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张莉萍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有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遗产,是我们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宝贵资源和坚实依托,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和经营策划水平的限制,使得许多文化旅游资源深刻内涵未能得到有效挖掘,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利用尚处在粗放经营的初级阶段。
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河南的旅游资源丰富,丰富的文化遗产、美丽的传说故事、醇厚的中原文化,璀璨的历史文化和秀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河南旅游图谱。文化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文化品质而产生的旅游新形式,是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文化旅游之“文化”应解释为对旅游之效用及旅游之目的所作的定性。
一、河南的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于文化旅游的认识不足、管理体制不规范、规划开发不系统等原因,河南文化旅游的开发还不很不够。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文化旅游概念认识的不足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文化界乃至旅游业界和政府部门把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混为一谈,甚至把旅游业整体都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显然,对文化旅游概念认识的不足,模糊了文化旅游产业的主体和特性,制约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误导了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我省的一些社会文化类旅游景点,如休闲娱乐旅游类产业、文化节庆旅游类产业,缺少主题,特色不鲜明,很多地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大量打造人造景观,修建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历史名人园、民俗公园等,这些景区打着文化的主题,但是主题文化模糊,不伦不类,甚至出现与历史、民族信仰相悖的现象。
(二)管理体制的不规范制约着我省文化旅游的发展
随着政府体制改革,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的管理职能大部分失去,文化旅游产业赖以发展的各类文化旅游资源分别归属于文物、文化、宗教、民政、园林、旅游等多个部门管理。资源整合不够,多部门管理并存的状况,势必出现一些问题。一是各部门的条块管理各自为政、各有侧重,致使文化旅游建设布局凌乱,规划不统一,各个拥有旅游资源配置权的部门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旅游景观。如:文物部门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宗教部门的宗教管理场所,林业部门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国土资源部门的地质公园,民政部门的烈士陵园和纪念馆。二是多头管理,交叉经营,出现利益冲突,一旦触及自身权与利便纠纷不断;三是协调困难,一旦出现责任问题,各个部门互相推诿扯皮。
(三)规划开发不系统
近年来,文化旅游项目的投资开发已经形成了热潮,大量民营企业进入文化旅游业,但对于如何规范高效的进行投资与开发,大多数企业没有遵循旅游产业的规律。在做旅游景区、主题公园和大型游乐园等文化旅游项目是,依据应该“统筹全局、和谐发展”的原则,但是一些项目的开发都未经详细、专业的规划,甚至出现“边规划、边报批、边建设、边开放”的“四边现象”。
(四)中原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我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景区景点档次品位不高、内涵不深,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面文化与旅游没有有机结合,独具中原特色的传统习俗挖掘整理不够,缺乏具有纪念意义的旅游主导产品,对广大游客缺乏应有的吸引力。许多地方一提开发历史文化遗迹就要重新修建古建筑,一谈到挖掘中原文化内涵就想到建庙盖馆,但是,这些只是传统的文化旅游载体,如果旅游资源级别不高,和中原文化不贴合,或开发不到位,就难以开发出成功的旅游产品,更形成不了立足市场的企业,有形的财物和无形的影响都损失巨大。
(五)宣传投入不足
我省的文化旅游产业存在宣传手段简单、科技含量低,缺乏有效的机制等问题,仅靠在网站上发布一些宣传信息、举办一些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各地、各景点在宣传上各自为战、形不成合力,宣传手段简单、科技含量低,加之旅游宣传资金投入相对较大,没有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佳的效益,形不成一举成名的效果。比如洛阳、安阳、开封、郑州是全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却没有形成合力共同去宣传河南的古都文化,扩大河南古都文化的影响力,很多人知道少林寺,却不知道郑州,知道龙门石窟,却不知道洛阳。
(六)民间文化遗产渐进流失
作为民族文化根源的河南,在民间文化的传承方面,更是隐藏着许多熟悉或陌生的经典,其地位和作用是其他省份无法替代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方面也遇到了一系列挑战,许多民间非物质遗产正处在渐进地流失和消失之中,特别是流传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临消亡的边缘。从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黄河澄泥砚,到汴京灯笼、洛阳宫灯;以及泥塑、剪纸、还有凝聚高超技艺的酿酒工艺、钧瓷烧制、玉雕、铸剑等……这些承袭着民族文化风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脆弱的,任何对文化的忽视或保护不当行为,都有可能造成濒临危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没落。
(七)专业人才匮乏,旅游服务缺乏竞争力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其独特性,它需要一批既懂文化又懂旅游和市场的复合型人才来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但是,目前河南文化旅游产业急需文化资源保护及开发方面的人才,尤其是能识别资源保护开发的潜在价值,通晓旅游经济理论的人才和管理团队。另一方面,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导游人员,尤其是缺乏真正了解本土文化的导游人员,讲解不到位、知识有限,对文化挖掘不足,文化旅游内涵不够了解,严重限制了河南文化旅游的发展。
二、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
为有效解决制约河南文化旅游发展中遭遇的瓶颈,笔者认为,应从明确文化旅游概念、整合旅游资源、创新宣传手段等方面着手,把河南的文化旅游与经济建设、对外开放、经贸合作、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有效结合,统一规划。
(一)明确文化旅游的概念,找准定位
文化旅游不同于旅游文化,是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旅游经营者设计旅游产品时的一种创意思维,是旅游者体验与学习相结合的心理需求。明确文化旅游的概念,不能简单的文化旅游落实在建馆造庙、修建公园等简单的层面,而要结合中原文化,找准定位,打造适合我省旅游发展的文化旅游发展途径。
(二)以中原文化为核心,深挖掘旅游资源资源
人们去旅游,最关注的是旅游景区内在的文化价值,消费其蕴含的观念形态的文化价值。一个旅游景区的吸引力,主要是靠文化,越来越多的游客,特别是文化层次较高的游客,都希望亲身经历异地的人文活动,亲身体验异地的文化旅游资源。
一是认识文化与旅游结合的价值,以中原文化建设为核心,深入开发、整合非物质文化资源,挖掘景区背后的名人、传说故事整理成型的故事,以文艺演出或通过高科技手段的形式展现给游客,或者通过节庆活动、主题公园等特别形式,向游客渗透,使他们尽享文化大餐。
二是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景区之间在名人故事、民俗、礼仪等方面的相同点,抓住关联切合之处,实现各景点的联手,对旅游布局和精品线路进行精心设计,打造核心景区,并使其发挥聚集示范作用,促进旅游景点的升级与整合。
三是要不断推出像实景演出《大宋 东京梦华》、综艺剧《大河秀典》等受游客欢迎的节目并不断创新演出内容和演出形式,还可以组织剧团开展演出活动,把演出从舞台剧场延伸到景区。
四是深掘文化内涵,开发融入中原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经营好洛阳唐三彩、开封汴绣、平顶山汝瓷、南阳独山玉、许昌钧瓷等独具地方特产的旅游产品,努力使文化元素和旅游要素有机结合,向规模、集聚化和产业化发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模式,提升影响力
一是依据河南是华夏历史文化传承区,依据这个主题形象,结合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围绕“心灵故乡 老家河南”这一主题形象口号,加大宣传,使它像美丽广西、七彩云南、好客山东等一样深入人心得到认可。
二是注意做好旅游营销六个一工程,一句好的旅游宣传口号、一张好的导游图、一本好的旅游手册、一盘好的旅游风光片、一首旅游歌曲、一个好的旅游徽标。
三是要充分发挥电视、网络等信息平台的作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合作,精心组织旅游新闻宣传。
(三)培养、打造高素质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
中原经济区的建设给河南的文化旅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大力引进和培养既懂文化又懂旅游的复合型人才,引进文化资源保护及开发方面尤其是通晓旅游经济理论的人才。二是要对现有从事旅游的行业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全面提高人员素质,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
(作者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