。
(2)平台功能。县级播控平台具备如下主要功能:
①日常节目播出功能。县级播控平台能够接收上级或本级节目通过编码器编码形成日常广播。
②乡镇及村级接入处理播发功能。县级播控平台对来自乡镇及村级负责人通过手机或固话接入的语音信号、通过麦克风接入的本地语音信号进行合法性验证,并进行解析提取消息开始时间、持续时间、覆盖区域编码、消息内容、辅助数据及其他相关参数后,传送给播发控制系统进行处理。
③播发控制指令生成功能。能够按照确定的封装协议和数据格式,按需形成日常广播消息指令,根据需要送达地面数字电视发射台站/有线数字电视前端/调频发射台站,随同播出节目一起发送至各个终端,用于远程激活和控制终端进行节目播出。
④信息发布及效果评估。能够将文本消息转化成语音,并向指定区域进行消息发布,同时接收广播村村响终端的播发结果反馈数据,按照要求进行数据统计,对播发效果进行评估。
⑤系统管控功能。能够通过回传网络接受重点终端回传的终端工作状态、节目播出结果、终端故障状态等信息,实现系统的可管可控。
⑥系统设置功能。县级播控平台具备网络通信参数、通信协议的设置、操作人员角色和权限的分配设置以及可接受消息来源地址的设置等功能,以及终端各类参数的配置和管理功能,满足日常系统运维的需要。
⑦安全认证功能。县级播控平台具备对接入信息(目前主要为乡镇和村级负责人员的语音和网络接入)进行安全审计和人员身份权限识别,同时将终端播发控制指令进行数据安全签名,终端只有在接到合法的指令后才被激活及播出节目,本項功能在信息传送层面为本系统提供安全播出保障。
3.2.2传输覆盖网络建设
巴林左旗有线电视网络遍布全旗每个行政村,运用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大大地减少运营成本,也节约大量资金,同时安全播出也得到保障。所以选择有线电视传输是解决“村村响”广播信号传输的首选。
3.2.3终端建设
(1)终端建设概况。本期村村响终端建设以行政村为单位建设,每个行政村要建立一个收扩机和大喇叭组,收扩机功率根据喇叭数量确定,以满足最大功率输出要求。共部署基于168个有线网络的调频副载波收扩机、672个喇叭。
(2)终端功能。村村响终端能够播出日常广播节目及上级发布的内容,支持本地话筒播音;终端对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进行验证,并执行合法的控制指令;具有存储功能,能够记录上级发布的内容及本地播出内容,实现播放内容可追溯;具备无人值守及自动开关机功能。
收扩机具有音频、USB,DVD接口,并预留向下传输设备使用的信号传输和电源接口,预留用于本机信息发布的手机卡插槽;能够自动解调输出音频,并启动机内220 v进行音频广播。音柱、收扩机的开关状态和音量大小支持断点记忆,音频输出额定功率不小于10W,音量连续可调。
每个村村响终端分配独立地址,播控平台可以对村村响终端实现点对点或点对面播控管理。根据本地组网条件,终端设备采用基于GPRS覆盖网的回传技术进行回传,每个行政村保证一台具备数据回传功能。
村村响终端外置电源保险丝,采用三芯电源线插拔设计,具备防漏电、防雷保护功能,支持自然散热及宽电压。室外设备具备防风、防雨雪和防腐功能,能够在160~250 v电压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