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文化之源

郭红梅
摘要:音乐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主要组或部分,音乐作为原始文化现象之一,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溯音乐起源,对于我们全面的了解音乐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研究现代音乐、发展音乐、把握音乐的时代特点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巫术宗教说 情感表达说 自然模仿说 劳动说 多源说
音乐究竟是怎样产生的?音乐的源头在哪里?由于没有任何文献或确实的文物来证明,音乐的起源成了一个复杂而又神秘的问题,一些专家和学者虽根据一些迹象、神话传说、零散文物等进行研究推论,得出了一些有一定价值的观点和看法,但众说纷纭,看法不一。
有关音乐起源的问题虽不可定论,但从目前来看,音乐是人类表达真情实感的一种艺术手段,它的产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已经形成了人们的共识,正如《乐记》中所说那样:“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因此,音乐的产生与人类的生产劳动息息相关。
一、巫术宗教说
“巫术宗教说”认为,音乐是人们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的。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能够生存,必须要与大自然作抗争,在无力战胜大自然的恶劣的环境条件时,就需要一种精神的力量来支撑,让身心所承受的压抑和苦痛能够释放一些、缓解一些,从而得以解脱。如:《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古代朱襄氏在治理天下的时候,经常遭遇大风,各种东西被风吹散,草木果实都结不成,所以士达做出五弦的瑟,用以引来阴气,用以安定人们的生活。到了阴康氏治理天下的时候,阴气弥漫,滞伏而且凝聚着,阳气受到壅塞,不能按照应有的秩序运行,人民的生气郁抑而呆,筋骨收缩而不舒展,所以制作音乐、舞蹈来疏导它。
以上内容就是说原始人类与旱灾、水灾作斗争中,无能为力时所需要的力量。这是音乐起源的一个方面,也是原始社会音乐重要的社会功能,至于音乐有没有预期的功能,最起码达到了精神上的胜利,原始人把精神神秘化,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巫术。这些美丽的传说说明了音乐仿佛可抗拒魔力,使音乐具有一种宗教的意味。
二、情感表达说
“情感表达说”认为,音乐是远古人类为了表达感情和愉悦而然产生的,由于感情的冲动便创造了音乐。他们高兴时,相互拉着手跳舞,并发出一种身心舒畅的声音,这就是感情的表达、流露。他们在获得猎物之后,常常聚集在一起,以歌舞庆贺,也就是娱乐。“有戎氏有二佚女,为九成之台,饮食必之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隘隘。 二女爱而争搏之,复以玉筐; 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及。二女作歌,一终……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释义:有戎氏有两位美貌的女子,造起九重的高台来住在上面,饮食的时候必定要有鼓乐。“上带”叫燕手去看看她们一一燕手鸣声“隘隘”地去了。这两个女子十分喜欢它,因而争着扑住它,用玉筐合着,过了一会,揭开筐来看它,燕子留下两个蛋,往北飞去,从此不再回来。这两个女子做了一首歌,第一段说“……燕子燕子往哪飞……”这就是最早的北方民歌“北音”。 《吕氏春秋·音初篇》。
三、自然模仿说
“自然模仿说”认为,音乐产生于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对大自然音响产生感染,从而模仿大自然的音响,诸如鸟类的鸣声等。《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了这样的传说:1.尧立为帝以后,就叫质制作音乐。质就仿效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来作歌,就用麋鹿的皮革在瓦缶的口上,用来敲击或拍打,再就是用击打石片,用以模仿“上帝”玉磬的声音用以引来百首跳舞。2.从前黄帝派伶伦制作乐律……接着又制作十二个简体,拿着它至昆仑山的下面,听着凤凰的叫声,用以划分十二律。
其实,大自然不少鸟类的鸣叫是有固定音程的,如杜鹊、百灵等,三度、四度音程最常听到,我们的唢呐曲《百鸟朝凤》不就是用唢呐来模仿各种鸟叫而优美动听吗。所以原始音乐音程的形式,有可能模仿鸟鸣的因素。最古老的吹奏乐器骨笛和陶埙,其发音高度与鸟鸣非常相似。至于《吕氏吞秋·古乐篇》记载的关于黄帝时伶伦作乐曾经“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 ”,本身说法虽不合理,但可能是以音乐形成过程中曾模仿过鸟鸣这一观念延伸过来的。
四、劳动说
“劳动说”认为,音乐直接产生于人们生产劳动。人类的进化是不断劳动的结果,人类在进行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着精神财富。例如,民歌即流落于民间的歌曲,就是我们的祖先在劳动过程和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不过早期的民歌是一种简单的劳动号子,它直接服务于生产劳动,反映了劳动者的生活和情绪,刘安在《淮南子·道应训》中谈到古代的《邪许歌》:“今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也正像鲁迅先生在他《门外文谈》一文中说的那样:“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来是不会说话的,没有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但是由于在一起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进行沟通,这样慢慢的才练出复杂的声音来。比如那时大家共同合力抬木头,人人都觉得很吃力,却不会表达这个意思,是就哼出了一个腔调叫做‘杭育杭育,”这里所说的 “杭育”和“邪许”一样,是为抬木头的动作协调、减轻劳累而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声,它是劳动号子的雏型。这就告诉我们“劳句号子”——最早的民歌是怎样产生的。在《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有一首相传黄帝时流传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可算一首表现原始社会人们用弹弓猎取食物的远古时期的“ 猪歌”。再如《易经》中有“女承筐无实、士割羊、无血。”这是描写男女牧民剪羊毛劳动的一首歌。由此可见远古时期的民歌与人们的劳动生活关系极为密切,这时的民歌反映的内容多是劳动。劳动实践,是民歌产生的主要原因。劳动的呼号为它形成音调,劳动的节奏为它提供了节奏、节拍等。
五、结语
有关音乐起源的学说,还有说起源于人类的童年、婴儿的哭声等等。总之,纵观诸多学说,从现在各种音乐的种类上来看,都有一定的依据和可能性。或者可以说哪一种类的音乐来源于哪个学说。也就是说音乐的起源是多元化的,具有多元性。但不管哪一个学说都是人类劳动实践的结果,是劳动创造了人类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自身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因此,有关音乐起源的“多元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笔者更侧重于“劳动说”。必竟大部分音乐作品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是分不开的。
相关文章!
  • 中国动画色彩场景的传统内涵与

    崔可1928年,美国影业首先开始使用“动画背景”一词,当时叫衬底。“动画场景”指的是动画剧单元场次中的空间环境设计,是主体角色思想感情的

  • 浅述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

    【摘 要】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不仅是促进民主行政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政府绩效评估质量的有效途径,确定绩效评估的指标和标准,明

  • 插画对美术元素的运用研究

    赵雨薇一、平面插画的探索和研究(一)平面插画的概念插画,西文中统称为illustration,源自于拉丁文illustraio,有照亮之意。插画有使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