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配对课的五个教学策略
战京玉洁
【摘要】认知作为五大领域之一,在听障儿童全面康复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配对是认知领域中重要的认知教学目标。实际教学中配对目标的实现过程或侧重于表达,或一味强调认识而显得有些枯燥乏味或脱离生活情境等,课堂教学存在一定误区。通过采取观察法、个案研究的方法,经过一线实践,积累了教学经验,认为上好一堂配对课,需要掌握好5大策略:科学评估制定目标、注重已有生活经验、适时创设游戏情境、开展绘本阅读、在生活中进行巩固和延伸。
【关键词】听障儿童?认知配对?教学策略
认知就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领域主要协助听障儿童积累对于外界事物的经验与认识;学习认识外界事物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进行抽象层面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可见,认知领域的教学对听障儿童的重要作用,而配对又是认知教学目标中的首要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配对目标的实现过程或侧重于表达,或一味强调认识而显得有些枯燥乏味或脱离生活情境等,课堂教学存在一定误区。笔者经过一线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认为上好一堂配对课要做到以下5点:科学评估制定目标、注重已有生活经验、适时创设游戏情境、开展绘本阅读、在生活中进行巩固和延伸。现以配对中的教学案例来阐明这些观点。
一、科学评估制定目标
案例1:赵某某,男,出生于2013年5月,感音神经性耳聋,双耳100分贝以上,极重度听力障碍,智力较好,父母均是教师,家庭和谐,一岁零两个月时初次佩戴单侧人工耳蜗,初到康复机构开始接受听力语言康复。
评析:评估是康复训练的起点,经过科学的评估,对个案的认知能力才能有比较客观正确的认识,进而制定出难度适宜的目标,并在听障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该个案处于第二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凭借语言符号象征游戏、延迟模仿等示意手段表征外在客体的能力,但此时思维具有前概念性,徘徊于概念的一般性与组成部分的个别性之间。此阶段儿童的各种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内化而成为表象或形象思维,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的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出现了表象思维。此阶段的主要特点:相对具体性,儿童开始依赖表象进行思维,但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儿童只能站在他的经验的中心,只有参照他自己才能理解别的事物,而认识不到还有他人或外界事物的存在,也认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故又称为自我中心思维阶段。上述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共性,但每个孩子都有其个体差异性,经评估了解到个案可以完成实物与图片的配对,制定配对的教学目标为“动物—爱吃的食物”“动物—居住地”“物品—用途”“花朵—季节”。在个案的最近发展区内,使个案能“跳一跳,够桃子吃”,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起点更有利于个案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已有生活经验
案例2:“物品—用途”的配对教学中,结合个案的家庭情况,认知经验建议选择生活中常见熟悉的物品来让个案学习。例如,钥匙—锁、笔—纸、电视机—遥控器。
评析:选择个案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目标能更容易帮助其理解,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这点。比如,将目标制定为“种子—土地”“乳胶漆—油刷”。目标设计不符合个案已有的生活经验,不切合该个案的生活实际,给个案的学习增加了难度。目标如改为“碗—勺子”更合适。
三、适时创设游戏情境
案例3:我们在学习“动物—爱吃的食物”配对时,创设动物园的情景,准备很多的动物头饰和食物。例如,“小猫—鱼”“小狗—骨头”“熊猫—竹子”,让个案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并戴上头饰扮演小动物去找出喜爱的食物。
评析:情境教学是指运用具体的活动场景,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教学方法。在我们的听障儿童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听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适合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听障儿童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训练过程,把听障儿童带入情境之中。法国大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小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同样,游戏也是听障儿童的基本工作,是听障儿童学习的基本方式和获得语言的最佳途径。游戏是听障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能给听障儿童快乐,也可让听障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上配对课的时候,我们教师让听障儿童不断地去重复或死记硬背动物爱吃的食物内容,孩子容易产生腻烦心理,听障儿童或许只能记住特定形象的动物与实物配对,一旦换了形象就有可能不认识。把所教课程设计成为相应的游戏活动,那么孩子就会充满兴趣。准备很多的动物头饰,在让听障儿童说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扮演小动物,在这样的游戏情景下让他们来学习就会轻松的多。
四、开展绘本阅读
案例4:“动物—居住地”的配对教学中,选用绘本《偷偷看里面》系列丛书《动物的家》进行教学,通过带有感情的朗读、视觉感受、图文同步欣赏、配合故事节奏翻页、适度有效的提问、鼓励孩子自主阅读等方法实现教学目标,个案乐意参与,配对正确率较高。
评析:根据听障儿童的身心發展特点,内容选择符合听障儿童认知水平、阅读心理,与其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绘本。绘本故事蕴含大量的认知元素,能有效丰富个案的生活经验,除此之外更涉及到遵守规则、热爱阅读、享受阅读乐趣、分享、关爱、合作、友情、文化风俗等内容,对培养听障儿童阅读兴趣、观察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及审美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五、在生活中进行巩固和延伸
案例5:以洗浴用品为例,课堂中进行了“沐浴露—洗澡”“洗发水—洗发”“润肤露—擦脸”配对教学,可以在超市进行拓展。教师带领个案去超市洗化区情景教学,告知个案还有哪些属于洗浴用品。例如,“洗澡巾—搓澡”“吹风机—吹干头发”等,增加个案的生活经验,将配对能力灵活应用于生活中。
评析:课堂教学中配对能力的培养是有限的,在实际生活中更要及时进行巩固和延伸,这样才能丰富听障儿童的生活经验,帮助听障儿童认识外界事物的多种形态,最终目的是能够学以致用、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总之,每位听障儿童的认知水平与能力都各不相同,列举的五种教学策略要根据个体差异灵活运用、因材施教,使听障儿童的配对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进而促进听障儿童认知能力的长足发展。
语言能力的提升在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他们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通常来讲,4岁前儿童已能轻松地运用带有一定较复杂的语法的母语与人交流,5~6岁儿童已经能够熟练运用语言来反馈自己的心理与想法。本文以儿童句法习得的发展规律作为切入点,总结归纳学龄前各年龄段的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希望借此探索,对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瑞士]让·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何侃.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M].南京: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117.
[3]孙祖复.福禄贝尔的生平与教育思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培利·诺德曼.话图: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M].台东: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2010.10.
[5]陈鹤琴.家庭教育[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1.
[6]祝士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