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心智 构建理性 发展个性

    【摘要】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写作个性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详细论述了培养学生写作个性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写作教学 个性化写作 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

    写作教学是最具思想性和人文性的语文学科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行为将伴随人的一生,并为人未来的工作、生活及终身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它不仅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能力形成手段和语文能力的最高体现,它对学生心智的开发、个性的发展、理性的构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语文界前辈及同仁都高度重视写作教学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他们特别在心智开发方面的探索是非常深刻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在,本人将依据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对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体察生活,阅读文章,占有材料的丰富性

    大量地占有素材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学生占有的材料越多,不仅解决了“无米下锅”的难题,还为文章取材的新颖独特提供基础。那么获得材料的途径有哪些呢?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他还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充分说明叶老很重视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还有就是通过书本阅读大量文章,当然也包括看到听到的许多人、事、物,间接地获得材料。

    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多体察生活,多阅读文章,多收集写作素材。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做好两种“笔记”:一是生活笔记,即对生活中有所认识有所感悟的人、事、物通过书面形式反映出来;二是读书笔记,即通过阅读相应的文章,对有所触动的、受到一定启发的、有代表性的人、事、物,进行摘抄,并写下心得。让学生在生活、阅读过程中懂得积累,在材料的积累中懂得生活,既学习作文,又学会生活,学生自然就会在写作的人文环境中持续发展和成长。

    二、文体多样化,题目自由化,培养写作的自主性

    许多学生都乐于写“题目自定”或“体裁不限”或素材范围广且带趣味性题目的作文。为什么呢?因为不定题、不定体,学生有充分选择素材的自由,而且可以让学生“感于哀乐,缘故而发”,充分发挥其个性思维自主性,避免了无病呻吟和千篇一律之作。

    不同年龄和不同的个性特征有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思维有不同的作用。有的人喜欢写记叙文,有的人喜欢写议论文,这就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差别;而由于个人的经历,所受的教育和环境影响的不同,题材的选择当然也就各有千秋了。因此,作文题目最忌程式化,而应具有“弹性”,即趣味化、超前化、生活化、情景化,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地将作文跟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如《20年后的这一天》的题目,相对于其他一些单调的题目来说有情趣,有诱发力,会使学生马上进入写作状态,充分发挥想象力,不受干扰地想象着那时的情景。有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师,为美国一位疑难患者治好了病;有的想象自己已是一位科学家,这一天到木星去考察等。对于学生来说,世间的一切充满希望,这题目很合适他们的心理,且不受任何限定,是很受欢迎的。况且通过作文,又给学生一个设计自己、表达心愿的机会,这样的作文无人愁眉苦脸,个个都很投入,很潇洒地把自己定位在科学家、艺术家等位置。这种写作过程是充满紧张,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避免了用高压手段挤“牙膏”。这样既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主性。

    三、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强化思维的深刻性

    作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宋代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哲学家张载也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会学,学则必疑”,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都指出了不迷信,敢于怀疑,敢于质疑和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不迷信前人,不迷信教材,不迷信教师,所以在作文中,要求学生尽量发表自己的看法,树立自己的观点。比如,学校中常有一些老师会带病上课,甚至有的昏倒在教室里的情况,校领导也会在广大学生面前赞扬老师带病上课的事迹。对这难道没有人持不同看法吗?曾有一位学生就写了一篇《教师带病上课未必值得表扬》的作文,分析了教师带病上课动机虽好,但老师带病上课会影响学生的心情,效果是差的。更主要的是带病上课,病情加重,后果不堪设想,最后提出,教师生病应有及时治疗,以免延误自己治病的时间,以及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观点。诸如这样的作文,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想象或联想。学生的观察、思维完全可以由自己独立完成,从而在他的作文中反映出思想的深刻性。

    四、“情动而辞发”,“为情而造文”,展现情感的真实性

    文章本是有情物,一篇文章,一件作品就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精神世界,“是特别的感情的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冰心语)。众所周知,写作教学是必须点燃学生写作激情,还应丰富学生的情感并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让学生在写作中“情动而辞发”、“为情而造文”。当然,激情是一种冲动,是一种如痴如醉的入迷状态,是写好作文的催化剂。其实,它是内心强烈情感的外露。所以,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特的情感感受,并不断地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具体做法有二:其一,结合反映高尚人格、真挚情感、坚强意志的典范文章对其进行情操陶冶和情感培育,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生活情趣;其二,生活是培育情感的一块沃土。通过生活中充满真情的事件让学生真切体验情感,以及引导学生用情感去触摸人、事、物的品质。如,寒冷中母亲寄来御寒的衣服时的感动,是一份真情,多么值得珍藏,还如看到路边残者行乞,路人漠然,而小学生把自己的零花钱递给了他的一幕的触动,又是一份难忘的情感体验。“一枝一叶总关情”,多关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把自己的内心真实深切的情感积淀下来,写作时才能有感而发,展现真情,笔下的人、事、物就自然能鲜活起来。

    五、展示特长,深化特长,促进风格的独特性

    兴趣特长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这非智力因素可以弥补其某些智力因素的不足。由于学生个性不同,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比较拿手方面,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特长入手,加以引导,慢慢地使他们转为对作文的兴趣,如曾有一位学生对雕刻非常感兴趣,天天都要雕些东西,由此入手,让他把雕刻的乐趣写出来。后来他写的《刻刀带给我的快乐》就在《福建省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上发表。在写作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其他特长激发写作兴趣,同时深化其他特长,形成自己独特的作文风格。

    在作文方面,有的学生多情善感,景物描写很出色;有学生喜欢描写农村生活,表现出一定的乡土气息;有的擅长编故事;有的喜欢写诗歌。这都是学生写作的闪光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去研究这些个性心理,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写作优势,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兴趣偏好发展成一种独特风格。

    六、善于借鉴,扬长避短,形成语言的特色性

    一般说来,文章的内容一旦确定,就要借助语言这一媒介予以物化。“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同的写作个体,他们的语言应该是各有特色的。韩愈曾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主张,建议用个人的心灵去进行语言表达;法国作家福楼拜说:“如果一个作家有他的独特性,首先就应该从语言中表现出来。”我们读过唐诗中同为送别的诗句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它们能一同流传至今,令人百读不厌,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语言形式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表现了作者不同的情感,展现了作者不同的个性。

    因此,写作时,用语言特色展现个性,写出独特的感受来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呢?那就是在写作中,应要求学生注意借鉴有特色的语言和表达技巧,通过反复揣摩训练,兼收并蓄,化为己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电视主持人多能言善辩,而且风格各异:赵忠祥朴素自然,崔永元机智幽默,倪萍热情关切,方宏进严谨冷静,……还有就是古今中外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或句式独特或语句精美的美文,……这些都是培养独特语言的肥沃的土壤,值得学生去不断地吸收养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对某一特色语言的兴趣喜好,多仿写多品味。甚至可以鼓励他们用自己所形成的语言风格去大胆地表达,以凸显自己的个性。

    社会是人的社会,教育是人的教育。尊重学生个性是人类21世纪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展的共同趋势,是全人类文化创新、文明演进的客观要求,是一项需要教育者关注、参与且持续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伟大事业。在写作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本人坚持不懈的追求,我的探讨还将继续下去。

    ★作者简介:刘云国,福建省屏南职业中专教师,语文教研组长。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绘声绘色有生课堂

    辛全摘 要:现代社会无处不存在信息技术,它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使得民众的生活变得更高效、便利,同时增

  •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

    张晋苏【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思维模式,它能有效增强学生记忆,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是广大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