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
王绒
【摘要】目的 分析延续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异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9例和延续组67例。给予两组常规护理、延续护理。结果 延续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组用药、饮食、运动行为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用于高血压护理,可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并改善其健康行为。
【关键词】延续护理;高血压;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9..02
作为一类常见病,高血压的危害已经被人们所熟知。这种慢性病的反复发作、迁延性特征,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常规护理工作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改善作用有限。为判断延续护理的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126例患者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异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9例和延续组67例。其中,对照组男34例,女25例,平均年龄(57.6±8.1)岁;延续组男37例,女30例,平均年龄(57.4±8.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延续组实施延续护理:(1)制定随访方案。参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指标、认知状态等信息,制定随访方案。为确保随访作用的充分发挥,有效维持高血压患者血压指标的稳定,可于随访干预中引入多样化随访途径。高血压患者的随访方案具体为:随访频率:每月3~6次;随访途径:上门随访、电话随访、微信随访;随访内容: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现状及自我护理能力,以减少血压波动为目标,开展健康管理。(2)用药健康行为。高血压患者需长期用药控制血压。延续护理模式下,经高血压微信病友群,要求高血压患者于每周二定期向微信群内发送当日血压监测结果,对于血压指标处于高血压状态,或血压指标较上周明显升高者,纳入重点随访范围,进一步了解这部分高血压患者的用药行为。如发现高血压患者伴用药不依从、擅自增减药物剂量等行为,经微信电话、视频等方式,展开针对性宣教,以培养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3)饮食健康行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与饮食状态密切相关。在随访期间,定期评估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行为是否符合高血压控制的要求。如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行为合理,鼓励患者继续保持;相反,如高血压患者主诉近期过量摄入高盐、高脂食物及酒精等,可经微信群内上传高血压饮食禁忌宣传文章、针对性讲解不健康饮食对血压控制的危害等形式,提升患者的饮食合理性。(4)运动健康行为。延续护理模式下,根据随访了解到高血压患者的运动状态及对运动锻炼的认知,展开运动行为管理:如发现高血压患者并未按照每周4~6次(每次0.5~1.0 h)的频率坚持中等強度的运动锻炼,可结合其对运动锻炼的态度,向患者强调坚持运动锻炼对改善健康状况的意义,借助周期性的随访锻炼,帮助高血压患者理解坚持锻炼的重要作用。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自我护理能力
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7.16±1.59)分,低于延续组自我护理能力(8.49±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健康行为
对照组用药行为达标率83.05%、饮食行为达标率81.36%、运动行为达标率77.97%,均低于延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不断变化,如何改善高血压控制效果,已经成为这种慢性病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延续护理坚持建立院内护理、院外护理一体化体系,其可通过动态化、周期性的随访工作,改善护理质量[2]。将其用于高血压护理,其可经随访环节,评价高血压患者伴情绪状态的自我护理能力水平及健康行为现状,针对性建立健康管理方案。
这一护理方法的应用优势在于:延续护理模式指导下,护理人员所制定的随访方案、健康管理措施,更加契合提升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增强健康行为的要求,因此,患者在饮食、用药等方面的健康行为可得到明显改善,同理,其自我护理能力也随之提升。本研究证实:延续组用药行为达标率97.01%、饮食行为达标率95.52%、运动行为达标率94.0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宜于高血压护理中,普及延续护理。
参考文献
[1] 杜秀梅.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01):29-30.
[2] 赵 婧.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0):177-178.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