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资源在以能力为本位的ESP翻转学习中的应用
张凯 马浩博 宁秀帆 刘金涵 潘烁 刘瑛
摘? 要 随着职业环境对于专业英语的应用功能的需要提升,ESP在高等教育领域备受关注。在ESP教学过程中,以TED资源为本位,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加高质量的语言学习效果,让学生培养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的ESP能力。基于对TED资源在以能力为本位的ESP翻转学习中的应用研究,希望能够为各大高校外语教师揭示出一条可行的创新性教学路径,并希望通过此文章,进一步促进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TED资源;ESP;外语课程;翻转课堂;翻转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2-0052-03
1 引言
在传统的高校专用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教材的限制,难以充分体现专用英语的专业价值,从而束缚了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ESP课程教学中,基于TED资源的视频教学,引导学生在以能力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发展专业英语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学习质量。通过这样的创新教学模式,还能够使学生在运用TED资源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英语专业知识与课外知识的基础上,有效拓宽思维视野,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以下结合具体教学情况,分别进行介绍。
2 相关概念解析
TED资源? TED即“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
(科技娱乐设计)”的缩写,通过TED演讲的过程,吸引众多科学研究、娱乐应用、设计制造等相关人才,针对从科研前沿到人文资讯等各个尖端领域内容进行演讲,从演讲者自身的角度出发,带领人们领略科技娱乐设计领域崭新的动态。TED演讲的时间控制在18分钟之内,要求演讲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尽可能地引发听众的共鸣,展现出自身思维意识的创新与相应的研究成果。
ESP? ESP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用英语)”的缩写,具体在英语教学领域又可分为“旅游英语”“商务英语”“财经英语”“医学英语”“工程英语”的类别。ESP教学注重的是发展学生在特定领域工作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涵盖的学科知识深度更为深厚。
翻转学习? 翻转学习即翻转课堂学习,是一种以主动学习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改变了课堂内外学习时间的分配。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成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具有积极作用。
翻转课堂学习最早起源于美国,近年来已经逐渐在各种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上问题讨论”“课后互动学习”三个阶段完成教学任务:在翻转课堂的课前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在整理制作本节课程所需课件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将课件发送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观看课件,展开自主学习,并注意收集课前自主学习问题,以便在课上问题讨论过程中集中解决;在课堂问题讨论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前自主学习阶段的问题与大家共同讨论并逐一解决,从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在课后互动学习阶段,教师与全体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在线继续解决每一名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能够将本次课程所学知识更好地进行知识拓展等。
当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比较热门的话题,大多数教师认为外语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因此,英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机会,进一步巩固翻转课堂教学质量。
3 ESP翻转学习阶段性策略研究
在ESP翻转学习过程中,共分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上问题讨论”“课后互动学习”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的学习框架下,如何有效应用TED资源,发挥ESP专业教学优势,值得广大高校外语教学工作者进行深入思考。以下就三个学习阶段的具体策略,分别进行研究。
ESP翻转学习课前自主学习阶段策略研究? 在ESP翻转学习的课前自主学习阶段,应由教师针对TED资源内容进行有效遴选,选取其中适合本专业学生学习的TED演讲内容,加以视频剪辑制作,制作成TED外语学习课件,并通过互联网发送给学生。学生在接收到教师发送的TED外语学习课件后,需要利用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观看课件,获取其中的外语知识,尤其是对于与专业相关的TED演讲知识需要十分留意。在学生对TED演讲课件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从而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收获外语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学生还需要对观看TED演讲课件产生的其他问题、观看感受进行有效总结,在之后的课上问题讨论阶段与教师和同学共同解决。
在这样的ESP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主动性,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本位,将TED课件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与拓展知识收入囊中。学生在ESP课前自主学习阶段还能够根据自身对于观看TED课件产生的感想進行有效总结,或者整理为课堂问题讨论阶段的学习问题,或者做出学习笔记,可以使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得到协调发展,从而更好地突出ESP翻转学习的能力培养特性。
ESP翻转学习课上问题讨论阶段策略研究? 在学生展开有效的ESP翻转学习的课前自主学习过后,高校英语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对TED资源自主学习产生的问题、感想进行集中解答,利用讨论式教学的方式,展开ESP翻转学习课上问题讨论阶段的教学。在ESP翻转学习课上问题讨论阶段,教师应该以平等的姿态同学生共同导论,利用引导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主动收获知识,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地对学生进行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教师还可以就学生的学习问题与学习感受,引申出新的ESP讨论话题,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核心,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发散思维,利用固有问题的解决模式,探索对于崭新问题的解决途径,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此外,在ESP翻转学习课上问题讨论阶段,教师还需要就TED资源中的内容与学生进行拓展式研讨,基于与本专业相关的TED资源,從实际运用的角度出发,对TED演讲者的表现进行品评。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分析TED资源,从而科学品评TED演讲的内容,由此养成更加实用的思维能力与评价能力。
ESP翻转学习课后互动学习阶段策略研究? 作为ESP翻转学习的最后阶段,课后互动学习阶段是与前两教学阶段同样重要的环节。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阶段与课上问题讨论阶段所获得的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还不巩固,利用课后互动学习的方法,能够有效巩固知识、继续发展能力,从而获得更加有价值的学习成果。
对于课后互动学习的途径而言,通常运用网络聊天工具(如QQ、微信)、电子邮箱、BBS论坛等平台进行。在运用网络聊天工具开展课后互动学习过程中,以教师在线帮助学生解答学习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主。在运用电子邮箱开展课后互动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的电子邮件交流,以对学生的ESP作文、相关学习资料、ESP学习笔记的传递与批改为主。而运用BBS论坛的课后互动学习,主要是将TED资源以及其他各种拓展ESP学习资源进行上传,之后与学生共享学习资源,并对不同外语学习资源展开不同的评价。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在线课后互动学习手段,能够使学生将ESP翻转学习所获得的学习能力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巩固,从而在密切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的优势,进一步拓宽ESP翻转学习范围,最终引导学生获得更加坚实的学习能力与ESP能力。
4 TED资源在以能力为本位的ESP翻转学习中的作用分析
在以能力为本位的ESP翻转学习过程中,运用TED资源具有提升学生能力、拓展学生思维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作用,以下分别进行介绍。
充分提升学生能力? 通过TED资源在以能力为本位的ESP翻转学习中的应用,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升了学生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能力提升过程是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学生的ESP能力。学生的能力提升也不仅限于学习期间,通过具体能力的提升,体现出这种教学模式的能力本位特点,帮助学生在当前的学习以及今后的生活乃至工作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拓展学生思维视野? 由于TED资源囊括当前科技、娱乐、技术等众多学科的前沿领域,TED演讲者的思维视野是传统外语教学难以提供给学生的。通过对TED演讲资源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接触当今科技、娱乐、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思想观点,从而在通过学习提升能力的同时,有效地拓展思维视野,最终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拓宽学生知识面? 与拓展学生思维视野原理相同,学生通过学习TED资源的过程,不仅能够获得思维视野的拓展,而且能够接触到更多与ESP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往往与学生的专业外语课程关系紧密,而且在现实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此类知识的增长,能够帮助学生提升ESP学习的广度,从而为当前的学习以及今后的生活、工作奠定宽广的知识基础。
5 结语
在高校外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中,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于TED资源教学途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具备外语专业能力。这种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外语教学,从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入手,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裨益不仅限于专业与课程,更能够使学生通过将这种能力进行发散,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或是生活以及将来的工作中,最终促使学生实现更为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瑛.基于网络TED资源的英语专业听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5(2):130-134.
[2]张玮,田红宁,张翠平.结合TED资源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优化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106-107.
[3]张晓丽,张剑波.TED资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利用价值及应用探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40-43.
[4]胡瑛,崔美善.基于网络TED资源的大学英语听力翻转课堂教学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