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互动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庞碧君
【内容摘要】有效的互动与对话既有学习上的合作,又有思维上的碰撞,还可以发现和培养潜能,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有益实践。在有效的互动对话中净化和丰富学生心灵,让思想政治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德育实效 互动对话 策略方法
互动教学是把课堂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生命交往与活动的过程,强调师生与生生的交互活动,要求“以学生学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它主要有以下特征:①对话。互动的实质是一种对话,即,师生、生生、及其与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民主平等地交流、合作、竞争、共享过程。②转换。互动对话教学就是让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走向生活,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上从“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到“有话敢说”进而达到“有话会说”。③开放。互动教学改变了传统固定不变的教师“一言堂”,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同时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并在时间上将课下“自我累积充实的自主学习”与课堂的“师生、生生对话建构学习”相联结,以提高课堂效率。
一、在问题探究中互动,落实主体地位
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有疑问才有思考、解决的欲望。学生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升、意志的磨练也是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活动实现的。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知识基础、学生生活经验、学生思维水平、个体差异,利用情境冲突,在导入新课、专题探讨、问题总结等教学环节中,事先巧妙地设计好少而精,具有内在逻辑性、启发性的探究性问题,适当地暴露、激化学生认知结构上的矛盾,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一路荆棘一路鲜花”,历经困难挫折,终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以笔者设计的《市场配置资源》为例。该设计遵循问题式教学模式,通过设置故事情境(即创设初始情境→隐含问题→解决问题;推进情境→再设问题→解决问题;再推情境→拓展问题→解决问题)贯穿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方式,来获得新知识。此后,又留下拓展性问题,让其课后进行思考,如:偌大一个人口众多而资源有限的中国,水、钢铁、石油等重要资源该如何配置才更合理,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的身边有哪些行为是对资源的浪费?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等等?另外,通过AB两家公司有关行为的对比,学生明确:什么是“正”?什么是“误”?什么是法律道德支持的行为?什么又是应该反对的行为……从而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成为一个符合法律与道德要求的人!
根据学科特点,思想政治课互动对话的问题确定主要源于三个领域:学科课程、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既要有利于落实教学任务,又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以重点和难点问题为对话主题,突出学习重点,突破难点。
(2)以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作为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3)以学生经验及当地时事作为话题,教育即生活,挖掘鲜活的教育资源,增强说服力和可信度。例如在探究“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冲突”时,笔者先是播放了“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然后让学生讲讲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者就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道德冲突”事情,让学生感觉到离我们很近,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就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去面对这个问题,需要勇气和智慧去解决这个问题。然后笔者就这个素材设计了如下的一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遇难不帮、遇事旁观的现象?良心未泯,但善良有所选择,为什么?没有文化的陈阿婆挺身而出,说明了知识修养和道德修养之间是什么关系?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政府该怎么做,我们该怎么做?这组问题不仅将知识的建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逻辑性严丝合缝地自然结合在一起,而且让学生将这些转化为行动。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既帮助学生理解了教材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了参与课堂对话的自信心和热情。
(4)以疑点问题作为主题,展开对话,暴露思维过程,达到释疑的目的。话题的形式既可以以概念的形式呈现,如:绿色消费,文化竞争力,民族精神等;也可以以命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如:我们应该弘扬和培育什么样的民族精神?为什么中国一些青少年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等节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或通过网上搜索有关的资料,对这些命题进行价值判断,围绕这些主题展开对话。通常情况下,教师围绕某一主题,创设相应的情境,设计关键话题或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或竞争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话,建构自己的意义理解。
二、在适时点拨中互动,促进教学生成
教师首先需要改变“一言堂”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勇于超越自我,洞察并捕捉课堂上的各种各样生成性“闪光点”资源,形成新的教学智慧,增强新的教学本领。教师要有应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和学生提出的可能性问题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要有开放性、前瞻性的教学意识。如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党等内容的教学时,基于现实中的某些负面因素,学生往往会产生对政府和党认识的不同声音,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耐心,而且凭着高超的教学智慧和课堂驾驭能力,有针对性的列举实例让学生体会、理解,而不是强迫接受教材的正面教导,更不能对此不闻不问。教师还要有课堂旁逸的本领,比如可以让学生讲述一下他们所了解一些逸闻趣事,如在教学《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时,可让学生谈谈父母在商业贸易过程中文化传播的见闻,既可调节课堂气氛、强化互动作用,又可让学生深刻领会理论来源于生活中的政治学科特点。在《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那些产生于历史上而仍然保留在现实中的传统文化实例,并谈谈自身的感受。教师也可以收放自如地调动自身知识储备库中与所讲内容有关的相关素材,如在《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中,教师可列举平时关注积累的“因不让座位给老年人而遭人恶打”的电视镜头和与之关联的电影《搜索》片段,以进一步印证课本的理论,而不是简单的说教。
在有效的互动生成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坚持适时点拨,始终作为一名引路人,把握好“拨、引”的尺度。做到适时点拨指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方向;适时点拨帮助学生设疑解惑。如通过教师点拨使学生澄清“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世界观就是哲学”、“意识能推动人们顺利开展社会实践”等错误认识,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深层次的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参与讨论活动中适时点拨,为学生找准焦点、解开纠结。适时点拨提醒学生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有了这些有效点拨能使课堂互动该动则动,动而不乱,宜静则静,静而不寂,这样的课堂才是出色的课堂。
课堂互动要求教师关注生成、会点拨,这就需要政治教师不能照搬预设教案课件,而应该遵循学生认知思维的张弛、利用新的动态生成资源,充分展露自己的教育机智来调整教学环节,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务必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既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厚度,又要从言行举止等方面提升自身人格的高度,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在思辨纠错中互动,凸显德育价值
教学互动过程不仅是认知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强烈的思辨、价值观等情感互动。学生和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能力,也都会犯错误。而且由于学生在知识能力、理解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弱点,他们往往更容易接受现实生活中的负面信息,甚至会放大这些负面信息的影响效能,而对政治课本的正面理论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对政治老师产生怀疑、嗤之以鼻,这就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于是课堂上教师单向的课本信息传递,就不能保证教师了解学生更深层的思想活动,解决学生头脑中的疑虑和困惑,将思想引向深入,政治课的定向育人和规范导向的道德功能就不能很好实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质疑,准许学生“插嘴”、大声发笑。不用“错了”、“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不要乱说”等课堂“忌语”来否定学生。允许有“意外情况”、“节外生枝”情况的出现,不能把封闭的现成的教案或课件拿来,机械的照本宣科,而应当能随着教学互动的展开、疑点的暴露,随机应变地跟上课堂生成。比如有教师在传授完政府基本职能后,让学生感受身边政府便民利民的实例时,立马有学生大声回应“政府没有做什么啊、我一点也没感觉、环境越来越差”,这时就要求教师抓住这个“美丽的错误”,可采取学生内部互动进行反驳,让其他同龄人的亲身感受来教化、纠正该学生的错误看法,一切尽在教师的掌控中。或者就让该同学与其他同学组成正反阵营,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辨明道理,在争论中加深知识的理解,促进价值观的升华!最后教师总结,表明态度:世界是矛盾的世界,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政府官员的行为也确实存在不同表现,但是不良现象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这样就恰到好处地澄清了对政府的认识误区,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因此对于政治学科中涉及到的社会负面影响大、价值观抉择、道德两难选择等相关知识点的传授时,教师要敢于与学生交流撞击,使学生在撞击中获得认知,在撞击中界定是非,在撞击中修炼、提升道德。
由于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时注意思辨方法,把辩证思维教学全方位渗透在情境设置、问题设计、题目解答、日常沟通等各环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辩证思维,逐步养成全面看问题的方法。比如有关经济全球化的利弊认识、传统思想的扬弃对待、各地民居建筑去留态度、联合国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等,无不是辩证思维的具体表现,这都为思辨纠错的互动提供了现成的资料。再如传统文化继承的传授,教师可通过以“孝”思想发展的历程为主线,要求学生学会明辨精华和糟粕;“人民币币值变化对生活、生产的影响”教学,应让学生全面权衡其中优劣轻重关系。日常沟通中教师要学会移情理解,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观察其内心世界与思考方式,让学生体会辩证思维,并渐渐内化为习惯的思维方法。
四、在拓展深化中互动,实现长效功能
有效是相对于无效和低效而言的。时下很多的政治课要么“舍本求末”,重“形式”轻“内涵”,整节课除了“热闹的场面”、“精彩的画面”什么也没留下;要么是“知识的轰炸”,面面俱到,唯恐留下什么还没讲到,整个课堂流程就像赶鸭子,没有突出教学重点。这些都是低效的表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有什么要求呢?笔者认为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层次:①学生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且能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以后,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②通过学习,学生端正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情感的体验、意志的升华;③能在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下做出正确的行为。例如笔者设计的《市场配置资源》一课,从教材重点“市场如何有效配置资源”这个实际出发,设计让学生分成小组就××山的开发讨论并做出方案,这样不仅明确了知识,还让学生在讨论与设计实践中领会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其次是这个“××山”就在学校附近,有关情况学生比较了解,这样人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高度注意和兴趣,并实现了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与课文理论之间的知识迁移,这也是对“生活即教育”的诠释。其三,故事中的A、B两公司的行为也来自生活中的常见案例,他们之间引起的争端和问题,既能引起学生的深思,又能让学生得到情感的共鸣,符合了高一学生的辩证、比较思维逐渐成熟的特点,从而把课堂不断地推入更深处……
总之,思想政治课堂互动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出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只要我们教师都来做有心人,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就能让政治课堂在有效“互动”中熠熠生辉,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价值必将凸显,教学效益也一定能够提升。
【参考文献】
[1] 方琴. 走高效互动之路 构精彩优质之课[J]. 才智,2011,(33).
[2] 周勇. 让“互动之花”绽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J]. 科教导刊,2011,(4).
[3] 颜延文.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问题[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市天台县平桥第二中学)
【内容摘要】有效的互动与对话既有学习上的合作,又有思维上的碰撞,还可以发现和培养潜能,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有益实践。在有效的互动对话中净化和丰富学生心灵,让思想政治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德育实效 互动对话 策略方法
互动教学是把课堂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生命交往与活动的过程,强调师生与生生的交互活动,要求“以学生学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它主要有以下特征:①对话。互动的实质是一种对话,即,师生、生生、及其与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民主平等地交流、合作、竞争、共享过程。②转换。互动对话教学就是让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走向生活,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上从“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到“有话敢说”进而达到“有话会说”。③开放。互动教学改变了传统固定不变的教师“一言堂”,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同时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并在时间上将课下“自我累积充实的自主学习”与课堂的“师生、生生对话建构学习”相联结,以提高课堂效率。
一、在问题探究中互动,落实主体地位
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有疑问才有思考、解决的欲望。学生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升、意志的磨练也是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活动实现的。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知识基础、学生生活经验、学生思维水平、个体差异,利用情境冲突,在导入新课、专题探讨、问题总结等教学环节中,事先巧妙地设计好少而精,具有内在逻辑性、启发性的探究性问题,适当地暴露、激化学生认知结构上的矛盾,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一路荆棘一路鲜花”,历经困难挫折,终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以笔者设计的《市场配置资源》为例。该设计遵循问题式教学模式,通过设置故事情境(即创设初始情境→隐含问题→解决问题;推进情境→再设问题→解决问题;再推情境→拓展问题→解决问题)贯穿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方式,来获得新知识。此后,又留下拓展性问题,让其课后进行思考,如:偌大一个人口众多而资源有限的中国,水、钢铁、石油等重要资源该如何配置才更合理,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的身边有哪些行为是对资源的浪费?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等等?另外,通过AB两家公司有关行为的对比,学生明确:什么是“正”?什么是“误”?什么是法律道德支持的行为?什么又是应该反对的行为……从而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成为一个符合法律与道德要求的人!
根据学科特点,思想政治课互动对话的问题确定主要源于三个领域:学科课程、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既要有利于落实教学任务,又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以重点和难点问题为对话主题,突出学习重点,突破难点。
(2)以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作为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3)以学生经验及当地时事作为话题,教育即生活,挖掘鲜活的教育资源,增强说服力和可信度。例如在探究“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冲突”时,笔者先是播放了“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然后让学生讲讲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者就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道德冲突”事情,让学生感觉到离我们很近,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就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去面对这个问题,需要勇气和智慧去解决这个问题。然后笔者就这个素材设计了如下的一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遇难不帮、遇事旁观的现象?良心未泯,但善良有所选择,为什么?没有文化的陈阿婆挺身而出,说明了知识修养和道德修养之间是什么关系?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政府该怎么做,我们该怎么做?这组问题不仅将知识的建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逻辑性严丝合缝地自然结合在一起,而且让学生将这些转化为行动。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既帮助学生理解了教材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了参与课堂对话的自信心和热情。
(4)以疑点问题作为主题,展开对话,暴露思维过程,达到释疑的目的。话题的形式既可以以概念的形式呈现,如:绿色消费,文化竞争力,民族精神等;也可以以命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如:我们应该弘扬和培育什么样的民族精神?为什么中国一些青少年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等节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或通过网上搜索有关的资料,对这些命题进行价值判断,围绕这些主题展开对话。通常情况下,教师围绕某一主题,创设相应的情境,设计关键话题或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或竞争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话,建构自己的意义理解。
二、在适时点拨中互动,促进教学生成
教师首先需要改变“一言堂”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勇于超越自我,洞察并捕捉课堂上的各种各样生成性“闪光点”资源,形成新的教学智慧,增强新的教学本领。教师要有应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和学生提出的可能性问题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要有开放性、前瞻性的教学意识。如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党等内容的教学时,基于现实中的某些负面因素,学生往往会产生对政府和党认识的不同声音,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耐心,而且凭着高超的教学智慧和课堂驾驭能力,有针对性的列举实例让学生体会、理解,而不是强迫接受教材的正面教导,更不能对此不闻不问。教师还要有课堂旁逸的本领,比如可以让学生讲述一下他们所了解一些逸闻趣事,如在教学《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时,可让学生谈谈父母在商业贸易过程中文化传播的见闻,既可调节课堂气氛、强化互动作用,又可让学生深刻领会理论来源于生活中的政治学科特点。在《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那些产生于历史上而仍然保留在现实中的传统文化实例,并谈谈自身的感受。教师也可以收放自如地调动自身知识储备库中与所讲内容有关的相关素材,如在《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中,教师可列举平时关注积累的“因不让座位给老年人而遭人恶打”的电视镜头和与之关联的电影《搜索》片段,以进一步印证课本的理论,而不是简单的说教。
在有效的互动生成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坚持适时点拨,始终作为一名引路人,把握好“拨、引”的尺度。做到适时点拨指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方向;适时点拨帮助学生设疑解惑。如通过教师点拨使学生澄清“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世界观就是哲学”、“意识能推动人们顺利开展社会实践”等错误认识,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深层次的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参与讨论活动中适时点拨,为学生找准焦点、解开纠结。适时点拨提醒学生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有了这些有效点拨能使课堂互动该动则动,动而不乱,宜静则静,静而不寂,这样的课堂才是出色的课堂。
课堂互动要求教师关注生成、会点拨,这就需要政治教师不能照搬预设教案课件,而应该遵循学生认知思维的张弛、利用新的动态生成资源,充分展露自己的教育机智来调整教学环节,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务必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既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厚度,又要从言行举止等方面提升自身人格的高度,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在思辨纠错中互动,凸显德育价值
教学互动过程不仅是认知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强烈的思辨、价值观等情感互动。学生和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能力,也都会犯错误。而且由于学生在知识能力、理解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弱点,他们往往更容易接受现实生活中的负面信息,甚至会放大这些负面信息的影响效能,而对政治课本的正面理论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对政治老师产生怀疑、嗤之以鼻,这就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于是课堂上教师单向的课本信息传递,就不能保证教师了解学生更深层的思想活动,解决学生头脑中的疑虑和困惑,将思想引向深入,政治课的定向育人和规范导向的道德功能就不能很好实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质疑,准许学生“插嘴”、大声发笑。不用“错了”、“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不要乱说”等课堂“忌语”来否定学生。允许有“意外情况”、“节外生枝”情况的出现,不能把封闭的现成的教案或课件拿来,机械的照本宣科,而应当能随着教学互动的展开、疑点的暴露,随机应变地跟上课堂生成。比如有教师在传授完政府基本职能后,让学生感受身边政府便民利民的实例时,立马有学生大声回应“政府没有做什么啊、我一点也没感觉、环境越来越差”,这时就要求教师抓住这个“美丽的错误”,可采取学生内部互动进行反驳,让其他同龄人的亲身感受来教化、纠正该学生的错误看法,一切尽在教师的掌控中。或者就让该同学与其他同学组成正反阵营,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辨明道理,在争论中加深知识的理解,促进价值观的升华!最后教师总结,表明态度:世界是矛盾的世界,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政府官员的行为也确实存在不同表现,但是不良现象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这样就恰到好处地澄清了对政府的认识误区,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因此对于政治学科中涉及到的社会负面影响大、价值观抉择、道德两难选择等相关知识点的传授时,教师要敢于与学生交流撞击,使学生在撞击中获得认知,在撞击中界定是非,在撞击中修炼、提升道德。
由于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时注意思辨方法,把辩证思维教学全方位渗透在情境设置、问题设计、题目解答、日常沟通等各环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辩证思维,逐步养成全面看问题的方法。比如有关经济全球化的利弊认识、传统思想的扬弃对待、各地民居建筑去留态度、联合国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等,无不是辩证思维的具体表现,这都为思辨纠错的互动提供了现成的资料。再如传统文化继承的传授,教师可通过以“孝”思想发展的历程为主线,要求学生学会明辨精华和糟粕;“人民币币值变化对生活、生产的影响”教学,应让学生全面权衡其中优劣轻重关系。日常沟通中教师要学会移情理解,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观察其内心世界与思考方式,让学生体会辩证思维,并渐渐内化为习惯的思维方法。
四、在拓展深化中互动,实现长效功能
有效是相对于无效和低效而言的。时下很多的政治课要么“舍本求末”,重“形式”轻“内涵”,整节课除了“热闹的场面”、“精彩的画面”什么也没留下;要么是“知识的轰炸”,面面俱到,唯恐留下什么还没讲到,整个课堂流程就像赶鸭子,没有突出教学重点。这些都是低效的表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有什么要求呢?笔者认为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层次:①学生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且能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以后,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②通过学习,学生端正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情感的体验、意志的升华;③能在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下做出正确的行为。例如笔者设计的《市场配置资源》一课,从教材重点“市场如何有效配置资源”这个实际出发,设计让学生分成小组就××山的开发讨论并做出方案,这样不仅明确了知识,还让学生在讨论与设计实践中领会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其次是这个“××山”就在学校附近,有关情况学生比较了解,这样人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高度注意和兴趣,并实现了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与课文理论之间的知识迁移,这也是对“生活即教育”的诠释。其三,故事中的A、B两公司的行为也来自生活中的常见案例,他们之间引起的争端和问题,既能引起学生的深思,又能让学生得到情感的共鸣,符合了高一学生的辩证、比较思维逐渐成熟的特点,从而把课堂不断地推入更深处……
总之,思想政治课堂互动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出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只要我们教师都来做有心人,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就能让政治课堂在有效“互动”中熠熠生辉,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价值必将凸显,教学效益也一定能够提升。
【参考文献】
[1] 方琴. 走高效互动之路 构精彩优质之课[J]. 才智,2011,(33).
[2] 周勇. 让“互动之花”绽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J]. 科教导刊,2011,(4).
[3] 颜延文.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问题[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市天台县平桥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