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汉字的审美价值
【摘要】汉字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凝聚着汉民族的智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音美以悦耳,形美以愉目,意美以舒心。
【关键词】汉字 审美价值 音美 形美 意美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汉民族文化的裁体。它凝聚着汉民族的智慧,包藏着丰富的艺术内蕴,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
汉字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古老有趣,富有美感。鲁迅先生曾说:“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义美以感心。”这话极好地概括了汉字的审美价值。
一、感汉字音美以悦耳
汉字的音韵抑扬顿挫,唇齿间的碰撞表达着汉字丰富的蕴涵,文字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音律美,常能使人沉浸其中,留连忘返。特级教师于漪在她的《钟情·倾心·精神家园》中说:“汉字字音的美妙也是天下一绝。字音是句子音律的基础。字有平声、仄声;平声、仄声又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过去还有入声。读起来或慷慨激昂,或娓娓动听,抑扬顿挫,妙不可言。有时候听别人读书、讲话,似乎在听乐曲演奏,悦耳娱心。”
汉字中同音、近音字大量存在,这给语言带来了一定的负作用,诸如语音歧解、误解等。但它们的存在,更有其积极的一面。音同音近字在文学创作中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高明的作家,他们写作时体现在文字的推敲上,不仅注重意义,而尤其注重语音效果。杜甫便是“新诗改罢自长吟”,“颇学阴何苦用心”。近代语言艺术大师老舍也是“必然几经揣摸,口中念念有辞”,“不忘了语言的简练、明确、生动,也不忘了语言的节奏、声音等等的方面”。鲁迅则是“自己觉得拗口时,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作家们对自己的作品反复吟咏,不断增删文字,目的是为了作品语言流畅,语音在变化中达到和谐统一,同音、近音字,在这里起着一种潜在的调节功用。
汉字还极富单字活力,它既可以采用同音重叠来摹拟自然音响,如“恰恰”(鸟啼声)、“啾啾”(鸟叫声),又可以通过不同音节的组合来摹拟各种响声,如“叮当”(敲击声)、“霹雳”(雷声)等。不仅同一字音可以拟不同的音——如“萧萧”便有以下几种不同的似音:①马叫声:萧萧马呜(《诗经》)、③鸢叫声:鸢呜萧萧风四起(刘禹锡)、③风声:风萧萧兮易水寒(《史记》)、④雨声:卧听萧萧雨打窗(苏轼),而且同一自然声响可以用多字来摹拟——如拟水声的有“淙淙”、“潺潺”、“哗哗”、“溅溅”、“涓涓”、“汩汩”等,拟风声有“冷冷”、“萧萧”、“猎猎”、“呼呼”等。汉字的这种模拟声响的功能,在再现自然风貌的同时,引发了人们的联想,使人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
二、感汉字形美以愉目
“形美”是汉字重要的审美特质。汉字独特的形体结构,显示了造字时的文化信息,通过对汉字形象而又富于理性的构意的分析,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了解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透视其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所谓“书画同源”之说,多数象形、指事、会意字都是由原始的文字绘画演变而来。在早期汉字里,“天”字就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并突出了他的大脑袋。天指的是人头顶上方的无垠的空间。天的意象,是通过人的形象来体现的。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看出:在古人眼里,天是具有人的性格的。因此,在中国上古时期,山川林木、江河湖海、风雨雷电,举凡自然界中的重要物类,都被先民们赋以人格、尊为神祗而加以崇拜、祭祀。因此,可以说汉字结构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象形字为全部汉字的基础,“象形”统摄着六书,几乎渗透于所有汉字的字形。中国先民具有直觉思维的特点,善于接受大自然的启迪,反映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就通过汉字间接地折射出来了。
例如“大”字,甲骨文中是一个正面站立的成人之形。《说文·大部》:“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但古代文献中未见以“大”表示成年人的例子,裘锡圭指出:“‘大的字形像一个成年大人,这是以一种具有‘大这个特征的具体事物来表示一般的‘大。”在面积、体积、程度、规模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对象者皆可称“大”,如大海、大山、大楼等,“大”还可以用指品德的高尚、知识的渊博、技艺的精湛,如大方、大贤、大家、大师等。“大”字字形正说明古人是通过认识自身进而认识天地万物的。
在甲骨文中,直接由人体图像或包含有人体图像来表意的字,占了总字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说文》540部首中,与人的形体直接相关的部首有60多个,而且每个部首又统辖着若干与之相关的汉字。如“人”字像垂手侧立,“立”字像正面站立,“夭”字像扬臂奔走,“欠”字像张口呵气,“夫”字像束发加簪,“毓”字像生儿育女,“监”字像临盆照容,“何”字像以肩荷锄,“祝”字像跪拜祝祷,凡此之类,不胜枚举,多姿多态,极为丰富。
教学时,教师把识字与具体的事物或形象相结合,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再次学习其他汉字时,就会去捕捉汉字中千姿百态的美。同时,这样的教学还可以唤起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视,写出每个笔画的节奏美,写出线条的长短、粗细、轻重,写出字形的结构的美、线条的美、章法的美、气度的美。
三、感汉字意美以舒心
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文字可让人感受到文字背后丰盈的精神世界,感受古人特有的文化审美心理,感悟文字的独特魅力,享受其中的意境美。
以“诚”、“信”、“美”三字为例。守信用、讲诚信是我国自古以来公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从汉字构意看,“诚”、“信”二字皆从言,《说文·言部》:“诚,信也。”“信,诚也。”段玉裁注:“人言则无不信者,故从人言。”“信”之古文字形,或作从人从口、从言千声、从言身声各体,但都是以人言为最主要的构件,反映出造字者对人言的高度重视。虽然,人性各异,人言未必可全信,但“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始终是传统文化的主流。《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强调信守承诺,言行一致。以诚信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规范,如做事守信、为人诚实、待人诚恳等。《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把诚信作为做人的根本。诚信的美德世代相传,至今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从来是和人生联系在一起的。古人重视自身修养的提高,还在于求善求美。正如《荀子·劝学》所说:“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在甲骨文中,“美”字像人头之上加置羽毛或羊首等饰物之状,形象地表达了先民对美的追求。在中国文化中,各种美好的事物都可称美,如美玉、美服、美酒、美味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并称“四美”。古人不仅追求外在形貌之美,更看重内在素质之美,即《离骚》所言“内美”。美还被扩大到处理人际关系和治理国家上。《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迩皆无害焉,故曰美。”这些都说明古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美的体验,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字的构意,充分体现出人文精神的内涵。
虽然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但汉字艺术依然蕴藏着无穷的魅力,体现了独特的审美价值。汉字中蕴含着大量社会文化信息,反映了我国传统的人文精神,还有待我们深入发掘、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邹文健,广西桂林荔浦师范学校教师、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