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脑瘫学生德育活动中的实践初探
郑肇超
【摘 要】 生命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更是脑瘫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能促进脑瘫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其心理素质的培养。学校的德育活动载体对实施生命教育,促进脑瘫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脑瘫学生;生命教育;德育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5-0-01
脑瘫是指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脑瘫学生由于身体残障,他们在生命中比常人更受挫折和磨难。脑瘫学生往往社会活动范围小,心理压力大,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缺乏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点,以生命教育观来进行德育实践,可以帮助脑瘫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
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让生命教育走进课堂。根据生命教育不同主题内容的层级特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设置生命教育课程,包含系统的生命教育知识,形成一定的生命教育理念。具体体现为小学低年级阶段以“认识生命”为重点教育内容,着重帮助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生命现象。在小学高年级以“珍惜生命”为重点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初步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初中阶段以“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为重点教育内容,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在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
渗透式课程指在将生命教育的目标内容渗透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教师在生命教育理念指导下,结合本学科培养目标,挖掘并巧妙运用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通過多种形式让生命教育扎根课堂,努力将知识技能和生命教育目标有机结合,充分实现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如通过语文、品德与生活、美术、音乐、生物课等渗透生命教育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感恩教育、爱国教育,以及对生命的感悟等。
三、开展德育专题活动
(一)习惯养成教育
注重独立习惯的培养。由于身体功能障碍,行动不变,抑或伴随智力障碍,脑瘫学生往往依赖性强,意志力薄弱,所以需要通过习惯的训练和培养,加强其独立能力。如培养独立意识,根据自己的能力,尽可能减少他人的协助或代办。独立或在少量协助下完成座位转移,如厕,整理书包,饮水、进食等。完成日常活动尽可能做到:一找自己,二找同学,三找大人。也就是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先自己解决,自己没能力完成的,先考虑找有能力的同学帮忙,同学也不能解决的事情再找老师或家长。鼓励学生之间互助互爱。
注重卫生习惯的培养。如小学低年级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做到衣着整洁,课桌椅整洁,书包整洁,书包整洁。注重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维护,如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的习惯。
(二)安全教育
脑瘫学生运动功能障碍,生活中容易磕磕碰碰,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反射性自我保护能力差。所以安全教育是脑瘫学生德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只有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保护生命安全,才能实现脑瘫学生的生命价值。经常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教学活动、知识竞赛、知识讲座等形式,开展安全主题实践活动等。如居家安全、交通安全、电梯乘坐安全、行走安全、消防安全、人防教育、人身安全及自我保护等。知道生命无常及生命可贵,懂得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感恩教育
脑瘫学生由于身体障碍,需要家人大量的协助或照顾,也常常得到社会爱心人士或集体的关心和帮助,所以,脑瘫学生更需要怀有感恩之心,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将生命教育融合学校的德育活动中,通过主题班会、写读后感、给父母写一封信、感恩教育演讲比赛、感恩征文、感恩主题手抄报等活动,让学生树立“孝敬父母不可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观念。并知道除了家人对自己的爱,还有许许多多社会人士对自己的关爱和援助,感受社会的温暖。例如有学生在《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演讲观后感中写道:“母亲需要的不是我们给她任何东西,她需要的是我们的生命安全”。还有学生这样写着:“我长大后也要让父母、叔叔阿姨减轻负担,哪怕一点点也好。”
(四)诚信教育
如以“做诚信之人,扬诚信美德”为主题开展学生讲故事、朗诵、演讲、情景剧表演等形式活动,推动学生素质教育,大力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扎实推进“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增强诚信意识,培养诚信品质,创设诚信校园,树立诚信校风。
以“做诚信之人,扬诚信美德”开展师生征文活动,征文中,师生都对“诚信”道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如一教师在其名为《做诚信之师,育诚信之人》的文章中写道:“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在诚信教育中,要不断地加强诚信修养,在工作和生活中,教师要注意不轻易承诺,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一学生在文章《论诚信》中写道:“从这五美元中我们看到了一种耀眼的光芒,人性的光芒。诚信是尊严的象征,是任何人都不应该丢弃的。所以,让我们把诚信践行到日常生活中,履行每一个承诺,承担每一份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人,大写的人。”
(五)生命教育系列专题事迹报告
为了弘扬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请残疾学生到学校给全体学生做专题事迹报告,并要求学生撰写听后感,谈自己的收获及感想,向榜样学生,认识残缺的生命之美,学会挖掘自身生命的潜能,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有学生在听后感中写道:“何哥哥在三岁时不幸被高压电触伤,失去双臂,给生活和学习等带来很多困难。但他并不因此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不断练习用脚代手来做一切事情,为此他要比正常人付出很多倍的努力,没有对生命的爱惜与责任是难以做到的,正如他在讲座中所说的'人活着,就有希望',正因为他实践了这种精神,所以他可以成为他们市重点高中的学生。”
四、心理健康教育
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作用,首先要有一支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通过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团体心理活动及个案心理辅导级咨询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帮助学生重新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正视自身的残障,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及挫折,正视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学会接纳自我和他人。
总之,生命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脑瘫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更好地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能促进脑瘫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其心理素质的培养。学校的德育活动载体对实施生命教育,促进脑瘫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专业委员会与编委会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一部分.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7):第747-754页.
[2]吴增强,高国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09-211.
[3]李忠红.基于生命教育的德育实践模式初探[J].学术交流,2008(8):180-182.
[4]卢琰.生命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5):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