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快速掌握高音演唱技术的探索和成果展示
摘要: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高音难的问题往往得不到明显的改善,本人经过三十多年研究,在声乐教学中探索以“数学”、“物理”的创新理论指导教学,形成快速有效的高音技术训练方法。
关键词:声乐教学 创新 循序快进
笔者申报的课题《高校声乐教学中快速掌握高音演唱技术的训练方法》被湖北省教育厅列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通过这几年对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院校专业声乐学生以及社会上的合唱团及高考学生的声乐教学实践中,笔者创新的训练方法从理论上得到完善、充实,在实际训练中收到非常高效的效果。
下面谈谈为什么会产生声乐教学中的创新理念及快速掌握高音技术理论的形成及具体实践效果。
一、为什么会产生“快速掌握高音技术”的想法
三十年多年前,笔者在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就读时看到了一些现象,有些学生经过严格高考程序的挑选,过五关斩六将,非常荣耀地考进音乐学院,但他们的高音问题未得到改善,进校时可较松唱g2,毕业时仅能唱 a2,提高了半个音,还不太可靠——经常唱破音!
还有些老资格的教师所教授的学生经常会出现声音嘶哑、声带长小结、长息肉,长时间不能正常上课和演唱。
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和研究:声乐教师应该用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尽快掌握高音演唱技术。
二、快速掌握高音理论的形成
(一)笔者研究的声乐理论和训练方法是以传统的声乐理论及教学为基础的,美声唱法的鼻祖产生于意大利,四百年前就形成了系统的声乐理论及科学的唱法,传入我国也有八九十年了。在认真学习、模仿前辈的前提下,以笔者学习声乐三十多年——1978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4年;专业演员27年——1982年考入武汉歌舞剧院任歌剧演员、武汉乐团独唱演员;2009年调入大学任教;以及声乐教学探讨、研究30年——1980年开始教学。以这三项多年学习积累和实践为基础,掺入物理学原理、数学概念,用精选的独特练声方法和练习曲,达到快速掌握高音的教学目的。
(二)在此基础上,在声乐教学中讲述物理现象:1.松舌练习,让舌头“自由落体”,舌头松松的、平平的、薄薄的躺在下巴上,多做无声练习。2.松喉头练习:深呼吸、慢呼吸练习,让喉气沉下来。3.快速练声曲:向学生讲述为什么赛车、小轿车可转急弯和小弯,而大卡车却转不了小弯和急弯,强行转弯会翻车,因为车太重了,离心力大于向心力,所以会翻车(物理现象)。婆婆纳鞋底版可用锥子穿透几十层布,这是因为锥子截面积小,压强大的物理现象。但给你个10毫米粗的钻头你就无法穿透鞋底,因为压强小了,这也是物理现象,所以我们练高音时要多练快速练声曲,练高音时要灵活、轻巧,控制音量,音量越大声音越笨拙,这是物理原理,要多练经过高音(必须是舌头松了,喉气下来了再练高音)。初学者延长站住的高音要谨慎练习,不可多练延长高音。
(三)强调张大嘴练习,告诉学生半径两厘米的嘴巴面积比一厘米的嘴巴面积大四倍,而半径两厘米口腔体积是半径一厘米口腔体积(容积)的八倍。要学生们必须用大音箱、大喇叭口歌唱。这是数学概念,通过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轻松得到无阻碍的大的共鸣。
(四)多用“i”母音练习。一般老师们不多练“i”,因怕“i”是闭口单音量不大,而且容易“挤”。笔者观察多年唱“i”母音时喉头是最低的,要强调“i”母音打开练习,带“U”的色彩(“i”母音练习以“A”、“Ei”母音打前站)。
(五)多用“花腔”练习,花腔练习须强调轻巧、灵活、高位置,弹性、集中,在练习中上腹部要运动。
三、快速掌握高音技术理论上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一) 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须根据学生的声乐基础和程度来练习,但“循序渐进”的速度要加快。
(二)强调以中等音量为主练习,唱的太响容易累,嗓音易出毛病。太弱练习容易卡,学生也没信心唱了,所以要以中等音量为主练习。在音量问题上用三部曲:一是“松”;二是“通畅”;三再放出音量来。
(三)强调以中声区为主练习,同时就要两头扩展,不能一谓强调中声区为基础(或基础打牢再练高音),那样永远没有高音或高音进步太慢。
难点:
(一)声部不明显的学生是一个难点。这样的学生不太好制定训练高音的方案,比如学生是一个标准的男中音,你硬要当男高音训练,这样嗓子易出毛病。
(二)练声曲更换太频繁,不坚持用推荐的练习曲和母音练高音,进步会减慢。
(三)真假声打架会影响高音的进步和稳定,在训练中要克服和解决真假声打架。
四、具体的研究及训练方法
(一)大开口练习(数学现象)
过去传统声乐理论中认为口型的大小(以“A”为例)为竖着放一大指头,这种口型远远不够,口腔的容积太小,要知道口腔是唱歌最重要、并可以调节的共鸣腔,应在口型中(喇叭口)放食指与中指,(食指在上,中指在下)嘴巴大的学生可放三指,但要强调大而不撑。不光是前面口型大,后面牙关也要大(打开),悬咽垂抬起来(小舌头),这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歌唱状态(口型是喇叭口,而口腔内部打开立起来是获得的大音箱)。
当一个歌唱者练习时,用小喇叭(小口型,小音箱)与大喇叭(大口型,大音箱)是两码事,前者懒散,不具备积极的歌唱状况;后者有朝气、热情,给人以振奋感。大家注意观看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中的优胜者没有一个不是开大口唱的。大口型练高音阻力小,近三十年的歌唱演员历程,从未见过一个不充分打开口腔的大歌唱家。
请注意,开大口唱歌不是为了喊叫,而是一个积极的歌唱状态,我们强调:大开口,轻点唱!
(二)用物理理论指导练习
1.松舌头练习:让“舌头自由落体”,舌头放松为扁平状,“软软的”、“薄薄的”、“松松的”,多做无声练习,舌头不占位置就让口腔有了更大的立体空间(常见毛病的舌头:僵硬、条状或圆球状,拱起后缩或强行住下压等)。
2.松喉头练习:让学生多做深呼吸、慢呼吸、慢练声曲的练习,让喉气沉下来,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声音管道。
3.快速练声曲:由于是快速练声曲,当它练到高音后就马上下行了,不要等你感觉喉咙吃力了你再让高音下来,要多练经过高音。这样的高音练习是不累的,也不会使嗓音出毛病。练习中不光是考虑快速,还要强调灵活,快速、灵活练习音量不能太大,声音太大就会沉重,而达不到轻松、快速练习高音的效果。快速高音,经过高音练好了再练站住的高音(长音)。
4.用“i”母音练高音, “i”母音喉头是多个母音中最低的,而且声音最紧中,象锥子一样(这又是物理现象)。所以多练“i”母音对高音训练帮助极大,但要强调“i”母音要稍带“?”的色彩,扩开点练习,否则容易挤。
5.多练“花腔”:花腔练习须强调轻巧,灵活,高位置,弹性和集中,在练习中上腹部要运动,女声部要练到e3以上(用功的学生往往可练到g3以上)。
6.多用真假声混合练习:用真声太多,声音笨且累,高音不易上去,假声太多声音无力度、虚,表现力不强。而将真假声混合好了,那高音就既有力度,又不吃力,还悦耳、好听。
(三)练声曲的运用:
这两条练习强调深呼吸,松喉头,慢速度练习,中等音量,注意:“i”母音要松开牙关,(咬一小指头)声音集中,“A”则尽量把嘴巴张大一点,舌头放平,“U”母音则注意,嘴角靠拢,口形要圆,牙关要打开,上口盖是个圆屋顶,舌根和喉部一定要松,不要追求音量,主要练中声区。
2.中速练习
模进练习,一个音咬着一个音,大口开练习,“嘛”开多大,“妹”就要开多大。
3.快速练习
这条练习旋律与3条一样,但速度要加快。
4.跳音(花腔)练习
这条要注意短促,弹性、集中、灵活、高位置,注意上腹部的运动。
注意:民族唱法的学生在训练中要强调以字行腔,字头一定要清晰,声音靠前一些,多用前鼻腔共鸣。美声唱法要用后鼻腔共鸣,声音略靠后一些,“字”与“声”比较要多考虑“声”。
五、快速掌握高音演唱技术的训练方法的具体成果展示
1.近来所指导的业余合唱团成员一般训练十次以内可上台演唱原调的合唱作品,多数男高音、女高音都可练到c3(武汉江岸车辆段合唱团,省烟草专卖局合唱团、武汉市委办公厅合唱团、武汉地税局合唱团、武汉国税局合唱团、武汉商务局合唱团、武汉同济医院合唱团)。
2.今年3月本人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音乐系作声乐公开课上女生可唱到a3,男高音可唱到d3,男中音可唱到降b2。
3.今年三月份为市外侨办八名女职工辅导声乐课,一个小时这八位同志全部可唱到c3,其中以孔圣人第七十六代传人孔凤最为突出。
4.武汉音乐学院音教学院学生冯冠豪男中音可轻松唱到c3(只跟本人学习二年声乐);以第一名成绩考进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的熊莉莎(民族唱法)可用真声轻松唱到g3(仅学习一年)。
5.今年九月底到重庆师范大学给该校音乐学院钢琴专业学生辅导声乐,其中为张智睿20分钟练到#c3,李沛欣15分钟练到了c3,这两位学生从未上过声乐课及合唱课。
6.三十多年来,笔者在各专业音乐院校教授过的声乐学生近万人,训练过的专业和业余合唱团员约八、九万人,从未将学生嗓音教出毛病或嘶哑现象,足以说明我的教学方法是科学和实用的。
7.本人教学快速掌握高音技术的成功率在95%以上(不论男女学生和唱法),不同于一般老师靠学生的先天条件好才能唱出(教出)高音。
六、研究新方法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在我们多年学习中,中外声乐专家、歌唱家、声乐教授所著有关书籍及声乐论文中尚未看到在声乐教学中谈到物理现象或数学原理来帮助进行声乐训练,尤其未提及“快速掌握高音演唱技术的训练方法”。因此,笔者研究本课题就是一种创新。而且将“物理现象”、“数学概念”加上几条训练的练声曲的合理运用,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音乐剧唱法及通俗唱法,都会行之有效。
(二)实践意义
本训练方法的实践意义在于:在以传统声乐理论为基础、做后盾的前提下,用最简单的“数学倍数”关系,以“加大压强,减少阻力”的物理现象,精选几条常用的、但又是特殊的练声曲,就能迅速让多数声乐学生在高音训练时有突破,从而达到提高声乐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双重目的。
声乐教学的传统方式是面对面的个别指导,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种方式也必不可废。但这种方式有“手工业操作”意味,往往成为教师的“独家特色”、“不传之秘”。这不能怪教师保守,而是这种方式期待共识,期待科学化、系统化,期待充分利用当代传媒技术,使教、学双方的效率提高,信心加强,可操作性落实。研究创新理论的初步共识就是必须迎难而上,将声乐教学的成功方式化成能触摸、易掌握的方式,使声乐教学取得快速的有实际意义的进展,以期来日上升为声乐界认可的理论。
七、结语
本人研究课题的基本内容是以传统的声乐理论及教学为基础的,其研究目的是为了快速掌握高音演唱技术,在教学中没有区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适用。如果按本人研究的理论及训练方法比其他声乐教师的教授高音速度要“快速”,那就证明本人的理论和训练方法是科学的和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意]P.M.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3]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4]冯葆富.艺术嗓音的保护[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5]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6]葵友葵.葵友葵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1]张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声乐教授、国家一级演员。
关键词:声乐教学 创新 循序快进
笔者申报的课题《高校声乐教学中快速掌握高音演唱技术的训练方法》被湖北省教育厅列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通过这几年对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院校专业声乐学生以及社会上的合唱团及高考学生的声乐教学实践中,笔者创新的训练方法从理论上得到完善、充实,在实际训练中收到非常高效的效果。
下面谈谈为什么会产生声乐教学中的创新理念及快速掌握高音技术理论的形成及具体实践效果。
一、为什么会产生“快速掌握高音技术”的想法
三十年多年前,笔者在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就读时看到了一些现象,有些学生经过严格高考程序的挑选,过五关斩六将,非常荣耀地考进音乐学院,但他们的高音问题未得到改善,进校时可较松唱g2,毕业时仅能唱 a2,提高了半个音,还不太可靠——经常唱破音!
还有些老资格的教师所教授的学生经常会出现声音嘶哑、声带长小结、长息肉,长时间不能正常上课和演唱。
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和研究:声乐教师应该用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尽快掌握高音演唱技术。
二、快速掌握高音理论的形成
(一)笔者研究的声乐理论和训练方法是以传统的声乐理论及教学为基础的,美声唱法的鼻祖产生于意大利,四百年前就形成了系统的声乐理论及科学的唱法,传入我国也有八九十年了。在认真学习、模仿前辈的前提下,以笔者学习声乐三十多年——1978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4年;专业演员27年——1982年考入武汉歌舞剧院任歌剧演员、武汉乐团独唱演员;2009年调入大学任教;以及声乐教学探讨、研究30年——1980年开始教学。以这三项多年学习积累和实践为基础,掺入物理学原理、数学概念,用精选的独特练声方法和练习曲,达到快速掌握高音的教学目的。
(二)在此基础上,在声乐教学中讲述物理现象:1.松舌练习,让舌头“自由落体”,舌头松松的、平平的、薄薄的躺在下巴上,多做无声练习。2.松喉头练习:深呼吸、慢呼吸练习,让喉气沉下来。3.快速练声曲:向学生讲述为什么赛车、小轿车可转急弯和小弯,而大卡车却转不了小弯和急弯,强行转弯会翻车,因为车太重了,离心力大于向心力,所以会翻车(物理现象)。婆婆纳鞋底版可用锥子穿透几十层布,这是因为锥子截面积小,压强大的物理现象。但给你个10毫米粗的钻头你就无法穿透鞋底,因为压强小了,这也是物理现象,所以我们练高音时要多练快速练声曲,练高音时要灵活、轻巧,控制音量,音量越大声音越笨拙,这是物理原理,要多练经过高音(必须是舌头松了,喉气下来了再练高音)。初学者延长站住的高音要谨慎练习,不可多练延长高音。
(三)强调张大嘴练习,告诉学生半径两厘米的嘴巴面积比一厘米的嘴巴面积大四倍,而半径两厘米口腔体积是半径一厘米口腔体积(容积)的八倍。要学生们必须用大音箱、大喇叭口歌唱。这是数学概念,通过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轻松得到无阻碍的大的共鸣。
(四)多用“i”母音练习。一般老师们不多练“i”,因怕“i”是闭口单音量不大,而且容易“挤”。笔者观察多年唱“i”母音时喉头是最低的,要强调“i”母音打开练习,带“U”的色彩(“i”母音练习以“A”、“Ei”母音打前站)。
(五)多用“花腔”练习,花腔练习须强调轻巧、灵活、高位置,弹性、集中,在练习中上腹部要运动。
三、快速掌握高音技术理论上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一) 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须根据学生的声乐基础和程度来练习,但“循序渐进”的速度要加快。
(二)强调以中等音量为主练习,唱的太响容易累,嗓音易出毛病。太弱练习容易卡,学生也没信心唱了,所以要以中等音量为主练习。在音量问题上用三部曲:一是“松”;二是“通畅”;三再放出音量来。
(三)强调以中声区为主练习,同时就要两头扩展,不能一谓强调中声区为基础(或基础打牢再练高音),那样永远没有高音或高音进步太慢。
难点:
(一)声部不明显的学生是一个难点。这样的学生不太好制定训练高音的方案,比如学生是一个标准的男中音,你硬要当男高音训练,这样嗓子易出毛病。
(二)练声曲更换太频繁,不坚持用推荐的练习曲和母音练高音,进步会减慢。
(三)真假声打架会影响高音的进步和稳定,在训练中要克服和解决真假声打架。
四、具体的研究及训练方法
(一)大开口练习(数学现象)
过去传统声乐理论中认为口型的大小(以“A”为例)为竖着放一大指头,这种口型远远不够,口腔的容积太小,要知道口腔是唱歌最重要、并可以调节的共鸣腔,应在口型中(喇叭口)放食指与中指,(食指在上,中指在下)嘴巴大的学生可放三指,但要强调大而不撑。不光是前面口型大,后面牙关也要大(打开),悬咽垂抬起来(小舌头),这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歌唱状态(口型是喇叭口,而口腔内部打开立起来是获得的大音箱)。
当一个歌唱者练习时,用小喇叭(小口型,小音箱)与大喇叭(大口型,大音箱)是两码事,前者懒散,不具备积极的歌唱状况;后者有朝气、热情,给人以振奋感。大家注意观看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中的优胜者没有一个不是开大口唱的。大口型练高音阻力小,近三十年的歌唱演员历程,从未见过一个不充分打开口腔的大歌唱家。
请注意,开大口唱歌不是为了喊叫,而是一个积极的歌唱状态,我们强调:大开口,轻点唱!
(二)用物理理论指导练习
1.松舌头练习:让“舌头自由落体”,舌头放松为扁平状,“软软的”、“薄薄的”、“松松的”,多做无声练习,舌头不占位置就让口腔有了更大的立体空间(常见毛病的舌头:僵硬、条状或圆球状,拱起后缩或强行住下压等)。
2.松喉头练习:让学生多做深呼吸、慢呼吸、慢练声曲的练习,让喉气沉下来,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声音管道。
3.快速练声曲:由于是快速练声曲,当它练到高音后就马上下行了,不要等你感觉喉咙吃力了你再让高音下来,要多练经过高音。这样的高音练习是不累的,也不会使嗓音出毛病。练习中不光是考虑快速,还要强调灵活,快速、灵活练习音量不能太大,声音太大就会沉重,而达不到轻松、快速练习高音的效果。快速高音,经过高音练好了再练站住的高音(长音)。
4.用“i”母音练高音, “i”母音喉头是多个母音中最低的,而且声音最紧中,象锥子一样(这又是物理现象)。所以多练“i”母音对高音训练帮助极大,但要强调“i”母音要稍带“?”的色彩,扩开点练习,否则容易挤。
5.多练“花腔”:花腔练习须强调轻巧,灵活,高位置,弹性和集中,在练习中上腹部要运动,女声部要练到e3以上(用功的学生往往可练到g3以上)。
6.多用真假声混合练习:用真声太多,声音笨且累,高音不易上去,假声太多声音无力度、虚,表现力不强。而将真假声混合好了,那高音就既有力度,又不吃力,还悦耳、好听。
(三)练声曲的运用:
这两条练习强调深呼吸,松喉头,慢速度练习,中等音量,注意:“i”母音要松开牙关,(咬一小指头)声音集中,“A”则尽量把嘴巴张大一点,舌头放平,“U”母音则注意,嘴角靠拢,口形要圆,牙关要打开,上口盖是个圆屋顶,舌根和喉部一定要松,不要追求音量,主要练中声区。
2.中速练习
模进练习,一个音咬着一个音,大口开练习,“嘛”开多大,“妹”就要开多大。
3.快速练习
这条练习旋律与3条一样,但速度要加快。
4.跳音(花腔)练习
这条要注意短促,弹性、集中、灵活、高位置,注意上腹部的运动。
注意:民族唱法的学生在训练中要强调以字行腔,字头一定要清晰,声音靠前一些,多用前鼻腔共鸣。美声唱法要用后鼻腔共鸣,声音略靠后一些,“字”与“声”比较要多考虑“声”。
五、快速掌握高音演唱技术的训练方法的具体成果展示
1.近来所指导的业余合唱团成员一般训练十次以内可上台演唱原调的合唱作品,多数男高音、女高音都可练到c3(武汉江岸车辆段合唱团,省烟草专卖局合唱团、武汉市委办公厅合唱团、武汉地税局合唱团、武汉国税局合唱团、武汉商务局合唱团、武汉同济医院合唱团)。
2.今年3月本人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音乐系作声乐公开课上女生可唱到a3,男高音可唱到d3,男中音可唱到降b2。
3.今年三月份为市外侨办八名女职工辅导声乐课,一个小时这八位同志全部可唱到c3,其中以孔圣人第七十六代传人孔凤最为突出。
4.武汉音乐学院音教学院学生冯冠豪男中音可轻松唱到c3(只跟本人学习二年声乐);以第一名成绩考进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的熊莉莎(民族唱法)可用真声轻松唱到g3(仅学习一年)。
5.今年九月底到重庆师范大学给该校音乐学院钢琴专业学生辅导声乐,其中为张智睿20分钟练到#c3,李沛欣15分钟练到了c3,这两位学生从未上过声乐课及合唱课。
6.三十多年来,笔者在各专业音乐院校教授过的声乐学生近万人,训练过的专业和业余合唱团员约八、九万人,从未将学生嗓音教出毛病或嘶哑现象,足以说明我的教学方法是科学和实用的。
7.本人教学快速掌握高音技术的成功率在95%以上(不论男女学生和唱法),不同于一般老师靠学生的先天条件好才能唱出(教出)高音。
六、研究新方法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在我们多年学习中,中外声乐专家、歌唱家、声乐教授所著有关书籍及声乐论文中尚未看到在声乐教学中谈到物理现象或数学原理来帮助进行声乐训练,尤其未提及“快速掌握高音演唱技术的训练方法”。因此,笔者研究本课题就是一种创新。而且将“物理现象”、“数学概念”加上几条训练的练声曲的合理运用,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音乐剧唱法及通俗唱法,都会行之有效。
(二)实践意义
本训练方法的实践意义在于:在以传统声乐理论为基础、做后盾的前提下,用最简单的“数学倍数”关系,以“加大压强,减少阻力”的物理现象,精选几条常用的、但又是特殊的练声曲,就能迅速让多数声乐学生在高音训练时有突破,从而达到提高声乐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双重目的。
声乐教学的传统方式是面对面的个别指导,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种方式也必不可废。但这种方式有“手工业操作”意味,往往成为教师的“独家特色”、“不传之秘”。这不能怪教师保守,而是这种方式期待共识,期待科学化、系统化,期待充分利用当代传媒技术,使教、学双方的效率提高,信心加强,可操作性落实。研究创新理论的初步共识就是必须迎难而上,将声乐教学的成功方式化成能触摸、易掌握的方式,使声乐教学取得快速的有实际意义的进展,以期来日上升为声乐界认可的理论。
七、结语
本人研究课题的基本内容是以传统的声乐理论及教学为基础的,其研究目的是为了快速掌握高音演唱技术,在教学中没有区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适用。如果按本人研究的理论及训练方法比其他声乐教师的教授高音速度要“快速”,那就证明本人的理论和训练方法是科学的和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意]P.M.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3]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4]冯葆富.艺术嗓音的保护[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5]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6]葵友葵.葵友葵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1]张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声乐教授、国家一级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