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回归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

    王宏

    摘 要: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应该充分放开学生,信任他们。给学生独立施展的舞台,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创设自主学习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有效的学习,深入思考,有序思维。

    关键词:兴趣 深度思考 定位目标 自主探索

    叶澜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说出了她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也饱含了对教师的殷殷期待和企盼。在回顾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同时,我发现在我们的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善意”或“无意”剥夺了学生的许多权利。

    一、课前預设制约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为了顺利完成课前预习,会做好铺垫教学内容、降低坡度,使学生探索过程非常顺利。有时,学生的探究和小组交流只是形式化的,即使还没有真正完成,教师也停止了学生的进一步探究。剩余的内容由教师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过程进行引导,最终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起点没有过多的关注,也没有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索新知识。因此,在大多数课堂上,我们几乎看不到学生在独立思考时皱着眉头,更难看到学生在捍卫自己的观点时激烈的争论。因此,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已经丧失,学生深层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受到了束缚。

    二、追求分数,制约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生动、主动、个性化的过程。除了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都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体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和证明等过程。可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却是,教师为了提高分数,省出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的时间,省出让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学生成为了答卷的工具,仅仅靠记忆和模仿短暂地掌握了知识。没有经历亲自探究的学习活动,最终获得的知识也只是肤浅的、机械的、被动的,制约着学生深度学习的发展。

    然而,如何让学生回归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和主动性呢?

    1.兴趣引导 活力渗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根据三角形露出的一个角,判断这个三角形属于按角分类的哪一种三角形。看谁判断得最快。 你是怎样判断的?这样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学生积极、大胆地猜测,并讲述猜想的过程。既巩固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2)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让学生去体会知识的来源。在学习《观察物体》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动手操作摆小正方体学具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动动手,摆摆学具就行了,动手操作的价值体现在学生先思考,再动手。学生的动是受思维指挥的有效运动,操作的结果反映了学生有效思考的结果。

    (3)借助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更直观、更生动地向学生传授枯燥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求胜不落后的愿望,我在数学课堂上经常采用同桌交流,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深度思考 有序思维

    深度思考是一种将知识的学习与经验的拓展、思维的发展、思想情感价值的建构、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与之相结合的学习。深度思考是一种让学生回归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方法。它是一种在人脑中形成新网络结构的学习方法。深度思考是感性与理性学习的结合,深层思维追求少教多学的境界,促进学生主动、可持续的学习。

    学习《三角形分类》一课时,不仅要了解特殊三角形的概念,理清这些概念的逻辑关系,更重要的是体验分类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有序思维。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按边分类”的:

    “按边分”,学生说就是“按三条边是否相等来分”这样笼统的说法,还是没有把“按边分”的具体标准说清楚,因此,也抓不住分类的头绪与思路。事实上,“按边分”包括的分类标准有:

    a.三条边都相等;b.有两条边相等;c.三条边都不相等。

    如果先按标准a分,三角形可以分成“三条边都相等”和“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两类;再按标准b又可以把“三条边不相等”的三角形分成“只有两条边相等”和“三条边互不相等”的两类。

    因此,三角形分成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三类。

    (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2)只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3)三条边互不相等的三角形。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深度思考、有序思维,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的策略;也是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策略的多样性的过程。

    3.定位目标 积极参与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

    (1)问题引领,全员参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点、知识和经验、能力水平和认知规律,把握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引导学生提问,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2)精心组织,自主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各种方式解决问题,通过交流、辩论和研究,学生可以自己获得信息。

    (3)诱导启智,有的探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只有把数学课堂定位于探索知识思维的实验室,建立成学生演练数学知识结构的基地,才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

    总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把思考、疑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培养学生深度思考,有序思维,让学生真正回归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主流。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转变当前的教学观念

  • 浅析高中作文有效教学指导策略

    侯建英【摘 要】高中语文作文部分教学,是学生学科教学的重要分支,它具有启发性、诱导性以及创新性等特征,也是学生灵活的语言应用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