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教育盈利模式的思考

    【摘要】本文回顾互联网对教育行业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已出现的几类“互联网+”产品类型,探索“互联网+”在教育行业发展和盈利的可行性。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行业;

    【作者单位】文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随着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各类商家都想利用互联网来改变传统行业,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使原本受到时空限制的教育资源得以释放,教师和学生都能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资料。所以,“互联网+”教育的市场已经打开,商家怀揣着在融资市场得来的资本,开始了在教育行业的创业。而创业能否成功,当然是由买单的消费者说了算。本文用公式“互联网+?=?”来探讨“互联网+”教育的盈利模式以及相关思考。

    一、“互联网+”教育的五种模式

    1. 互联网+题库=组卷系统、作业系统

    在传统的教辅图书出版中,能拥有数量庞大、更新速度快的题库应该是众多出版商的骄傲。然而,这一号称“老师最需要的产品”真的是老师“最需要”的吗?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位教师每个学期所需题库不超过3份,尤其是考试成绩突出的学校,题海战术是其法宝之一。所以,作业这一环节可以通过信息化介入。但我们要思考的是,把作业搬到网上来,好处在哪里,是否有需求,出版商能否由此盈利?从题库设计者的角度来说,设想老师能通过此系统迅速分析统计学生的答题情况,继而找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但是,大多数的家长并不想让学生回家后使用电脑。对学生而言,在电脑上完成作业存在着诸多不便;对老师而言,有些题型(如作图题)没法在电脑上做,只能改为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对出版商而言,要使家长在目前免费资源还十分充足的情况下心甘情愿付费使用,还有些困难。

    2.互联网+名师视频=网上课堂

    MOOC(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也叫慕课,是一种新型的在线学习形式,主要形式是通过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录下来,放到互联网上供大家学习。由于在线学习的个性化程度很高,没有固定的上、下课时间,也不再拘泥于学科或专业知识体系结构,而是以学习者的问题为中心,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个性化的、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知识结构。目前MOOC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的多数是本科课程,其学习时长为40—60分钟,且一些名校名师的课程多以英语授课为主,在这些平台上学习完成的课程率、获得证书率都偏低[1]。在中小学在线学习平台上,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比较流行。但是,这些视频是否真的被学生所需要呢?能力中等以上的孩子,在课堂上基本能听懂老师上课传授的知识,回家也没有必要把当天上课的视频再看一遍;而能力稍弱的学生,大多数回家后也不愿意再复习,更何况家长和老师本来就担心学生借上网的名义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所以,对教育出版而言,要实现教辅数字化出版的盈利,恐怕目前时机还不够成熟。

    3.互联网+电子书=电子书包

    电子书包拥有海量共享的优质学习资源和教育资源、互动性强等优势,曾在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有大规模部署的趋势。但在目前的教学现实中,电子书包进入课堂会产生很多弊端。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书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而电子书包中的快捷书写功能必然使汉字的书写逐渐边缘化,最终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若教师对电子书包的使用不到位,在课堂上严格按照电子书包中的课件进行授课,学生盯着课件听课,就变成了“我讲你听”的程序化教学,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也缺少思维的碰撞,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的程式化[2]。我们曾尝试给某县级中学一个班的全体学生配备平板电脑,并安装了相应的学习辅导软件,目的在于辅助学生学习。但一个月过后,学生反馈说平板电脑已被老师收回了,原因是很多学生并不是用平板电脑来辅助学习,而是下载了很多与学习无关的游戏APP在课堂或课后进行无节制的娱乐。虽然这次试点活动最后不了了之,但是这也提醒我们,拥有优质资源的电子书包要想达到设想的目标,还需要深入探索、研究使用者的真正需求。

    4.互联网+手机=拍照搜题

    随着智能手机图像识别功能的不断发展,许多APP产品在互联网应用中大量出现。学生只要在手机中安装了这类APP后,对着试题拍照上传,就可以自动获取匹配的试题解析和答案。某新闻直播节目曾经做过一个家长调查,发现高达95%的家长反对学生使用拍照搜题类的手机APP。在现实生活中,老师为了避免学生抄答案,通常会把教辅书后的参考答案剪下来,而这类APP却把答案和过程都给齐了,这就难怪有那么多家长会反对学生使用。2015年,这类APP最著名的有猿题库、学霸君、阿凡题等,它们都获得了千万元以上的融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投资者普遍看好这类刚需型的互联网产品。大量资本涌入,难免会造成产品的同质化,如果APP没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活跃度,那么如何留住用户将成为一大难题。所以,许多公司为了避免同质化产品在APP里加入了名师课堂、微课视频等,但这些是否都是学生需要的呢?还需进一步调查后才能得出结论[3]。同时,如何从这类互联网产品中实现盈利,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但此类产品的竞争肯定是越来越激烈的。

    5.互联网+语音识别 =智能评测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育模式存在“哑巴英语”的说法。英语教师并没有太多的课外时间与同学们一起练习口语,而语音识别与测评软件的出现与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英语听力、口语的考试分值已经计入中、高考分数,而这类软件可以较好地分析、跟踪学生的听说能力,市场前景广阔。这也是“互联网+”在线教育最有效的应用之一。以一起作业网、科大讯飞为龙头的多家企业早在这一市场中占主导地位,他们的商业模式各有千秋,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由消费者说了算。

    二、“互联网+”教育的突围

    专家曾经预测,未来3—5年将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互联网必然与教育行业更加融合。教育行业是一个发展较为缓慢的行业,即使有互联网的加速,一个“互联网+”教育项目从设想、资金投入到后期取得盈利至少需要数年的时间。各大互联网公司在2015年烧钱换来大量的用户后,已经没有钱继续烧下去,于是互联网教育企业开始抱团取暖,联合营造互联网教育的大生态圈。BAT三大巨头在基础教育领域已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如百度传课、作业帮、阿里钉钉、淘宝同学、腾讯课堂、易题库等。一些传统的教育行业和出版机构也纷纷加入互联网教育的大市场,如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导的“中国大学MOOC”、凤凰出版集团的“学科网”等。2016年,互联网教育企业的融资可能不会像2015年那么汹涌,盈利模式或许会出现转机。

    1.“互联网+”教育或在三四线城市突破

    由于地域的限制,使得三、四线城市的教育资源稀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三、四线城市的家长和学生已将这一需求转向互联网教育。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一、二线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将通过在线课堂等形式快速扩散到三、四线城市,实现大规模的传播。在优质教育资源传播的过程中,具有传统教辅出版优势的出版社,如能借助其拥有的优质教师资源和已有的销售途径,为广大师生提供方便,或可在2016年实现“互联网+”教育模式的盈利。

    2.教育类APP或进入付费使用阶段

    教育类APP在2015年获得了许多用户的好评,因为其具有可操作性强、互动性强、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学习等优势,但是免费的APP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意义。互联网教育企业的盈利模式还是要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为学生提供真正个性化的服务,让其具有付费价值。某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用户愿意为体验好的互联网教育APP付费,这反映了用户具有为优质内容付费的意识。在这些愿意付费使用互联网教育APP的用户中,一半以上的用户可接受的产品价格在10元左右,这与现行的多数互联网APP应用价格接近。

    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使教与学都在围绕互联网展开——教师通过互联网教,学生通过互联网学,家长通过互联网查,知识在互联网上传递,线下的各类活动成为互联网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在2016年 “互联网+”教育市场中,我们期待能够涌现出更多的新技术来推动教育行业的发展。

    [1] 刘杨,黄振中,张羽等. 中国MOOC学习者参与情况调查报告[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

    [2] 沈肖冰. “电子书包”进课堂的利与弊——“电子书包”,你慢慢来!——谈“电子书包”进课堂之弊端[J].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5(1).

    [3]维丝. 在线教育题库之战[J]. 计算机应用文摘,2015(7).

相关文章!
  • 把握舆论导向传递正能量

    茹红<br />
    突发性公共事件直接影响公共利益,因此备受关注。处置得当,可以化不利为有利,处置失当,将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 绩效考核与企业和谐

    胡日平<br />
    【关键词】绩效考核 企业 面谈 和谐<br />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重要部分,是对职工工作的表现和实绩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 学术编辑在“互联网+”转型中的

    【摘要】数字信息媒体技术的迭代发展,引发了出版业又一次革命性变革。传统专业出版社如何转型,传统学术编辑如何转变为“互联网+”编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