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 要:当前在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格品德,智力支持、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及其社会功能,怎样更好地做好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工作,对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音乐教育;人格品德;智力支持;审美能力

    音乐是人们通过运用人声、乐器的演唱、演奏,借助特殊的技术手段,如语言、节拍、节奏、调式、调性、旋律、复调、和声、曲式、配器等,通过音响等表现形式,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生活,从而表达作者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教育是音乐工作者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并通过作品的传播与展示,把音乐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理解、感受、评价、愿望传达给社会大众包括我们的在校大学生,用自己的思想情感影响他人(社会大众),借此来实现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推动人类社会走向科学、民主、自由、光明的最终目的。音乐教育是通过用音乐艺术的社会功能来发挥作用,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同其他艺术的社会功能一样,都具有审美认识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审美愉悦功能等,因为人类的精神因素主要包括智力、道德、情感,心理学范畴它是知、意、情,哲学范畴是真、善、美,教育学范畴是智育、德育、美育。所以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作用在于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间接地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①这是音乐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也说明音乐作品不直接改造社会生活,而是通过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间接地影响社会生活的发展方向和进程。在此基础上,还要全面继承借鉴中外音乐文化财富。在中外音乐文化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成千上万、难以计数的经典作品和各种乐器,现代科技所创造的录音、传播技术也为我们认真观看、聆听这些经典作品提供极大的便利。认真反复深入地聆听大量的经典作品非常重要,不仅因为经典作品经受了长期的社会实践的检验,还因为他们确确实实是人类音乐思维、音乐语言及其发展逻辑表现方式的真正载体。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音乐工作者,针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开设的基本情况,笔者有几点思考。

    首先,我们要高度重视音乐教育工作。从一些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教育课情况来看,我们对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这是由于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在教学中希望自己的学生先学好专业课,认为把专业课学好就可以了。因此,这些院校就特别重视学生在本专业的培养,这样的思想观念长期以来对高职院校的管理部门和大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就导致在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教育公共选修课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甚至教育部门下发文件要求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教育课,但有的学校并没有开设,只是在检查的时候临时开设,应付检查。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出在领导不重视,具体的负责人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都应该高度重视音乐教育工作,充分认识到音乐课程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充分认识到音乐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的重要意义。

    其次,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注重教学观念。每个人都会经历苦难,但人生中还有许多美好的事情,比如说爱祖国,爱社会,爱人民,爱父母。每个人都有他的责任,都有他的担当,又比如说幸福感的问题,幸福感不一定和钱有关系,虽然穷得只剩下快乐了,但是很幸福。像这样深层次的东西我们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自己首先要很清楚,而不是简单让学生看一个视频。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他们喜欢看,有感动,但音乐教育工作者能否讲明白,作品好,好在哪里?音乐教育发挥的作用是具体到哪一个方面的?其实最终是引导学生要解决真、善、美的问题,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就要求必须提高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和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老师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是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一条,所以,要改变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再次,音乐教育工作者应提高专业水平,增强综合素质。音乐反映社会生活是全面的,所以,音乐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知道教学的重点应该在哪里,比如说爱祖国,友情与亲情无所不包。但在这个过程中,怎样去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课程课本的内容选择就显得很重要。课程为何选那些作品?现在大学生应该学哪些作品?这就必须要求提高音乐教师的素养,老师要把那些作品吃透,自己弄明白了,才能通过教学手段和方法去引导和影响学生,不仅仅是我们学一学,看一看就可以了。有很多老师对作品好坏的认知和普通人一样,只是感觉不错,好听、好看,这是不行的,这根本算不上感动层面,甚至理性和感性联系不起来,这是音乐圈的通病。如何做好音乐老师,怎样影响学生,这是一个最普通的问题,也是最尖锐的问题。因为音乐文化本来就有民族性的問题,甚至还有他的政治内容。比如我们讲交响乐,讲贝多芬,每个人每个作品都是具体的,从感情感性层面人们听到的只是一堆声音,但你一定要说明他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你要讲社会,讲历史,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贝多芬为什么成为乐圣,每一个作品究竟用什么样的曲式,是什么样的音乐语言。所有这一切都不能脱离内容,如果脱离内容以后,作品就显得非常空洞,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其实作品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就像作者的生命一样,要和当时的社会、文化、历史、社会思潮、文化思潮、哲学思潮联系在一起。比如说我们要讲贝多芬,就一定要和资产阶级大革命、启蒙运动和德国文学上的狂飙运动联系在一起,放在欧洲社会大动荡那段历史,那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上。贝多芬为什么会成为乐圣?就是因为资产阶级大革命代表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因为它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也是必然的。所以,这就要求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专业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最后,音乐教育工作者应有历史观,不忘初心。不断推动社会进步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所以,我们一定要讲作品创作的先进性、内容和形式,内容包括题材和主题,题材是客观性因素,主题是主观性因素。同时,我们要看它的结构,比如说曲式结构、音乐语言、物质材料、技术手段、表现形式等到底是什么,音乐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当然,还要讲作品的再现和表现,再现是体现在音乐作品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是音乐作品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所采用艺术语言的方方面面及音乐创作的先进性等。这样就可以平心静气地讲这个作品的主题它到底代表什么。学生听了有所得,因为它是跨文化的,有很大的历史跨度,有文化的跨越,它的价值和意义才能被揭示,而不是简单地放一段视频,是否学明白靠学生的悟性,这样,学生看不明白,也就影响不了学生。比如说中国的音乐作品也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学堂乐歌》,没有抗日战争就没有《黄河大合唱》,没有解放战争就没有《翻身农奴把歌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没有《歌唱祖国》,没有抗美援朝就没有《我的祖国》,没有1959年的西藏民主改革百万农奴大翻身就没有《唱支山歌给党听》,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没有《复兴之路》等。音乐教育工作者通过这些客观因素,主观情感的分析讲解,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社会情感,实现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

    总之,通过开设音乐教育课程,音乐教育工作者把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意境美、意蕴美、格调美、品格美、风格美,表演着的相貌、气质、记忆、服饰美等众多审美要素结合,借助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教育的魅力,使得音乐艺术成为他们一种极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这对他们的人格品德,智力支持、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注释:①沈英甲.民间科研,路该怎么走-陕西省第十四届“科学之春”(普及科学? 和谐发展)网上大联展-通网——《网络(http://zt.allnet.cn/)》,2006年3月13日。

    参考文献:

    [1] 洛伊丝·乔克希(加),罗伯特·艾布拉姆森(美),埃冯·吉莱斯皮耶(美),大卫·伍兹(澳),弗朗克·约克(美).二十世纪的音乐教学[M].许洪帅,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305-342.

    [2] 杨民望.世界名曲欣赏[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1:119-124.

    [3] 管建华.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的中国高等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4(3):1-4.

    作者简介:常金花(1974—),女,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音乐教学,研究方向:民族民间音乐。

相关文章!
  • 语言生态学视角下方言电影的价

    何芳芝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生态危机现象日益加剧,大陆两极冰川融化现象严重,人们也已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

  • 谈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

    杨丹【摘 要】群众文化活动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主要方式,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主要途径,组织与策划成为群众活动成功举办的

  • 张钊作品

    作者簡介:张钊,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