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几点认识

    顾敏

    摘 要:本文从三点阐述了笔者对心理健康课的认识,帮助一线的广大教师正确理解心理健康课,从而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心理健康活动课; 班会课; 活动课原则

    中图分类号:B844.2?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5-036-001

    探究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活动课?它与班会课有什么不同?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指导,以心理活动、训练为主线,以心理环境为保证,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生主体性活动和方式,使学生心理品质受到实际锻炼,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课程。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概念,那就是心理活动课是一个课程,而我们平时班主任们每周都要上的班会课,它与心理健康课有什么联系呢?班会课是指围绕一个主题在班主任或者学生组织下,采取各种形式,充分发挥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依靠集体的力量开展的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活动,班会课属于课外活动,是在我们大纲之外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班会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而德育中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它们是有交集的。心理健康课上也有诸如对学生方法、学习动机等方面的教育,好像它们又有雷同。是的,不管是心理健康课,还是班会课,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但是它们的实现方法和手段是不一样的。班会课上,学生唯班主任是瞻,高度关注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从而判断自己应该怎么做,这时的班主任无论怎么的亲切、友善,但是绝不能把道德标准放下。班主任这一角色就是道德的化身,德育为先。而心理健康课上,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平等而自由的,互相尊重,学生的回答无绝对的对错之分,心理老师也很少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评价。这点,可能我们在座的班主任们在上心理健康课的时候,对于自己的角色转换有点困难,你的心理课会带有很强的“说教”风格,总会情不自禁地评价、引导,让他们的答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实践,从而让他们获得自主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探究二:怎么样才能上好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

    在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活动课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这堂课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或者说解决学生什么样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活动课虽然不能等同于学科教学课,但同样也是有活动目标的,并且这个目标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活动目标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所谓发展性原则是指心理辅导课的目标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不一样的。同样是班级设置服务小岗位活动,低年级目标是熟悉岗位职责,中年级则应该着眼于“沟通”,抓住“换位思考”,创设机会让学生在各种可重复的交往情境中反复演练,提升良性沟通习惯。高年级孩子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可以从自信的角度,分析胜任岗位的优势与不足,这也有助于提升小学生自我接纳的程度。

    2.可行性原则。所谓可行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目标是具体的、可行的,可操作的,例如我们不能泛泛地把“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作为活动课目标,而应把这种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如主动去沟通——敞开心扉,接纳、肯定、尊重对方,保持在人际沟通中的主动性;善于帮助别人——在别人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身体面向说话者,眼睛看着对方,表情专注,给对方简短的语言反馈。这样的特征是可以观察到的,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进行训练的。《倾听别人的意见》中,看课题感觉应该是引导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可是翻看整册教材可以發现,关于倾听这一话题,四年级是第一次提到,那也就是说有必要对学生的倾听,即积极倾听进行指导,如何做到积极倾听呢?或者说怎么样的听才叫积极倾听呢?老师就抓住点头、微笑、不打断、注视等可以观测的行为对学生进行了行为的训练,学生能做到,那就是积极的倾听。学生通过前后两次的体验,积极倾听的好习惯种子就根植于他们的心中了,这一环节的指导也就达到预期目的了。

    探究三: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大致流程是什么样的?

    在课堂开始环节,一般通过热身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心情,拉近师生距离,为后面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情绪铺垫,比如拍手游戏、暖身操游戏等等;当课堂主题揭示出来后,怎样围绕着主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探索自己的心灵是整堂课的核心环节,对该环节的把握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课堂目标,为了使学生能放下思想包袱,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思考自己的问题,教师要给适当的启发,用诸如“你是说……”“你认为……”“你觉得……”等话语来引导学生思考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倾听别人的意见》这节课中,老师通过绘本引出倾听话题,然后角色体验活动,感悟倾听的意义和方式,再通过视频辨析和冥想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视频中思怡同学的心理,唤起自己相同的体验感受,进而领悟倾听别人意见的意义和方式。

    在学生有了充分的体验和感悟后,课堂的收获就水到渠成了,有没有使自己的认识得到提高,观念有没有改变,问题有没有得到缓解,以后在生活中能不能运用课堂的收获灵活面对问题,这些不光是评价一节课有意义与否,更是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每一节心理课的最后都应该有个拓展环节,它是课堂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所以要克服“假、大、空”的弊病,将泛泛而谈的要求具体化为可以训练、培养、实践和评定的目标,根据学情,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生活经验、心理需求等来确定活动内容,确保其趣味性、实用性和生活化特点。

    参考文献:

    [1]齐学红.《创新班会课》小学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2]丁如许.《小学主题教育36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罗家永.《心理拓展游戏270例》[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临床实践之当代师范生培养的目

    摘 要: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而师范生则是预备役教师,师范生培养的水平会对教师职业素养和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文章着眼于师范

  • 情境·实践·体验

    梁建国 摘要:空间观念是“图形与几何”部分重要的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要求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