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菊花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王志华 董立坤 于静亚
摘要:为摸清武汉地区菊花病虫害的种类与危害分布情况,2014~2016年对武汉地区菊花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发现,武汉地区菊花主要病虫害共计12种,其中菊花褐斑病、蚜虫、桃、菊小长管蚜、黄胸蓟马危害最为严重,并首次发现了外来入侵物种——菊方翅网蝽在武汉地区发生。通过调查明确了主要病虫害种类、分布、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并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为菊花病虫害的诊断和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也为武汉地区菊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菊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武汉市
中图分类号:S43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3-0038-04
菊花Dendranthema,菊科Compositae菊屬,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品种达七千余种。武汉地区菊花栽培历史悠久,历年金秋都要举办菊展,栽植量极大。但菊花在栽培和种植过程中病虫害较多,如管理养护措施不到位,不但会降低花卉的产量和品质,而且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如何控制病虫害成为了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武汉市种植菊花、引进菊花越来越多,但对其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报道较少,为摸清武汉地区菊花病虫害的种类与危害分布情况,于2014~2016年连续三年开展了菊花病虫害专项调查,为开展合理有效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范围
武汉市10个主城区以及2个新城区的公园、广场、绿道以及秋季菊展现场等,此外还调查了10所高校的后勤花圃、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圃地以及2个大型花卉市场。
1.2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各种人工栽培及野生菊花品种。将采集的标本带回室内鉴定,根据害虫形态特征、病害症状特点及病原培养观察确定病害、虫害种类[1-3]。
1.3危害程度划分
将危害程度划分为3个等级:被害株率在10%以下,对受害菊株的正常生长基本无影响或影响较小的标记为“+”;被害株率在10%~30%之间,对受害菊株的正常生长有明显影响的标记为“++”;被害株率在30%以上,严重影响受害菊株正常生长的标记为“+++”。
2结果与分析
2.1武汉地区菊花病虫害主要种类
调查发现(表1),在武汉市各公园广场、绿道、菊展现场及高校后勤花圃、花卉市场,菊花主要病虫害共计12种,其中菊花病害主要有4种:白粉病、炭疽病、褐斑病、霜霉病;菊花虫害主要有8种:蚜虫、白粉虱、黄胸蓟马、二星叶蝉、菊方翅网蝽 、菊小筒天牛、斜纹夜蛾、红蜘蛛。
2.2主要病害生物学特性
2.2.1白粉病
病原为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多发于叶片、叶柄等处,有时幼茎、花柄、花芽也会受害。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黄色透明小点,条件适宜时,迅速扩大至全叶布满白色粉状物,后期则出现黑色小点,严重者,叶片枯萎卷缩,植株矮化,花瓣畸形甚至枯死。
多以分生孢子在病枝、病叶及发病植株上越冬,第二年借气流或水滴传播,进行初侵染,武汉地区8~9月为发病高峰期,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发病期长。植株栽培过密、通风条件差、偏施氮肥以及相对干旱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2.2.2炭疽病
病原为菊刺盘孢菌Glomerella cingulata,多发于叶片和茎部,病斑多见于叶尖或叶缘,叶片上病斑呈圆形,茎上病斑呈椭圆形,黄褐色至暗褐色,中央色淡,潮湿时上生许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发生严重时,病斑连片,茎叶迅速枯死。
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盘在病叶或病残体上存活,在武汉地区可终年发生,无明显越冬期。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水滴传播,高温高湿条件或偏施氮肥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2.2.3褐斑病
该病又名菊花黑斑病、菊花斑枯病,病原为菊壳针孢菌Septoria chrysanthemella或钝头壳针孢S. obesa。主要发生于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圆形黑色小点,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病斑,病斑的发展受到叶脉限制,呈不规则状;病斑边缘暗褐色,中间灰黑色,并产生小黑点;严重时多个病斑会愈合连结成大斑,叶面凹凸不平,甚至卷曲或焦枯脱落。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枝、病叶或病株内越冬,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武汉地区4月~11月,8月~10月份为发病盛期。连作或老根留种繁育、病残体多均加重病害发生。高温(24~28 ℃)、高湿、秋雨连绵或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都利于发病。
2.2.4霜霉病
病原为丹麦霜霉Peronospora danica,称菊花霜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主要为害叶片、嫩茎、花梗和花蕾。发病初期,感病叶片正面出现褪绿斑,以后病斑逐渐变黄,最后变成淡褐色不规则形斑块。叶背病斑上长出霜状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变褐干枯。春季发病致使幼苗生长衰弱或枯死,秋季染病整株枯死。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武汉地区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又发病,春季低温多雨的山区,秋季多雾、多露、多雨天气和环境潮湿的条件利于病害发生或流行,连作地、栽植过密易发病。
2.3主要病害生物学特性
2.3.1蚜虫
主要类群有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棉蚜Aphis gossypii和桃蚜Myzus persica等。成、若蚜多群集在嫩茎叶、芽心嫩尖危害,苗期主要为害嫩茎和嫩叶,影响茎叶正常生长,使嫩叶变小,向下卷曲,生长点矮缩变小;现蕾开花期则集中为害花梗和花蕾,造成花蕾变小,易脱落,花开不够鲜艳,凋谢早。为害严重时,蚜虫不仅造成被害菊株发黄变形,还大量分泌蜜露引起煤污病,使枝叶和花朵变黑。
在武汉地区一年可发生10~20代,每年4月~5月、9月~10月为繁殖高峰期,蚜虫为害自幼苗开始到开花结束都有发生。
2.3.2白粉虱
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以成虫、若虫多群居嫩叶背面,刺吸嫩叶汁液,致使叶片萎蔫变黄、脱落。同时还可分泌蜜露,引起煤污病,影响开花和观赏。
武汉地区一年可发生10多代。冬季在菊科植物上越冬,次年春天后,逐渐转移扩散,7~8月繁殖快,8~9月危害严重。
2.3.3黄胸蓟马
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通常在叶片背面吸取汁液,叶片被害后密布黄白色或灰白色针尖样小点,甚至整片叶子失绿发黄,易脱落,同时在被害面分泌黑色液状排泄物。开花期,成、若虫隐蔽在花朵内为害,吸取花器汁液,卵半埋于花瓣或花蕊的表皮下。
在武汉地区一年发生10代以上。食性杂,常在不同植物间互相转移为害,扩大蔓延。高温和干旱条件有利于此虫的繁衍和流行,多雨和强风不利于此虫的发生。
2.3.4二星叶蝉
二星叶蝉Erythroneura apicalis别名二点浮尘子、二点叶蝉,成虫和若虫主要为害叶片,均以刺吸式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内吸取汁液,叶片被害后出现淡白点,为害严重时斑点连成片,使枝条、叶片枯萎,直至全叶苍白枯死,或叶褪色成畸形、卷缩,甚至全叶枯死。
在武汉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成虫在石缝、杂草丛中越冬。翌年4月开始活动产卵。卵散产于菊花叶背叶脉内或绒毛下。第一代若虫5月下旬~6月中旬为盛孵期;第二代若虫于7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生;第三代若虫发生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
2.3.5菊方翅网蝽
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可危害多种菊科杂草植物,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寄主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在叶背面取食后导致部分叶肉组织枯死,叶片上表皮在刺吸部位显露出焦枯黄白色斑点,为害严重的可影响到整个叶片的光合作用,并导致叶片逐渐变黄枯萎,最终可影响菊花植株的长势与菊花的观赏效果。该虫在取食的同时会在叶背面排泄粪便,导致叶背面出现大量如同铁锈的斑点。
据观察研究发现该虫在武汉地区一年发生5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杂草或根际表土中越冬,翌年3月低、4月初越冬成虫开始活动,至10月底开始越冬。世代重叠严重,全年所有发生季节均能发现各个虫态。
2.3.6菊小筒天牛
菊小筒天牛Phytoecia rufiqentria又名菊虎、菊天牛、菊髓天牛、菊吸天牛。可危害多种菊科植物,也危害紫菀等。是一种蛀茎害虫,以幼虫蛀害菊花主茎,破坏输导组织。成虫产卵时将菊花茎梢咬伤成小圆孔,伤口以上茎梢因失水枯萎,并易折断,幼虫由上而下蛀食茎根,导致整株死亡。
武汉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或幼虫在菊花根际处越冬。成虫翌年4月开始活动,可取食菊花茎部表皮。5月下旬交尾产卵,成虫在菊花茎上咬一伤口,将卵产入其中,幼虫孵化后,钻入茎内逐渐向下方蛀食,8、9月间老熟幼虫在茎内化蛹。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成虫羽化,并以成虫越冬。少部分以幼虫越冬,第2年春季化蛹。
2.3.7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主要取食菊花叶片,发生严重时可在短期内将叶片全部吃光。初孵幼虫取食叶肉,2龄后分散危害,4龄后进入暴食期,将整株叶片吃光,影响观赏。
武汉地区1年5~7代,世代重叠比较明显,通常可同时见到各个龄期虫态,以6月~7月危害最重。卵多产在叶背的叶脉分叉处,成虫白天潜伏在叶背或土缝等阴暗处,夜间出来活动。
2.3.8红蜘蛛
成、若螨主要刺吸危害菊花叶片,也可危害嫩芽、嫩茎、花等,使叶面先出现褪色黄点,后变成黄褐色斑、或叶片卷曲、皱缩。严重时整叶枯焦,似火烤。
武汉地区一年可发生20代以上,多以卵或部分成螨、若螨在枝条缝隙或叶背越冬。世代重叠严重,春秋两季发生最为严重,干旱季节危害加剧。
2.4武汉地区菊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对于以上武汉地区菊花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建立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辅,按照病虫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科学地采取化学防治手段,有效控制病虫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1)改善种植环境,改进栽培技术,预防病虫害发生。保持菊花种植地的环境卫生,改善园圃通透性,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避免当头淋水,及时清除病残落叶并集中烧毁是切断传染源,预防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同時应做好土壤及温室消毒工作。温室消毒多在每年秋季菊花入温室前采用熏蒸法进行[4]。建立有利于菊花生长的外界环境,可有效提高菊花的品质,减少病虫害防治成本。
加强水肥管理,选用高抗病虫的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5]。选用无病虫菊花种子,培育无病虫菊花种苗,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率,对降低病虫害具有显著作用。
(2)物理防治。在害虫成虫盛发期,尤其是针对蚜虫、白粉虱、叶蝉、斜纹夜蛾,采用灯光诱杀和黄板诱杀手段,可诱杀许多成虫,以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
(3)化学防治。针对菊花病害,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于种植前进行土壤处理,发病初期时,菊花白粉病可选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褐斑病、霜霉病选用喷施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1 000~1 500倍液。
针对菊花虫害,蚜虫、白粉虱、黄胸蓟马、二星叶蝉、菊方翅网蝽等刺吸性害虫可选用5%吡虫啉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洒;红蜘蛛可用阿维菌素类药剂1.8%爱福丁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斜纹夜蛾选用烟参碱乳剂1 000倍液,或灭幼脲3号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菊小筒天牛的防治应注意当菊花出现嫩梢枯萎下垂现象时,应及时在黄萎部下方剪除嫩梢,消灭其中的卵和幼虫。在成虫羽化盛期,用高效氯氰菊酯、杀螟松等杀虫剂1 000倍液防治成虫。
(4)生物防治。在防治过程中,应注意防治措施因时而异,如4~5月份是多种寄生蝇、寄生蜂的繁殖高峰期,应注意保护和利用昆虫天敌,如:赤眼蜂、姬蜂、绒茧蜂等寄生蜂以及寄蝇,同时结合物理防治措施进行防治。
3结论与讨论
通过近三年的调查发现菊花褐斑病、蚜虫(棉蚜、桃蚜、菊小长管蚜)、黄胸蓟马危害最为严重。分布地较广的是菊花褐斑病和蚜虫,因此,在菊花栽培管理上,应重视一虫一病,做到早防早治。
调查还发现花卉市场上的菊花受病虫影响较少,各圃地里菊花危害较为严重,这可能与圃地管理方面有很大关系。建议各圃地在菊花栽培和种植过程中,应加强养护管理,及时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必将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此外,菊方翅网蝽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该虫于2010年首次被发现于上海[6],2013年又被发现于浙江慈溪、台湾等地[7],2014年在武汉地区首次发现,当年调查发现该虫寄主植物多为人工栽植的菊花,而在圃地周边的小蓬草、女菀等野生菊科植物上并未发现该虫,鉴于在各分布点菊方翅网蝽种群数量较少且对寄主的危害也较轻,推断该虫处于种群定殖初期[8],2015年、2016年普查发现该虫呈现进一步扩大趋势,在多种菊科杂草如:小蓬草、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苍耳、蒿属等植物上均发现该虫发生,因此应对武汉地区菊方翅网蝽的入侵给予足够的重视,须及时采取措施阻止其入侵与危害。
参考文献
[1]方中达.植病研究法(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24125.
[2]王杰,胡惠露,张成林,等.菊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2(04):444448.
[3]黄江华.广东省菊花主要病虫害危害及其防治[J].环境昆虫学报,2012(01):120123.
[4]孙瑞芳,何定萍.重庆地区菊花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8(06):5658.
[5]王生义.菊花病虫害防治措施[J].山西农业(农业科技版),2006(05):25.
[6]党凯,高磊,朱槿.菊方翅网蝽在中国首次记述[J].动物分类学报,2014,37(4):894898.
[7] 虞国跃.菊方翅网蝽[J].植物保护,2014,40(5):7.
[8] 董立坤,王志華,张涵,等.菊方翅网蝽在武汉的分布与危害[J].湖北农业科学,2015(21):52995302.
(责任编辑:夏剑萍)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