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单”——学生线上学习的助推器
张睿
摘要:在“双师教学”模式下,线下教师可以运用“自主学习单”提高线上教学的效果,弥补线上教学的不足。“自主学习单”的设计要重点关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两个目标,研读线上教学课例,根据本班学情和差异,为学生有针对性地量身定制。“自主学习单”的呈现方式要多元化,同时做到“预习单、导学单、作业单”三单的合一,贯穿学生学习的全程。
关键词:自主学习单 线上学习 线下学习 双师教学
因为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都开启了“双师教学”的模式(线上教师上课+线下教师指导)。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总结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也生发了诸多顾虑,如:网络学习中的互动不像线下授课那么便捷,孩子们会走神么?在线批改评讲作业,学生真的都明白了么?自己班的这些孩子们,在家学习的效果到底怎么样?这所有的顾虑其实都指向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的线上学习更加高效?笔者通过多方调研发现,尽管大家已经想出了很多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成效却不容乐观。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种做法,希望对这一问题的破解有所助益,那就是:运用“自主学习单”,使之成为学生线上学习的助推器。
一、为什么是“自主学习单”
这里首先需要说明的问题是,为什么是“自主学习单”,而不是其他?这就要从“自主学习单”对于解决线上学习问题的独特功能说起。
(一)增强学生对线上教学的适应性
常规线下教学,我们更多地将关注点落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巩固及检测上,而将预习看作是学生自己的事。但现阶段的线上学习,学习信息量大、节奏快,如果学生没有充分地预习新课,对文本及教学内容没有初步概念的话,听课时他就很可能跟不上线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尤其是一些接受能力弱的孩子,更是疲于应付,无法适应,渐渐地就掉队了。一些学习自觉性不强的学生,学习效果更是难以保证!
(二)提升学生在线上学习的专注度
我们可以把学生在线学习新课看作是一次登山活动。线上学习每堂课学习时间变成了20分钟,与常态线下教学相比,时间缩水一半,但学习目标和要求却并未降低。就如同,原先我们是一步一个台阶拾级而上,现在是一步两个甚至三个台阶向上奔。如果没有一份清晰的路线图和有力的助推器,大多数学生登起山来就会非常吃力,跟不上趟。如此,自然就会分心,无法集中注意力。“自主学习单”就是学生在线学习的“路线图”和“助推器”。这份“路线图”可以帮他们找到最快捷、最美丽、最适合他的路径,确保不会误入歧途。而作为“助推器”又能帮他们轻松上山,按时抵达,从而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
“自主学习单”让学生预习时有导向;听课时有衔接,越听越深入,越听越有兴趣;20分钟的学习就会处于一种探索发现的状态,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学习品质,领略语文的风景。用好了“自主学习单”,学生的线上学习就会比较从容,学习的紧张、焦虑和无助也会得到缓解,甚至消除。
二、怎么设计“自主学习单”
(一)超前观课,关注两个目标
现在,“双师教学”在线上执教新课的是录制课例的线上教师。我们作为当班老师只是在线下组织学生收看,进行学习答疑。平时教学前,我们一定是要备课的——研读教材,查找资料,设计自己的教学预案。“双师教学模式”下,我们似乎不用备课了。我们是不是真的就不用备课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仅要备课,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而且比平时的备课还多了一个环节,那就是提前观看这些名师的教学视频,仔细研究这些课例。他们都是各地的名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技艺,教学预案也是团队研讨、反复打磨过的课例,堪称精品!教学课例提前一周在省教育资源平台上线。研读这些课例,既是一次自我专业水平的提升,也是研制出高质量“自主学习单”的前提和基础。
统编语文教材是双线并进安排教学内容的。所以无论哪位名师教学,一定都会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内容。研究课例时,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名师在教学中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和策略来达成这两个方面目标的。与这两个目标相对应的引导性问题、实践性记录以及检测性题目,是“自主学习单”最基本的内容。
(二)量身定制,体现两个结合
“自主学习单”不能千班一面,一成不变。我们要尊重班级和学生的差异,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名师教学案例,为自己班的学生量身定制一份简单实用、针对性强的学习单。我们要努力做到两个结合:
一是与名师课例相结合。就像没有哪种灵丹妙药能包治百病一样,没有什么课是适合所有学生的。所以,我们首先要仔细研读名师课例,初步了解这节课的亮点是什么?这位老师的教学风格是什么?老师在达成“双线目标”的基础上,还有什么基于文本特点的独创性设计?我们将这些问题提炼出来,理清脉络,设计成引导学生在线学习的“自主学习单”,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就会为学生预习、听课、巩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线下教师应该是线上线下师生教与学的穿针引线人,“双师教学”也因此才能形成合力,产生1+1大于2的功效。
二是和本班的差异相结合。每一个班级千差万别,每一个学生也是独一无二。要结合本班学生情况,预测一下他们在学习中可能会在哪一个方面或某些知识点产生困惑,从而确定哪些是基础知识需要再强化;哪些是学生的短板或是盲点,需要再点拨;哪些是可以“蹦一蹦摘桃子”的新的生长点,需要再拓展。这些强化、点拨与拓展之处,也是“自主学习单”设计的重中之重。
做到这两个结合,“自主学习单”就能起到很好的衔接、融入、补白的作用,实现线上线下学习无障碍,教学一体化。
(三)不拘一格,创新呈现方式
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学生“自主学习单”体现的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它不是“预习单”和“一課一练”的简单叠加,更不是碎片化、杂乱无章的机械训练。它有着明确的目标和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评价任务已经嵌入学习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向知识学习的深处。它让学生真正经历学习全程,切实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要让“自主学习单”的这些功能得到全面的实现,其呈现方式也需作相应的创新。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单不是板起面孔的冷冰冰的检测,而是有趣的朋友、可亲的伙伴。“自主学习单”的呈现方式要多样化。这里推荐5种,供老师们参考。
1.路线图式
路线图式学习单具有游戏性、趣味性的特点。低段学生更适合用闯关、游园等形式;中高段学生可以采取知识地图的方式。学生在图示引导下,走过一遍后,再通过老师课上点拨、答疑以及课后训练,就基本能掌握这节课的内容了。
2.问题链式
这种形式最为常见。老师可以整合学习内容,设计出环环相扣,富有逻辑的问题链,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理解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不明白的难点知识。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资源查询,也可以借助线上学习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完成知识点相对应的检测题,从而进一步检验和巩固学习的成效。
3.表格式
表格式“自主学习单”条块清晰,泾渭分明。在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分为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等板块,按照教学进程,层层推进。学生按照程序以填空的方式逐步深入,完成学习。
4.思维导图式
思维导图的样式有很多,其最大的特点是知识结构化、学习要素化。常见的有鱼骨图、蝴蝶、智慧树等。老师可以将课前、课中、课后的要求或是教学重难点、拓展性资源等融入其中,让学生一看就明,一学就会。
5.对话式
我们可以创设一个模拟的场景,安排若干角色,通过对话的方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分享学习成果。学生可以场景中的某个角色为身份进行自我监控、学习探究和自主评价。
三、怎么使用“自主学习单”
(一)三单合一,贯穿学习始终
教师在学生观看教学新课的前一天,把“自主学习单”发给学生。“自主学习单”是“预习单、导学单、作业单”三单的合一,因此它应该贯穿学习的始终。要让学生课前通过学习单预习,完成字词句和阅读等方面的基础性练习。带着学习单上的引导性问题和自己预习时生发的问题走进新课,在观看名师教学课例时回扣问题,努力解决。这样听课就会更专心,也更有针对性了。课后再次做“自主学习单”,对线上学习进行巩固和检验。这样,本课的教学内容就熟记于心了。
(二)同步听课,完善“自主学习单”
建议在学生观看视频时,老师们和自己班学生同步观课。此时,教师要清空自己,转换成学生的角色,对照“自主学习单”,站在儿童的立场重新学习。此时,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这时,你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反观“自主学习单”是不是科学合理,还有哪些知识点需要于“在线辅导”时再次强调;二是酝酿是否还需补充适宜的作业。作业量一定要适中,切忌机械抄写,增加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三)汇聚分析,做好答疑解惑
线上学习结束后,我们要通过对学生提交的“自主学习单”的分析,全面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为我们接下来的线下辅导和答疑解惑提供依据,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这个环节,我们要强化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敲黑板,画重点”,保基固本。这里的“基”指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些可能线上老师已经讲过了,但我们还是要再强调一下。这样做似乎有些婆婆妈妈,但对于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线下带班老师,学生更熟悉,也更易于认同,在学生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是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通过批阅分析“自主学习单”,我们会全面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出错较多的学生,要直接点对点地沟通辅导,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及时总结反思,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当然,以上所说只是“自主学习单”的规定动作,作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还包含许多内容。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如课外阅读和练字就应成为居家学习每日的必修课。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引导学生作好阅读的规划、记录和分享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要提醒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鼓励他们天天练习,日有所进。
线上教学是防疫时期采取的一种特殊的、及时有效的教学形式,最后還建议老师们做好“双师教学”的记录和反思,为正式开学后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作好铺垫,从而实现由线上到线下的平稳过渡。
责任编辑:丁 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