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瑞士的启示
李盛明
日前,美国耶鲁大学环境法律与政策中心发布了2014年的《环境表现指数报告》。在这个报告的国别排名中,瑞士又一次以综合得分87.67的成绩夺冠。
所谓环境表现指数是从人体健康影响、空气质量、水及卫生条件、水资源、农业、林业、渔业、生态多样性、气候及能源九个方面对一个国家的生态表现进行评估。而我国在这个榜单里排名第118位。巨大的反差让我们警醒,更让我们反思。瑞士是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的?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的“中瑞对话”近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这样的反思尤其显得有意义。
瑞士最大的成就在于打破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一般而言,环境好的都是贫困落后的地方。而瑞士既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同时又是生态环境最好的国家。那么,瑞士能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政府责任
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这两者齐头并进方为正道。瑞士的经验告诉我们,保护环境不能让步于生产效率。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生态环境固然重要,但是要让人们饿着肚子,或是降低生活与生产的质量与便捷度,去实现环保的理想,终究并不现实。对于政府来讲,环境政策的制定要以科学研究为依据。
2012年3月2日,瑞士联邦政府颁布了全球第一个《适应环境变化战略》。2013年年底,瑞士的第二个相关战略应运而生,更加细化了政府将为此而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此外,瑞士政府在2012年4月还出台了一个《生物多样性战略》,明确了瑞士到2020年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具体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在环保领域政府责任重大,而这种压力不仅来自国内民众的诉求,也来自外部国际社会的要求。2012年6月底,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联合国通过了一份约束各成员国的重要文件。自此,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被真正提到了国际政治的高度。为了回应国际社会的要求,瑞士在2012年11月30日发布了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法令。法令规定,瑞士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要减少20%。
科技先导
环保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议题,普通民众很难摸清脉络。因此,要百姓树立生态理念,权威的科学研究和有序的科普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环保科技同时还是政府制定科学合理政策必不可少的。而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技术的发展,也令商界兴致盎然。瑞士在以上三个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瑞士以雪山和冰川著称,因此他们把气候变化对冰川的影响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项目给予支持。未来,阿尔卑斯山的高原冰雪水变成湖泊是一个大趋势,为此瑞士国家基金启动了相关的研究项目。
瑞士在新能源领域的研究项目更是多如牛毛。洛桑联邦理工的一个项目组目前在研究如何更加经济地存储新能源。项目希望把光能有效地转化为氢,这样人们利用太阳能就不再局限于白天的时间了。由于使用的基本原料是水,所以这种能源转换也实现了低成本,前景可观。这种技术为“氢太阳能”的转换打开了一扇大门。
城市生活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如何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绿色、经济,自然成了科学家们研究的课题。瑞士西部高等学院目前正在进行的一项研究叫“智慧城市”,希望让城市生活本身就能生产出清洁能源。其中一个具体项目就是研究如何在城市里让二氧化碳转变为甲醇,以及对废水处理模式的革新。
生态农业
我们日常所说的自然环境和大自然,很多情况下在地理上都是指农林畜牧渔的领域,也就是大农业的区域。因此,想要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农业势在必行。
农民是最直接与自然环境和动物打交道的群体。农民需要满足消费者对于安全、高品质、价格合理的农产品的需求,这是第一位的。虽然说绿色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带来可持续的发展,但是这对农民来讲不够实在。生态农业是有成本的,农民不会愿意主动承担一个多余的生产成本。如果希望农业生产方式更加环保、绿色,那就需要让农民看见实实在在的好处。瑞士的经验就是,给予生态农业大量政府补贴。
政府补贴一直是很具争议性的问题,特别是在全球化观念普及的情况下。瑞士联邦政府一直给予本国农民大量补贴,这起到了一个政策指导的作用。而在高额政府投入的同时,农业生产者自己也需要在生态与经济中、在质量与效率中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对此,瑞士政府展开了有针对性的农民再培训工作,大体上说,瑞士希望农民在种植时少使用肥料,在喂养牲畜时少使用非天然饲料。在让农业向生态转型方面,瑞士的许多做法都颇具先锋性,勇为他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