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地方高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抢占国际留学生教育资源,快速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已成为现阶段国内各高校的工作重点,文章以东北电力大学为例,探讨了作为一个非重点又地处非经济发达地区的理工科地方高校,是如何在激烈的留学生教育市场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的。
关键词:理工;高校;留学生教育;探索;实践
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和国际化阶段,一所大学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状况和它的教育国际化的程度是这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而一所大学拥有的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也是一所大学国际交流水平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近年来,我国的来华留学生教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13年来华留学生总数增加28169人,同比增长8.58%;接收留学生单位数增加56个;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数增加4554人,同比增长15.83%。这些学生共计有356499人,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46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育教学机构中学习。
1 东北电力大学发展留学生教育的优势
(一)办学经验优势
东北电力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创建于1949年,前身是沈阳电机高级职业学校,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1955年,学校由长春迁至吉林市。1958年升格为本科高等院校,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1978年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学校原隶属于国家电力公司(前电力工业部、能源部),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划归吉林省领导。
(二)地域文化优势
东北电力大学地处中国东北部,虽然不是省会城市也不是经济中心,但吉林市有着良好的普通话语言基础和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学校抓住地区优势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来华留学生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东北电力大学留学生教育开始于1955年接受5名越南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
(三)特色行业优势
东北电力大学作为知名的电力行业高等院校,为国内电力行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高水平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学校借助行业优势和专业特色,近年来与柬埔寨、土耳其等国家的电力企业合作,为其300多名海外员工进行电厂集控运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电力运行仿真操作等培训,优势特色专业的留学生教育取得突破。
2 东北电力大学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实践
(一)确立教育体制,明确发展思路
东北电力大学作为吉林市唯一一所能接收来华留学生的工科院校,未来的发展大有可为。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通过总结多年办学经验,确立了自费与公费、长期与短期、学历与非学历、语言与专业、交换生等推行多层次发展的教育体制;开展了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融入招生、教学、外事、后勤服务之中,实施人性化管理的专题立项研究与实践,学校还将"留学生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体系中。
(三)培养优秀师资,开设精品课程
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东北电力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培养了一只训练有素、年富力强、教学水平、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目前从事该专业教学的教师有21人,其中具备副教授以上职称17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75%,省级普通话测试员6人,孔子学院教师2人,其中1人为孔子学院院长,师资队伍结构合理, 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提供了教学基础。学校为留学生开设了《汉语口语》、《汉语听力》、《汉语综合》、《汉语阅读》、《汉字教程》、《写作教程》、《中国文化》等多门主干课程,还根据学生的需要设置了《商务写作》、《高务口语》、《科技汉语》、《科技阅读》、《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写作》、《中国文学》、《中国概况》等选修课程,近五年来,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参加HSK汉语水平考试,通过率达100%。
(三)指导课外实践,组织文化活动,开展特色实习
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和突出"一实两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人才培养特色,因此东北电力大学的课外实践活动是丰富而卓有成效的。
(1)指导课外的实践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话剧比赛、书法比赛、主持人大赛等等,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成效显著。2011年东北电力大学尼日利亚的留学生杰帝龙在中央电视台与国家汉办主办的"第四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中,获得吉林省赛区第一名。
(2)组织丰富的文化活动:组织和开展"中韩学生交流会""中、韩、尼文化交流晚会""外国学生圣诞晚会"等多种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好的传播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陈瑜.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3(35).
[2]李洋. 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问题与启示[J]. 沈阳大学学报. 2011(06).
[3]张峥嵘.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思考与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 2012(07).
[4]陈瑜.构建理工类大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