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精品资源共享课优化发展策略探究

    孙丹 付博杨

    【摘 要】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为了在移动互联网与慕课的背景下长足发展,从教师团队的全面素养建设、新型教学模式的改革到情感因素的运用等方面制定了优化发展的策略。同时,资源的整合和资金的投入也对精品资源共享课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应积极应对精品资源共享课优化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优化;策略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8)03-0023-04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育必将成为教育模式变革的方向。慕课于2008年首次由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的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提出,这一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变革。近些年,依托于移动互联网,慕课的发展速度较快。 2013年更被认为是我国的“慕课元年”。慕课也毫无疑问地给我国的高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慕课对教育界的影响源于其独特的教育理念。慕课吸取了在线教学的经验和教訓,打破学习孤立感并实现更多的教育功能,旨在为学习者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1]精品资源共享的推行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最初的形式是开放课件等教育资源。其后的十余年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教育部于2003年开始投入大量精力与经费实施精品课建设工程。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2]现已具备一定规模的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如何在移动互联网与慕课的背景下长足发展,成为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慕课背景下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现状分析

    1.内容全面,视频时间长,可重复自主学习

    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是由优秀教师团队选取高质量教材集多种优质资源打造的网络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自开展至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精品资源共享课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型科技产品的应用也增强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可视性。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内容逐渐丰富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精品课资源一般在高校教务处的网页上可以看到,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的精品课。这些精品课一般以授课视频为主,时间多为40到45分钟。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优点是学生面对教师的讲解,仿佛身处教室之中,比较亲切,没有疏离感。其缺点在于视频时间过长,学生很难全程对课程保持关注度。精品资源共享课可以重复收看,这种可重复性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授课。

    2.发展不均衡,利用率低,评价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以自上而下的模式建设,是由国家主导,且参与的高校经过层层甄选建立起来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虽集多方优势资源于一体,但是从国内多所高校开展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可以看出,精品资源共享课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从《高校精品课程应用调查及其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一文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利用率相对较低,而这种趋势在慕课背景下愈加严重。从被访问的数十个学校网站来看,自2010年起,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同时,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还存在评价互动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精品资源共享课多数只是存在于教务处的网站,评价体系和互动体系基本不存在,也鲜少看到有讨论区。

    3.多种授课方式并存

    慕课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开放课程。信息化的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翻转课堂、SPOC的产生为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现下比较流行的授课方式存在的异同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看出,就现有的基于互联网的授课模式来看,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存在着自身的特点。就发展前景来看,慕课作为受众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教育模式,其必然会取得长足发展。但精品资源共享课有其自身的优势,其发展空间也较大。SPOC作为新型的授课模式,是网络资源共享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一种的混合教学模式,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优化发展策略

    1.完善主讲教师团队的知识结构

    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基于国家教育部的领导且集合高校优秀教师团队共创的,因此,教师团队的建设是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优化发展的源头。20世纪80年代,舒尔曼提出了PCK这一概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这一理论被丰富为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信息时代下,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仅仅是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时代要求教师具备新的能力。教师团队的建设要考虑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组织结构、管理机构、评价体系等多方因素。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要求教师团队打造出符合时代发展和符合学生要求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无疑会涉及技术层面,涉及课内课外知识的获取、采纳和整理。教师团队不但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还要有一定基础的技术知识。在以往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团队成员基本为单一的学科教师。移动互联网时代下,这一团队内的教师应该具备多元的知识结构,才能有助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优化发展。多元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生理、心理、认知、语言、社会、文化和技术等多种知识。教师团队不应完全依靠技术团队来打造精品资源共享课,自身应具备对授课内容的设计能力。精品资源共享课在优化的过程中,从原有的讲课视频到慕课时代的动画、白板等多媒介参与,教师团队不再是单纯的课程讲授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学习计划的制订者,是互动体系的一分子,也是评价体系的反思者。因此,在教师团队建设之初,应依据团队需完成的任务,合理分配团队人员。

    2.构建基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新型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新的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为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促进我国教育的内涵发展,必需高度重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完善。[3]改革的实施涉及多方面的配合,需要在教学理论、科学技术和认知理论指导下完成。

    基于信息技术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模式改革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改革,要争取高校各层面的支持,考虑教师团队建设和信息整合等多方面的因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不仅体现了移动互联网与信息化的优势,同时保留了原有教学模式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以教促学,学中求新。基于慕课背景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实施方式是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体现了精品资源共享课优势并结合了传统课堂教学优点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可以把精品资源共享课合理地设计为翻转课堂的模式,也可以把精品资源共享课通过剪辑的形式以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其具体实施步骤见下表。

    基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混合教学模式结合了网络精品资源、教师优秀团队、专业知识支持等优势,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的创新,在慕课时代背景下必彰显光华。

    3.運用情感因素优化教学过程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能否顺利地解决问题对接下来的学习至关重要。情感因素历来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情感因素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在慕课背景下,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优化发展更加需要教师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 从对学生学习方向的引导、学习计划的制订、学习计划的实施、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交流及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等方面着手,通过情感因素优化教学过程。信息化时代,教学资源的丰富和教学模式的松散实际上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很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来自外部环境的学习干扰过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焦躁、缺乏学习动力等问题。同时,面对纷繁复杂的学习材料也会感到无从下手。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运用情感因素开导学生,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最终实现教学目的。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因其优秀的团队、优选的教材、优化的教学内容而被各大高校师生所选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运用情感因素辅助教学必将事半功倍。

    三、启示与挑战

    移动互联网时代及慕课背景下,精品资源共享课何去何从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现提出几点建议。

    1.资金与技术

    精品资源共享课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背景下,要认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一场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革命”正蓄势待发。[4]技术与资金是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发展的两个必备因素。对于互联网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来说,他们不会满足于简单的视频录制课,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各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制作出有吸引力、有内涵、能维持学生关注度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同时,精品资源共享课从课程设计、制作到后期的维护都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技术支持并不是简单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制作工程,同时也包括后期的技术维护和数据分析等。另外,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涉及到整个国家、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问题。互联网时代,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大规模的网络公司应开放自己的资源,为资源共享贡献力量。同时,精品资源共享课如果能在应用广泛的网络平台或者APP得到宣传甚至是推广,受众面一定会大幅增加。国内的媒介能否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运行上给予大力支持,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共建如果能够得到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必将拥有更加开放的学习平台,更有助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发展和改革。

    2.信息整合

    精品资源共享课相对慕课起步较晚,绝大多数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制作与设计也不尽如人意。现有的精品资源共享课与国外的一些慕课还存在很大差距。从课程的种类与教师团队的学术水平上,精品资源共享课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究其根本,国外的慕课与本土化的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知识传播和受众面上都存在差异。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师团队应及时调整状态,获取并吸收最新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打造精品课程。大型网络公司也应在资源与技术上予以支持,实现优化的信息整合。校企联合模式下,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会找到新的发展契机。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但其终极目标一定是将知识在可控的范围内转化成资本和技术并造福社会。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与企业联合,构建和谐生态的产业孵化基地,也是精品课的一个好出路。

    慕课背景下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发展是一个优化的过程,必将面临很多现实的问题,也将随着科技的进步找到不同的解决方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环境是高校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郭英剑.“慕课”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J].高校教育管理,2014(5).

    [2]李涛.论高校精品课程的优化建设:以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精品课程建设为切入[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6(2).

    [3]王文静.中国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学为导向”综合型课堂教学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4]娄沂.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转型升级实践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激活“代入感” 让低学段语文教

    摘 要:本文就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激活学生“代入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从教学过程的浑然一体、实践活动的情趣盎然、要素落地的自然

  • 巧设语文活动,成就有效课堂

    沈姝有效教学是教育界的永恒话题,一直被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