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细节护理在提高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作用
刘蓉蓉 王晓燕 宣玉红
【摘要】目的 通过案例观察,研究细节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对于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所起到的作用。方法 在我院儿科接受静脉穿刺的患儿中选取110例,随机分成两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55例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细节护理,对两组的治疗依从率、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进行观察,记录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结果 對照组患儿无论是治疗依从率还是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均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和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也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 细节护理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患儿治疗依从率,从而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并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有效减少护患纠纷。
【关键词】儿科;细节护理;静脉穿刺;成功率;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9..02
儿科临床治疗多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故儿科临床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技能是其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但是儿科患者年龄小,治疗配合度低,加之身体不适,甚至还有其他患儿的哭闹声,更容易让患儿极度不安、害怕,从而本能的抗拒医院,当医生、护理人员与患儿进行接触时,患儿的配合程度是远远低于成人患者的,患儿的哭闹、乱动等行为极大的增加了静脉穿刺的实际操作难度,对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也要求更高。其次,年龄小的患儿一般血管纤细,皮下脂肪丰满。因此,儿科临床护理人员在提高静脉穿刺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与患儿及患儿家长交流的技巧,善于从多方面做好细节护理,消除患儿的恐惧、不安心理,提升患儿接受治疗的配合度,从而促进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现通过分组比较,探究应用细节护理对于提高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重要作用,详情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在我院儿科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2~7岁,平均(4.4±1.1)岁;观察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2.5~6.5岁,平均(4.2±1.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静脉穿刺操作者的要求:为保证统计数据真实、可靠,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操作人员均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有过硬的穿刺技术并且善于与患儿和家属沟通。对于对照组患儿,护理人员予以一般常规护理,即在环境良好、舒适,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进行穿刺,准备好消毒液、无菌棉签、输液架、胶布等物品。穿刺严格按照静脉输液规范,穿刺后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情况。对于观察组患儿,在予以基础护理的同时还要应用细节护理,主要包含如下内容:
1.2.1 对患儿进行细节护理
①改善环境:
由于患儿的年龄普遍较小,对静脉穿刺的害怕程度比较高,因此为了能够让患儿感觉舒适并尽可能的放松,从而达到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的目的,护理人员应当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改善治疗环境。比如,相对于传统病房中的白色床单,患儿可能更容易接受带有卡通元素的儿童床单。因此,儿科病房内使用儿童床单、被套,病房中备有玩具,墙面上有卡通贴纸时,患儿紧张、排斥的情绪更容易被消除或转移,从而接受医生与护理人员,配合治疗。
②主动与患儿进行亲切沟通:
儿童患者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弱,在面对静脉穿刺时存在紧张状态,与成年人相比,患儿无法及时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当他们感到不适或害怕时,哭闹成为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因此,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儿进行交流,用温和的态度、询问的语言帮助患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于年龄更小的幼儿,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用患儿熟悉的语言、安抚动作去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与不适感,让他们能够逐渐接受并信任护理人员,同时也在输液治疗中更加配合。
③帮助患儿克服恐惧心理: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调动患儿的好奇心,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以确保讲给患儿的故事中包含患儿喜欢的元素,这样能够更快的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使其不良情绪得到缓解,从而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学龄儿童,因为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护理人员可以为患儿树立一些榜样,举一些榜样的例子,或者说一些榜样的故事,并引导他们向榜样学习。
④分散患儿的注意力:
护理人员在为患儿输液时,一方面要引导家长注意把控住患儿的身体,不要让患儿乱动,另一方面要在之前建立的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主动交流,比如患儿是否喜欢吃糖果、是否喜欢某种动物、想让妈妈带自己去哪里玩等,也可以为患儿播放一些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当患儿的身体逐渐放松,不再将目光落在护理人员的操作工具上时,护理人员要抓住机会熟练、准确的完成静脉穿刺。
1.2.2 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干预
①一般情况下患儿家属的心理反应:与成人自己患病时的感受不同,当患儿承受病痛时,患儿家属会因为不了解患儿病情是否严重、身体是否严重不适而过于紧张。孩子生病本就容易使家长产生自责、焦虑的情绪。在护理人员进行正常操作时,患儿因排斥、害怕所引发的哭闹可能会使患儿家属怀疑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操作不当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脾气较为急躁的患儿家属可能会对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表示质疑和抗拒,甚至有可能出现一些过激的言语和行为。
②针对患儿家属的心理干预:首先,护理人员应该预设出患儿家属可能出现的多种情绪反应并对其表示理解。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有亲切的态度,耐心的用温暖、易于接受的方式安慰患儿家属,在进行健康教育和讲述疾病治疗有关内容时也要尽量采用委婉的方式,以此赢得患儿家属的信任感。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多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确保患儿家属能够及时了解患儿的状况,认识到医务人员目前已经给出了最佳治疗方案。这不但能够缓解患儿家属的紧张情绪,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患儿家属能够专心安慰患儿、排解患儿的不安情绪。对后续的操作而言这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患儿家属可以有效配合护理人员安抚患儿、固定患儿的穿刺部位,从而帮助护理人员顺利完成静脉穿刺操作;另一方面,在一次穿刺成功后,患儿家属在患儿输液期间多与患儿交谈、安抚患儿的焦躁情绪可以有效避免因患儿排斥输液大幅度挣扎而造成的药液渗透、穿刺针脱落等现象。
1.3 观察指标
记录、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率、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儿治疗依从率比较
两组患儿的治疗记录显示,对照组患儿治疗依从率为83.6%,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率为94.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率远远高于对照组的治疗依从率,差值为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共55例患儿进行静脉穿刺,其中一次穿刺成功46例,成功率为83.6%;而观察组55例患儿中静脉一次穿刺成功53例,成功率高达96.4%。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的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儿家属满意率比较
为保证数据信息真实、客观、有效,在了解患儿按技术对于治疗的满意度时我们采用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两组患儿家属的意见。报告显示,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率不足90%,而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达94.5%,其中明确表示满意的有30例,比对照组多9例,两组满意率差值为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在小儿临床护理工作中,缓解患儿及患儿家属的紧张情绪对于提升患儿的治疗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我们意识到护理人员不仅要完善、熟练技术操作过程,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确保患儿及患儿家属都能够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放心、舒心、安心的情绪。一方面,护理人员要关注自身的服务态度,另一方面院方和医护人员还要注重治疗环境。比如改善病房环境、主动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鼓励安抚帮助患儿并帮助其克服恐惧心理,这些对于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文的分析结果可知:采用了细节护理手段的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该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率也远远高于对照组,其差值依次为12.8%、10.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应用细节护理手段对于提升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夕凤.小儿静脉穿刺时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2017,4(4):89.
[2] 杨玉娟.舒适护理在门诊输液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3):106-107.
[3] 刘成玲.舒适护理在儿科输液室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55):96.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